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小儿”——十大名中医王静安之子。
他从医以来,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向他咨询同—个问题:“怎样带好娃娃?娃娃生病怎样办?”
凡是听到这个问题,他的回答几乎相似:带好娃娃主要靠父母,父母的本事就是让娃娃不生病或少生病。娃娃生了病靠医生,医生的本事就在治小病和治未病。其实无论父母和医生,都要懂得带好娃娃的关键是治未病。
图书 | 王小儿教你带娃娃 |
内容 | 编辑推荐 “小王小儿”——十大名中医王静安之子。 他从医以来,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向他咨询同—个问题:“怎样带好娃娃?娃娃生病怎样办?” 凡是听到这个问题,他的回答几乎相似:带好娃娃主要靠父母,父母的本事就是让娃娃不生病或少生病。娃娃生了病靠医生,医生的本事就在治小病和治未病。其实无论父母和医生,都要懂得带好娃娃的关键是治未病。 内容推荐 从娃娃生下来开始,到喂养、护理娃娃,再到培养、训练娃娃,娃娃防病、治病,整个娃娃的健康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里,每一项工作都很重要,哪一个环节都缺不了,但论及其中的纲目主次,同样有一个先后顺序问题,有一个“认识”、“喂养”、“聪明”、“健康”、“防病”、“治病”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本着“治未病”的思想,本书提出了“知识先于喂养,聪明依赖健康,训练不忘保健,防病重于治病”的逻辑。《王小儿教你带娃娃》就是根据这个逻辑来组织该书的脉络,编写该书的内容。 目录 第一章 新生儿生理常识 新生儿出生1分钟后的健康评分标准 新生儿的身高变化 新生儿的体重变化 新生儿的体温变化 新生儿的呼吸为什么不均匀 怎样判断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新生儿有哪些特殊的生理现象 新生儿保健的两项基本工作 新生儿能吃多少东西 新生儿溢奶怎么办 怎样知道新生儿排的“胎粪”是否正常 新生儿的体温是怎么变化的 新生儿的温度护理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什么叫足月健康新生儿 新生儿正常生理现象 新生儿的感觉 怎样给新生儿作健康记录 早产儿的外貌及生理特点 对特殊的新生儿怎么护理 第二章 新生儿喂养常识 初乳比成熟乳更好吗 新生儿最理想的食品是什么 对新生儿开奶越早越好吗 开奶前可以随便喂点东西吗 给新生儿喂奶前要注意什么事项 给新生儿喂奶采取什么姿势好 哺乳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为什么说不要用单侧乳房喂奶 两次喂奶之间需要喂适量温开水吗 喂奶时间需不需要固定 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吃饱 新生儿吐奶怎样办 边看电视边哺乳为什么不行 喂乳前要做些什么准备 如何判断母乳是否充足 怎样保证母乳充足 怎样送入、抽离乳头 新生儿不认乳头怎么办 怎样进行人工喂养 混合喂养有哪些方法 人工喂养应注意什么 怎样选择配方奶 选择婴儿奶粉秘诀之一:看GOS、FOS的比例 选择婴儿奶粉秘诀之二:看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 选择婴儿奶粉秘诀之三:看DHA和ARA的含量 牛奶要煮多久 浓浓的奶粉好不好 给新生儿喂牛奶需要加水吗 早产儿怎么喂养 哪些饮食可以催乳 双胞胎怎样喂奶 母亲感冒时怎么喂奶 母亲生气时喂奶为什么不好 怎样注意孩子用眼卫生 怎样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 怎样选择适合孩子的膳食 孩子用手抓东西吃怎么办 怎样鼓励孩子多吃东西 哪些是不适合婴儿吃的食品 第三章 婴儿护理常识 婴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婴幼儿的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怎样给新生儿准备衣服用品 为什么说给新生儿拍照不允许闪光 新生儿适宜什么样的环境 怎样抱新生儿 对婴儿摇晃抖动过度会造成婴儿脑损伤 怎样为新生儿换尿布 怎样为新生儿穿脱衣服 怎样给新生儿洗澡 怎样护理爱闹的新生儿 新生儿晒太阳有什么讲究 怎样给新生儿保暖 冬天应不应该给新生儿使用电褥子 新生儿为什么不能过度保暖 传统的包裹方式有什么不好 怎样保护婴儿的“天灵盖” “满月剃胎发”有科学根据吗 新生儿鼻子不通怎么办 怎样理解新生儿的哭声 怎样让新生儿呼吸顺畅 如何护理新生儿的口腔 如何护理新生儿的眼睛 如何护理新生儿的皮肤 让孩子长高一点的诀窍 睡木板床能保护婴幼儿的脊柱 通宵开灯照顾宝宝好不好 妈妈的吻是否都是甜蜜的 第四章 婴儿智力培养 初生婴儿智力开发的生理效应 初生婴儿智力开发的基本训练 满月婴儿的早期智力训练 2~3个月婴儿的早期智力训练 4~5个月婴儿的早期智力训练 半岁婴儿的早期智力训练 7个月婴儿的早期智力训练 8个月婴儿的早期智力训练 9个月婴儿的早期智力训练 10个月婴儿的早期智力训练 11个月婴儿的早期智力训练 12个月婴儿的早期智力训练 怎样及早发现孩子的智力潜能 怎样通过训练孩子的五官激发孩子的潜能 第五章 新生儿基本保健常识 不可小视的“儿保” 婴幼儿需要打哪些预防针 “要得小儿安,常有三分饥和寒” 喝牛奶不会“上火” 幼儿学步要防“牵拉肘” 给小儿一副健美的牙齿 新生儿可能患什么病 怎样从孩子的呼吸中发现异常 怎样从孩子的哭声中发现异常 小儿夜啼怎么办 小儿为什么会出现夜啼 怎样从新生儿的神态异常发现孩子的健康异常 怎样从新生儿的睡姿中发现异常 从孩子的大小便中怎么发现异常 小儿便秘怎么办 小儿腹泻怎么办 小儿肛周疾病的护理及预防 新生儿有哪些特殊的生理现象 常见小儿先天性疾病有哪些 怎样给新生儿喂药 新生儿需要哪些良性刺激 娃娃的春季保养要注意什么 常晒太阳有哪些益处 春季晒太阳有哪些讲究 夏天小儿的保养要注意防止“夏季热” 夏季如何保护小儿的皮肤 如何防止小儿得“夏季病” 夏季晒太阳有哪些讲究 夏季饮食注意事项 秋天小儿保养要注意什么 冬天小儿保养要注意什么 冬季新生宝宝的护理 冬季晒太阳有哪些讲究 冬季紧闭门窗有哪些危害 冬季也要防止空调综合征 给幼儿盖被子的学问 正确使用电热毯 怎样给婴幼儿洗澡 洗完澡要注意保暖 感冒期间为什么不能洗澡 小孩出麻疹有哪些症状 麻疹的预防方法 麻疹患儿的注意事项 怎样防止小孩拉肚子 宝宝睡觉爱出汗就是体虚吗 什么是生理性出汗 应重视病理性多汗 宝宝出汗的巧护理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有何道理 第六章 小儿常见疾病防治 中暑 中暑有哪些类别 重症中暑有哪些症状 如何预防中暑 怎样护理中暑患儿 感冒 怎样预防感冒 怎样护理感冒患儿 咳嗽 怎样护理咳嗽的患儿 肺炎 肺炎预防措施 怎样护理肺炎患儿 哮喘 哮喘预防措施 如何预防哮喘的发作 怎样护理哮喘患儿 呕吐 如何预防呕吐与护理患儿 泄泻 如何预防泄泻与护理患儿 鼻衄 如何预防流鼻血 如何护理流鼻血的小儿 哪些因素可诱发鼻渊 鼻渊有哪些症状 怎样护理鼻渊患儿 滞颐 滞颐的预防和护理要点是什么 癫痫 怎样预防癫痫 怎样护理癫痫患儿 佝偻病 怎样预防佝偻病 怎样护理佝偻病患儿 湿疹 怎样避免小儿湿疹 怎样护理湿疹患儿 怎样预防小儿疝气 怎样护理疝气患儿 怎样预防鹅口疮 怎样护理鹅口疮的患儿 怎样预防急性扁桃体炎 怎样护理扁桃体炎的患儿 怎样预防遗尿 怎样护理遗尿患儿 怎样预防贫血 怎样护理贫血患儿 怎样预防脱肛 对脱肛小儿的护理 如何预防厌食 如何预防寄生虫感染 第七章 小儿急性传染病 麻疹 怎样预防麻疹 怎样护理麻疹患儿 风疹 风疹预防 怎样护理风疹患儿 幼儿急疹 怎样预防及护理幼儿急疹患儿 水痘 水痘预防 怎样护理水痘患儿 猩红热 猩红热预防 怎样护理猩红热患儿 白喉 怎样预防白喉 怎样护理白喉患儿 流行性腮腺炎 怎样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怎样护理流行性腮腺炎患儿 百日咳 怎样预防百日咳 怎样护理百日咳患儿 痢疾 怎样预防痢疾 怎样护理痢疾患儿 传染性肝炎 怎样预防传染性肝炎 怎样护理传染性肝炎患儿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的护理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 怎样护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儿 脊髓灰质炎和小儿麻痹症是什么关系 小儿麻痹症的预防和护理 肺结核 怎样预防肺结核病 怎样护理肺结核患儿 蛔虫病 蛔虫病的预防与护理 蛲虫病 蛲虫病的预防与护理 怎样预防钩虫症 手足口病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第八章 处方 麻疹 风疹 水痘 白喉 流行性腮腺炎 百日咳 痢疾 传染性肝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小儿麻痹症 肺结核 感冒 中暑 咳嗽 哮喘 肺炎 呕吐 腹泻 厌食 遗尿 贫血 蛔虫 蛲虫 脱肛 鼻衄 鼻渊 鹅口疮 猩红热 手足口病 滞颐 癫痫 佝偻病 湿疹 疝气 急性扁桃体炎 汗症 虫症 幼儿急疹 钩虫病 第九章 推拿 脾胃病的推拿法 直推前臂法要点 常用按掐法要点 附一:选用之穴位、位置及功用 附二:小儿穴位简图 后记 试读章节 怎样判断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初为人母者,对新生儿的微小变化都会焦虑不安。下面列举新生儿健康状况判断的六个要点,供年轻妈妈参考。每天在照顾新生儿时,都要仔细观察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努力做到早期发现病情。 1.发不发烧 新生儿的体温大约在37℃左右。入浴后或哺乳后、哭完后,或在傍晚,体温可能上升到37.5℃上下。需要去医院的标准应定在37.5℃以上。 2.有无呕吐 对于新生儿生理上的呕吐——溢乳,不必担心。若多次连续呕吐,在呕吐物中掺杂着血和咖啡渣样的东西,并伴随发烧或腹泻时,要请医生诊治。还有,如果引起痉挛或意识障碍,应立即去医院。 3.新生儿的情绪 新生儿情绪的好坏是其健康状况的一个标志。有时尽管有点低烧,或有些腹泻,但是,只要情绪很好,并且照常吃奶,就不必担心。相反,整天缠人且少气无力、没有精神时,可认为有不舒服的地方,这是疾病的前兆。 4.吃奶量的多少 新生儿的哺乳量不是一定的。即使在一天当中,也有爱吃和不爱吃的时候。所以只根据哺乳量的多少是不能判断是否有病的。 虽然新生儿吃得少,但如果精神和情绪都好的话,就没必要担心。如果新生儿一点儿也不吃的话,就应考虑是哪儿有异常。 5.新生儿的哭声 新生儿不会说话,常常用哭声代替语言来要求满足自己的欲望。在孩子的哭声中,必须注意的是,突然像点着火似的剧烈地用尖锐的声音哭泣,这种情况应考虑新生儿有哪儿疼痛。两腿紧缩剧烈哭泣时,大概是肚子疼;一边哭泣一边用手摸耳朵和眼睛时,可能是耳或眼睛有毛病。虽然激烈地哭泣,但停止和哭泣反复进行,且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是嘴能触到的东西就吸,这时应考虑新生儿饥饿了。 若找不到原因,且一直哭泣不止时,就应请医生诊治。 6.新生儿的大便 对于新生儿的大便应该注意的是:在腹泻状态下,如果只是腹泻,不发烧,新生儿的情绪很好、精神状态很好,家长就不必过于担心。但是如果在腹泻的同时伴随发烧或呕吐,则要引起注意,随时观察病态的变化,一旦发生异常,必须立即请医生诊治。看医生时,一定要让医生看见呕吐物和尿布上的大便,或者将观察到的状况向医生详述。 新生儿有哪些特殊的生理现象 1.先锋头 胎儿经过产道娩出时,因头部大于产道,在产道扩张过程中胎头因为受软组织的压迫,静脉回流受阻,水分外渗造成头皮软组织水肿,这就叫做“先锋头”或称“产瘤”。初产妇由于产道较紧,故第一胎头位娩出的新生儿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先锋头”。头顶较长略呈橄榄形,指压有凹陷痕,水肿可随侧睡方向而改变。一般出生后2~3天就可以消退,个别要6~7天才消退,不用治疗。 2.胎脂 胎脂是妊娠5个月左右的胎儿皮脂腺分泌出的一种脂性物质,它能保护胎儿皮肤免受羊水浸润的影响。一般在早产儿的体表最多,足月儿次之,过期产儿最少。出生后胎脂有保护皮肤免受感染和保暖作用,但当皱褶处的胎脂过多时可刺激皮肤引起褶烂。故对腋下、腹股沟、颈下等皱褶处积聚较多的乳白色黏稠胎脂要用消毒纱布蘸油揩去,部分胎脂能被皮肤吸收。 3.胎记 胎记是由皮肤深层的色素细胞积聚所致。多数位于骶尾部呈不规则形状的浅青色,压之不褪色,边缘清晰。一般在学龄期前即自行消退,无须处理。 4.拥抱反射 拥抱反射的表现为:新生儿双手张开、上肢外展及前臂伸出屈曲伴随着哭叫。通过仪器发现,胎龄28周时就会有这种现象,这是一种原始反射。医生检查时用手托住新生儿后头部稍向上抬高后,突然放手也会出现此种动作。出生后6个月前该反射应消失。 5.过敏红斑 多数红斑发生在洗澡之后,有少部分新生儿受到光线、空气或肥皂、毛巾、温度等刺激也会出现红斑,多者可连成片。面部和躯干四肢都可以有红斑,其中以躯干部较为多见,2~3小时后自然消失。但亦有反复,约l周左右自愈,不需要特殊治疗。 6.粟粒疹 粟粒疹多见于新生儿的鼻尖,如果在面部和躯干上出现,往往比鼻尖上的还大。粟粒疹是皮脂腺分泌不畅而形成的,一般是黄白色的,如针尖大到粟米大的小点,所以高于皮肤,但周围无红晕,无须治疗,以后会自然消失。 7.马牙 “马牙”在我国民间又称之为“板牙”,是新生儿牙龈黏膜的皮细胞增生和角化所致的,它呈浅黄白色的丘状隆起,大小如芝麻。有人认为这是新生儿不爱吃奶的原因而错误地去用针挑,这样做很危险。一旦细菌进入便可引起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其实该上皮隆起状物迟早会自行脱落,不影响吃奶,不必治疗。大部分新生儿的上腭中线上亦有黄白色的小颗粒,这是黏液腺分泌物淤积之故,不必处理。 8.螳螂子 新生儿口腔内侧颊黏膜的隆起物民间称之为“螳螂子”,有人以为吃奶不好与此有关而用针挑刀割,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感染。实质上这两块隆起物是脂肪组织,当新生儿吸奶时,该脂肪垫可以促使口腔负压增加,有利于吸吮。这是正常现象,不能随便挑割。 9.脱屑 鳞形上皮的最外表为角化层,胎儿在宫内即有角化细胞脱落在羊水中。 P4-6 序言 家父王静安是全国著名国医大师、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之一、全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成都家喻户晓的“王小儿”,被全国儿科教学研究会授予“一代宗师”的称号。 在他行医过程中,经常都有人在向他咨询同一个问题:“怎样带好娃娃?娃娃生病怎样办?” 凡是听到这个问题,家父的回答几乎千篇一律:带好娃娃主要靠父母,父母的本事就是让娃娃不生病或少生病;娃娃生了病靠医生,医生的本事就在治小病和治未病;其实无论父母和医生,都要懂得带好娃娃的关键是治未病。 我问为什么,家父先给我讲了扁鹊见魏文王的故事——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家父然后话锋一转:“由此推论,能防未病的家长是最能干的家长,能治未病的医师是最高明的医师。” 我一直跟随家父,自幼耳濡目染着家父“治未病”的思想。现在虽然也成了名中医,并被卫生部授予“中国特技名医”称号;尽管也在国内外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取得的成果也被纳入了美国世界名人书局出版的《世界名中医》一书和人事部编的《中国专家大辞典》……但是,在几十年的从医道路上,我深切体会到:家父的医德、医术和“治未病”的思想仍是我们家的传家宝。这个传家宝现在已经传给了我家第三代——即将从中医药大学毕业的爱女王雪梅,她立志从事中医药事业,她要在祖国医学的道路上勤奋耕耘。我相信,她一定会把我家这个传家宝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造福人类。 “治未病”是现代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当今世界“预防医学”的精髓。“不治已病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了,“治未病”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精髓。“治”的含义,是管理、治理的意思,“未病”是还没有生病的意思。“治未病”,就是采取相应措施,维护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治未病”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控制、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严格来说,“治未病”涵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层面。带好娃娃,说到底就是强调父母亲要注重娃娃的身体健康,不要只知道胎教和幼教。健康和教育两者相比较,健康是第一位的,教育是第二位的。提高娃娃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未生病前预防疾病的发生,生病之后防止进一步发展,以及疾病痊愈以后防止复发是带好娃娃的关键。 在临床上,经常看到很多这样的现象:年轻的父母亲看到孩子吃得香、睡得甜,活蹦乱跳的时候,根本不把孩子的健康、防病当成一回事,而孩子一旦有点头痛脑热的时候,便又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的条件很好的家庭,一年四季有空调保温,孩子从小有保姆侍候,却经常生病;而有的条件相对较差的家庭,孩子一天到晚跟着大人在外面摸爬滚打,抵抗疾病的能力却很强,很少生病。 所有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从娃娃生下来开始,到喂养、护理娃娃,再到培养、训练娃娃,娃娃防病、治病,整个娃娃的健康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里,每一项工作都很重要,哪一个环节都缺不了,但论及其中的纲目主次,同样有一个先后顺序问题,有一个“认识”、“喂养”、“聪明”、“健康”、“防病”、“治病”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本着“治未病”的思想,本书提出了“知识先于喂养,聪明依赖健康,训练不忘保健,防病重于治病”的逻辑。《王小儿教你带娃娃》就是根据这个逻辑来组织该书的脉络,编写该书的内容。 该书的顺利出版,要感谢成都时代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是他们为该书的出版创造了条件;要感谢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的曾中辉教授为本书提供了文字方面的帮助;要感谢姐妹王秀华、王丽和爱妻张旭,感谢她们在传承父亲的医术中所做的努力;要感谢所有为这本书的出版给予帮助的朋友们。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书中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甚至疏漏和错误都在所难免,请专家和同行们多给予批评指正。 王泽涵 2009年5月 后记 当这本书落笔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的祖父王静安,想起了与祖父、父亲合写的那本《王静安医学新书》。说实话,《王小儿教你带娃娃》是《王静安医学新书》的演绎本,是在其指导下写成的。《王静安医学新书》是祖父王静安传给家父王泽涵和我的行医锦囊法宝,也是指导我继续沿着祖父、家父开辟的道路悬壶济世、为民解难的灵丹妙药。而《王小儿教你带娃娃》这本书,只是家父在总结祖父小儿科治未病的思想指导下对小儿喂养、哺育、教育、防病、治病的一个综合指导。 在这本书即将面世的时候,我要感谢成都时代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是他们于2007年9月出版了我们的第一本书——《王静安医学新书》,该书是成都市的文化建设项目之一,并且获得了21届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 祖父的一生光明磊落,他的一生留给杏林的财富很多、成果无数。其中《王静安医学新书》是他毕生经验的结晶。这部书从医德、医术、方法、方剂、临证、医案等全方位地介绍了祖父的独特见解,特别是在小儿科方面的奥妙精华。 父亲自幼跟随在祖父左右,祖父给了父亲很多的教诲和实践机会,我自幼受家父的熏陶,我们祖孙三代的血管中都流淌着一样的济世救人的热血,我们祖孙三代的意识中都饱含着首重医德的爱心。祖父和家父传给我的最大财富是“重德正物”,他们经常教导我的一句话是:“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 祖父的一生都在实践着这句话。他把我们父女两人领上从医这条道路时,也时时用这句话严格要求我们。祖父的良苦用心,使我明白了他首重医德的三条原则: 其一,学医术,必先正己——这是做医生的起码资格。 其二,讲医德,须重正物一这是首重医德的前提,也是济世救人的本领。 其三,做医生,要做到雅、谦、礼、柔——这是医家的形象,也是医家大师德高望重的根本。 总之,先正己,方可学医术;先正物,方可讲医德;先做好人,方可做好医生。我们一家三代,在行医中不仅始终把医德作为律己的最高原则,在医术专业上,也始终坚持自己的品牌特色——突出小儿科。这不仅是因为社会授予了我们家“王小儿”的金牌,更重要的是我们家在小儿科方面,确实积累了很多宝贵的临床经验。 我现在还是中医药大学的学子,科学无止境。医学无止境,中医中药更无止境。我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在祖父开创的事业基础上,让“王小儿”的品牌越做越大,让“国医大师”的金牌代代相传。 王雪梅 2009年4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王小儿教你带娃娃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泽涵//王雪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成都时代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05960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09-08-01 |
首版时间 | 2009-08-01 |
印刷时间 | 2009-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S976.31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30 |
宽 | 16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