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脚踏进央视
内容
编辑推荐

央视年轻记者王梦在书中描写了她很多采访经历,包括采访外交会议、六方会谈,采访诸如希拉里、米利班德等人物,还有作者几次进藏采访的经历和对当地历史文化的感受等。

在王梦的笔下,可以看出她的眼力和眼光、她对人对事的观察判断、对细节的捕捉、她的审美倾向。

内容推荐

记者这个职业有点像做慈善,所有的得失成败更多在于心里的满足,如果用世俗的标准去衡量,会觉得不划算。

经历了过去5年发生在中国的所有大事,走遍了中国知名的山水和无人问津的角落,26岁的年纪有了分量。用万贯家财来跟她换这些?NO!

而当一切开始轻车熟路的时候,王梦选择了离开。离开舒适安逸的北京,来到不可思议的印度。在南亚炎热的阳光下,她在住地空空的墙上认真写下几个字:认真做梦,然后努力去实现。

在王梦的笔下,可以看出她的眼力和眼光、她对人对事的观察判断、对细节的捕捉、她的审美倾向。

目录

第一部分 小记者与大事件

1.我和印度缘分的开始/003

2.走进中国外交部/006

3.六方会谈促我成长/010

4.如今的朝鲜半岛/014

5.中日韩外长会/017

6.流动的盛宴,021

7.走遍宁夏/028

8.经历灾区/038

9.雪灾/044

10.四川/051

11.7月,喘息的新疆/065

12.走进一个特殊的群体/071

13.说说出差这回事/075

第二部分 小记者与大人物

1.把梦变成现实/081

2.中国的外交部长/084

3.外长的智慧/087

4.去巴黎见大使./091

5.魅力女外交官/095

6.曾经的首相永远的离开/099

7.向安倍晋三提问/102

8.天生外交官/106

9.握手克林顿/110

10.第一夫人的不同路数/113

11.当潘基文谈气候变化/116

12.变脸/121

13.未出茅庐/125

第三部分 我曾离天空那么近

1.西藏的故事/131

2.我的朝圣路/134

3.信仰的力量/146

4.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过冬/152

5.与神仙为邻的人们/157

6.藏戏的前生今世/160

7.坐着火车去西藏/165

“考”出来的梦想——写在后面

试读章节

如今的朝鲜半岛

2009年4月,朝鲜退出六方会谈。

2009年5月,朝鲜进行第二次地下核试验。

2009年7月,朝鲜连续发射数枚导弹。

……

诸如此类的消息喷洒在全世界各大媒体最重要的位置,我满心难以言说地遗憾。

2007年,当六方签署具有实际意义的《2·13共同文件》,确定朝鲜弃核的分阶段步骤和各方补偿方案的时候,当朝鲜真的开始把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的时候,我是有些成就感的。这点成就感像保尔·柯察金说的“为人类解放而做出努力”。这件事情或许无关于衣食住行,却关乎世界和平。我觉得若干年参与六方会谈的报道确实是在做一件超越了低级趣味的事情。

可是,突然,我倾注了心血和智慧,并且正在偷偷引以为豪的事情突然灰飞烟灭,而且看上去简直不堪一击。

尽管在《2·13共同文件》协议签署的时候,我也没有让笔下的新闻喜气洋洋,只是谨慎地说:“事态如何发展,需要时间检验。”哪怕我知道文件里白纸黑字写着:以朝鲜最终废弃核设施为目标……朝方关闭并封存宁边核设施,包括后处理设施……等等等等。因为我也知道,朝核问题兜兜转转这么多年,就算眼下大家一团和气地达成一致,接下来还会有什么?不敢说。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达成大体上的一致只是第一步,越涉及具体事宜,问题会越多。就像领结婚证不难,难的是未来日子里的柴米油盐鸡毛蒜皮。

只是没想到,有一天连婚约都不算数了。

然而在朝鲜宣布退出六方会谈的时候,我也没有太悲观。这个事情不稀奇。早在2004年,第3轮六方会谈期间,朝鲜大使馆门口守候着各国媒体,却一直没有等来朝方的只字片语。一天夜里,朝鲜大使馆的大门突然打开了,一个人走出来,拿出一张纸开始念,主要意思是:朝鲜宣布退出六方会谈。

但是,朝鲜还是回到了谈判桌前,六方会谈还是重启了,机制犹在。这个事件也成了我们的心理底线。面对六方会谈中经常发生的前进两步退一步的曲折,大家习以为常。我们相信峰回路转这回事。

我可以宠辱不惊地面对六方会谈中的这样那样的情况,可当朝鲜成功地进行了核试验,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各个国家一直在努力的“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顿时显得尴尬。限制一个无核国家让它没有能力生产核武器已然这么困难,让一个一直都在努力、好不容易进入有核国家俱乐部的国家弃核?太难了。或许,我们必须接受,从此,世界上又多了一个控制核按钮的国家。

而且,离我们很近。

在全世界对朝鲜大张旗鼓的谴责中,中方的表态让西方国家觉得过于温和:希望各方保持冷静克制,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说:“中国对朝鲜半岛局势有特别的关切,中国和朝鲜是邻居,这一点,恐怕是大洋彼岸的美国、欧洲所不能理解的。”言下之意,如果各方用极端的方式激怒朝鲜,最终导致冲突甚至爆发战争,对于美欧来说,那是远隔大洋的战火纷飞,对于中国来说,则是响在耳畔的枪声。

人们失望,却没有放弃努力。之后,虽然“斡旋”两个字用在朝核问题上稍显无力,但是此刻,我们分明又看见半岛局势隐约出现了转机。可我们不敢轻易微笑面对。因为,矛盾没有解决,变数也没有减少。我们害十白笑容还未展开就僵在脸上的尴尬。  外交官们依然跨国跨大洋飞来飞去,用语言、援助、文化承载各自的聪明才智,以求改善局面。我们依然可以期待。

也许,我已经没有可能再次介入六方会谈的采访,我那些关于朝鲜半岛的报道也许应该被封存。但是,我知道,“朝核问题” “六方会谈” “东北亚稳定”这些字样无论何时都会引我关注。

如果一个姑娘坐在你面前,侃侃而谈这个乱象丛生的问题,请不要讶异,她只是一名记者,她只是曾经对这场政治事件投入了过多的情感。P14-16

序言

在台里,有很多像王梦这样的年轻人,年轻得像学生一样。他们是有梦的年龄,有梦的状态,从校园里带着梦走出来,一脚踏进央视。

央视以什么模样迎接他们?

当然不是沈力、赵忠祥老师他们当初入门时那样。电视在中国初创时,大多数人不知电视为何物,前辈在寂寞中开创、坚守,当他们盛年时才迎来了电视的盛景。

当然也不是我和小崔、小白、小水走进电视时那样。我们赶上了好时候,电视空前发展,眼看着台里的频道从两三个,发展到十几个。借着第一媒体的光,我们也获得了实现职业理想的舞台。

王梦他们走进央视时,媒体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网络来了,新媒体成气候了,媒体生态变了,电视不那么好干了。

就在这时,王梦来了。

我在屏幕上见过王梦,但没有合作过,也没有交谈过。而这次看了她的书稿,就像是交谈过了,谈得挺深,挺投机。

在书稿里,我看到了屏幕背后的王梦。作为一个电视人,镜头前的工作,只是她职业的一小部分,镜头后面,她在忙什么?为什么忙?忙的乐趣是什么?忙的享受是什么?在她的笔下,我看到了她的工作场景——外交部、会谈现场、地震灾区、西藏、海面上、洪水中、冰雪里……她享受着她的工作现场,享受着她的职业,即使遇到这样那样的不顺不爽,她也会说:我愿意。我欣赏她的职业观:“最糟糕的职业:成就感仅来自于挣到钱的那一刻。”她不愿做这样的职业选择:“今天知道明年的今天在做什么。”这样的人当然要去做记者。

在王梦的笔下,可以看出她的眼力和眼光、她对人对事的观察判断、对细节的捕捉、她的审美倾向。很多事情很多人都写得很有趣,即使是在宏大的背景上,也有属于她的感受和表达,在她的表达里,有一个记者的职业的理性色彩,也有一个小姑娘的可爱的小资味道。

一脚踏进央视,一干就是5年。这5年,对年轻的王梦意味着什么?梦开始的地方?有密度的生活?成熟的前奏?第一串脚印?

王梦的书,是在回头看脚印吧?

看完了脚印,她就该上路了。带着新的梦去印度,去做CCTV新一代驻外记者。她赶上了,赶上了CCTV走向世界的关节点。离开北京,似乎离CCTV远了,但其实,也近了,离前沿近了,离国家电视台的梦近了,世界大台的梦想就要在这些年轻人的手中实现。有梦的王梦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恒河边,我们会看到一个中国姑娘的身影,她手里的话筒上写着:CCTV。

我在猜,沿着第一串脚印,王梦也许会走很远。若干年后,走过千山万水,她可能不会像这本书里这样说了:“中国版图上我没去过的省区用一只手就能数完。”呵呵,她会记得,那是在央视刚上路时说的,那时可真年轻啊!

2010年立秋

后记

“你为什么想驻外?”

2009年春末夏秋,中央电视台选拔驻外记者,我进入到最后一轮面试,一位漂亮干练的领导干脆地向我抛出第一个问题。

“往大了说,现在世界上发生什么重大事件,我们看到的多是来自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来自东方的声音很小。但是以中国现在的实力和地位,应该发出自己更响亮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小了说,我是因为想当战地记者才成为记者的,后来发现战地记者这个梦想很渺茫,但是成为驻外记者,至少能让我离这个梦想近一点。”

“如果驻外,你想去什么样的国家?”

“我想去一个经常有事情发生的国家。”

那天考试结束,我在回家的路上,边看着北京边觉得这次考试还有点不一样,过去经历的那些考试统统是为了来到这座城市,这次考试,竟是为了离开。

5岁那年我随爸爸第一次来到北京,我就知道我会在北京生活。不是什么“下定决心”,而是“知道”。只是后来我才发现,我要从江西南昌“革命老区”来到北京,途径只有一个:考上北京的大学。

我是一个严重偏科的文科生,虽然各门平均下来总分还算不错,但是惨淡的数学分数每每让老师叹息。另外,我的英语成绩虽然一直不错,但是我花费时间精力最多的却是口语。对我来说,从选项中挑出正确的ABC,远不及说出好听的美国口音来得有成就感。很遗憾,高考不考英语口语,也就是说,不管我的英语说得多好听,都不代表我的高考成绩会因此加分。

我坚持如此地进入了高三,北京广播学院艺术类招生简章飘然而至。那年,广院新开设了一个专业:英语播音主持。

哈,我那被看作“不务正业”的“个人爱好”找到了“对口专业”。

然而,业余爱好要获得专业认可并不容易。要考取这个专业,首先面对的是初试复试两轮专业面试,内容关乎英语口语、发音和表达,就是那些在高考考卷上不会出现的东西。

2001年1月,那个高考复习如火如荼的冬天,爸爸带着我北上哈尔滨参加初试,因为江西没有设考点。冰城天寒地冻,走在摄氏零下30多度的大街上的我,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个严实。进了考场第一件事情就是脱掉棉衣棉裤,让自己看上去清爽些,给考官留个好印象。面试的小房间里有两位面试老师和我三个人,满屋子里充斥着英语。

几天后,我拿着初试通过的通知单回到南昌,一个月后又前往北京进行复试。

经过这么多周折,你以为我从家里的信箱中取出“广院艺术合格证”的时候终于感到一阵轻松?No,no,no!那张轻飘飘的纸片挑衅地对我说:“祝贺你!你已经在两轮淘汰中幸存!只剩最后一战了,唉,广院的艺术类考生可都是以高分著称……怎么样,你会败下阵去吗?”

于是,为了高考,还为了高分,挑灯夜战,奋笔疾书,死记硬背,心惊胆战我无一能免。最终拿到北京广播学院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举着通知书,从家里的一个房间蹦到另一个房间,又唱又叫。那个场景,很容易让人想到“中举的范进”。不过那个时候我终于明白,不管在别人看来多没有用处的努力都不会白费,你付出的努力总会在什么地方闪闪发光,有的时候是闪烁在你心里,有的时候,会点亮你的人生。

我一度认为,高三的日子一去不返,我总算和紧张艰辛的备考说拜拜了,没想到工作之后仍旧踏在考试搭成的独木桥上小心翼翼地前行。而工作中的考试是副业,甚至是不务正业,关于备考的一切都只能发生在本职工作完成之后.只能在下班以后,面如菜色地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头悬梁锥刺股,任凭别人呼呼大睡或是吃喝玩乐。  我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时候,正在中央电视台四套国际组实习,每天朝九晚六地编译国际新闻;我用英文写出近万字的毕业论文并且顺利通过毕业答辩的时候,刚进入四套采访组实习。再后来,好不容易毕业了,还没来得及得意,我又一边继续实习,一边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招聘考试。那次考试在我当时看来简直和高考一样性命攸关:高考让我来到北京,而这次考试让我有机会“生活”在北京。

是的,我从小就认定了这座城市,只是,那时候我断然没有想到,那些我以为仙女挥舞一下魔棒就可以成为现实的愿望,居然耗费了这么大的气力。

在我报名驻外之后,参加每一轮驻外考试之前。一位朋友总会问我:“你真想驻外吗?”

“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既然要参加考试,当然希望能考好。”我总是这么回答。我没那么大的勇气,对现在的生活说放弃就放弃;我也没那么天真,把驻外等同于浪漫美好。我只是惯性地认为,遇到考试便要好好考,有考试摆在面前,表示还有选择的机会,而且主动权在自己手上。于是,那段时间,我又开始认真备考,买来英语试卷做题.找来新闻业务书籍补充专业知识,仰着脑袋聆听曾经在外叱咤的前辈记者的教诲,还拉着友人模拟面试……工作却一如既往地忙碌,甚至接到进入最后一轮面试的通知电话时,我还正在乌鲁木齐街头报道“7·5”事件。

而对于“你真想驻外吗”这个问题,那位友人最后给了我一个答案:“王梦你一定会去驻外的,那是你的人生理想。”

什么事情一旦上升到“人生理想”的高度就不好办了.容不得自己再犹豫,再左顾右盼,眼前的选项只剩下一个:勇往直前。其实,我也不知道人家是不是真的这么认为,但是“人生理想”四个字却让我想起了硝烟中那些拿着话筒的身影,那是我最初的梦想。

实现梦想的道路有很多,如果你和我一样,只是个来自小地方的小朋友,没有仙女或哈利波特相助,那么不妨试试考试这个办法,也许,你会得到一个不错的结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脚踏进央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501714
开本 16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7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6: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