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居官必览(典藏绘本)
内容
试读章节

匡国致君为己任,安民济物为心期

为官从政者是一个特殊的阶层或群体,尤其是在我国,“官”的作用和意义非凡。清末的欧阳钜源这样写道:“官之位高矣,官之名贵矣,官之权大矣,官之威重矣,五尺童子皆能知之。”

我国自古就把“金榜提名”与“洞房花烛”相提并论为人生两大快事。文人武士,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影响,走上仕途以后,莫不以建功立业为己任。可见做官不仅是乐事,更是一种责任。正是由于这种责任,让很多具有雄心壮志的仁人志士,树立以天下为己任之志,在波涛汹涌的宦海中拼搏出驶向成功的道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言是范仲淹说的。他年轻的时候就有远大的志向,每次都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的事,努力辛苦地读书,有时夜里感到昏沉困倦,就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仍坚持读书。公元1015年,也就是范仲淹二十六岁时考中了进士。他做官以后,清正廉洁,办事公正,常常慷慨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被贬官,仍是心忧天下。公元1021年范仲淹被调往泰州海陵西溪镇(今江苏省东台县附近),做盐仓监官——负责监督淮盐贮运转销,他发现当地多年失修的海堤,尤其是兴化县地段更是坍圮不堪,不仅盐场亭灶失去屏障,而且广阔的农田民宅,也屡受海浪威胁。遇/上大海潮汐,甚至水淹泰州城下,成千上万灾民流离失所。官府盐产与租赋,都蒙受损失。为此,他决定重修一道坚固的捍海堤堰。经过几年的努力,捍海治堰工程竣工了。绵延数百里的悠远长堤,毅然横亘在黄海滩头。盐场和农田的生产,从此有了保障。往年受灾流亡的数千民户,又扶老携幼,返回家园。人们感激范仲淹的功绩,都把海堰叫做“范公堤”。当地不少灾民,竟跟着他姓了范。至今当地仍有范公祠遗址,被当地人民怀念。

范仲淹心忧天下,被南宋理学家朱熹评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里,心忧天下的人不胜枚举。从孟子的“自任以天下之重”到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到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都是后人对“心忧天下”之人生理念的绝好解释。

不论任何时代的人,都需要志向,而且要“志当存高远,人生贵追求”。天下没有不树立远大志向就能做出成就的人。为官从政者也是如此。有志于济世安民的人,就应当树立以天下为己任,时时刻刻做到心系民众,为民请命。

朝夕勤政恤民众,造福一方政之基

从政应当勤,勤思考、勤工作、勤视察。古往今来成大业者,有修为之人。都懂得“勤”的重要性。关于“勤”,自古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说,东汉的张衡也说过“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唐代的韩愈也有“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的诗句。从为官的视角提出的“勤”,更是体恤民众、造福百姓的政绩之基。

古人讲的“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强调当官者要关心百姓疾苦。在这方面堪称楷模的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西门豹。

魏文侯时,西门豹任邺县令。他到邺县,经常微服视察民情,见到年纪大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当听说河伯娶媳妇,当地民不聊生时,西门豹心里有了主意,决定亲自考察事情的原委。

于是,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与长老相会。三老、官员、有钱有势的人、地方上的父老也都会集在此,看热闹来的老百姓也有两三千人。那个女巫是个老婆子,已经七十岁。跟着来的女弟子有十来个人,都身穿丝绸的单衣,站在老巫婆的后面。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看这个女子,回头对三老、巫祝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你们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就叫差役们先后把大巫婆、巫婆的三个弟子以及三老抛到河中。其他同党都吓得在地上叩头,而且把头都叩破了,额头上的血流了一地,脸色像死灰一样。西门豹说:“好了,暂且留下来再等他们一会儿。”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椽可以起来了,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们都散了吧,离开这儿回家去吧。”

西门豹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紧接着,他就征发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通过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一方百姓。他去世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正如《铁盐论·米通》所讲:“牧民之道,除其所疾,适其所安。”治理民众的途径是帮助他们解除疾苦,引导他们获得安乐,才不失为造福一方的父母官。

君王使臣以礼待,臣子事君以忠尽

《孟子·离娄上》曰:“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意思是说:想要做君主,就要尽君主的责任;想要做臣子,就要尽臣子的责任。两者都仿效尧和舜去做就行了。

从政者按照礼法行事,恪守独立正直的品性。尤其是在纷繁芜杂的时期,更显示独立正直的可贵,唯此才可匡正时弊,树立健康的风气。

为官者,从政尽忠报国,刚正不阿;居家以勤俭为主,严于律己,正直无私。无论在做官、居家,还是教养子女以及训导弟妹子侄等方面,皆应当以独立、正直、节俭为纲,坚定地奉行这一套立身处世的原则。为后人树立刚正、廉洁的榜样。

清代的林则徐作为廉洁正直之士亦是如此。林则徐当年离京赶赴广州禁烟的时候,明令通知各地州县长官必须“四不”:即不准大办酒席,不准馈赠礼物,不准惊动百姓,不准送钱给随从人员。后来,他在途中发现有的地方为了迎接他,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去翻修房子,于是他又补充了一条:不住豪华房子。

林则徐之所以提出这“五不”,皆因当时京官外出,都大摆派头,而途经的地方官更是极尽阿谀逢迎之能事,细心伺候,惟恐不周。所以,当时外出的京官大多到一站停一站,接受贿赂馈赠,尽情作威作福。林则徐十分痛恨这种腐败现象,为了防止自己出行再遇到这种情况,所以提出了“五不”。

途中有个县官接到钦差大臣的“五不”通告后,自以为这是怕地方官准备不周到,才故意这么通知的。于是乎,宰猪杀羊,张灯结彩,派工铺路,装修新房,专候钦差大臣光临。几天后,林则徐派出的先遣官员来了,当了解到这个县官劳民伤财的行径和老百姓恨透了他的情况后,连夜派人把这事报告了林则徐。林则徐果断决定绕道而行,同时,还将情况告知这个县官的上司。结果这个县官被官降一级,这时他才省悟:林则徐的正直、廉洁并非虚传,而是真的。

林则徐深知国家的根在百姓,自己的根在百姓,因此为国家尽忠效力,为百姓操办实事才不枉费国家和百姓对自己的信心和给予自己的厚望。

《管子·君臣上》云:“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为人臣者,比官中之事,而不言其外。”做父母官的人,忠于国家、忠于百姓是他们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官德。独立地、正直地、廉洁地在其位谋其职,才是居官者应该坚守的原则。

P22-26

目录

本书内文图示

第一卷 事使篇:忠以事君,善以使民

 匡国致君为己任,安民济物为心期/22

 朝夕勤政恤民众,造福一方政之基/24

 君王使臣以礼待,臣子事君以忠尽/26

 体恤贵在情重,驾驭高在法度/28

 待士心怀谦与诚,高明贵在远奸佞/30

 隆礼恭听士忠言,虚心求益正得失/32

 察访民情应从简,探知民意勿扰民/36

 兼听则明偏则暗,绝知事因须躬行/38

 驭下以严纪束之,惜民以安民为宜/40

 堂规肃清法威至,勿使吏役惹是非/42

 法不容情严有度,纪律严明不苛政/44

 滥签牌票害于政,简政安民利于国/46

 为官赞誉成于德,为民莫善于心诚/48

 取财有道当自爱,高薪禄养禁婪贿/54

 诚实做人诚为贵,清白做官清为荣/58

 遵奉非法罪之过,罔上行私更是祸/60

 纵下违法起祸端,徇私枉法罪难免/64

 与士交往须有度,或近或远皆招嫌/66

 尊居堂皇惟吏近,隔绝民众情已远/68

 容纵隶卒官失责,张威布势惊民众/70

 装腔作势耍官威,劳民伤财招民怨/72

 国以贤兴以谄衰,君以忠安以佞危/74

 纵衙役索贿于民,吏胥之害甚于灾/76

 衙署需用朝廷供,搜刮乡里扰民众/78

第二卷 操持篇:勤政恤民,修身养性

 冰操自矢品自高,抱朴守拙德为馨/82

 自甘淡苦心弥坚,无异韦素志不移/86

 风夜勤政恤民众,高风亮节照四方/88

 强御不畏人之志,私情不徇官之清/90

 文卷累牍必躬亲,事无巨细需详慎/92

 知错就改真君子,错上加错是庸人/96

 集思广益临政事,抑然自持期于理/98

 避气戒性蓄涵养,轻发忿怒少祸端/loo

 法严律清施内衙,谨防吏卒滋情弊/102

 薄俸用奢节难保,勤俭节约誉长在/104

 簿书繁冗心生惮,他人代办起事端/110

 畏势徇情官之过,颠倒黑白法难容/112

 临事成见置于胸,未能详慎错易生/114

 凡事秉性须自持,切勿忿怒责于人/116

 切防家属与吏通,欺蔽耳目祸事生/118

第三卷 兴革篇:兴利除弊,造福一方

 广开言路陈民痼,除弊解悬泽众民/126

 疏渠筑堤兴水利,旱涝无虞保民生/128

 洞悉相沿旧例事,与民不便当革除/130

 体察舆情知民事,有益民乐勿怠废/132

 遇灾荒及时蠲赈,救民命功德无量/134

 诚心倡举利民事,饥荒有备民安居/136

 卒有宪檄需干办,不扰闾阎民不厌/138

 戢盗有法实心剔,奸宄敛迹四境安/140

 地方利弊在于治,百废莫举在于怠/142

 民有呼陈办不力,苟且应命檄难行/144

 法循天理顺人情,私见创法害一方/146

 旧例积习成痼疾,革除不力官之责/148

第四卷 教化篇:敦本务农,秉礼立教

 留心察访境内事,彰善瘅恶树新风/152

 奸蠹棍徒必荡除,四海升平民安居/154

 境有乱忧须警惕,因机消弭劝革心/156

 百年大计育之本,改善民俗教之根/158

 兴教育事切效广,修学堂精勤为之/160

 劝学兴礼重文教,世俗向善民风纯/162

 禁绝游惰农之本,乐耕勤业民之基/164

 秉礼立教洗浮靡,婚丧葬祭遵规制/166

 严禁赌博少惰徒,杜绝迎神多益民/168

 巫婆神汉多蛊惑,禁止非法改民风/170

 革除奢侈旧习俗,崇尚俭朴一生福/172

 溺害女婴当获罪,陈规恶俗须根除/174

 农耕之牛不可屠,勤劳人家闲时无/176

 讹诈蛊惑人心事,及早清除民心安/178

 奸蠢棍徒须查办,姑息纵任害无穷/182

 滥兴乡饮乃旧习,倡导俭约树新风/184

 奢俗浮浇礼法破,不思化导官之过/186

 推广教化树新风,振兴斯文民风善/188

第五卷 刑狱篇:简省安民,断案公允

 详审细问案始末,糊涂判案当严惩/192

 至诚诱诲解控诉,平忿释争众人和/194

 词状既准须谨慎,传唤庭审勿扰民/196

 决讼如流清官在,案不隔夜万民赞/198

 决断精无枉屈,申冤释罪快人心/200

 耐心细致接诉讼,各尽其情辨是非/202

 疑难之狱不轻断,留心确访罪昭然/204

 惩讼师蛮乱扛证,究根柢重法不贷/206

 妻女涉案须谨慎,无关紧要当不涉/208

 获盗即亲审定案,勿使无辜陷囹圄/210

 人命官司细甄别,亲简定罪不游移/212

 用刑当存恺悌心,断罪周详宽无刻/214

 禁戢狱吏不肆虐,除掉贪吏正民心/216

 滥准词状是非多,导奸长刁罪不恕/218

 轻差隶役勿生事,简省安民百姓乐/220

 为官理事勤于政,为民申冤官之清/222

 审理案件分实情,轻重缓急当时宜/224

 听断不慎情难容,刑纵无度法不允/226

 命案审验当及时,扳累无辜罪难恕/228

 明察秋毫获真情,铁面无私治奸捕/230

 畏势徇情释巨罪,纵恶养奸法不容/232

 案情冗杂当缜密,情罪未核慎用刑/234

 任凭奸徒百般戏,妄羁一人官失责/236

 案不即决官之惰,讼中生讼身家破/238

 醉酒审案致冤多,怒中问案真相少/240

 畏势徇情主事过,冤屈难申更是祸/242

第六卷 赋税篇:轻徭薄赋,催征有度

 催征有法在官勤,简省杂役乐民生/246

 钱粮征收无贫贱,差遣均平众民服/250

 征收税赋秩序稳,民皆便利奸难欺/252

 垦辟田畴耕地广,安居乐业农事忙/254

 吏滋弊端催无度,民困E3久矛盾深/256

 徭役不均富人乐,欺蔽得售穷人苦/258

 征收法则当以严,勿使奸蠹有企图/260

 可耕之土不肯辟,任其荒弃官之弊/262

附录 《居官必览》/264

序言

中国古代圣贤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以“学而优则仕”为追求目标,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出浓厚的官场文化。

南宋初吕本中说:“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后世相沿群奉“清、慎、勤”为“当官三字诀”。明、清时,一些衙署的大堂,多悬挂“清、慎、勤”三字之匾。清康熙且御书此三字赐臣下,以为激励。《居官必览》就是在这样的熏陶下诞生的。

《居官必览》作者金庸斋,其生平事迹不详,但他曾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任广东惠州同知兼署连平知州,第二年《居官必览》撰成并刊行。

由于《居官必览》一书在传统仕宦箴规著述中,享有近乎经典之特殊地位,影响深远。仔细阅览《居官必览》可以领悟出:为官之道,首先是做人之道,从政者的个人修养,关系到人心向背、百姓福祉与国计民生。为官者,爱民为先。“充我恳恻爱民之心,盎然天地之初意,氤氤氲氲,盈满于胸中,发而施之于政事。凡世俗之毁誉利害,休戚得失,一毫毋使芥蒂于心,以杂我正念。”从历代封建文官制度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从忠君爱民到为人民服务,为官从政的具体操作已发生了巨变,而以人为本、以民生为重的基本原则,却显示出了相对稳定的思想继承性。

“官”是什么?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一是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二是旧时称属于政府或者公家的,如官办、官费等。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官就是人们说的“领导”、“头”、“干部”,等等称谓。

官的重要性有多大?清末人欧阳钜源一针见血地指出:“官之位高矣,官之名贵矣,官之权大矣,官之威重矣,五尺童子皆能知之。”士人因此对做官趋之若骛,阿Q因此见了官腿就发软,民间因此也就有了形形色色的官崇拜习俗。中国的思想家和有见识的史学家都很重视这个社会阶层,注重官本位给中国社会方方面面打下的深刻烙印。胡适认为,“中国旧社会里最重要的一种制度与势力”,是官。鲁迅认为,中国人有一种魂灵叫“官魂”,“那魂灵就在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

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锻造出一个独具特色的官场文化。正是这种文化,造就了拥有巨大势力的社会阶层——官,形成了以官为轴心和主要活动者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圈子——官场。官权、官职、官威、官势、官名、官制、官话、官腔、官谱、官派、官箴、官诀、官习、官俗、官仆、官亲、官场病、官样文章、官场教科书……这林林总总的官场现象,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一道独特、厚重、百态纷呈的官场景观。

官场是社会中最复杂的一部分,官场文化自然也是社会文化中最复杂和最深刻的。从古至今,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官场文化,有百姓民谣,有学者论点,有官员感慨,还有贪官的自白。民谣诙谐有趣,学者论点逻辑严密,官员感慨体验深刻,贪官自白教训警人i有的直白,有的含蓄;但均是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择其官场的某一剖面、某一断层、某一群体,客观地展开描述和议论他们的生存状态,这些生存状态有其来源,也有其延伸,必然牵涉各类人的思维方式、情感状态、表达形式,以及同其他人的交往方式。涉及官场中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摩擦、个性与共性的扭打、公与私之间的搏斗、道德与利益的选择等,无不思想深邃,见解独特,独树一帜。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不能言,于朴素中见真知,幽默中见悲悯。

本书以全新的“图解”方式,深广思想,精辟见解,嘉良文笔,使读者能够直接、轻松地领略为官之道,从中受益。从而实现“仕途之旅,坎坎坷坷总能寻觅通向巅峰之径;宦海风涛,起起伏伏最终抵达成功彼岸”的梦想。

内容推荐

《居官必览》是清朝金庸斋精心之作,采用明朝袁了凡的功过格形式撰写而成。该书总结出为官功格五十八条、过格四十二条,就事使、操持、兴革、教化、刑狱、赋税六方面,展开对居官治民的功过是非的界定与评述,所论大部十分精辟,切中要害。诚如书名所言,居官者定要看一看这本书,以效法古今官吏中那些一腔正气、两袖清风的楷模。清末重臣李鸿章将此书视为“枕边书”。

近年来,《居官必览》风行海内外,人们将其视作中国官场文化的经典之作。它是即将踏入官场之人的引航灯塔,更是在位者叱咤官场的尚方宝剑。

《居官必览(经典插图本)(全彩珍藏版)》以全新的方式,让您轻松领略为官之道;以大量的历史典故、丰富的哲学思想,系统阐述了处世、政论、教化、修身、司法、税赋等六个方面的做官之术,彰显了一种谨慎为官的态度,一心为民的思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

《居官必览(经典插图本)(全彩珍藏版)》由黄正新编译。

编辑推荐

金庸斋的《居官必览》集从政“清、公、勤、明、和、慎”六箴为一体,糅合事使、操持、兴革、教化、刑狱、赋税于一身。

官场中充满了权与利的争夺、情与法的抗衡、名与义的碰撞、悲与喜的交织,纷繁芜杂。有人历尽千辛万苦,皓首穷经,孜孜追求,却仍然入仕无门;有人专研《居官必览》,深悟之中精髓,左右逢源,少年得志,平步青云。

本书《居官必览(经典插图本)(全彩珍藏版)》以全新的“图解”方式,深广思想,精辟见解,嘉良文笔,使读者能够直接、轻松地领略为官之道,从中受益。从而实现“仕途之旅,坎坎坷坷总能寻觅通向巅峰之径;宦海风涛,起起伏伏最终抵达成功彼岸”的梦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居官必览(典藏绘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金庸斋
译者 黄正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706775
开本 16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