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不在的西安还下着雨
内容
编辑推荐

《你不在的西安还下着雨》是当代著名作家殷谦继200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天廷秘传》、《无处释放的青春》、《爱是寂寞撒的谎》之后的又一部青春小说。通过主人公小南大学时代的生活,鲜活地勾勒出80年代后青年的生活景象。

此次,殷谦带领我们走入一个新的领域,去感知那个充满浓烈气息的时代。这个时代无论是秘密多于公开,还是困惑多于明白,“90后”一代人的学习、成长和情感故事,都已经成为它的原型。

内容推荐

该书是一部情感实录和残酷青春的记录,它被著名学者王蒙称赞为中国版的《挪威的森林》。该书语言幽默、贴近生活,情节跌宕起伏,从“90后”一代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出发,讲述着当代年轻人的成长经历,还原了一些年轻人看似坚强的外表下那一颗脆弱的心。作者将小说中每个主人公的心理层面一一击破,解析人物的情感,还原了当代一部分年轻人在人群中所表现出来的孤单和不安。

该书中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原汁原味的方言。这些方言被作者赋予小说中的人物,这些人物顿时在作者笔下鲜活起来。这里的欢笑、伤感、惊喜或者眼泪,都充斥着年轻时候的懵懂。作者殷谦是个十分注重细节之处的人,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作品的魅力之表现,也是作者本人的真实品味。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我永远是你的鱼

随着人流涌出站外,我独自在广场上晾望。不知道这是第几场春雨,淅淅沥沥地落在身上。撑开她送给我的这把花格子雨伞,眼前一片雾色缭绕的茫然,离开这座古城的多年以后,我终于又一次踏上了这片给我太多回忆的土地,望眼看去,那条灰蒙蒙的古城墙,又将一段令我今生今世都无法忘却的记忆呈现在我眼前……

古城依旧,伊人安在?心里不禁喊出声来:敏闵,你还好吗?就在此刻,心头再一次涌起多年未曾平息过的惆怅和忧伤,犹如钟楼的沧桑,鼓楼的暮色。看,起风了,大雨瓢泼,白色的雨乘风倾覆,古城被洗涤得焕然一新。我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听她说“我永远是你的鱼”,清晰地记得那座位于西安s大不远处一个叫白庙的村庄,那里曾经是我们栖息的地方,我把它称之为“红砖房”。

一阵马达声又在耳边响起,后铺的那头猪坐在床边上梳理他的猪毛,哼哼唧唧的。受不了这般搅扰,我愤然爬起骂道:“你TMD昨晚交响曲奏完了,大清早的又搞什么飞机啊?还要不要人活!”他倒不理会我,抽身去放水。我倒头又睡,片刻间不省人事。梦里,我咬着棒棒糖,那叫一个开心,口水都流了一地,敏闵在旁边咯咯地笑。敢情这棒棒糖味也变得太快了点吧,顿时觉悟,爬起来就直奔洗手间。

开始刷牙的时候,一个劲儿地忏悔。猪毛手毛脚地摇摆着我的头大叫:“小南,你还打不打电话,不打我可先打了。”

我转脸色变,直奔电话机,一看表,8:05,一口气没上来,完了。

“你这猪,怎么不早提醒我?”我转身和猪厮打起来。说起这个猪,其实他有个很文雅的名字,叫朱明,他喜欢和我说朱明王朝,但我始终搞不明白朱明王朝和他有什么关系。瞧着他的样儿也不顺眼:眼小嘴大,下巴比脸还长,一年四季都戴着个太阳帽,帽檐儿永远躺在脑勺后,就连睡觉也从未摘过。

就这样儿,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搞的,桃花运不断,天上的林妹妹全都掉他脚下了,很是让人眼热。从那以后我就坚信这都是命。猪是我的舍友,睡我右铺。也许是这厮天天有喜事,常在夜深人静时善做一些小动作,弄出哼哼唧唧的动静儿来,闹得我不能入睡,便嫉恨在心,索性就叫他猪。

猪看我放下电话,贼眉鼠眼地走到门口,然后忽然转身,张开双臂仰面作陶醉状:“啊,温柔的感情,和婉的声音,一颗动情的善良和宁静的心灵,那初恋的、令人陶醉的喜悦——你们在哪里啊?你们在那里啊?”说完拔腿就风似的溜了。老毛子屠格涅夫《初恋》里的这句话,常在猪的嘴边挂着,自猪搬进红砖房和我合租一室时就从未断过。

每天早起的电话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从头一天的结束到新一天的开始,电话应该是这样陪我走过来的——7:20我会准时拨通敏闵的电话,响三声便挂断。我能想象到电话那头的她也就揉揉眼睛,准备起床了。记得这一约定是在高考前就说好的吧,那时她在西安,我在成都,而现在,我在西安,她在成都。

今天是期末考试的最后一科,我一直想找个机会批评一下s大的考试时间安排。隔三岔五来一门,最好就一天考完了事,免得让我的室友们异想天开。他们最近真的很辛苦,用有限的头脑想出惊世骇俗的策略来,无不让人汗颜。班里竟然有同志提到:“为求保证考场上作弊万无一失,惟有一个办法,把放了一星期未洗的臭衣服、臭袜子全穿上,保证十米以内无任何生物敢接近,再用棉花球把鼻子一堵,搞定!”全场哗然。我坐在旁边,开始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憧憬着寒假的美丽新世界了。

在我的记忆里,象牙塔就像是一面深邃的风景——晨夕风露,阶柳庭花,悬挂在心灵深处,美丽、绚烂。可是现实里,是不是真的就像我想象中那样干净得一尘不染呢?我说不清,我相信没有谁能说清。

袁娜在今晚给我抬了一大堆东西来,开水壶、被子、水桶,那都是我在十一月去成都前贿赂她用的,一个中文系宣传部长,懒得跟什么似的,这也借那也借,为这个,我没少说她,可为了让她能帮我顶着上早操和早自习,还是只能低声下气地拱手给她送去。

她经常拍拍我,像抚摸一条饲养多年的狗一样,乖呀乖地叫。

“你什么时候回绵阳?”我问她。

“过几天就走,你不是明天的火车吗?怎么还没收拾好东西。”

“你少来,在我面前还用那西部普通话来吓我!”

“啥子嘛,你跟老子听到起,瓜娃子……”

我被慑服,装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不过这标准的四川口音从她嘴里出来,那味道就不一样了,每次故意惹她说话,话虽难听,但听着舒服。

和来送我到车站的哥们儿寒暄了几句后,我爬上了人踩着人的车厢。站了一半路程,后来受不了腰酸腿痛,便骑在行李箱上回到了昆明。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匆匆走过了。

租了辆摩的颠簸到安寨,爸妈依然是老样子,听到摩的发动机的嗡鸣声便早早儿出来迎接我。老妈挪动着胖乎乎的身体,远远儿地望着我就张开了嘴,眯起眼睛笑着来拉我的手。老爷子干瘦如柴,身体倒轻捷,伸手帮我提起行李箱,架在肩上气喘吁吁,脖子上的青筋都暴露出来,嘴里还不停嘟哝:“箱子愣个重哦!回都回来了,干哈子提那么多东西咹?”我无语,心里愧疚,钱都花在和敏闵的电话事业上了,却没有给老爸老妈买一份食品,哪怕是一小瓶罐头,顿时脸上像抹了一层辣椒,烧烘烘的。才跨进家门,他们就各自坐在椅子上,问东长扯西短,把我折腾了个够。

老妈热了一锅水让我美美儿地泡了一次脚。在学校时经常和猪去校外的洗脚城泡脚,猪说这就是生活,其乐无穷,他却经不起纤纤玉手的揉捏,每次一揉他,他就躺展闭上眼陶醉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哼哼唧唧,按摩姑娘都背着他翻白眼。我却享不了这等福,让那些小妮子揉来揉去,浑身感觉不自在。如今在家里自己泡个脚,却是前所未有的舒适。

躺在床上胡思乱想起来,在昆明这么多年了,老爸老妈还是那口老掉牙的四川话,却不像我,出门就会三门流利的外语,其实说白了就是三门外地语言。就这个,我没少骄傲过,敏闵却受够了,经常被我用昆明话骂得够戗,气得她龇牙咧嘴,便冲过来和我厮打一番,战果却永远都是她脚踏在我背上,高唱那首《爱的代价》。

陈俊CALL我,一下子把我从回忆里拉了回来。

我对着电话吼:“什么事?我刚回来脚跟子还没站稳你就来率先骚扰了!”

“急事,出来再说,把建行卡带上!”本来想镇住他,没想到他还跟我先急了。

“不会吧你?连我有建行卡都知道,你该不是想抢我吧,才回来就这样,不好吧。”

“少废话,快点!”砰一下我就听见一阵嘟嘟声了,陈俊是公认的大嗓门,高分贝。

陈俊是我家的近邻,长得很帅气,喜欢穿T恤和宽大的牛仔裤,因为体格健壮,看起来很性感,笑起来一脸阳光,留着分头,说话间会时不时地吹吹垂下额头的乱发。我们都说他乍一看有些风度,像韩国电视剧里的小帅哥。我们从小长大,奇怪的是我们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在一起,关系到了两肋插刀的地步,钱在我和他之间就不称之为钱,纯一纸。

见了面,没等我开口,他就问我要钱。我说:“咋搞的,这么急着用?”  他说:“急,不要多问,赶时间。”

我把卡递给他,让他自己去取。他调头就走,末了,说了一句:“那女的怀孕了。”

P2-4

序言

让这雨,牵引我们的心绪

池莉

为殷谦的新书作序令我有些不安,原因总结起来有两个。第一、殷谦的文学艺术成就是传统文学界所公认的。记得曾看到过一本令我爱不释手的现当代名家散文集(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2005.8),书中收录了殷谦的两篇散文,与林清玄、王蒙、林语堂、三毛、席慕容、徐志摹、张爱玲等名家并列其中,我仔细看了看,当代作家只有殷谦一人,其余全是现代名家。主编何雅琳在序言中说:“在本书中各位名家侃侃而谈,行云流水般写将出来,让人读后,或是心有所悟,豁然开朗;或是心有戚戚焉,黯然泪下,都从中获得心灵上的感悟。关于‘爱情’的深深浅浅、悲悲喜喜,名家们对爱情的论述和追忆,更使我们读之感叹、感动。”何雅琳是国内资深的编者,我相信她的选编有她的智慧和思想。第二、殷谦的小说有独特的风格,以我的理解与认识总做不到全面深刻的评价,尤其这部《你不在的西安还下着雨》,写的是90后这一代人的学习、成长和情感故事,读它的感觉,清新而新鲜,生动而感人,自认为已与年轻一代有所隔阂的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难题。

在这之前,曾读过殷谦的散文和杂文,感觉他的散文和杂文要比小说好得多,可后来读过《无处释放的青春》才发现,原来他的小说也很美,尤其是那些优美生动的语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描画、留白、简笔是他的小说重要的艺术追求,如“太阳就像个孕妇,拖着她臃肿的身躯缓缓地在云中穿行”、“太阳将古城晒得黑不溜秋的,像刚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古董”……从他的小说中可以看到与汪曾祺、沈从文相似的艺术风格。尤其是这部小说,读的过程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也是一个忧伤的过程,有惊喜、有欢笑、有伤感、有眼泪,令人回味无穷。殷谦的创作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有必要提出来,那就是原汁原味的方言,这些方言被他赋予小说中的人物,在他的笔下是显得那么智慧和幽默。在这部小说里,如果情节是骨头,那么趣味就是肉,每一个经验细节正是这部小说的风格魅力,同时也展露出作者的真实品位。读殷谦的所有小说都是如此,这种独特的风格已是他所有作品的“商标”,令我怦然心动。显然,殷谦是高明的作家,他不会去刻意迎合读者的趣味,而是在创造着一种读者向往的趣味。回头再看看那些在市场暴力下而生出的“小说”,在媒体的大肆炒作下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销量,其繁荣无比的背后是何等的病态和苍白,而像殷谦这样的被称之为文学的小说家却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热爱殷谦的小说,热爱他的那种讥诮、冷峻、简约、优雅的味道,每一段文字都闪烁着幽默与智慧的光芒。如“我第一次对城市产生了一种病歪歪的失落。托尔斯泰先生若好生生做他的贵族,晚年哪会流落街头?费尔巴哈就比他老先生聪明,一辈子不踏出村庄半步。吃得好,穿得好,学问做得也不错。我又想起了敏闵,相形之下,我对那远去的初恋感激不已。那个轻飘飘地抛弃我的女孩,毕竟有她伟大之处。至少言语间,她不会农民长农民短。”这就是他的创作风格,他的描写风格恰如描写对象本身,虽然冷峻如斯,但却醇如美酒。他向读者展示着90后这一代人的大学生活,以及他们对社会、对生活、对爱情的认识,一边炫耀着他们的机智,一边又给读者传递他对他们的嘲笑的口吻。读者当然会接受这种一边夸一边骂的风格,因而就产生了心领神会的感觉,这也是我读殷谦的小说的快乐之一。比如说小说中的人物敏闵,相信所有看了这本小说的人对敏闵的认识都会有一个“逆转”的过程。刚开始时,我对她很不满意,甚至可以说是反感,觉得她是一个非常清高孤傲、矫揉造作的女孩,而对她的男朋友小南,我则同情到几乎悲哀。读到最后才发现敏闵其实是很无辜的一个女孩。然后又给我们一个悬念,敏闵究竟能不能和小南在一起?停美真的就这么轻易放弃了吗?当小南再一次回到西安后,他能见到敏闵吗?他们最终能否成为眷属?这些答案殷谦没有告诉我们,留给读者去思考,我的感觉是,他们会有终成眷属的那一天。悬念之后再回头想想,顿时对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了:他们都很年轻,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喜好,都有自己对未来的选择。其实有一些批评者认为殷谦的小说不及他的散文和杂文,小说太单调不够深刻,缺乏抽象,以这种挑剔的态度去读殷谦,难免会发现他的小说在有些地方的确很直白,很露骨,有些地方明明可以含蓄,但他偏要暴露出来,给我们一种逼真的印象,这也许正是他的小说的闪光点,读者很喜欢这种写作手法。如果你细读就会发现,殷谦是最擅长抽象描写的作家,从小说的那些诗歌中就可以感觉出,有些语言有些感觉,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让这些优美的诗句来牵动读者,这难道还不够抽象么?难道还不够深刻么?突然想起,原来殷谦也曾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诗人。

《你不在的西安还下着雨》是我最喜欢的青春情感类小说之一,我认为无论从艺术手法还是从思想深度上,它都是殷谦在青春文学上的巅峰之作。虽然它还是有缺憾的,比如这部作品并没有写出这些大学生毕业以后是如何依靠自身去创业的,如何去打拼的。就此我与殷谦交流过,他说,“90后”的孩子出生的年代好,他们基本上不用付出太多艰辛就能过上优越的生活,他们或在长辈们已经铺就的路上去继续自己的梦想,或在当前大好政策的羽翼下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总之,改革开放前的日子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段朦朦胧胧,遥不可及的历史。这个年代出生的孩子很少为生活迷惘,而大多都为爱情所迷惘,所以写他们创业,远没有写70后一代人创业更有看头,不如不写。我很感谢殷谦对此表现出的诚恳态度,他并没有故弄玄虚地去敷衍他的读者。读完这部小说之后,我仍然有一种惘然若失之感,这也许是我所说的缺憾,也许是他的作品中独具魅力的地方,那就是,在小说已进入现代形态的创作时代,他却依然坚持着传统方式的创作。

当敏闵说张明长得“头小身材大”,她“看不上眼”时,小南却反说“这总比头大身材小要好看得多”,这样的对白是幽默的,更是智慧的。我们常以“头小身材大”来暗讽那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但殷谦却看人对事一分为二,他认为“头小身材大”未必就比“头大身材的小”的人强,最起码他们的长相还算协调。在美少女的眼中都是帅哥,而一个长相丑陋的才子,又有哪个美少女垂青呢?殷谦小说的魅力之处并不仅只有这些美妙,而更在于严肃和深刻,他无时无刻不在强调着人生的意义,比如探讨什么是人生的真正意义,什么是有真正意义的人生?探讨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又是什么样的?·r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爱情还是真正的爱情吗?”这样的问题在殷谦的这部小说里总会反复出现。如果仅仅把这种问题理解成殷谦对物质财富的反感那就大错特错了,他要告诉读者的是,在这个物质生活高于一切的时代,谈真爱那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小南和袁娜的感情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本书的悬念之一。我说它是悬念,是因为我不敢相信当今社会还有这样的女子,她究竟为了什么?不求与小南有婚姻,但求与小南有真爱存在。我想这是一个爱情的哲学问题,就看你如何去理解它。袁娜所追求的爱情是“大爱情”这个概念中的一个分支,就是她自己所理解的“小爱情”。当我读到袁娜在阐述自己对小南的爱情时,我有些震撼了!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爱情观念此时却变得如此自私渺小,如此的可悲可叹,袁娜所追求的爱情才是我们所理解的“小爱隋”中的“大爱情”啊。她只求真心相爱,不求拥有结果,这又是谁能轻易做到的呢。袁娜的真实和真诚,仗义和执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知道小南内心的需求,知道怎么做才是对小南真正的好,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证了她的爱的质量和爱的纯真,尽管她就这样独自享受着爱,尽管她明白小南对她的感情实质上是恩,而不是爱,她也明白小南爱的是敏闵而不是任何一个女人。可袁娜的爱并不自私,她不但尽力地帮助小南和敏闵,而且从未放弃过自己对小南的爱情。对她来说,小南爱着谁这并不重要,她只有一个很实际的想法:重要的是我真心地爱小南就可以了,其他的任何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当然女人都有自尊,而且将自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当袁娜因为丢丢的事情而大怒时,我才看到了袁娜也有自私的一面,并不是完全不在乎她所爱的人与其他女人的感情。但是,袁娜是理解小南的,否则她也不会在将丢丢赶下车时,同样也把小南赶下车。我们可以彻底地看清,她与小南之间的爱是不对等的,其实袁娜被小南深深地辜负了。也许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疑问,既然这样,袁娜为什么还要爱?这样的爱情是爱情吗?这样的爱情值得坚守吗?起码我不能理解,我为袁娜这样的女性感到悲哀。也许爱情真的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但我仍然不能理解,直到最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爱情就是自由的爱,没有任何束缚的爱!但是从爱情本身出发,模糊不清的爱情始终令人费解,尽管它伟大得令人望而却步,这样的感觉让我很痛苦,转念一想,真正好的小说本来就是让你痛苦的,而不是让你高兴的。是的,一点都没错。

青春情感小说我看过一些,非常畅销的,动辄十几万、几十万销量的那种,说实话没有哪一部让我真正感动过。那些精心设计出来的爱情故事,没有真实的生活基础,他们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而且那些故事一眼就可以看穿是凭空想象的。故事中的人物不食人间烟火,只知道大把大把花钱,毫无节制地挥霍和享受,可我不明白,钱是从哪里来的。中国同类题材的作品之所以停留在爱与被爱的层面上,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像殷谦这样对人性的进一步的发现,缺乏对灵魂的进一步挖掘。而殷谦的小说中也有这样的描述,但殷谦很明确地告诉他的读者,这些钱不是借来的,就是问父母要来的,甚至写到小南在家庭无力再继续供养他的时候,自己去打工,自己去拼命赚钱,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反映,令人感动和感慨。当然殷谦的这部小说也有消极的地方,比如小说中的朱明,在“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时候竟然将女性的性器官比喻成“半截肠子”,并且强调不值得为女人去要死要活,她们没什么了不起,“不就是那半截肠子吗”?虽然小南及时批评了朱明的这些消极思想,但还是让我在感觉真实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消极影响。这就是殷谦的小说特色,毫无掩饰地描写真实,试图与他的读者产生共鸣。“这一次,我终于回来了,斜风细雨中不见敏闵,她在哪里呢?雨越下越大。我提起行李,打着伞走向S大不远处那个叫白庙的村庄,我心里默默地祈祷,希望今天还能看到心中的俏姑娘,还有那间红砖房……”这样的结尾是我始料不到的,殷谦最后一次又给我们留下悬念,敏闵她在哪里?在做什么?小南会找到她吗?他们最终会在一起吗?种种,种种,这种思绪就如殷谦笔下的西安的那一场雨一样,湿漉漉地占据着我们的心,整个世界都是湿漉漉的,我们随之也会期盼雨过天晴之后的那抹灿烂的阳光……

殷谦说,中国人的“人性”和“灵魂”本来就缺少这种深刻的自省精神。我想正因为如此,文学作品才有了存在的必要,才有了它在提升人性方面的实际意义。

2009.7.13日夜于武汉

书评(媒体评论)

读殷谦的小说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也是一个忧伤的过程,有惊喜、有欢笑、有伤感、有眼泪,令人回味无穷。殷谦的创作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有必要提出来,那就是原汁原味的方言,这些方言被他赋予小说中的人物,在他的笔下显得那么智慧和幽默。在这部小说里,如果情节是骨头,那么趣味就是肉,每一个经验细节正是这部小说的风格魅力,同时也展露出作者的真实品位。读殷谦的所有小说作品都是如此,这种独特的风格已是他所有作品的“商标”,令我怦然心动。

——著名作家 池莉

他的这部小说更真实地勾勒出当今90年代后这一个鲜活的人群,{旦不仅仅是批判,而是让读者对90年代后这一代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给这一代人必要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关爱和支持。他是当今文坛中为数不多的实力作家,尤其在这个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无所不破的时代,他的作品更是坚持着与人们真诚的对话,企图提升或改善人们的精神世界。

——著名作家 陈忠实

他的笔下有罪恶和欲望,但也有伦理道德的抉择和自我的肯定,一切的描写都围绕着人应该如何为人,人应该如何生活,如何去理智地面对自己的爱情和事业。所以我始终认为,殷谦是一位有责任感的,并且在青春文学作品中唯一还捍卫着传统文学的实力派作家,尤其在当今市场利益占据上锋的时代,他的写作无疑是一个有力的说明。

——著名作家 贾平凹

《你不在的西安还下着雨》在我读来更有意思。不说别的,从开始到最后笑声不断,泪痕不干。杜撰一句玩笑:“70后”说自己见过世面,“80后”笑了;“80后”说自己经历过苦难,“70后”笑了;“80后”说自己引领导过潮流,“90后”笑了;“90后”说自己很了不起,殷谦先生笑了。这部小说展现给我们一个真实的“90后”一代的生活写照。生活在祖国大花园里的“90后”这帮小崽子们,身在福中不知福,本无苦处强说苦。他们考虑一些问题,没有钱我们去哪儿玩?没有网络我们怎么玩?吃过饭我们还去哪儿?没有MM我们睡哪儿?接下来我们又要去哪儿?假如地球毁灭了,我们要去哪儿?这一代人总是没苦找苦,没愁强愁一—偏激、叛逆、孤独、迷茫、困惑、忧伤、颓废……我不说这部小说文字有多优美,也不说这部小说故事有多感人,你看了,你说吧。

——著名青年作家 韩寒

也许每个人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你经历过,我也经历过。知道爱情是什么颜色吗?去看雨吧,是雨的颜色。一场雨就是一种心情,一种态度,一种情感。每场雨都不同,感受也不同,爱情的滋味也不同。我曾经深深地爱过一个男孩,这段爱情甚至持续到现在,甚至会持续到我生命的尽头,那就是真爱。相信真爱是存在的,因为它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你的心头。爱吧!让那爱也爱着我们!当我久久未能从迷惘中走出的时候,更会惦念那些深藏在记忆中的美好,因为——《你不在的西安还下着雨》。

——著名演员 苗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不在的西安还下着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殷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崇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317034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9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