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书系”之一,具体内容包括《读阎连科小说的札记》《试论王琦瑶的意义》《莫言近年创作的民间叙述》《黑色的颓废:读王朔作品札记》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图书 | 陈思和卷/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书系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书系”之一,具体内容包括《读阎连科小说的札记》《试论王琦瑶的意义》《莫言近年创作的民间叙述》《黑色的颓废:读王朔作品札记》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目录 自序 文学创作中的文化寻根意识 文学创作中的现代反抗意识 文学创作中的现代生存意识 关于“新历史小说” 黑色的颓废:读王朔作品札记 民间的还原:“文化大革命”后文学史某种走向的解释 碎片中的世界与碎片中的历史 现代都市社会的“欲望”文本:以卫慧和棉棉的创作为例 试论《秦腔》的现实主义艺术 再论《秦腔》:文化传统的衰落与重返民间 余华小说与世纪末意识——致林耀德 从巴赫金的民间理论看余华的《兄弟》的民间叙事 读阎连科小说的札记 试论阎连科《坚硬如水》中的恶魔性因素 声色犬马,皆有境界——莫言小说艺术三题 历史与现实的二元对话——谈莫言的新作《玫瑰玫瑰香气扑鼻》 莫言近年创作的民间叙述 “历史一家族”民间叙事模式的创新尝试——试论《生死疲劳》的民间叙事之一 人畜混杂,阴阳并存的叙事结构及其意义——试论《生死疲劳》的民间叙事之二 告别橙色的梦——读王安忆的三部早期小说 营造精神之塔——论王安忆90年代初的小说创作 试论王琦瑶的意义 从细节出发——王安忆近年短篇小说艺术初探 读《启蒙时代》 [附录]两个69届初中生的即兴对话 试论《古船》 还原民间:谈张炜《九月寓言》 良知催逼下的声音——关于张炜的两部长篇小说 试论张炜小说中的恶魔性因素 读《刺猬歌》 林白论 愿微光照耀她心中的黑夜——读林白的两篇小说 后“革命”时期的精神漫游——读《致一九七五》 [附录]“万物花开”闲聊录 人性透视下的东方伦理——读严歌苓的两部长篇小说 最时髦的富有是空空荡荡——严歌苓短篇小说艺术初探 读《第九个寡妇》 我与批评两题 艺术批评·新方法论·学院批评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陈思和卷/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书系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思和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311038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3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28 |
| 出版时间 | 2010-09-01 |
| 首版时间 | 2010-09-01 |
| 印刷时间 | 2010-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3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6.7-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8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5 |
| 宽 | 155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