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比较文学研究专著。第一部分追溯了赵氏孤儿本事的演变,探讨了纪君祥为影射时事,抒写当时反元复宋的共同意识而作此剧的命意所在,进而对《赵氏孤儿》和《中国孤儿》两剧的背景和艺术特点等进行了深入比较。第二部分是作者精心翻译的伏尔泰《中国孤儿》的中译本。
图书 | 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比较文学研究专著。第一部分追溯了赵氏孤儿本事的演变,探讨了纪君祥为影射时事,抒写当时反元复宋的共同意识而作此剧的命意所在,进而对《赵氏孤儿》和《中国孤儿》两剧的背景和艺术特点等进行了深入比较。第二部分是作者精心翻译的伏尔泰《中国孤儿》的中译本。 目录 范译《中国孤儿》序(贾植芳)1 《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范译《中国孤儿》自序)2 一、《赵氏孤儿》本事6 (1)先秦典籍的纪载6 (2)汉人的演述9 二、纪君祥对主题的处理14 (1)《赵氏孤儿》的时代背景14 (2)本事的更改19 (3)剧中的时代意识24 三、由纪君祥到伏尔泰29 (1)中国知识在法国的传播29 (2)伏尔泰与中国33 (3)伏尔泰与《赵氏孤儿》38 四、伏尔泰对主题的处理42 (1)原主题的沿袭与发展42 (2)新的来源49 (3)性格与风俗58 (4)哲学论争63 五、余论73 《中国孤儿》(【法】伏尔泰著范希衡译)81 作者献词83 剧中人物·地点9D 第一幕91 第二幕112 第三幕133 第四幕153 第五幕174 初版后记(萧曼)195 后记(范琅)197 范希衡生平及主要译著年表202 附录 《赵氏孤儿》([元]纪君祥撰顾学颉整理)211 楔子213 第一析217 第二析225 第三析232 第四析239 第五析249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范希衡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5642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5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0-10-01 |
首版时间 | 2010-10-01 |
印刷时间 | 2010-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37 |
丛书名 | |
印张 | 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3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