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唐宋道教文学思想史(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初盛唐时期的道教文学思想、隋代道教文学思想、王贞的仙圣文学观、虞绰文学创作中的神仙意象、重玄双遗与文法自然、道教的重玄双遣、成玄英“天心顺物”的文学创作论、唐玄宗御注《道德经》的文法自然、王悬河的精思说与张果的抒心写性、存想通神与文学虚静、中晚唐五代的道教文学思想、北宋时期的道教文学思想、南宋时期的道教文学思想、独树一帜的女冠创作倾向、唐宋道教仙类文学的艺术特征等。

本书是关于研究唐宋道教文学思想史的专著。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初盛唐时期的道教文学思想

 第一节 隋代道教文学思想

一 王贞的仙圣文学观

二 虞绰文学创作中的神仙意象

 第二节 重玄双遗与文法自然  

一 道教的重玄双遣

二 成玄英“天心顺物”的文学创作论

三 唐玄宗御注《道德经》的文法自然

 第三节 心生心灭与抒心写性

一 王玄览与《玄珠录》的心境论

二 王悬河的精思说与张果的抒心写性

 第四节 存想通神与文学虚静

一 道教存想通神的历史与艺术渊源

二 司马承祯的存想坐忘与文学虚静

 第五节 平行发展与交互渗透

第二章 中晚唐五代的道教文学思想

 第一节 虚凝澹泊的创作追求

一 道教内丹理论和修神养性

二 典雅清神的《宗玄先生文集》

三 虚心怡性的《纯阳真人浑成集》

 第二节 道教斋醮仪式的艺术化

一 张万福杜光庭对道教仪式的艺术完善

二 闾丘方远关于灵宝斋仪文的起源注解

 第三节 晚唐道士的幽唱使性

一 施肩吾的仙心与诗心

二 罗隐的“秉笔立言”为教化

第三章 北宋时期的道教文学思想

 第一节 进一步发展的道教内丹理论与文学养性的通融

一 陈抟清静无为的内丹理论

二 陈抟养性为本的道教文学思想

三 苏黄诗学治心养气的人格修养

 第二节 道教隐语系统与文学隐喻

一 张伯端《情悟真篇》的隐语内涵

二 从韩愈险涩到黄庭坚拗硬的思考

 第三节 北宋斋醮科仪的新变化与道经起源思想

一 北宋道教斋醮科仪的新变化

二 《云笈七签》的道经起源观和艺术性

第四章 南宋时期的道教文学思想

 第一节 内丹派南宗与注“真”“诚”的文学观

一 白玉蟾的内丹派南宗

二 白玉蟾文学创作的真诚贯注与艺术追求

 第二节 南宋道教诸文体的创作倾向

一 南宋道教诗词的理学色彩

二 状物抒怀的南宋道教赋文创作

三 南宋道教文学思想中的爱国情怀

 第三节 南宋道教斋科类书的编撰

一 金允中和蒋叔舆的仪法类书

二 吕元素与吕太古的道门读物

第五章 独树一帜的女冠创作倾向

 第一节 李冶诗歌的深长与悠远

 第二节 鱼玄机创作的凄婉与清宁

 第三节 薛涛志趣的高洁与清幽

第六章 唐宋道教仙类文学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唐宋神仙传记的真与幻

一 杜光庭集仙传文学之大成

二 北宋仙传文学的继承与开拓

 第二节 唐宋仙歌道曲的艺术旨趣

结语

主要参考引用书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唐宋道教文学思想史(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蒋振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11899
开本 32开
页数 47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99
丛书名
印张 15.1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5
152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9: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