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羊图腾(中国人也是羊的传人)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人不仅是龙的传人,也是羊的传人。中华民族的文化中,羊图腾与龙图腾一起形成完整的中华和谐文化,恰似“龙凤呈祥”。

《羊图腾》一书由杨冠丰、杨洪潮、黄淼章3人合著。旨在把“羊图腾”这一跨文化性、标志性的中华优秀文化推向世界,进一步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

“五羊衔谷”这个美丽的神话造就了广州“羊城”的称号,在杨冠丰看来,中华祥和文化有两个代表作,第一个是我们祖先伏羲的名字,一个就是五羊神话。“文化品牌第一人伏羲的名字由人、犬、羊、禾、兮、戈六元素组成,可以看出中国食物之源的历经之道。

杨冠丰还提醒读者们注意一个常被人忽略的细节:几乎所有美好的字都与“羊”这个偏旁有着密切的关系。“三羊开泰”“羊致清和”是羊年最常被提到的吉祥话,“善”、“美”都是含有“羊”。

内容推荐

《羊图腾(中国人也是羊的传人)》由杨冠丰、杨洪潮、黄淼章合编。

作为对2010年亚运会的献礼,《羊图腾(中国人也是羊的传人)》挖掘、整合中华羊图腾与亚运举办城市广州城市羊图腾的历史、文化。展示羊图腾文化内涵的精髓“与人为善”、“和而不同”和博大精深的羊文化。

崇拜太阳,全球人类概莫能外;羊崇拜在全世界也极为广泛。羊通阳,为申华民族文化特色。中华羊图腾合自然崇拜、生殖崇拜、食物崇拜、祖先崇拜、道德崇拜于一体,广义的羊图腾涵盖了阳图腾、鸟图腾、凤图腾。

中华民族的主图腾是龙图腾;龙羊一体、龙中有羊,羊图腾与龙图腾一起形成了完整的中华和谐文化形象,恰似“龙凤呈祥”;中华民族先祖伏羲、炎黄是龙也是羊,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也是羊的传人。

中华羊图腾的历史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栽物,与人为善”的民族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与人为善”、“和而不同”、“中和”、“祥和”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羊图腾与汉字一道传承了中华民族“与人为善,善有善报”的道德观与价值观。“羊图腾”承载的“羊文化”,具有人文与教化的功能。

羊图腾的文化精髓“与人为善”、“和而不同”,是世界性的超越种族的中华优秀文化,在21世纪可以从广东、从中国走向世界。

目录

序 擦亮“羊图腾” 弘扬“羊文化” 赵寻/4

自序 “羊”光灿烂耀中华/7

第一章 从三星堆羊首龙说起/1

一、引人注“目”的青铜器/2

二、令人费解的三星堆/3

三、羊首龙/4

四、古蜀人/8

第二章 羌人与羊图腾/15

一、图腾:族群的文化标志/16

二、羊崇拜是世界性的/16

三、羊图腾/17

四、古羌人与羊图腾/20

五、古羌人与古华族/25

六、古羌人是一个对外输血的族群/31

七、汉藏语系/40

八、现代羌族/42

第三章 龙图腾/53

一、龙图腾一民族的主图腾/54

二、图腾的多元性——使四鸟/56

三、龙图腾——复合型图腾/57

四、龙图腾的文化涵义——多元、阳刚、祥和/68

五、中国人是龙的传人/70

六、西方的Dragon/74

第四章 多元的羊图腾——阳、鸟、凤图腾/77

一、“羊”通“阳”/78

二、阳图腾/84

三、鸟图腾/90

四、凤图腾/99

五、龙凤呈祥/104

第五章 民族羊(阳)祖先/109

一、三皇五帝/110

二、时代的符号,功勋的标志/113

三、华胥阳图腾/114

四、女娲——龙、凤、蛙图腾/117

五、伏羲氏/123

六、神农氏炎帝/128

七、黄帝/134

八、蚩尤/136

九、其他中华祖先/142

第六章 民族羊(阳)图腾/173

一、华族阳、龙图腾/174

二、夏族羊、阳、龙图腾/180

三、华夏族/185

四、汉族龙·羊图腾/196

五、羌族羊图腾/202

六、其他民族/203

七、中华民族/204

第七章 羊图腾与羊文化/209

一、羊之字/210

二、以羊为……/220

三、羊文化与生殖文化/225

四、广州的城市图腾一羊/229

五、崇拜文化与羊图腾/245

六、博大精深的羊文化/248

第八章 羊图腾与中华民族形象/249

一、阳洋羊——三羊开泰,天地人和/250

二、群体/264

三、和而不同/267

四、知恩善报/290

后记 龙羊一体兴中华/295

感恩/297

试读章节

2.龙凤呈祥(羊)

“龙风呈祥”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画面上龙飞风舞,龙、凤各居一半。龙是升龙,张口旋身,回首望凤;凤是翔凤,展翅翘尾,举目眺龙。周围瑞云朵朵,一派祥和之气。

“龙凤呈祥”的说法最早见于汉·孔鲋的《孔丛子·记问》:“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风龟龙先为之呈祥。”

龙凤同现的图案最早见于陕西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件“龙凤纹”彩陶细颈瓶。这件珍贵文物说明,龙和凤都起源于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期,而且是同步出现。

从新石器时代到盛行阴阳五行学说的春秋战国时期,凤大都是以“阳物”的面貌出现:它是“太阳鸟”的化身,是飞翔在天的羽禽之长,常与火联系在一起;而龙,因其取材对象多为“水物”、“水兽”和“水象”,是“鳞虫”之长,从而在其形成的初期,基本上是属“阴”的。所以,当时的“龙凤呈祥”固然也有阴阳和谐的意思,但阴阳配对的意味却不浓。与“风”作配对的是“凰”,甚至到汉代,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还弹奏《凤求凰》的乐曲;龙虽没有配对的字眼,但它本身也有雌雄之分:伏羲、女娲分别就是雌雄龙体。

据说当年孔子曾专程赴洛邑拜见老子。回来后,孔子三天不讲话,弟子们问他见老子时说了些什么,孔子感叹遭:“我竟然见到了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面翔乎阴阳,我口张而不能合,舌举而不能讯,又怎么能规谏人家呢?”这是孔子称老子为“龙”。

另一则故事说,老子见孔子带着五位弟子在前面走,就问道:“孔子前边都是谁?”回答说:“子路勇敢、力气大,子贡有智谋,曾子孝顺父母,颜回注重仁义,子张有武功。”老子听后感叹道:“我听说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这是老子比孔子为“风”。

由于凤凰文化深深植根于稻作文化之中,“和”也就成了凤凰形象的基本特性。主张“和为贵”的大圣人孔子,便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为“风”的人。

孔子用龙比老子,是取了龙升天潜渊、灵异善变的神性,来比老子的静动自如的神采和纵横天地不拘一格的思辨才能;老子用凤比孔子,则是取了凤的亲德嘉仁的神性,来比孔子的智善和悦的品性与仁爱为本、律己惠人的圣德。

老子和孔子,正是中华文明史上的“龙凤呈祥”。

从秦汉开始,龙和风的关系有了变化。以龙为图腾的华夏族已经确立了中原以及周边地区的统治地位,龙对比其他神兽灵物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凤凰、麒麟都要退避一筹;白虎、玄武更是等而下之,牛羊犬马根本就难及项背了。

龙的身上开始有了象征君主帝王的神性——君主帝王们都说自己是“真龙天子”。秦始皇自称“祖龙”,平民出身的汉高祖却宣扬自己是其母感蛟龙而生的“龙种”,而且生得“隆准而龙颜”,来保障皇权的合法性。后来的王莽要“当仙成龙”梦呓,汉光武帝“梦赤龙”的宣传,都是为了将龙与皇位联系起来。

既然帝王们称龙比龙,作为对应,帝后妃嫔们就开始称风比凤了。帝王服“龙衮”,后妃们便戴“凤冠”;帝王住“龙宫”,后妃们便居“凤殿”;帝王的仪仗有“龙伞”,后妃们的随从就得擎“凤辇”。  风,本是凤凰的简称,凤凰是分雌雄的:雄为凤,雌为凰。但在和作为帝王的龙对应之后,凤便有了一个大的变化:即由“阳”转“阴”,整体上趋于“雌性化”,从此再不分“凤”和“凰”了。因为帝王们几乎都是男的,手中又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加上龙由于集合对象的广泛,加上了胡须,加上了犄角,身上已具备了众多“阳物”的特性,又有呼风唤雨的威力,飞腾变化的能量,也和属“阳”的男性相吻合;而风由于其外表美丽,更和喜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属“阴”的女性相接近。“龙”常为男儿称呼,“风”多见于女性名字。

历代的龙凤图案,有秦代的“鎏金龙风纹银盘”,汉代的“四神纹”瓦当、陕北榆林出土的汉墓石门上的龙凤纹,北魏的墓志边缘装饰画、仙人乘龙跨凤石刻,隋代的青瓷凤头龙柄壶,唐代的龙凤纹铜镜,宋代的风纹龙把玉碗,元代的龙泉窑贴花龙风纹盖罐,明代的天坛祈年殿的龙凤图、龙风石,清代的珐琅彩龙风纹双连瓶、刺绣龙凤呈祥图案、彩绣龙凤双喜纱帘,等等。

相传唐朝初年,精通星相学的袁天纲从京师长安南下入蜀,端阳节到达利州城,即今广元市。当时,嘉陵江中正龙舟竞渡,利州都督武士彟一家也坐在官船上观赏。突然,从江水深处蹿出一条乌龙,摇头摆尾地向西山飞去;几乎是同时,一只凤凰也伴着彩霞飞来,在东山顶上长鸣一声,然后向北方飞去。众人和武都督夫妻都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唯有袁天纲爽声大笑,说:“这叫龙凤呈祥,此地必出贵人。”第二年正月问,武都督的妻子杨氏生下一个女孩,就是后来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据说武则天两岁时,武都督还请袁天纲看过相。武则天身穿男孩的服装,由奶妈抱着。袁天纲端详一会儿后,惊叹道:“日角龙颜,龙睛凤项,伏羲之相,贵人之极也。”当得知是个女孩时,仍断言:“是女,亦当主天下。”

后来,利州人根据“龙凤呈祥出贵人”的传说,将当年的西山、东山改称乌龙山和风凰山。还在乌龙山修了皇泽寺,在风凰山建了凤凰楼。广元至今还年年举办“女儿节”,来纪念这里所出产的不平凡的女儿。

京剧有一著名剧目,名为《游龙戏风》。据说是清朝唐英(1682—1756)所编写,说的是明朝正德年问,武宗皇帝朱厚照治国有方,为了掌握国情,喜欢到民间私访。出游来到梅龙镇,在李龙客店投宿。李龙之妹凤姐照看客店,朱厚照为凤姐美貌倾倒,故意呼酒唤菜调戏她,凤姐开始不即不离地对付,而朱厚照更加迷恋。最终朱厚照表露了自己真龙天子的身份及对凤姐的渴慕之情,二人成就了好事。凤姐求封,朱厚照封她做“嬉耍宫妃”。由于演唱简单、情节热闹、剧情符合百姓心理,《游龙戏风》竟然成了一出很受欢迎的名剧,屡被改编成各种地方戏和电影。

戏剧对正德皇帝做了极大的美化和修饰。历史上的明武宗是个荒淫无耻,荒唐至极的一朝天子。他自封“总兵”,重用宦官,兴筑“豹房”宣淫,导致天下大乱。据传他曾在山西大同城郊李家村抢得美女李凤回京,刚至居庸关,又遇上另一个绝色美女,就把李凤一人扔下走了,与戏中完全是另一番模样。

《游龙戏风》又名《梅龙镇》、《下江南》,看来故事发生地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是在宣府(今河北宣化)或大同,另一说是:

湖南衡阳的牌楼乡也有一个“游龙戏凤”的牌楼冲。据说隋炀帝杨广驻跸扬州江都,微服冶游到衡阳,在梅龙镇半边街武馆淫戏武馆姑娘柳凤儿,激起反隋农民起义。两个梅龙镇,时隔近千年,地跨两千里,两“龙”戏两“风”,何其相似乃尔?由于戏剧出名,湖南的“游龙戏风”故事也被转嫁到正德皇帝身上,柳凤儿也改成了李风姣。

晚清年问,光绪只是名义上的皇帝,实际权力却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皇帝是“龙”,后妃为“凤”,龙为主,风为从。对此“传统文化”,慈禧心中不悦,却不能彻底变更,折中的办法是龙凤并举。清东陵的定东陵是慈禧和慈安的陵寝。这慈禧陵三殿,其耗金之巨,工艺之精,使明清24位皇帝的宫殿为之逊色。尤其是隆恩殿正中的丹陛石雕更是别出心裁。这块石雕宽一米六,长三米多,图案为“凤引龙”:一只高高在上的大风,凌空展翅,穿云俯首;一条出水小龙,曲身扬首,仰望大风。同样寓意的图案还出现在隆恩殿周围的汉白玉栏杆上。而在站台的抱喜石上,干脆就“凤在上,龙在下”了。这些团凤,耸冠瞠目,翅翼微张,显得志得意满,简直是不可一世的骄凤!而身居下位的行龙,小头细身,唯骄凤的神采是瞻,实在是一副可怜相!

P105-108

序言

“羊”光灿烂耀中华

2010年11月12日,世界瞩目的第十六届亚运会在羊城举行,举办城市的图腾是“羊”;2009年5月18日,中央电视台4台《走遍中国》首播“走进越秀”,第一集是“羊图腾”。

2010广州亚运的会徽“五羊圣火”是“羊”,吉祥物“乐羊羊”——“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是寓意“祥和如意乐洋洋”的五只小羊。会徽与吉祥物的创意元素“羊”,都源于广州神话“五羊衔谷”,羊与广州和2010亚运结下不解之缘。

2008年“5·12”特大地震,三羌人聚居地受重创,羌族及羌文化成为举世关注的话题。震中汶川与重灾区北川羌族自治县至今仍然保存“羊图腾”,北川新县城新建成的所有楼房不管建在什么位置,都将悬挂“羊图腾”标志。在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羌”字是唯一用来描述民族或部族名称的字。汶川、北川是大禹故里。大禹是夏民族的祖先,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被编入课本,成为妇孺皆知的忘我工作、舍小家为大家的模范榜样与民族英雄。中华民族从夏朝开始进入文明时代,开始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时期,大禹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夏王朝的奠基者。汶川灾后旅游恢复重建将重点打造四张“名片”: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震中汶川。其中,“大禹故里”最具历史人文与亲和力。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国家文化形象的标志,民族文化的结晶。龙作为中国独特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已扎根深藏于每个人心中,而且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透入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龙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和而不同、阳刚之美。

龙,在中国被视为瑞兽,却因为一个不合适的英文各字“Dragon”而被西方某些人“妖魔化”,有学者称西洋的龙“Dragon”在西方文化中是具侵略性的、邪恶与祸祟的恶魔,用作为图腾,会引起西方人的错误联想。在国内也有学者建议“为避免西方误解,不以龙作中国形象标志”。甚至国内有学者力挺“弃龙说”。认为龙是封建专制的符号,崇拜龙对中华民族并无好处。

2006年底,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提出对“中国国家形象品牌建设”的最新思考。他说,时至21世纪初叶,中国国家形象品牌已经到了必须重新塑造和展示的时候了。中国国家形象品牌应该充分和鲜明地凸显出“和平、和谐、合作、大同”的理念和丰富的精神内涵。21世纪中国国家形象品牌的重新塑造,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为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共同进步事业而进行对外与对内形象展示的需要;也是中国以鲜明而美好的国家形象品牌。提升国际形象和国际亲和力,主动和有效地回应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需要。吴友富教授领衔“构塑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课题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2008年12月,上海电视台《头脑风暴》节目主持人、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建议:现在可以认真考虑以熊猫为当代中国标志。此言一出引起热烈争议。为此,2009年春节香港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pk话题为“今天该不该把龙作民族图腾”。

而2004年《狼图腾》的出版,与“羊文化”相对的“狼文化”被标新立异后受到一些人的极力推崇,狼成为我国一些企业家、文化研究者们的新图腾。《狼图腾》作者还对整个民族发出了大声反问:“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具有攻击性、威胁性的“狼图腾”、“狼文化”能走向世界吗?有助于社会和谐与世界和平吗?

民族图腾的话题,成为近年来炎黄子孙密切关注的话题。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的民族,图腾崇拜也是多元的,它源于历史的原因,其内涵与价值也受到历史的限制,有些民族是对狼崇拜的,有些是对熊崇拜的,因此有了《狼图腾》和《熊图腾》。但它具有什么现代的文化含义与价值?能拿出去代表中国人的形象吗?可以被中国人与世界人民接受吗?熊猫虽可爱、珍贵,但它给了我们什么?熊猫作为友好的使者是称职的,但作为图腾就缺乏历史底蕴,更缺文化内涵了。我们需要的民族图腾,是要标志性的,是能够代表中国人的形象、文化与精神,既有历史底蕴又有文化内涵、能够走向世界的图腾。

一个民族,其崇拜也可能是多元的、变化的。从原生态的羊图腾,到再生态的龙图腾,就是民族融合再生的过程。作为民族的“龙图腾”就是在不断融合各种图腾的过程中形成的。它由众多的图腾糅合而成,因而每一部分都携带着古代部落与民族文化的信息。

寻根溯源,三皇五帝、炎黄祖先、华夏民族与汉族和为数不少的少数民族,与至今仍保留原生态图腾“羊图腾”的羌族血脉相连。

数典念祖,我们找到了具有“羊文化”特色的“羊图腾”。

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不具威胁性,中国人的形象不只有阳刚的一面,还有阴柔的一面,这就是“与人为善”、“和而不同”的“羊图腾”。

2007年,我们中的两位编写了《点解姓羊——祥和广州与华夏羊文化》一书前,就提出了“中国人也是羊的传人”的观点,并作为主要的内容收编在书中。当时,就有人建议书名叫《羊图腾》,说会更有卖点。但我们编书的目的很清晰,是为广州与亚运而写。因此,我们取名“点解姓羊”,意在点破、解说、解读、解密、破解广州神话“五羊衔谷”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为此,封面设计中我们把华夏羊文化与商代国宝四羊方尊作为祥和广州之底。

“食”、“羊”为饕(养),口中有禾人与社会才能“和”,物质文明:与人为善的“羊”、“禾(谷)”是“养”、“和”;“羊”通“祥”——摆上神台示神之羊,精神文明:祭祀牺牲(羊)化“祥和”。

羊文化汉字精品:鲜、美、羹、糕;馐、莪、养、善。

羊之声:三羊(阳洋羊)开泰;

羊之义:与人为膳、奉献牺牲;

羊之品:鲜美养膳;

羊之德:群体、和而不同、知恩善报;

羊之形:羊大为美;

羊之性:羊致清和;

广州“羊”之名:历史文化(城市的根与魂)。

汉字演绎了中华祥和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与中华民族“与人为善”、“善有善报”的道德观与价值观。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于生命和养生。与生命与养生最为密切的阳、洋、羊三字昂扬一声“羊”,是汉字的一大特色。与生命与养生最为密切的阳、洋、羊,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阳(天)——天行健,自强不息;洋(地)——天地势坤,厚德载物;羊(人)——合天地,与人为善。三羊开泰,三生万物,天地人和,和而不同。

与人为善,奉献牺牲,群体,和而不同,知恩善报,羊是人类道德的楷模。  以羊为图腾,以羊为祖、为族、为姓、为阳、为尊、为祥、为和、方美、为善、为牺牲、为养、为孝、为生肖,为神判(独角神羊獬豸),以羊为……,中华“羊文化”博大精深。

我们从“伏羲”美名与广州神话“五羊衔谷”——中华祥和文化的代表作中,提炼出祥和文化具有“世界性、跨文化性、标志性”的内涵“与人为善、和而不同”,并提出21世纪是中华祥和文化走向世界的世纪、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广州将成为中华祥和文化走向世界的发祥地、2010广州亚运是里程碑、广州城市“羊图腾”与亚运会徽和吉祥物则为最为重要的载体、“以洋为道,走向世界”理念。

羊致清和,羊群体生活,对动物不具攻击性、威胁性的形象,就是中华民族尚和、和而不同的历史文化形象。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不具威胁性,中国人的形象不只有阳刚的一面,还有阴柔的一面,这就是“与人为善”、“和而不同”的“羊图腾”。“国强必霸”,有悖于中国“和而不同”的历史,与“羊图腾”对不上号。

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龙与羊,作为阴阳两端,可形成互补互动互推互利机制,将太极和谐运动的原理融入其中并相映成趣;将龙代表的阳刚的另一面阴柔揭示出来,形成完整的中华和谐文化形象,完善并提升中国的国际文化形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路,“羊”光灿烂。

为此,我们推介“羊图腾”——中国人也是羊的传人。

编写这本书。我们曾就以下观点达成共识:首先,我们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考察华夏民族与古羌人的密切关系,我们也是“羊的传人”。说到民族图腾,龙是毫无疑义的,袍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任何怀疑、更替龙的论调,都是荒诞可笑的。至于要不要推介“羊图腾”,我们之间的确存在不同意见。以羊作为龙的补充是否可行?与中国人龙凤对应的传统观念是否冲突?我们保留各自不同的观点,也算是一种“和而不同”吧。我们不是这方面的专门学者,在此提出一些我们的思考,或可算是一种“山寨式”的研究。抛砖引玉,期望能引来批评和讨论。

后记

龙羊一体兴中华

羊图腾——中国人也是羊的传人,表述了我们的两种观念:一是图腾的民族观念,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是什么样的民族;二是图腾的文化观念,即中华民族的图腾文化能向现代世界文明奉献什么。

冒昧地把“中国人”与“羊图腾”串起来,主要是宣传“羊文化”。

中华羊图腾内涵“羊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与人为善,和而不同。

这是和平世界、和谐社会的基石,是中华文明具有世界性、跨文化性、标志性的成果,是21世纪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是岭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之所在,是中华文化复兴走向世界之道。

汉字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是一种古老的符号化的信息载体,在汉字身上也留下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印迹。汉字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伟大的文化样式,古老的汉字,到今天仍然焕发着青春的活力,传承着中华民族“与人为善,善有善报”的道德观与价值观。

汉字之“文”是人形之纹,“化”字是形象生动地由一正立之人和一倒立之人(七)组成的。中华文化是名实相副的人性化的文化。

立人文之本,开风气之先,领先于世界的中华文明有魅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对人类文化曾做出卓越贡献。作为中华民族形象的羊图腾,其含义得随图腾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置身世界,置根于传统,梳理、整合民族的文化与精神,树立“现代文明的中国精神”,得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文化元素,才有活力;跻身于世界的先进“纹”与“化”,才能影响别人,影响世界,甚至影响人类的历史进,我们提出了中华羊图腾承载的文化“与人为善”、“和而不同”走向世界。可否?

人类的早期文化主要是由人的本能活动所创造。食色性也,为生存求“膳”,为传代求“养”——生育、养育,为此创造了各种物质文化(生活资源与工具)和社会文化(婚姻、家庭等);为幸福求“祥”,为安全求“和”,因此创造了各种精神文化(祭祀、宗教、信仰、神话艺术等)。羊是膳、养、祥之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之根。现代文明社会,人们求“美”——享受,求“莪”——活得有意义(道德的追求、心理的享受),羊还是“美”与“义”之根。

世界是多元的,图腾也是多元的。尽管各国、各民族的图腾文化元素有显著差别,但自然界的太阳可以作为世界共有的文化元素,而中华文化有“羊”同“阳”的特质。同一个太阳,同一个梦想:祥和的世界,美好的生活。

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文化是民族的形象,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文化的复兴,任重道远,既是传承,更需要创新。“十年浩劫”造成信仰的缺失,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对传统家庭的影响,改革开放敞开国门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华的传统文化也面临挑战与危机,但机会和希望共存。炎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从语言文字到图腾文化,中华文化并不落后,但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而后才有自信。

羊和龙,都是中国标志性的基因文化,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人文特质之一,是中华民族祥和团结凝聚的象征。龙、羊一体的形象,龙、羊文化的融合,将使传统的中国人的形象和中华民族的性格,得到尽善尽美的展示,将为中华新一代的教育与塑造提供不可多得的教材。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人为善,群体精神,和而不同,龙羊一体兴中华。

最近,广东省委做出了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部署,给广东文化指明了方向,也给广东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愿我们的“羊图腾——中国人也是羊的传人”这本书,也能为文化强省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由于我们的水平、见识所限,此书涉及的学科太多,且有关的历史有很多争议或可疑的地方,无从考证,因此我们选用的文、物不一定都符合历史的原意,我们的整合与描述不一定很准确,我们的一些观点与理念也许只是一家之说,由此可能引起种种的争论,敬请有识之士理解、谅解。我们期待着专家学者的指正与批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羊图腾(中国人也是羊的传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冠丰//杨洪潮//黄淼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101016
开本 16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6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33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5
19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