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执政,是战后以来日本政治的重大变革。本书希望通过对鸠山家族、民主党发展的分析,找到这场变革背后存在的构造因素。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主要简述了2009年9月鸠山内阁成立前后日本政治动向,指出日本政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以鸠山一族五代人为线索,分析了这个家族与近代日本政治的关系;重点叙述了鸠山家族的历代女主人对该家族的贡献;讨论了民主党的内政与外交政策;根据民主党的“政权公约”等资料,对民主党政权决策未来政策走向作出预测;探讨了日本人的深层心理与中国观的变迁,为读者了解日本政治、文化深层提供另外一条线索等。
这些年来,中国与民主党人往来密切,民主党也特意搞了一个中日交流窗口,扩大了两国年轻一代领导人的彼此了解,对中日相互理解十分有效。民主党登场,给日本政治带来很大变数。在新的两党制框架之下,两大政党之间将维持一种紧张,不论内政或是外交问题,都可能成为彼此争执、对立的材料。本书希望通过对鸠山家族、民主党发展的分析,找到这场变革背后存在的构造因素。
(一)日本“变天”
2009年8月30日,历史将记住这一天。民主党在大选中获得空前胜利,取得众院480议席中的308席。9月16日,民主党总裁鸠山由纪夫被民主党占压倒性多数的国会指名为内阁总理大臣。民主党内阁诞生,是半个世纪以来日本第一次通过大选实现政权轮换,日本政治史揭开新的一页。
9月15日傍晚,民主党在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纪尾井町的新大谷饭店举行众参两院议员会议,鸠山由纪夫面对台下黑压压400余名民主党国会议员,首先感叹道,“太壮观了”。
接下来鸠山说, “改变这个社会的,不是语言,而是行动”。“假如语言不能落实,那么4年之后,就难以为继”。面对400余名民主党国会议员,鸠山感到肩上担子沉重。他要求全党同心协力,实现民主党的“政权公约”。
9月16日下午,众参两院投票选出鸠山由纪夫为第93届内阁的第60名总理大臣。傍晚,鸠山首相将新阁僚召集到首相官邸。
日本国会全体大会允许普通国民旁听,16日下午,在众议院全会会场的旁听席上,记者们发现了鸠山由纪夫的夫人鸠山幸。她身穿淡灰色上装,满面笑容。准首相夫人出现在首相指名会场,这在日本国会首相选举史上极为罕见。选举结束后,记者蜂拥而至,包围了鸠山幸。她对记者说,“鸠山常年提倡的‘友爱社会’终于进入起跑线,我想到此,感动万分”。不过她又补充道,“改变长达50年的自民党政治,不是一两年就能实现的,拜托各位耐心支持鸠山,拜托了”。
9月16日这天早上,她将鸠山由纪夫送出家门,人们注意到鸠山由纪夫系一条金色领带。鸠山幸解释说,她之所以为丈夫选这条领带,“象征着赢得金牌”。
当天夜晚,内阁全体成员进入皇宫,在天皇面前,举行了首相任命仪式及阁僚认证仪式。
这次新内阁,除鸠山由纪夫首相(62岁)外,主要包括副总理国家战略相菅直人(62岁),官房长官平野博文(60岁)、总务大臣原口一博(50岁)、法务大臣千叶景子(61岁)、外务大臣冈田克也(56岁)、财务大臣藤井裕久(77岁)、文部科学大臣川端达夫(64岁)、厚生劳动大臣有妻昭(49岁)、农林水产大臣赤松广隆(61岁)、经济产业大臣直■正行(63岁)、国土交通大臣前原诚司(47岁)、环境大臣小泽锐仁(55岁)、防卫大臣北泽俊美(71岁)、国家公安(委员长)兼绑架问题大臣中井洽(67岁)、金融邮政改革大臣龟井静香(72岁)、消费者少子化大臣福岛瑞穗(53岁)、行政刷新大臣仙谷由人(63岁)。
(二)鸠山为何建立联合政府
鸠山内阁,是民主党与社会民主党、国民新党的联合内阁,应两党的要求,鸠山安排了两个位置给社会民主党和国民新党。社会民主党党首福岛瑞穗、国民新党党首龟井静香入阁。
在此之前的9月9日,日本民主、社民、国新(国民新党)三党达成协议,同意组成联合政权。该协议是对大选之前三党共同政策的重新确认,共包括10项内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民主党如何面对社民党在日美军基地处理方案的问题。为了尽快组阁,民主党对社民、国新两党作出一定让步。
社民党历来主张,应把冲绳普天间美军基地迁出日本,但在民主党来看,这种高度敏感的问题最好不要写得那么具体,尽量模糊为好。但是,无奈国民新党也表示赞同,民主党只好接受社民党的提议。但是,日美关系是鸠山内阁面临的最敏感的问题,鸠山内阁诞生之前,美国频频放话,普天间基地的事,日美两国政府已经作出了决定,因此不会再与鸠山政府交涉。
有鉴于此,三党协议把有关美国基地问题写得更有回旋余地,采用“提出”、“为实现……而努力”这种表述,如此,协议写成“提出修改日美地位协定”、“为实现美军整编、在日美军基地存在方式改革而努力”。 此外,这次协议还决定,要在内阁之中,创立一个三党协议机构,这个机构的名称叫“基本政策阁僚委员会”,三党各出一人出任,其中包括“国家战略大臣”,这个位置已经确定由民主党副总理菅直人担任。而社民、国新两党已经决定了入阁人选,成员为各自党首。社民党代表福岛瑞穗,1955年生于九州地区宫崎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此后取得律师资格,现在是参议员。
国民新党代表龟井静香是老自民党人,1936年出生于广岛县庄原市农村,东京大学经济学部毕业。在校期间,热衷马克思经济学,被人称为“马克思·龟井”,并倾慕格瓦拉。1960年进入一家大公司,不久被误诊为癌症,次年退职。此后,他报考上级公务员(甲种、行政),以第三名录取,进入警察厅,这是日本国家公安委员会下辖机构。他官至“警察厅长官官方调查官”。退职后,竞选众院议员,目前已经连任11期。
为什么赢得大选胜利的民主党非要屈就社民、国新两党的主张搞联合政府?其实,任何联合政府,都存在三个条件:首先,参加联合各党是否存在联合的利益;其次,各自是否有自己的核心利益;最后,是否存在共同的政策目标。
首先,对民主党来说,虽然在众议院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但是,在参议院,仅保持相对多数,其议员人数还未达到半数。如此,如要参议院通过法案,还得争取非自民系统的小党合作。这样一来,社民、国新两党在参院各5席的地位就显得十分重要。显然,至少在明年参议员选举前,两党在参议院中的这10票对维持民主党在国会顺利通过法案极为关键。
相反,对社民、国新两党来说,参与民主党占压倒多数的政府,也有很大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作为弱小政党不被埋没。假如没有参与政策决定、实施,国民很快就会在媒体中看不到这些弱小政党的存在。
其次,日本社民党主张建立福利社会,并对维护和平宪法倾注很大精力与热情。社民党是社会民主党的简称,前身为1955年创立的日本社会党,战后长期是第二大党。冷战结束之后的90年代,其元气大伤。1994年与自民党组成联合政府、1996年修改党名(改社会党为社会民主党)、同年大量社民党议员脱党转入民主党等,都对该党打击很大,党势受挫,基础缩小,党员减少,现在国会仅余众院7席、参院5席。长期支持该党的工会、教育组合等全国性团体,均转而支持民主党。
参加联合政府,对于国民新党来说,是寻求自己发挥弱小政党作用的场所。该党成员多是小泉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反对者。本来,他们仅是自民党内一个叫做“邮政事业恳谈会”的派别,对小泉强行推行邮政民营化不满。但是,小泉使用各种手段打击党内反对邮政民营化政策的议员,这导致受到迫害的国会议员只好揭竿而起,成立国民新党。现在,该党经营惨淡,仅有众院议员3名、参院议员5名。这次,在三党联合政府协议中,明确写入冻结邮政民营化进程的内容,这对该党来说,是一个重要成绩。
如上所述,组成联合政府,对三党来说,均有各自的利益。而且,各党均有自己的核心利益,也不会彼此吸收。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三党达成的协议是否能够严格遵守。这个问题,应该说最为复杂,牵涉到国际关系、民主党内派别斗争。
P1-5
2009年8月30日,日本民主党在众院选举中获得308张议席,取得空前胜利。民主党颠覆自民党战后长期一党(或一党为主)统治,成为全球重大新闻。
中国众多媒体予以相当时间、版面给予报道。但从国内关心的内容与焦点来看,主要集中在民主党领导人的经历、对华态度。但是,有关民主党的理念、历史发展及民主党政权将给日本政治乃至中日关系带来何种变数的研究,国内尚不多见。
民主党的胜利,将导致日本民主制度走向一个新阶段,即从以往自民党一党执政民主,走向两党制民主。在这种新的民主框架内,日本政治围绕内政外交,在各种基本问题上的对立,必然呈现新的形式。
国内有人认为,民主党奉行“中道偏左”政策,中日两国将较易相处;还有观点认为,中国与民主党人交往历史较长,彼此熟悉,民主党执政,中日两国存在的某些矛盾,较为容易解决。因此,不少中国媒体对民主党胜利表现得“很热”。
的确,这些年来,中国与民主党人往来密切,民主党也特意搞了一个中日交流窗口,扩大了两国年轻一代领导人的彼此了解,对中日相互理解十分有效。此外,从历史认识角度考虑,民主党高层主要领导态度较为鲜明。
但是,我们还须从政治学角度,区分在野党与执政党彼此的立场、地位的不同,对于未来中日关系,不可盲目乐观。
民主党登场,给日本政治带来很大变数。在新的两党制框架之下,两大政党之间将维持一种紧张,不论内政或是外交问题,都可能成为彼此争执、对立的材料。这时,单个政党的思考、个人信任,并不一定反映到国家关系之上。
我们必须看到,中日恢复邦交30多年来,除短暂期间外,中国政府几乎都在与自民党政府进行交往。中国对自民党政治家、自民党政府的政策决定过程及实施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但对于民主党这样一个年轻、尚未有过执政经验的政党,中国各级政府、团体首先面临的任务是必须重新了解、认识这个政党的政府、政策,并且要根据这种认识,调整对日关系框架。
民主党在野时代的发言、政策构想,并非能够原封不动地转成政府决策。而且,日本今后也将维持政党内阁制,任何一个政党内阁,其政策必然是一种执政党的合力,不会如同总统制国家那样具有个性。在这方面,如何更为广泛研究执政党个人思想、个人彼此的力学关系以及民主党与其他政党之间的力学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对于一个刚刚登上政坛、我们尚不十分了解的民主党,笔者以为只能听其言、观其行,努力研究这个政党的个人、组织、政策及其社会关系,探讨他们的政策可能对内政外交发生的效果,以此对该党未来走向作出评价。
民主党执政,是战后以来日本政治的重大变革。本书希望通过对鸠山家族、民主党发展的分析,找到这场变革背后存在的构造因素。
第一章简述了2009年9月鸠山内阁成立前后日本政治动向,指出日本政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第二章以鸠山一族五代人为线索,分析了这个家族与近代日本政治的关系。
第三章重点叙述了鸠山家族的历代女主人对该家族的贡献。
第四章探讨了自民党政权成功及失败的各种原因。
第五章首先略述了1993年以来日本政坛改组、发展的过程,其次对民主党发展历程作了一个简短回顾,分析了该党各项政策与“第三条道路”思想的关系。
第六章讨论了民主党的内政与外交政策。
第七章根据民主党的“政权公约”等资料,对民主党政权决策未来政策走向作出预测。 第八章回顾了亚洲化运动的历程,提出必须创造亚洲价值观,亚洲统合才能有未来。
第九章探讨了日本人的深层心理与中国观的变迁,为读者了解日本政治、文化深层提供另外一条线索。
2009年12月
作者于东京都八王子市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