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栩栩如生的故事生动描述了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通过支持教师研究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集体努力和探索,涉及管理研究、团队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策略研究等。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 | 从原点出发--讲述一个教师团队的故事/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系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栩栩如生的故事生动描述了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通过支持教师研究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集体努力和探索,涉及管理研究、团队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策略研究等。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望。本书通过栩栩如生的故事生动描述了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通过支持教师研究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集体努力和探索,涉及管理研究、团队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策略研究等。它告诉读者在支持性的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研究并不枯燥、不孤单,也不深奥。 目录 第一章 管理研究:启迪成长的内需 一、且行且思,为了更好和共好 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研究之旅——中关村第四小学数学教研组发展回眸 三、做个普通的高效能管理者 四、我们班里的小作家 五、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支教日记 专业视角:教育,很美! 第二章 课堂研究:感受成长的快乐 一、编织一张阅读网 二、明明白白建标准——“档案袋促进读写”系列研究 三、磨课——四讲《桌子有多长》 四、小老师 五、做孩子喜欢的体育老师 专业视角:在实践中反思,在学习中成长 第三章 团队研究:关注心灵的体验 一、我的民主班级 二、共建我们的家 三、我是快乐的辅导员 四、海报社里的故事多 五、共同的乐园——图书室的文化建设 专业视角:既有树木,又有森林 第四章 学生研究:尊重成长的差异 一、孩子是立体的——由三个叙事透视自己渐变的学生观 二、走近我的“小豆包” 三、书信接力 四、三个小捣蛋 五、小健啊,小健——一个学生的成长手记 专业视角:太阳比灯照得远 第五章 策略发展:沉淀教师的智慧 教学策略 专业视角:想起了赫胥黎的话——读教学策略篇 附录 共同看四小 一、共同讲述:我们的研究故事 二、踏上美妙的研究之旅 三、携手相伴的研究旅途——解读中关村四小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四、这样的校本教研不是负担——参加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校本教研活动随感 五、无边际交流:来自草根的研究者——记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四小第三届“我们作为研究者”研讨活动 六、构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跨文化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从原点出发--讲述一个教师团队的故事/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可钦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310430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2 |
出版时间 | 2009-10-01 |
首版时间 | 2009-10-01 |
印刷时间 | 2009-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32.0 |
丛书名 | |
印张 | 2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1 |
宽 | 171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