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经典著作。其中有关针灸治疗、处方的论述很多,但散见于各篇之中,且词义深奥,间或文字错讹,对初学者有一定困难。因此,我们进行了归类、编排,对原文加以校注,译成白话文,并加临床讲稿,便于查阅、理解,为全面学习针灸提供一些方便。
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包括阴阳、脏腑、经络、气血、寒热、形气色脉等针灸治疗的原则;“各论”为疾病的针灸治疗处方。全书汇编了原文400余条,每条分“原文”“语释”“校注”“临床讲稿”四项。
| 图书 | 内经针灸类方与临床讲稿/针灸临床家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经典著作。其中有关针灸治疗、处方的论述很多,但散见于各篇之中,且词义深奥,间或文字错讹,对初学者有一定困难。因此,我们进行了归类、编排,对原文加以校注,译成白话文,并加临床讲稿,便于查阅、理解,为全面学习针灸提供一些方便。 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包括阴阳、脏腑、经络、气血、寒热、形气色脉等针灸治疗的原则;“各论”为疾病的针灸治疗处方。全书汇编了原文400余条,每条分“原文”“语释”“校注”“临床讲稿”四项。 内容推荐 本书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出版的《黄帝内经素问》(明·顾从德本)及1963年出版的《灵枢经》(明·赵府居敬堂本)为蓝本,对原文400余条进行汇编,每条分“原文”“语释”“校注”“临床讲稿”四项。本书从中医理论、著名医学家的论述、临床实践及中西医研究成果等方面,对原文进行阐释、论证和详细解读,堪称经典著作中的典范。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一、针灸治病的依据 二、掌握腧穴要领,取穴宜少宜精 三、腧穴处方的组成方法 第二章 总论 一、阴阳类 二、脏腑类 三、经络类 四、气血类 五、寒热类 六、标本类 七、形气色脉类 八、针刺类 九、灸法类 十、刺禁类 十一、取穴类 第三章 各论 一、风病类(附:偏枯) 二、寒热病类 三、热病类 四、疟疾类 五、气病类 六、喘咳类 七、臌胀类(附:水肿) 八、积聚类 九、噎膈类 十、腹满类 十一、痹证类 十二、痿证类(附:亸证) 十三、心痛类 十四、腹痛类(附:虫痛) 十五、呕哕类 十六、霍乱病类 十七、泄泻类 十八、癃闭类 十九、疝病类 二十、厥逆类 二十一、头痛类 二十二、癫狂痫类 二十三、腰痛类 二十四、胁痛类 二十五、四肢病类 二十六、颈项、肩背病类 二十七、外科病类 二十八、眼、耳、鼻、喉病类 二十九、口腔病类 参考文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内经针灸类方与临床讲稿/针灸临床家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善忱//张登部//史兰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12707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5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03 |
| 出版时间 | 2009-07-01 |
| 首版时间 | 2009-07-01 |
| 印刷时间 | 2009-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4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R24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69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4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