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面对的是作者观察到的、存在于当代中国艺术的具体现状和尚未厘清的几个基本概念,例如“全球概念”、“本土性”等等,许江身处其中,但是对这些现象及概念进行了观察、参与及分析。本文由三册集合而成:《大学的望境——中国的人文与艺术教育》、《拆建与重建——当代视觉文化的追问与思考》、《远望着日记——绘画之思与诗》。
图书 | 架上话许江文集(共3册) |
内容 | 编辑推荐 首先面对的是作者观察到的、存在于当代中国艺术的具体现状和尚未厘清的几个基本概念,例如“全球概念”、“本土性”等等,许江身处其中,但是对这些现象及概念进行了观察、参与及分析。本文由三册集合而成:《大学的望境——中国的人文与艺术教育》、《拆建与重建——当代视觉文化的追问与思考》、《远望着日记——绘画之思与诗》。 目录 远望者日记 历史画诚有忧患乎——《一九三七·十二·南京》创作感想 谈学者型画家 会通履远 第三眼——写给中国美术学院油画联展 归零 写生之道 漫话写生之道 用第三只眼看世界 凝视之眸 形色,形形色色——给浙江青年油画家邀请展 画意所在 水彩的根性、隐性与柔性 向右、向左,并会于心 素描的思与通境 心月 竹之韵 架上话 架上话之一——视像·具象 架上话之二——水痕·心痕 大学的望境——论大学的建造与“大学”精神 同游四季 山水撷心——从象山校园谈中国园林 打造中国学院的精英 历史的精神 学院的力量 传统、使命与困境中的执守 多元互动和而不同——中国美术学院教学学术发展所想 公共艺术、场所与记忆的叠影 寻找与黑暗相匹配的光亮 藏龙卧虎十八案 “全球概念”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境遇——写在卡塞尔文献展艺术策划人访华之际 附录:全球化潮流与本土性关怀 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境遇与责任 本土的拆解与重建——“全球一本土”机制中的主体文化更新 大地之缘与天时之间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架上话许江文集(共3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许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205259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6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0-09-01 |
首版时间 | 2010-09-01 |
印刷时间 | 2010-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6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187 |
宽 | 125 |
高 | 3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