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曾国藩运势秘经(揭开曾国藩的运势成功之法)
内容
编辑推荐

曾国藩之所以成为晚清“第一名臣”,并成为今日的“官场楷模”,并非天生异质,而是其善于借势、运势,善于识人、用人的结果。

曾国藩一生的行止,很好地诠释了运“势”的原理和技巧。《曾国藩运势秘经(揭开曾国藩的运势成功之法)》(编写光华)即从运“势”的角度解读了曾国藩的成功密码。希望读者能够从本书中学到成就大事业的智慧。

内容推荐

曾国藩之所以成为晚清“第一名臣”,并成为今日的“官场楷模”,并非天生异质,而是其善于借势、运势,善于识人、用人的结果。对后人来说,他的本领是可以学习的。

《曾国藩运势秘经(揭开曾国藩的运势成功之法)》(编写光华)通过展现曾国藩在人生各个阶段对“势”的掌握和运用,探寻人生的成功奥秘,教人学会如何审时度势、活用常势、把握趋势,《曾国藩运势秘经(揭开曾国藩的运势成功之法)》并能够做到谋势布局、造势定策、驾驭态势,最终化腐朽为神奇,变优势为胜势。

目录

前言

一 蓄势 才堪大用成功可待

心存高远蓄大志

博学切问蓄大才

静以养心蓄大智

超然物外蓄大器

强毅果敢蓄大勇

去伪崇真蓄拙诚

求师择友蓄人脉

二 度势 察其智莫若观其势

审慎度势方入局

精审大势建湘军

忍辱负重立脚跟

就大势不惜虚名

不打无准备之仗

胸有韬略临危不惧

度势谋划定乾坤

三 驭势 择人任势尽在掌握

驭众必调动自如

驭将求忠义血性

驭才讲知人善任

驭友以“和”字为贵

驭隶须严防意外

驭危则坚忍挺拔

驭险则绝地逢生

四 造势 态势利我造作而成

对敌造天下共诛之势

对世造非我莫属之势

对民造重典守法之势

对才造云集影从之势

对下造万众归心之势

对上造权柄归我之势

对众造遇敌求胜之势

五 借势 多方借贷获得主动

防狼入内借外势

以我为主借客势

纵横捭阖借敌势

和光同尘借友势

投桃报李借下势

择木而栖借上势

敬而远之借权势

六 顺势 顺时进取大业可期

顺势锁定战略要点

顶住压力攻敌弱处

倾注全力夺取胜利

乘危顺势扩充实力

逆小势而顺天威

顺乎民情*废业

顺应舆情建大业

七 敛势 势有终时早谋退路

以不退为退敛势力

培养替手转移靶的

以“假不和”释真猜忌

辞名辞位远避风波

慎畏为官日慎一日

临老莫遭扫脚棍

家书万卷韬晦无形

附 曾国潘人物履历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这段话是说,知足就会觉得心中像天地一样宽广,贪得无厌会觉得宇宙也十分狭小。对于没有超乎常人资质的人来说,多欲多求就更招致祸害。贫困时总想到丰盛,困境时经常寻求平安,富贵时要求有千乘车,尊贵时追求万钉带。没有得到又要求迅速赏给,得到后又永久占有。芬芳的香气可比椒兰,位置稳固如同泰山。追求荣华富贵,没有知足,整日精神昂扬但越来越委顿。天气有寒有暖,日月有全有缺。时运好时多结善缘,时运不好会生灾患。各种福分不可期求,各种祸害往往纷至沓来。一句话会招人怨尤,一举足便会有障碍.。举首望世界,乾坤是多么大。得到荣誉不要立即欢欣,遇到患难也不要立即气馁,你看十个人中,八九没有依赖。别人穷困多超过我,我的穷困仍然可以忍耐。况且处于平坦夷途,还有什么事值得嗟气叹息呢?对于世界少一些索求,走路、睡觉都十分愉快,听天由命活到老,就不会四处不安。俗话说:一个名利思想不能彻底拔除的人,即使能轻视富贵荣华而甘愿过清苦的生活,最后还是无法逃避名利世俗的诱惑;一个受外力影响而不能在内心加以化解的人,即使他的恩惠能泽被四海甚至遗留给千秋万世,其结果仍然是一种多余的伎俩。

一个人只有做到心胸宽广,超然物外,才会淡泊名利,身心愉悦。曾国藩的淡泊之心也不是天生而来的,是在他不断的修养身心、刻苦追求中悟出来的。青年时的曾国藩也经常会为了博得一个好名声而茶饭不思,寝食不安。这在他的早期日记中可以看出其矛盾彷徨的复杂心态。如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十月二十日,32岁的曾国藩在日记中就这样写道:

日内不敬不静,常致劳乏,以后须从“心正气顺”四字上体验。谨记谨记。又每日游思,多半要入说好。为人好名,可耻。而好名之意,又自谓比他人高一层,此名心之症结于隐微者深也。何日能拔此根株?

曾国藩一生政务、军务缠身,·若说他没有功名利禄之心是不可能的,但他却能以出世之心做人世的功业,这是曾国藩不断修炼所至的境界。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十二月初九,曾国藩在日记中对自己进行了批判:“见好物与人争,若争名争利,如此则为无所不至之小人矣,倘所谓喻利者乎?”意思是,与人争名争利,则流于小人之列,这是正人君子所不齿的。

就这样,曾国藩在矛盾和不断地自我反省中度过:一方面,功名利禄之心是他最初踏上仕途的原因和动力;另一方面,古人淡泊名利的心胸又是他一直苦苦追求的至高境界。

曾国藩早在师从雁门师的时候就读过《道德经》,当年虽然对于其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名言深信不疑,但对于老子提出的“退让、柔弱、不敢为天下先”等主旨还不能领悟。但在他二次出山前,历经世事沉浮的曾国藩在家中再读老庄后,他的思想境界终于升华到了另一个高度。

这时,曾国藩终于悟出了,老庄的处世之心和孑L子的人世之意其实是相互表里的。一个人只有在保持淡泊名利的处世之心下做事,才能成就人世的丰功伟业。

由此体会,这个时期他写的文字也不同以往,在他同治元年四月十一日的日记中写道:

静中细思,古今亿百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当思一搏。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夜仅一榻耳,当思珍惜。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一毛耳,当思多览。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及者,不过太仓之粒耳,当思奋争。然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静的时候细想一想,从古到今亿百年来没有尽头,人生在其中,仅是短短几十年,应该好好拼搏一下,大地有数万里远,不能走到尽头,人在大地上睡觉生活,白天只用一个屋子,夜里只用一张床,应该想到珍惜,古人的书籍,今人的论著,数量非常大;人生的目光所能看到的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应该想到多读书。世事多变,好的声名也有很多,人生的才华力量所能办到的,不过是整座粮仓里的一粒粮食而已,应该想到要努力去争取,然而我知道时间漫长,而自己所经历的很短暂,所以忧患和祸事到来时,应当忍耐一下等待事情缓解;我知道世界有多大,而我住的地方很小,所以遇到荣誉利益争夺的情况,应该避让锋芒来明哲保身。

此时的曾国藩再想起自己过去在官场中的种种争斗,才知道都是因为自己不能超然物外的表现,非但不能是自己做事左右逢源,反而为自己的事业带来很多掣肘之力。“大柔非柔,大刚无刚”,只有刚柔并济,才能成就事业。

曾国藩也将自己的这种人生感悟传授给后人,这在同时期的家书中都有所表现。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四月二十四日,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的家书中写道: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即以余生平言之,三十岁前最好吃烟,片刻不离,至道光壬寅十一月一日立志戒烟,至今不再吃。四十六岁以前做事无恒,近五年深以戒,现在大小事均尚有恒。即此二端,可见无事不可变也。尔于厚重二字,须立志变改。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

意思是说,迷于物,则心灵被迁染,志向易被埋没;超然物外,就不会拘于时势,方能获得大视野、大气度,减少额外的心理支出。曾国藩后来能在复杂的官场里、险恶的军事斗争中含垢忍辱,克成大事,没有这样的超然物外的心理做基础,是不可能的。P20-23

序言

关于如何获得成功,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种说法——

孟子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意思是说,与其有智慧,不如顺势而为;与其有方法,不如审时而动,静待合适的时机。智慧和方法并不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而顺应形势和选择时机才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孙子曰:“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意思是说,即使一个人再有力量,但他推动一块巨石形成的势力,也不及将千仞高山上的巨石推下来形成的势力大。孙子的观点也说明成功不在于他的实力大小,而“势”才是成功的关键。

孟子和孙子都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们在各自的思想领域内成就非凡,直到今天还影响深远。而在他们的思想中都认识到了“势”的重要性。

那么,何为“势”?

“势”可以理解为一种蕴藏的能量,有力量、威力之意,一旦拥有合适的外界条件,这种潜能就会表现出强大的力量,成为势力。

凡成大事者,都需要靠“势”来成就“事”。因此就不能不熟悉运“势”的法则。

一百多年来,曾国藩一直是热点话题之一,他的为官、为人之道,他的功成名就之道,他的识人、用人之道……令后人探究不止。在五千多年的中国文明史上,像曾国藩一样能干的人、像曾国藩一样做过大事且获得高位的人何止成百上千,但为什么曾国藩给予人的启迪却能不衰不竭、常省常新?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势”的运用,而曾国藩就是成功运“势”的杰出代表。

可以说,曾国藩的成功,就是驭“势”的成功。

《孙子兵法》云:“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击,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弩,节如发机。”意思是说,急流的迅疾,以至能够漂走石头的原因,是因为它的气势;鸷鸟高飞猛击,以至能捕杀鸟雀的原因,是因为它的节奏。因此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他的态势逼人,节奏短促有力,态势就像张满的弓弩,节奏就像击发的弩机。

曾国藩一生行事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依时而变、顺势而谋、乘势而成。如果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可以说是曾国藩战略布局的能力突出。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春天,太平军大破清军。此时,清政府在江南的战局面临着极大危机,在整个朝廷惊慌失措、士气低落之际,临危受命的曾国藩提出了“西面制胜”之策,并提出:“自古平江南之贼,必踞上游之势,建瓴而下,乃能成功。”这充分显示了他审势和驭势的功力。 所谓“西面制胜”决策,就是基于一个“势”字之上,即依长江流向形成以上制下之势。曾国藩提出,要攻克金陵、收复苏常,必须得以上制下之势。具体来说,就是先切断太平军与上游的联系,收复长江南北两岸的安庆、和州、池州、芜湖,使军队一步步逼近金陵。这样清军就拥有了“踞上游之势”;对于太平军来说,即失去了有利之势,其粮饷的来路基本就没有了。

谈到审时度势的学问,便不能不提到《易经》。曾国藩对儒家经典《易经》的研究甚有心得,早年他在研读《易经》时就讲过“天下万事万理皆出于乾坤二卦”。后来在行军打仗时,每当左右为难之际,他就会运用《周易》占卦。如与太平军作战紧张之时,他记道:“念金陵、宁国两处危急,焦灼不可言状。因占二卦:金陵卦,遇否之涣;宁国卦,遇屯之益。”这就说明曾国藩对自己占得的吉凶结果是颇为自信的,所以看到卦象不吉,他十分焦灼。

势有惯性,势有可变性,势也有可用性。《易经》中的乾卦,把万物发展的态势规律总结为“六加一”个阶段(最后一个阶段即“用九”),即:

潜龙勿用

见龙在田

终日乾乾

或跃在渊

飞龙在天

亢龙有悔

乾元用九

乾卦的卦辞,对人生和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做了精当的概括。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策略,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掌握各类态势之间运动、变化、连续、制约的规律,学会审时度势,活用常势,把握趋势,并能够做到谋势布局、造势定策、驾驭态势,就可以在更高层次上获得更大的自由。

曾国藩一生的行止,很好地诠释了运“势”的原理和技巧。本书即从运“势”的角度解读了曾国藩的成功密码。希望读者能够从本书中学到成就大事业的智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曾国藩运势秘经(揭开曾国藩的运势成功之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光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406405
开本 16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7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50
18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