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11辑。全书分为学者访谈、学者笔谈、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文学理论和博士论坛六大栏目,主要内容包括当代美国印第安小说的归家范式;旧传统的继续与新的开端——诺曼征服之后早期中古英语文学的发展;都市漫游叙事视角下的美国犹太诗性书写;评裘小龙英语小说“上海侦探三部曲”里的现实叙事;“灰姑娘”与“灰公子”——英国求婚小说和中国才子佳人小说比较研究等,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图书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11辑2009年秋)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11辑。全书分为学者访谈、学者笔谈、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文学理论和博士论坛六大栏目,主要内容包括当代美国印第安小说的归家范式;旧传统的继续与新的开端——诺曼征服之后早期中古英语文学的发展;都市漫游叙事视角下的美国犹太诗性书写;评裘小龙英语小说“上海侦探三部曲”里的现实叙事;“灰姑娘”与“灰公子”——英国求婚小说和中国才子佳人小说比较研究等,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目录 学者访谈 中国美国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郭继德先生访谈录 学者笔谈 印第安文学批评的派系化问题 当代美国印第安小说的归家范式 美国印第安女作家的生态情怀 印第安传统文化与当代印第安文学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浅谈 英国文学 从容对死亡,风趣说人生——读菲尔丁遗作《里斯本海行日记》 “英雄”的演化:从茉儿到帕梅拉 旧传统的继续与新的开端——诺曼征服之后早期中古英语文学的发展 论《邱园记事》中女性诗化写作与艺术表现的多样性 疯癫的救赎——论李尔王的疯癫与神性 论《小世界》中知识的消费与知识分子祛魅 近20年来西方拜伦研究综述 化平淡为神奇——论《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开放式结局的艺术构思 美国文学 从德莱塞的《嘉莉妹妹》看都市生活的含义 都市漫游叙事视角下的美国犹太诗性书写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圣经原型解读 开创美国西部小说先河的经典之作——赞恩·格雷与《紫艾草骑士》 评裘小龙英语小说“上海侦探三部曲”里的现实叙事 “睡美人”的后现代重写——析美国华裔作家何舜廉作品《玛德琳在沉睡》 此情可待成追忆——再谈《他们眼望上苍》的“经典”性 《伊甸园》:海明威复杂性属观之写照 杂和的文本,杂和的人生——《奥斯卡·沃短暂而奇妙的一生》的后殖民视角解读 文学理论 新批评与当代批判理论 评阿诺德“去个人好恶”的文学批评原则 超越语言学意义的延异——詹姆逊和德里达解构主义的对话 美国小说的世界化 E·M·福斯特的小说节奏理论新解 《克兰福镇》的反讽——与米勒先生商榷 隐喻翻译在翻译文学中的定位 博士论坛 “灰姑娘”与“灰公子”——英国求婚小说和中国才子佳人小说比较研究 《亨利·亚当斯的教育》与理性知识异化 生之必然渗透——罗伯特·潘·沃伦的自我认知哲学观与文学创作研究 建构阶级文化——乔治·爱略特小说中维多利亚时代中产阶级的自我塑形研究 保罗·奥斯特小说的叙事策略 征稿启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11辑2009年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维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61464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7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10 |
出版时间 | 2009-11-01 |
首版时间 | 2009-11-01 |
印刷时间 | 200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10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5.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2 |
宽 | 141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