当代货币、资本与文明之间的深度结合,最终实现了货币化对整个生活世界的彻底改造。探究“资本”决定和影响下的本体论、认识论、文明价值论及其存在限度,已成为现代文明深省的核心主题。
本书主要探讨了犹太人与货币:马克思货币文明思想的原型;文明元素与货币力量的深层勾连:资本文明的诞生秘密;文明形态与货币形式关联的深层危机:资本文明批判;未来文明与货币关联的可能:货币文明的解构等。
| 图书 | 货币文明及其批判--马克思货币文明思想研究/高校社科文库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当代货币、资本与文明之间的深度结合,最终实现了货币化对整个生活世界的彻底改造。探究“资本”决定和影响下的本体论、认识论、文明价值论及其存在限度,已成为现代文明深省的核心主题。 本书主要探讨了犹太人与货币:马克思货币文明思想的原型;文明元素与货币力量的深层勾连:资本文明的诞生秘密;文明形态与货币形式关联的深层危机:资本文明批判;未来文明与货币关联的可能:货币文明的解构等。 内容推荐 当代货币、资本与文明之间的深度结合,最终实现了货币化对整个生活世界的彻底改造。探究“资本”决定和影响下的本体论、认识论、文明价值论及其存在限度,已成为现代文明深省的核心主题。 “资本文明”与“货币文明”具有相互重合的历史空间、逻辑线索和文明景象,“资本文明”以“货币文明”的形式获得了普遍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日常性,“货币文明”已成为“资本文明”生成、扩张和普遍化的根基。因此,重新审视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所隐含的货币文明批评思想,反思从货币到资本转化的文明逻辑,深省资本强化逻辑对货币的钳制,以及探究资本文明解构的现实可能,是深化马克思资本文明批评思想及反思时代、参与时代、面向未来的必要工作。本书力图在这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 目录 序一(余源培)1 序二(张雄)10 导言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价值2 一、资本、货币与文明的密切关联:当代世界的突出主题5 二、资本文明、货币文明的理论和实践: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挑战15 三、资本文明批判:透视马克思货币文明思想的根本视角20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内容23 一、把握货币与人类文明演化的内在关系线索24 二、“资本文明”、“货币文明”与“非货币文明”的深层比较29 三、以“资本文明”反观“货币文明”、“非货币文明”形态30 四、以“(非)货币文明”透视“资本文明”的可能限度32 第三节 研究方法34 一、历史哲学方法35 二、现象学方法37 三、解释学方法38 四、解构与批判方法40 第一章 犹太人与货币:马克思货币文明思想的原型42 第一节 犹太人问题:青年马克思的货币文明思想转向45 一、犹太人:基督传统的解构者46 二、犹太人:货币文明的承担者48 三、犹太人问题:马克思走出纯粹理性、走向货币文明思想探索的重要场域50 第二节 犹太人与货币:马克思货币文明思想的原型61 一、犹太人货币生活与“卑劣的实践”62 二、宗教解放、政治解放、人类解放与经济解放:解答“犹太人问题”的四种途径66 三、犹太人问题:货币文明视角下的透视与批判71 第三节 犹太人与货币:现代资本文明的反省76 一、犹太人:现代资本文明的享有者、推动者与维护者77 二、犹太人:现代资本文明的解构者79 三、犹太人与货币:透视资本文明发展的可能限度81 第二章 货币与文明的原初关联:货币演化的文明意蕴83 第一节 从实物交换到一般货币:货币演化文明史86 一、实物交换与实物货币:实物文明的典型形态89 二、实物货币的文明制约:实物决定货币100 三、从实物货币到一般货币:货币文明的转换104 第二节 货币化与文明祛魅:货币演化的文明主题(1)123 一、货币神学:传统文明的重要特征123 二、货币实践:现代文明的强大魅力130 三、货币科学:现代文明祛魅的重要标志132 四、货币中性:现代文明祛魅的重要形式137 第三节 货币化与文明返魅:货币演化的文明主题(2)139 一、货币拜物教与资本拜物教:洞穿现代性的返魅命题139 二、货币幻觉:货币神性的现代显形142 三、资本救赎:货币返魅的重要方式149 第四节 祛魅与返魅的当代循环:货币演化的文明主题(3)149 一、当代货币文明:“圣与俗”的循环150 二、当代货币文明:“实与虚”的循环153 三、当代货币文明:“个体与共同体”的循环154 四、当代货币文明:“有限与全能”的循环157 第三章 文明元素与货币力量的深层勾连:资本文明的诞生秘密160 第一节 从货币到资本:传统文明的货币化转型162 一、商业文明:货币向资本转化的逻辑起点164 二、城市文明:货币向资本转化的训练场、推动器和集聚地169 三、“黄金热”:货币力量对传统文明世界的改造174 四、“地理大发现”:货币文明空间的全球化拓展176 五、重商主义:货币文明向资本文明的初步转变179 六、政治变革:货币文明向资本文明转变的制度保证181 七、技术体系与货币力量的结合:资本文明的最终崛起184 第二节 资本体系的多元共生:现代文明的深层建构188 一、从商业货币到商业资本188 二、从一般货币到货币资本190 三、产业资本193 四、金融资本194 五、人力资本197 六、社会资本200 七、文化资本201 第三节 从货币到资本:货币参与现代文明的深层逻辑203 一、从货币到资本转化的文明线索203 二、货币对人的依赖性的驱逐与资本对“传统文明主体”的系统改造209 三、货币对实物价值的改造与资本对传统实物文明的系统解构213 四、货币时空:资本对“文明世界”的系统重塑215 五、资本与文明相互融合:资本文明合法性的内在机制221 第四章 文明形态与货币形式关联的深层危机:资本文明批判225 第一节 货币化与资本文明形式批判229 一、作为“形式”范畴的货币文明229 二、货币化极端形式与资本文明的深度关联234 三、货币文明的极化形式:资本文明的深度危机245 第二节 货币化与资本文明性质批判254 一、资本文明:货币与文明内在冲突的克服和强化255 二、资本文明:货币文明发展的极端限度261 三、资本、货币与文明关系的颠倒:资本文明批判的最终指向265 第三节 马克思资本文明批判的当代视野268 一、资本文明的“主体逻辑”批判269 二、资本文明的“结构化逻辑”批判280 三、资本文明的“效用逻辑”批判283 第五章 未来文明与货币关联的可能:货币文明的解构289 第一节 取消货币:马克思对社会主义乌托邦的批判291 一、原始共产主义与货币存在可能性的讨论292 二、货币祸害与未来文明可能293 三、消除货币:“社会主义者们”的空想与马克思的批判296 第二节 自由人的联合体与货币文明的彻底解构302 一、劳动货币:未来文明的可能形式及其批判303 二、自由时间:货币时间的超越308 三、自由人的联合体与货币文明的终结312 四、未来文明:货币与文明原初关联形态的复归315 第六章 社会主义与货币:马克思货币文明思想的时代反思319 第一节 社会主义与货币:资本文明的理论反思320 一、社会主义与货币:马克斯·韦伯的反思与参照320 二、社会主义与货币:席美尔的反思与参照322 三、社会主义与货币:回到马克思是否可能3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与货币:资本文明的实践反思327 一、苏联的经验与教训328 二、当代中国的探讨与启示329 三、当代资本主义货币危机的反思与启示335 四、社会主义与人类未来:货币文明的实践地位337 结语340 第一节 货币文明难题: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回应341 一、货币化:平等关联的一种外在形式342 二、货币化:自由实现的一种计算途径344 三、货币化:理性训练的一种逻辑力量345 四、货币化:价值实现的一种数量模型346 第二节 货币文明的当代走向:遵循马克思的指令349 一、货币文明的程度和范围进一步发展349 二、货币符号的技术依赖、文化依赖特征进一步凸显350 三、货币符号之间的张力与调节 功能进一步增强350 四、“非货币文明”力量进一步积聚351 参考文献355 后记366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货币文明及其批判--马克思货币文明思想研究/高校社科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振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08497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6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07 |
| 出版时间 | 2009-12-01 |
| 首版时间 | 2009-12-01 |
| 印刷时间 | 2009-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8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A811.6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3 |
| 宽 | 170 |
| 高 | 2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