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打捞文明残骸/国家地理神秘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国家地理神秘中国》这套书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打捞文明残骸》分册,包括了考证“涿鹿”、“人”字结构的河姆渡建筑、独具特色的青铜冶炼技术等内容。

内容推荐

这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

本书为《国家地理神秘中国》系列之一,书中围绕中国古代文化这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全书包括了考证“涿鹿”、“人”字结构的河姆渡建筑、独具特色的青铜冶炼技术等内容。

目录

桑干河寻踪

考证“涿鹿”

蚩尤在涿鹿

文明曙光

泥河湾:偶然的发现,惊人的事实

揭开桑干河古人类之谜

河姆渡“终结者”之谜

农耕与渔猎的对峙

“人”字结构的河姆渡建筑

浴“水”重生

交河故城·高昌故城

曾到交河城,风土断人肠

黄昏饮马傍交河

丝路王城

古城文明之谜

情系古高昌

瑚烂的龟兹文化

“佛学东渐”的要道

兼容并包的龟兹洞窟艺术

龟兹乐舞·润物无声

寻找消失的古滇国

滇的困惑

追寻古滇国的王城

探秘古滇国的主体民族

古滇国是母系氏族社会吗?

独具特色的青铜冶炼技术

占滇国的未解之谜

寻找阳关

大漠故事:西出阳关

白日登山望烽火

阳关漫步

时光碎片:古董滩

远去的吐谷浑

辽海春秋

试读章节

当时光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大地迎来了一个科学的春天,此时,答泥河湾历史悬案的重任落在了中国者的肩上,人类学者卫奇就是他们当的一员。他传奇的经历,使我们看到新一代桑干河寻踪者的探索历程。

卫奇老师和泥河湾的缘分是由来已的,早在大学地质系读书时,泥河湾故事就深深地影响着他。有关泥河湾理论知识以及几十年前出土的化石和石器,更从科学角度坚定了卫奇破解泥河湾悬案的信心。20世纪60年代初,当英国古人类学家历经29年的艰苦努力,在非洲坦桑尼亚奥杜维峡谷找到240万年前人类头盖骨化石的时候,卫奇老师在兴奋之余,也坚定了接续前人的努力,破解泥河湾之谜的信念。

众所周知,真正意义上的对远古人类的发现,是要找到人类头盖骨。所以大学毕业后的卫老师来到中国科学院,专门从事古人类的考古和研究,桑干河成为他破解悬案、实现梦想的阵地,自此桑干河两岸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但是古人类化石像幽灵一样,似乎总在躲避着卫老师的追踪,年复一年,在一次次的希望和失望之中,他在顽强地坚持着探寻的脚步。

终于,1976年,卫奇在药品收购站意外得到一个线索,在一个叫许家窑的地方,有人曾看到过一种类似人类头盖骨的化石。

许家窑位于河北和山西的交汇处,这里人烟稀少,临近两省的农民疯狂抢挖所谓“龙骨”的古生物化石,卖给药品收购站。循着“龙骨”的线索,卫奇来到了许家窑。当他急匆匆地赶到当时的挖掘现场时,映人眼帘的除了那一堆堆不能换钱的石头,就是深沟大坑。

当时卫老师的心情坏到了极点。他澳悔地坐在石堆上,不经意地抚摸着石块,突然他又兴奋起来,这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石球。经验告诉他,这就是传说中的古人类投掷器——飞石索。卫老师认为许家窑这里有“龙骨”,有飞石索,也就一定有古人类的头盖骨。

要在这个被彻底破坏的现场找到占人类化石有如大海捞针,然而希望就在这里,他就地打井,一铲一铲地挖,一点一点地找,终于17件古人类化石相继出现。卫奇终于美梦成真,他兴奋地吧这些发现拿给他的老师贾兰坡教授,希望老师能够给他一些指点。卫奇说,卟国人在很早以前就想象过,在泥河湾盆地,在三趾马生活的时代,也许已经有中国的古人类在这里活动,中国的考古工作者也一直想找到一些线索,来检验这种说法正确与否。然而贾兰坡教授说,从发现的一些动物化石来看,人类在此活动的年代不可能这么早。

教授的结论令卫老师沮丧,然而一块头盖骨上的圆孔又给了他新的希望。在发掘的古人类化石中有一块顶骨,上面钻了一个1厘米大的窟窿。经过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大夫王运朝检验,在打了这个孔以后,这个人至少还活了一个星期。

那么为什么要在这个人的头上打个孔?原来在新石器时代,人如果头痛,就用石器在头上钻开一个窟窿,把头盖骨揭开,意思是把妖魔鬼怪放走。那么远在10万年前古老的钻颅术就已经诞生了吗。P25-27

序言

这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这完全归功于现实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在千年岁月中沉积的历史文化已无需继续正襟危坐地讲解,五千年文明留下的尘封书卷已无法再现真实历史的生动。于是,在进行这项艰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想让更多即将加入阅读行列的朋友明白,事实是:历史不是龟甲兽骨上凝固不变的抽象字符,也不是古墓墙壁上褪色剥落的陈旧壁画,更不是青史古卷中遥远模糊的古老背影。曾经,它们鲜活生动,一如今日我们的生活。

所以,请卸去沉重,轻装上阵,走进在我们的镜头下被还原的历史,重新经历那些被岁月覆盖的往事,感知那些年代久远、却与我们今天的生活隐隐相接的历史轨迹。在图片和文字中的这一次行走,将是一次完全不同的心灵经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打捞文明残骸/国家地理神秘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走遍中国创作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200407
开本 16开
页数 2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20.3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2: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