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挑灯看清朝(第1卷顺治卷)
内容
编辑推荐

《挑灯看清朝(第1卷·顺治卷)》(作者邓荣栋)是继《明朝那事儿》之后,一部续写大清王朝两百余年历史的断代史力作。百家讲坛著名讲师、清史研究专家纪连海审并作序推荐。当年明月好友邓荣栋接力《明朝那些事儿》,带您挑灯看清朝。

内容推荐

《挑灯看清朝(第1卷·顺治卷)》(作者邓荣栋)是继《明朝那事儿》之后,一部续写大清王朝两百余年历史的断代史力作。

《挑灯看清朝(第1卷·顺治卷)》包括少年天子;“大顺”不顺;李自成的末日;马士英与阮大铖;西南的反抗者;虽远必诛;江山美人;人到伤心方信佛等十一章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少年天子

第二章 “大顺”不顺

第三章 李自成的末日

第四章 江的那一边

第五章 马士英与阮大铖

第六章 真正的英雄

第七章 摄政王多尔衮

第八章 西南的反抗者

第九章 虽远必诛

第十章 江山美人

第十一章 人到伤心方信佛

试读章节

福临的形象也甚是特别:顶发耸起,龙章风姿,神智天授。

虽然这是权威史料的记述,但是,我敢负责任地说,这些都是在瞎掰。

如果生的是仲尼,那么生的时候,史料上的记录一定是祥瑞不断;如果生的是蚩尤,那么不消说,一出生,这家伙就注定要成为乌龟王八蛋。

这是中国古代的天命逻辑,而这种逻辑,一多半是忽悠人的。

蒙对了便说准,蒙不对,全当没说过。遍阅史料,韦编三绝,对于算命这玩意儿,史籍上的记录,是有算必准,那是因为,没有蒙对的,史官压根儿就没有记。

如果福临出生时果真是天降祥瑞,那么他老爹皇太极,一定会把他当做活宝贝,即使福临指着天上的星星说要,皇太极也会想办法给他捅两颗下来。

但是,福临兄并不受皇太极待见,而不受待见之原因,倒不是福临兄出了问题,而是福临兄他妈出了问题。

福临他妈庄妃,并不是皇太极l的最爱!

我不是在胡说八道,也不是在信口开河,更不是在标新立异。

皇太极喜欢的,是庄妃的亲姐姐——关雎宫宸妃。

史籍上载有明文:宸妃有宠于太宗!

对于庄妃来说,喜欢宸妃并不要紧,只要宸妃不生儿子便可。可要命的是,关雎宫宸妃生了一个儿子,所以,福临兄出生的时候,他老爹皇太极便把他摆在了不起眼的犄角旮旯里。

还好,宸妃的儿子只活了两岁便夭折了,但是,在皇太极的眼中,宸妃还年轻,让她再生儿子,也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皇太极可以等,他以为宸妃也可以等。

到了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皇太极还在前线和洪承畴干仗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突然接到来自沈阳的书信,信上说:宸妃病重了!

皇太极是用木碗接着鼻血来到前线的,还没有坐稳,又要用碗接着鼻血,马不停蹄、目夜兼程地往回赶(闻妃病而还),军队不要了,仗也不打了,他的脑子里,只有宸妃。

皇太极走到半路上,突然从沈阳传来消息,宸妃已经病故了(未至,妃已薨),皇太极没有说话,呆呆地愣在了那里,一愣,就是一整天。

愣完了,醒了,皇太极把自己骂了一通,上天让我皇太极来到世间,是经世济民,难道仅仅是为了一个女人不成(天生朕为抚世安民,岂为一妇人哉)?

但是,骂归骂,骂完后,皇太极依旧是疯疯癫癫,悲痛欲绝。

丧事办完以后,底下的大臣们一看,皇帝得了精神病,这还了得,于是,纷纷要求皇太极出去打猎,放松放松,皇太极同意了,可是,打猎的路线不对,回来的路上,又经过了宸妃的坟墓。皇太极又是失声痛哭,悲痛欲绝!

最后,皇太极勉强熬了近两年,于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夜,无疾而终。

无疾而终,不仅是《清史稿》的记录,也是《清实录》的记录。

无疾而终,从字面上看是暗藏玄机,有人猜测,是不是庄妃与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共同谋划,毒害了皇太极?

而多尔衮之所以会帮庄妃,他们一定是有一腿的,更何况,在福临当了皇帝以后,张煌言还搞了一个太后下嫁的无解难题。

我没有足够的史料,不能胡乱驳斥,贸然定论。

无疾而终,从字后面来看是隐晦糊涂,据我估计,不仅我们现在不能搞清楚皇太极为何而死,就是当时的人,记实录的人,也搞不清楚皇太极是如何死的,那年代,没有法医,更不可能搞一次尸检,无疾而终,是最保险的记录。  我虽然不能做出某种定论,但我能肯定,皇太极的死,与宸妃有关,不管如何,宸妃死后,皇太极精神受到很大的打击,真正的爱情,可以让人由:生到死。

明朝汤显祖写的《牡丹亭》,就是一个为爱而死,又为爱而生的感人故事。

要是孔丘活到明朝,非雷死汤显祖不可,子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丘认为,对于一个真正’的君子来说,高兴与郁闷,都有一个度量,就是再高兴,也不能吃喝嫖赌:就是再郁闷,也要珍惜身体健康。

吃喝嫖赌与过分郁闷,在孔丘的逻辑体系中是等价的,吃喝嫖赌与过分郁闷,都是在和自己的身体过不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戕身体,大不孝也。

皇太极是一个出色的人:内修政事,外勤讨伐,文武双全,颇有建树。

当我说出皇太极是出色之人的时候,肯定会挨骂,甚至挨揍,因为多数历史学家均指出,皇太极犯过极大的错误:死后未给自己指定继承人(储位未定)!

有些人,一生糊涂不断,安然无恙,此为小事糊涂,大事聪明;有些人,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偶尔失足,大厦即倾,人亡名毁。

智慧的最高境界,为知道何时当糊涂,何时不当糊涂,故而,该糊涂时糊涂,不该糊涂时不糊涂,明哲保身,济世安民,其人如神!

所以,子日:智可及也,愚不可及(智慧是可以达到的,糊涂是不可达到的)。

皇太极兢兢业业,突然失足,在多数历史学家看来,他是在该糊涂的时候不糊涂,,而在不该糊涂的时候,一塌糊涂,皇太极,是地地道道的失败者。

没有皇太极的遗嘱,下一任皇帝该谁来做呢?

对于皇帝这行当,汉族人的继承法,地球人都知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倘若没有儿子,兄终弟及,或者过继_个。这种情况,是立子还是立弟,多半还是靠实力说话。

满洲人的继承法与汉族不同,努尔哈赤规定,对于皇帝这行当的继承法为:贵族公推!

简而言之,就是皇帝由八旗的旗主、贝勒共同投票,选出合适人选。

如果从继承法的角度来考虑,满、汉两种继承方法都不够英明。

对于汉族,法定继承是大于遗嘱继承的,换言之,皇帝这行当,只能如是传,这是规矩,就是皇帝自己不愿意,也是白搭,选出来的即使是烟鬼、色鬼、痴呆儿,一切皆由天命。

比如,万历皇帝朱翊均,他就不想立自己的大儿子做皇帝,他想立自己的三儿子,结果,大臣与他打擂台,朱翊均郁闷得不上朝,又搞了个明宫三案j明朝就此衰落。

但对于满洲人的继承法,压根儿就不要遗嘱,但是,法定继承方式又太过搞笑。

法定继承,为强制性规范,要么规定哪些人该继承,要么规定哪些人不该继承,倘若不做强制性规定,你争我夺,扁担锄头,头破血流,徒耗财力。P2-4

序言

非常幸运,得见邓荣栋的《挑灯看清朝》第一部:我等着这本书,足足一年。

邓荣栋与我是老朋友了,从他的第一本开始,我便一直关注。邓荣栋虽然行文诙谐,然做事严谨,加上自幼接受国学训练,对中国文化多有体悟,故而,我对他期望很大。

我读过他的前两本书,虽然写得不错,但是,仍然有所不足。我说_的不足,是邓荣栋很因循,两本书读下来,给我的感觉是,邓荣栋难道真的“江郎才尽”?

但这本书出来,让我改变了想法。

去年春天!邓荣栋跟我说,要写一部文化清史:一不但写清史,而且要传播中国文化:不但要严谨,而且要好读。我当时不以为然,因为清史浩繁,而中国文化更加繁杂。要讲清史,又要讲中国文化,还要写得好看,堪比小说,怎么可能?

一年来,邓荣栋沉寂了,,没有与我联系,他好像从人间蒸发,消失得无影无踪。

突然有一天,邓荣栋送给了我《挑灯看清朝》第一部顺治卷。我释然了,这本书难道真的出自于这位只有22岁的年轻人之手?文字老道,思想成熟,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然而,细细一想,我也不感到诧异。

我知道,邓荣栋自幼对国学就很有兴趣,父亲引导他背诵国学经典。他至今仍能大致背诵《四书》,特别是对于《周易》全篇经传,他竟能熟练背诵i达到烂熟于心.的地步,对于中国文化,说他很是了解,应该不为过。

除了中国文化,邓荣栋对清史也情有独钟。《清史稿》、《清实录》是邓荣栋常翻阅的书籍,康熙朝的《起居注》,文字枯燥,邓荣栋竟然也读得饶有兴味,我很佩服,读这些正统史书的同时,邓荣栋也时常阅读清朝笔记小说。

尽管如此,邓荣栋仍在书房中沉寂了一年,才得以完成这部作品的第一卷。

当然,有了知识的储备,还要有艺术的情怀,邓荣栋毕竟不是写的学术著作。让我欣慰的是,这本书非常好读,《挑灯看清朝》我是几个小时内就读完的作品,因为这本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一读便停不下来。

子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我只能这样来评价邓荣栋的这本书:

邓荣栋要借这本书传达的:是朗朗乾坤的大道,是高贵无邪的品德,是仁者爱人的达观,是逍遥遨游的修养。此书是一个学者对世道人心的考察,是一个作者对人情冷暖的哀悯。

邓荣栋借顺治当皇帝,表达了人性的贪婪与邪恶,指出了中国文化中的“无欲则刚”;借南明王朝史可法的壮举与马士英的懦弱,表达了大丈夫的高贵与卑贱小人的无耻;借多尔衮的遭遇,表达了对人格评价的复杂性,史笔如铁,难道史官文化,真的就那样客观公正,不偏不斜?借小南明王朝的灭亡,传达了人生的悲苦,做人苦,做皇帝会更苦。

最让我感动的,是邓荣栋借董鄂妃的遭遇与顺治出家,传达佛教文化的必要。邓荣栋时常对我说:人到伤心方为佛。邓荣栋在写这部分的时候,恰好承受失恋的打击,我当时真担心他挺不过来。所以,他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解读顺治与董鄂妃的:皇帝是皇帝,但是,皇帝也仅仅是一个普通人!

邓荣栋描绘了佛家的解脱之道,这便是邓荣栋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他最终从情感的阴影中走出来了。邓荣栋是一个信仰生活的人:他喜欢弹奏琵琶,吹奏笛箫,烹饪水平也是很不错,所以,在整部书中,邓荣栋的思想始终是坚强的。

天行健道,君子自强。我最钦佩的,其实不是邓荣栋的学识与文章,而是邓荣栋的为人,交往一年有余,邓荣栋上进心强,礼貌周全,老实诚恳,极尽孝道,善于言谈,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是一个老师,我教过很多孩子,邓荣栋是一个难得的好孩子。我时常在想,是不是他父亲传给他的传统文化缔造了他,文化可以造就人,所以,我希望更多的孩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挑灯看清朝》的最大特点就是把中国文化寓于历史故事中,让人能够活学活用,得到启发。居于这个原因,所以我建议众多家长,请把这本书作为教育孩子国学的不错选择。

总之,我认为,这本书,是邓荣栋到目前为止写得最好的一本书,是值得我认真阅读,并且收藏的一本书;也是每一个想了解中国文化的人值得一读的书。

是为序!

纪连海

2009年10月5日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我只能这样来评价邓荣栋的这本书:

邓荣栋要借这本书传达的:是朗朗乾坤的大道,是高中无邪的品德,是仁者爱人的达观,是逍遥遨游的修养,此书是一个学者对世道人心的考察,是一个作者对人情冷暖的哀悯。

——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

拜读了,文采飞扬,很有厚重感,是大才子,了不起,自愧不如。

——百家讲坛主讲人:喻大华

与邓荣栋相识时间虽不长,但与他私交甚好。

邓荣栋国学功底深厚,且才华横溢,喜欢与他交谈。这本书很好看,把清史与国学知识相结合,让我这个在国学之外筹备许久的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国学课。

——中央电视台《影视同期声》栏目责任编辑:马海燕

邓荣栋是我朋友,他的这本书,我能先睹为快非常荣幸。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好读,像读小说一样。然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普通小说,更是一本通俗的国学著作,其中内容写得十分严谨是每一个像我这样因为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通读国学典籍的人,应该首先选择的国学教科书。

——中央电视台导演:胡浩波

初看到这个题目时,觉得荣栋很聪明,挑灯写史,既无须如青天白日里一般昂扬庄,也无须如暗夜偷窥一般捉痒磨琢。灯下说事,懒散些,自曲些,尽都可以,意蕴完全不同。

读下来发现,荣栋说的史,很有禅意在里面。于是,史事的本身突然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一家事,天下事,那么,天下事也不过就是家事吧。掩卷时不免感喟。宁愿去相信顺治出家的传言好了。

——知名国学歌手:风中采莲

余光中吧李白: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可见,文人虽弱,文化精神却强大,强大到能够洞察几千年历史。邓荣栋却反其意而行之,他是沿着历史回溯,想一一理清我们民族精神的来时之路。邓荣栋不过才二十啷当岁的一个清秀青年,他志向的远大和所具备的功力令我惊叹,谁说80后人中无才俊?邓荣栋现在是,我相信将来更是!

——《长江文艺》下半月版执行主编:洪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挑灯看清朝(第1卷顺治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荣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崇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316358
开本 16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9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