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短篇小说精选/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建国60年是我国当代文学从初步发展,到短暂的沉寂,再到大发展、大繁荣的60年,各种体裁的佳作破土而出。

由王蒙担任主编、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选编的《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由《中篇小说精选》、《短篇小说精选》、《小小说精选》等分卷册组成,囊括了建国60年以来文学领域中一流作家的代表作以及各个体裁的经典篇章,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

本册为《短篇小说精选》。

内容推荐

本书为《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之《短篇小说精选》,在编选此书的过程中间,编者对于建国60年以来的短篇小说作品,经过反复的阅读和比较之后,选出了本书里面的这些篇章,提供给作家、批评家和广大的小说爱好者,作为参考的一种文本。

全书包括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小巷深处、百合花、“锻炼锻炼”、新生、机电局长的一天、班主任、旗等众多内容。

目录

前言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王蒙

小巷深处/陆文夫

百合花/茹志鹃

“锻炼锻炼”/赵树理

新生/林斤澜

机电局长的一天/蒋子龙

班主任/刘心武

旗/南丁

陈奂生上城/高晓声

月食/李国文

受戒/汪曾祺

飘逝的花头巾/陈建功

寻访“画儿韩”/邓友梅

本次列车终点/王安忆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冯骥才

哦,香雪/铁凝

琥珀色的篝火/乌热尔图

父亲/梁晓声

归去来/韩少功

系在皮绳扣上的魂/扎西达娃

汉家女/周大新

狗日的粮食/刘恒

塔铺/刘震云

厚土二题/李锐

年关六赋/阿成

鲜血梅花/余华

银盾/徐小斌

哺乳期的女人/毕飞宇

镇长之死/陈世旭

鞋/刘庆邦

厨房/徐坤

清水里的刀子/石舒清(回族)

明惠的圣诞/邵丽

城乡简史/范小青

吉祥如意/郭文斌

一坛猪油/迟子建

试读章节

三月,天空中纷洒着的似雨似雪。三轮车在区委会门口停住,一个年轻人跳下来。车夫看了看门口挂着的大牌子,客气地对乘客说:“您到这儿来,我不收钱。”

传达室的工人、复员荣军老吕微跛着脚走出,问明了那年轻人的来历后,连忙帮他搬下微湿的行李,又去把组织部的秘书赵慧文叫出来。赵慧文紧握着年轻人的两只手说:“我们等你好久了。”这个叫林震的年轻人,在小学教师支部的时候就与赵慧文认识。她的苍白而美丽的脸上,两只大眼睛闪着友善亲切的光亮,只是下眼皮上有着因疲倦而现出来的青色。她带林震到男宿舍,把行李放好、解开,把湿了的毡子晾上,再铺被褥。在她料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常常撩一撩自己的头发,正像那些能干而漂亮的女同志们一样。

她说:“我们等了你好久!半年前就要调你来,区人民委员会文教科死也不同意,后来区委书记直接找区长要人,又和教育局人事室吵了一回,这才把你调了来。”

“可我前天才知道,”林震说:“听说调我到区委会,真不知怎么好。咱们区委会尽干什么呀?”

“什么都干。”

“组织部呢?”

“组织部就作组织工作。”

“工作忙不忙?”

“有时候忙,有时候不忙。”

赵慧文端详着林震的床铺,摇摇头,大姐姐似的不以为然地说:“小伙子,真不讲卫生;瞧那枕头布,已经由白变黑;被头呢,吸饱了你脖子上的油;还有床单,那么多折子,简直成了泡泡纱……”

林震觉得,他一走进区委会的门,他的新的生活刚一开始,就碰到了一个很亲切的人。

他带着一种节日的兴奋心情跑着到组织部第一副部长的办公室去报到。副部长有一个古怪的名字:刘世吾。在林震心跳着敲门的时候,他正仰着脸衔着烟考虑组织部的工作规划。他热情而得体地接待林震,让林震坐在沙发上,自己坐在办公桌边,推一推玻璃板上叠得高高的文件,从容地问:

“怎么样?”他的左眼微皱,右手弹着烟灰。

“支部书记通知我后天搬来,我在学校已经没事,今天就来了,叫我到组织部工作,我怕干不了,我是个新党员,过去作小学教师,小学教师的工作与党的组织工作有些不同……”

林震说着他早已准备好的话,说得很不自然,正像小学生第一次见老师一样。于是他感到这间屋子很热。三月中旬,冬天就要过去,屋里还生着火,玻璃上的霜花融解成一条条的污道子。他的额头沁出了汗珠,他想掏出手绢擦擦,在衣袋里摸索了半天没有找到。

刘世吾机械地点着头,看也不看地从那一大叠文件中抽出一个牛皮纸袋,打开纸袋,拿出林震的党员登记表,锐利的眼光迅速掠过,宽阔的前额下出现了密密的皱纹,闭了一下眼,手扶着椅子背站起来,披着的棉袄从肩头滑落了,然后用熟练的毫不费力的声调说:

“好,好,好极了,组织部正缺干部,你来得好。不,我们的工作并不难作,学习学习就会作的,就那么回事。而且你原来在下边工作的……相当不错嘛,是不是不错?”

林震觉得这种称赞似乎有某种嘲笑意味,他惶恐地摇头:

“我工作作得并不好……”

刘世吾的不太整洁的脸上现出隐约的笑容,他的眼光聪敏地闪动着,继续说:“当然也可能有困难,可能。这是个了不起的工作。中央的一位同志说过,组织工作是给党管家的,如果家管不好,党就没有力量。”然后他不等问就加以解释:“管什么家呢?发展党和巩固党,壮大党的组织和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把党的生活建立在集体领导、批评和自我批评与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上。这样作好了,党组织就是坚强的、活泼的、有战斗力的,就足以团结和指引群众,完成和更好地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各项任务……”

他每说一句话,都干咳一下,但说到那些惯用语的时候,快得像说一个字。譬如他说“把党的生活建立在……上,”听起来就像“把生活建在登登登上”,他纯熟地驾驭那些林震觉得是相当深奥的概念,像拨弄算盘子一样地灵活。林震集中最大的注意力,仍然不能把他讲的话全部把握住。

接着,刘世吾给他分配了工作。

当林震推门要走的时候。刘世吾又叫住他,用另一种全然不同的随意神情问;

“怎么样,小林,有对象了没有?”

“没……”林震的脸刷地红了。

“大小伙子还红脸?”刘世吾大笑了,“才22岁,不忙。”

他又问:“口袋里装着什么书?”

林震拿出书,说出书名:“《拖拉机站站长与总农艺师》。”

刘世吾拿过书去,从中间打开看了几行,问:“这是他们团中央推荐给你们青年看的吧?”

林震点头。

“借我看看。”

“您有时间看小说吗?”林震看着副部长桌上的大叠材料,惊异了。

刘世吾用手托了托书,试了试分量,微皱着左眼说:“怎么样?这么一薄本有半个夜车就开完啦。四本《静静的顿河》我只看了一个星期,就那么回事。”

当林震走向组织部大办公室的时候,天已经放晴,残留的几片云现出了亮晶晶的边缘。太阳照亮了区委会的大院子。人们都在忙碌:一个穿军服的同志夹着皮包匆匆走过,传达室的老吕提着两个大铁壶给会议室送茶水,可以听见一个女同志顽强地对着电话机子说:“不行,最迟明天早上!不行……”还可以听见忽快忽慢的哐哧哐哧声——是一只生疏的手使用着打字机,“她也和我一样,是新调来的吧?”林震不知凭什么理由,猜打字员一定是个女的。他在走廊上站了一站,望着耀眼的区委会的院子,高兴自己新生活的开始。P001-003

序言

60年短篇小说创作的成绩是辉煌的,这个自不待言。我想说,即使在小说创作的重心已转向长篇小说的今天,小说家族中业绩最辉煌的还是短篇小说。如今长篇小说年产1200部以上,新时期以来成长起来的成熟小说家们大都在攻长篇,但形势依然是:短篇比中篇强,中篇比长篇强。

这是因为,以期刊为阵地的短篇小说创作经历过最严格的训练。每一位知名作家都体验过被退稿的痛苦。掌握着期刊的资深编辑们心中自有一定之规,他们可以帮助作者逐步修改稿子,但不会轻易容许不成熟的作品出笼。于是,几乎所有作者都曾经呕心沥血地探究过短篇小说创作的奥秘。把他们的心得和创作谈汇集起来,可以构成短篇小说创作理论的庞大体系。至于长篇小说,情况就很有不同。当作家们由短篇而中篇最终进入长篇创作时,他们大都已享有盛名,创作便进入怎么写怎么有的境界。重要的是,关于长篇小说,无论编辑还是作者,都缺乏完整的概念,理论上少得可怜,想搜集一些作家们关于长篇小说艺术的创作谈,都很困难。大家都在无师自通。进入网络时代后,无门槛发表的境遇,又使一批新的写手横空出世。唯以点击率分出高下,长篇小说便更成为自由竞争的领域。青年作家们不必再经过短篇小说写作的训练,甚至无须编辑介入,处女作就在出版商的支持下风靡市场。当然,这作品一定是长篇小说,而不是短篇小说,他们对写短篇往往视为畏途,因为,很奇怪,不管什么人,一写起短篇,便容易暴露技法和功力上的缺陷。

所以,至今,短篇小说仍旧是小说中艺术性最强的部分,门槛最高的创作。

60年来的短篇小说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49年至1966年解放后十七年的小说;1966年至1976年“文革”十年的小说;1976年至2000年新时期二十四年的小说和2001年迄今的新世纪小说。对这一过程,已经有过许多正式的论述,在这里不想过多重复,只想强调指出,这60年里短篇小说的发展和变化是显著的。

这种发展变化首先表现在“写什么”上,简言之是由写社会转向写人。背后运行的则是政治与文学问关系的调整。这部书中没有选出一篇1966至1976年间发表的作品,足见这期间文学生态的恶劣。1949至1966年的作品,能够禁得住时间检验的小说不多,但只要能够留下来,就已经是文学的荣耀。有生命力的创作大多集中在1956至1957年间。中国文学的当代复兴无疑开始于1977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短篇小说已相当成熟,在“写什么”上,也有了相当的自觉。

小说如人,也有它的性格和情绪。短篇小说在小说一类中性情最为敏感、多变,它往往是作者现实感受的迅速表达,也就能够较及时地体现社会文化心理的变迁。景观常常是一年一个样。

在这许多年里,短篇小说在表现如下题材方面也许最为成功,显示了问题上的优势:

无论如何,短篇小说靠现实最近,现实生活在短篇小说多面体上折射出的光芒也最为缤纷多彩。在反映现代人新鲜复杂的现实情感上,短篇小说无疑比长篇巨制来得灵敏、迅捷和多样。晚近以来,小说情绪在悄悄变化,变得委婉、幽默、平易和含蓄,再少有激情四射之作,却显得更为纯熟。

与影视剧创作的一般情况有别,短篇小说创作始终关注底层民众生存状态,问世不少优秀作品。不能简单地把底层写作归结为人文关怀,实际上,底层题材一般也较之上层题材更容易具有文学性和感染效果。考虑到为大众写作的文艺传统,这种写作积极的社会意义更加显赫。惟有文学是嫌富爱贫的,惟有文学作品中,普通百姓的命运才成为叙事的中心。底层写作的基本意义是给予底层民众以人文关怀,使他们感到被关注、理解与尊重的温暖,无疑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相反,以掩饰矛盾和粉饰太平的基调对待现实,则是有害和不负责任的。因此,无论冷色、暖色或亮色的写作都是需要的,没有高下优劣之别。

小说存在的理由之一,是帮助读者重新回忆起一些人生况味。在小说赋予的形式下,人们仿佛可以更真切、清晰、感动地走近生命自身。此一方面,短篇小说的表现力也常比长篇小说细腻和丰富。今天不少长篇小说,流于大而无当,既未表现成功大的人生情感,也无暇表现好小的人生情感,倒不如有些精致短篇来得实在。

最后,人性探索也是短篇小说善于处理的主题。小说写人性总是不会错的,人性之遭遇现实,或多或少会发生改变,从人性角度透视现实,也就有了别样的味道。

在“怎么写”方面,短篇小说的变化更令人炫目,特别在文体形态上,今天作品与几十年前作品的差别已十分明显。拿过一篇作品,打眼一看,仅从叙述和语言方式上,即可看出这种差别。今天的文体成熟、老到并具有独特的格调,叙述里再看不到情绪的渲染,即使是诉说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也保持着平稳、内敛、波澜不惊的语调,这态度表明,作者自己不认为描述的事情有何真正重要,而读者却因了他的轻描淡写激起更深切的感受。翻阅这部书,可以细细品味这些微妙的变化。

短篇小说这东西,去品味的是个精致;好比邮票,表面上大小差不多,却也变化无穷,于细微处见功夫。短篇小说也是一株植物,随地域、土壤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自身也在进化。

几十年来,已经成长起一批真正的短篇小说家,他们是真正迷上短篇小说创作的作家,如汪曾祺、林斤澜、铁凝、刘庆邦、毕飞宇、阿成、迟子建、徐坤等人,他们总归是比旁人多悟出些个短篇的妙处,更悟出些个写短篇的难处,所以才像有些人迷上围棋那样越下越有瘾,乐此不疲,以后终于成了十足的专门家,这部书中,当然不会缺少他们的作品。

写小说的,只听说过短篇小说家,没听说过专门的中篇小说家、长篇小说家,大概也是因为短篇小说最要技巧的。因为它受到最多的限制。写小说时,有时本只想写个短篇,没想到越写越长,成了中篇;或有时本只想写个中篇,写来写去变成长篇的规模,这些事情倒不新鲜,但没怎么听说有把长篇写成中篇、把中篇写成短篇的事儿,可见短篇小说特殊的规定性。

时代变了,但情愿读小说的人总还是有的,情愿读短篇小说的人还应该大有人在。美国的《读者文摘》和中国的《读者》杂志,上面发表的短篇小说拥有的读者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社会生活的节奏加快了,读者会更加喜欢精短的小说。在很短的时间里能够读完一篇令人回肠荡气、感到美不胜收的好故事,仍然是现代人的莫大享受。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部小说集。

(胡平,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短篇小说精选/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41294
开本 16开
页数 4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30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7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1
丛书名
印张 30.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9
166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