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四库全书精华大全集/国民人文素养大全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四库全书》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区分类聚,部次群籍,把历代文献井然汇聚于一堂,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在卷帙浩繁的四库书海中细心拾撷,精选篇目,力求在保留四库的风格、韵味的基础上,突出四库的博大、精深,突出它的历史厚重感和凝重感,为热爱国学经典的人起到导航作用。

本书秉承四库之精神,发挥国学的经世致用性,希望能对传统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希望通过呈现这样一个异彩纷呈的文化艺苑,增强读者对国学的信仰,让读国学之人自信、自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

内容推荐

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博大的宝藏之一,而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则可以被称为最丰富、最完备的集中华文化之大成之作。

本书编者在卷帙浩繁的四库书海中细心拾撷,精选篇目,力求在保留四库风格、韵味的基础上,突出四库的博大、精深,突出它的历史厚重感和凝重感,希望能增强读者对国学的信仰,让读国学之人自信、自豪于深邃的中国传统文化!

目录

经部

◎易类

 《周易》

 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书类

 《尚书》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汇编

◎诗类

 《诗经》

 响彻千年的木铎金声

◎礼类

 《周礼》

 以人法天的理想纲领

 《仪礼》

 贯穿生死的人生礼仪

 《礼记》

 古代记录典章制度的重要书籍

◎春秋类

 《左传》

 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公羊传》

 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

 《谷梁传》

 大力阐述《春秋》的经义

◎孝经类

 《孝经》

 中国伦理思想的奠基之作

◎四书类

 《论语》

 响彻千年的千古圣人之语录

 《孟子》

 优秀的古代散文集

 《大学》

 初学入德之门

 《中庸》

 天人合一的理论论著

◎小学类

 中国最早的训解词义之书

 《说文解字》

 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史部

◎正史类

 《史记》

 纵横古今数千年的经典巨著

 《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

 简而且周,疏而不漏

 《三国志》

 难得的历史珍贵文献

 《晋书》

 铨次旧文,裁成义类

 《宋书》

 式规万叶,作鉴于后

 《南齐书》

 类叙得法,有补益于世

 《梁书》

 曲折明畅,一洗六朝芜冗之习

 《陈书》

 短命王朝的短章书

 《魏书》

 包举一代始终,颇为详悉

 《北齐书》

 下笔不苟,以史为鉴

 《周书》

 旁征简牍,意在摭拾

 《隋书》

 修史与求治的结合

 《南史》

 以叙事之简劲矗立于史林

 《北史》

 堪称“近代之佳史”

 《旧唐书》

 新旧合璧,备一代之典

 《新唐书》

 记叙历史,文采斐然

 《旧五代史》

 分裂混乱时期的领军之作

 《新五代史》

 综事迹之备,追《史记》之文

 《宋史》

 天水一朝的辉煌

 《辽史》

 穹庐里的春秋

 《金史》

 草原与田园的交响诗

 《元史》

 文词勿致于艰深,事迹务令于明白

 《明史》

 记叙了一代王朝的兴衰始末

◎编年类

 《资治通鉴》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杂史类

 《国语》

 最早的国别史

 《战国策》

 长短纵横之术

 《贞观政要》

 参详旧史,撮其指要;举其宏词,义在惩劝

◎传记类

 《晏子春秋》

 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史评类

 《史通》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

◎地理类

 《水经注》

 宇宙未有之奇书

 《徐霞客游记》

 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子部

◎儒家类

 《荀子》

 以儒家为本,兼采诸家之长

◎兵家类

 《孙子兵法》

 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

◎法家类

 《管子》

 天道之数人心之变

 《韩非子》

 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汇严峻治国之权术

◎农冢类

 《齐民要术》

 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

◎医家类

 《黄帝内经》

 第一部以先祖“黄帝”冠名的传世巨著

◎天文算法类

 《九章算术》

 算经之首

◎艺术类

 《古画品录》

 “六法”之标准,为后世之典范

◎谱录类

 《茶经》

 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

◎杂家类

 《墨子》

 古代劳力者之哲学

 《鬼谷子》

 以纵横之术解不测之意

 《吕氏春秋》

 “大出诸子之右”的杂家之作

 《淮南子》

 崇尚自然和谐的哲学思想摭谈

 《论衡》

 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

 《梦溪笔谈》

 笔记文学体裁写成的传世之作

◎小说家类

 《世说新语》

 清言之渊薮

 《山海经》

 早期百科全书

 《搜神记》

 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神灵怪异之作

 《太平广记》

 中国最大的小说集

◎道家类

 《老子》

 用韵文挥就的道家哲学著作

 《庄子》

 满溢想象和讽刺

 《列子》

 善用寓言,寓道于事

集部

◎楚辞类

 《楚辞》

 神奇而瑰丽的骚体之祖

◎别集类

 《曹子建集》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嵇中散集》

 轻贱唐虞而笑大禹

 《陶渊明集》

 清新自然的田园唱响

 《李太白集》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工部集》

 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

 《王右丞集》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柳河东集》

 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自氏长庆集》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李义山诗集》

 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

 《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的忧国爱民之作

 《临川集》

 雄健简练。奇崛峭拔

 《剑南诗稿》

 既沉郁悲壮,又踔厉风发

 《文选》

 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总集类

 《乐府诗集》

 搜罗广博,兼收并载

 《古文观止》

 一部细致独到的准文学史

 《文心雕龙》

 空前绝后的文艺理论巨著

 《二十四诗品》

 文学批评史上的高峰

 《六一诗话》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

◎词曲类

 《乐章集》

 多为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的唱和之作

 《珠玉词》

 在情感宣泄之余坚守理性思索

 《东坡词》

 突破词必香软的樊篱,创立豪迈豁达之风

 《淮海词》

 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漱玉词》

 李清照的万古愁心

 《稼轩词》

 笔势纵横,雄健豪放,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白石道人歌曲》

 空灵含蓄的低迷唱晚

试读章节

《周易》

【成书过程】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传》是解释《易经》的著作。

据传,《周易》的起源为河图、洛书。远古时代,黄河中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中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依此制定出八卦。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的卦辞,后在春秋时期,圣人孔子著了《易传》。

《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说,认为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孔子作《易传》以解经。

 据现代学者研究,《易经》是一部卜筮之书,大约成于殷商之际,是殷商时卜辞之宫所辑录的关于古人占卜情况的书。《易传》的成书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产生于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际。

【古籍简介】

《周易》是经部之始,史学家司马迁把它列为“群经之首”,它是我国古代影响最深远的典籍,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根源,被儒、道等学派奉为经典。历代主流易学是“观其德义”以“修身进德”。

《周易》中的《易经》是一部预测学著作,分上、下两经,由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组成,有卦辞和爻辞为之说明。《易传》又称“十翼”,由《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文章构成。

《周易》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含有哲学、文学、政治、历史、社会学、伦理学、美学、逻辑、法律、军事等社会科学的内容,也含有天文、历法、数学、音律、医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内容。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易之为书,推天道明人事者也……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

《周易》是指导人们认识、利用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籍。《易经》以自然现象的变化,“推天道以明人事”,认为人事的得失可以转化,提出了某些劝诫人的行为准则。《易传》,赋予了其哲学的解释,提出“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等命题。

东汉易学家郑玄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是讲“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阅读指导】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的典籍,其精神已深藏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不断地发展壮大,是与整个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把握息息相关的。

综观《周易》全篇,有三大理论、三大法则和三大原则:  三大理论:一、阴阳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面,既对立又统一,互生互换,这是辩证的思想。《易传·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二、五行生克制化,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归于金、木、水、火、土五类,它们相互制约、相互生成,这是发展变化的思想。三、“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和宇宙互为协调。《易传》中所说的“大人”,就是实现“天人合一”境界之人,“夫古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这是《易传》追求的理想境界。

三大法则:一、理,即易理。易经中的哲理,探讨宇宙人生的所变、能变与不变的原因。二、象,即卦象、爻象。易经中用卦象、爻象来表示世界生成发育的各种现象,从中寻求规律。三、数,即现象中的数理。根据它的变化过程,推知人事和万物的因果联系。

三大原则:一、简易,是指天地自然规律原本简朴而平易。二、不易,是指天地自然规律有其遵循的必然规律。三、变易,是指天地自然规律的变化、发展和自我否定。

《周易》最显著的特点是实用,它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哲学高度做了阐释,说明了事物的规律。特别是对伦理道德、思想方法、事物转化、治军作战、夫妻关系、家庭教育、喜怒哀乐、居家旅行、生老病死以及革故鼎新等,作了带有普遍规律性的论断,是古代实用性很强的生活教科书。

【典籍精选】

乾卦第一

【原文】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译文】

乾:乾卦具有根元的、亨通的、利益的、贞正的四种德行,没有灾祸。  初九:龙潜伏在水中,暂不宜有所作为。

九二:龙出现在田问,有利于大德之人出来治世。

九三:君子整天勤勤恳恳,即使在夜晚,仍时刻警惕,谨慎行事。若此,虽有危险,亦不会遭受灾祸。

九四:游龙潜伏在深谷之中,似跃而未跃,不会有过失。

九五:龙高飞于天,有利于大德之人出来治世。

上九:龙飞得过高,终会有所悔恨。

用九:出现一群龙,谁也不自居首领位置,则无过亢之灾,这是吉祥的现象。

《彖传》说:博大的、象征万物创始的乾卦,万物依靠它而开始生长,它是统帅万物之本源。它使云朵飘行翻动,使雨水施洒降落,各种事物各具形态而不断发展。明亮的太阳周而复始,乾卦各爻按不同的时位组成,犹如六条龙接连驾驭天地之问。天地自然变化形成万物的规

P3-4

序言

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博大、最宏伟的宝藏之一;而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则可以称之为中华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又因经史子集四部基本涵盖了古代所有的图书,故称“全书”。

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随后,乾隆皇帝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命名为《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库全书》正式开始编修,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为了存放《四库全书》,乾隆皇帝还下令建造了南北七阁。

乾隆四十六年(1781),第一份《四库全书》缮写告竣,贮藏于紫禁城内文渊阁,是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此后的第二、三、四份《四库全书》,分藏于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与前者共为“北四阁《四库全书》”。

乾隆四十七年(1782)七月,乾隆谕令:“兹《四库全书》允宜广布流传,以光文治。如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行宫之文澜阁,皆有藏书之所,着交四库馆再缮写全书三份,安置各该处……”于此产生了“南三阁《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区分类聚,部次群籍,把历代文献井然汇聚于一堂,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部位列四部之首,收录的是儒家经典以及历代注经之作。《四库全书总目》云:“经禀圣裁,垂型万世,删定之旨,如日中天……盖经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史部收录了有关历史、地理、职官、政事、人物传记等方面的著述。子部书籍,渊源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云:“儒家之外有兵家,有法家,有农家……叙而次之,凡十四类。”集部则主要收录历代文学家的总集、别集以及诗文评论一类的著述。

《四库全书》共著录书籍3461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总计10254种,172860卷,记录了文、史、哲、理、工、医等各学科的原本,基本囊括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各个学科门类和各个专门领域。因此,《四库全书》索有“典籍总汇,文化渊薮”之誉。

由于历史的局限,《四库全书》于佛、道两家典籍,意存轩轾,摒除殆尽,实为一大缺憾;但它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主体的儒家学说,却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整理和总结。可以说,《四库全书》作为国家正统、民族根基的象征,已成为中国乃至东方读书人安身立命的圭臬。  令人叹惋的是,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朝廷寓禁于征,大兴文字狱,酿成了一场文化浩劫。据统计,在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朝廷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收人《四库全书》的图书中,也有不少删节、挖改之处。但就整体而言,作为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项大型的文化工程,《四库全书》的修撰应当是功大于过的。

《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一部集大成的目录著作,在《四库全书》的纂修过程中应运而生。《总目》依赖《四库全书》而成为中国古代内容最宏富、体例最完善、编制最严密的目录著作。二者相辅相成,对清乾隆以前的历代典籍进行了系统整理,对中国传统文化做了全面总结,不仅鲜明地反映出18世纪知识界的学术特征和思想观念,在文献学和目录学史上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考证》、《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等,也是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产生的。《四库全书荟要》是《四库全书》的精华,收书473种、19931卷。《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简编本,分列了《四库全书》收录的图书,各书的提要也写得比较简单。《四库全书考证》是四库馆臣对应抄、应刻各书校勘字句的记录汇编,对于校订古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用木活字印成,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献。

本书在卷帙浩繁的四库书海中细心拾撷,精选篇目,力求在保留四库的风格、韵味的基础上,突出四库的博大、精深,突出它的历史厚重感和凝重感,为热爱国学经典的人起到导航作用。

本书秉承四库之精神,发挥国学的经世致用性,希望能对传统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希望通过呈现这样一个异彩纷呈的文化艺苑,增强读者对国学的信仰,让读国学之人自信、自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四库全书精华大全集/国民人文素养大全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金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40311273
开本 其他
页数 3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60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图书小类
重量 0.8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225-4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84
194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7: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