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学箭悟禅录
内容
编辑推荐

《学箭悟禅录》是一位西方哲学家欧根·赫里格尔的悟禅经验,据说本书当年出版后,嬉皮士们人手一册。可惜大多嬉皮士只是把禅当做某种“内心体验”,真正实践成功的很少。当我们读这本书时,不应将禅局限于箭术上。事实上,禅的精神遍布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吃饭穿衣,举手投足,往来应对,无一不像箭术一样彰显禅的空灵、活泼、自在和超常的艺术创造力。

内容推荐

《学箭悟禅录》是德国哲学家欧根·赫里格尔先生在日本向弓道大师学习六年,回国后他记下了通过亲身体会所感悟到的东方禅文化。由于作者将抽象玄奥、高深莫测的禅和他在日本学习射箭的具体过程联系起来谈论,使得神秘的“禅”在他的笔下变得有血有肉、生动真切,因而具有特别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此书德文原版1948 年出版后,60年来,一版再版,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至今仍被西方人视为了解“禅”的最佳著作之一。

目录

中和之道

铃木大拙序

赫里格尔的觉悟

新版译者序

初版译者序

第一章弓道与禅

第二章学禅缘由

第三章神意拉弓

第四章放箭难关

第五章放下自我

第六章以心传心

第七章结业考核

第八章排除疑惑

第九章剑道印证

译后语

试读章节

乍一看,将禅——不管读者如何理解这个词,与射箭这类如此平凡的事情联系起来,一定会显得庸俗不堪。即使他愿意让出一大步,而且承认射箭乃是一种独特的 “艺道”,这种艺道除了显然是一种体育竞技之外,其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他并无心探究。因此,他指望本书讲述的是日本技巧艺术家们那令人惊叹的技艺,这与弓箭手们在弓箭的使用上能够得天独厚地依凭悠久而未曾中断的历史传统有关。因为,在远东,现代化的武器取代旧的格斗器械还不过是几十年前的事,熟练地使用这些器械决不会过时,相反,已在越来越多的人们之间得到推广。难怪人们会指望本书描述的是如今在日本正作为全国性运动而研习的箭术。

然而,这种指望是大错特错了。从传统意义上说,日本人将射箭尊为一种艺术,奉为民族传统,但并不将之看作体育运动,而是——初听也许会觉得奇怪——理解成一种宗教仪式。因而,所谓“射箭的艺术”,或曰“弓道”,指的并不是运动员多少可借由肢体的锻炼能加以控制的那种能力,而是这么一种能力:它的来源要从炼心中去找,它的目标在于射中心灵的靶子,以使射手主要是朝自身瞄准,甚至能成功地射中自己。

无疑,这听起来很费解。什么?读者会说,要我们相信曾为了生死搏击而练习的箭术,竟然不是作为一种竞技运动而存在的,而是已经退化为一种精神训练了?那么,弓、箭、靶还有什么用?这不是否认了射箭这种具有男性雄健之美的古老艺术及其本来意义,以某种模糊不清的东西——如果说不是纯粹荒诞不经的话——来加以取代吗?

P29-30

序言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是什么东西成道时是它,修道时也离不开它呢?恐怕只有一个“中”字。所以尧传舜只有一句话——“允执厥中”。老子也说“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孔子称中庸为至德,佛陀称至法为中道。中国以中为国名,中医以中为准绳,我们的文化处处体现出中之妙谛。

这个中如果用两个字表达,便是中和。中为体,和为用。如用四个字表达,便是中和圆通。中和是体,圆通是用。

这个中是我们文化的灵魂,也是做人做事、成道成圣的最高准则。理解了这个中,我们才能读懂经典,走进圣道;不断地依中而行,我们才能日日自新,转凡成圣。大道至简,得其一,万事毕。一个中字便可囊括干经万典,便可统摄干语万行。中之义大矣哉!

但领会与践行这个中又谈何容易!这个中是活的,不是死的;是多维的,而不是平面的。它既近又远,既显又隐,既平常又神奇,既是过程,又是结果。所以要把握好这个中永远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事。它是人生走向幸福的一条光明大道,是人安身立命不可或缺的法宝。一个人只有在圣贤的指引下,时常怀抱这个法宝,永不偏离正道,经过一生的努力,才有望达到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至善境界。

何谓中?中有体用两面。子思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说的是人七情未动时的至善本性即是中。又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说的是万物的共同本性即是中。

后记

这是一本常读常新的经典之作,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奇妙之作,每次读它,总会带来心灵的启迪,总会发出由衷的赞叹。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道既是可道的,又是不可道的。可道的一面,我们现在叫做相对真理。不可道的一面,是永恒不变的“常道”,我们称之为绝对真理。老子所说的道与释迦佛所说的空是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合一。没有相对真理可道的一面的展现,便没有绝对真理不可道的一面的存有。这便是佛家所谓的“真空妙有”。不可道的是真空,可道的是妙有。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这也是《心经》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道理。体现在技艺上,则是道术一体,道是术之本,术是道之用。术无道不立,道无术不行,两者同样不可分割。在教化上,儒家不尚空谈,而从六艺人手,但习艺的目的却不在艺上,而在悟道、明道并进而合道,走的是习艺进道的路子。

六艺其实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艺的层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技能,分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其中礼与乐主要是“德”的外在体现,射与御主要是“体”的外在体现,书与数主要是“智”的外在体现,因此,六艺教学是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基础教育。第二个层面是道的层面,主要讲述六艺的原理,因此也被称作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圣人因为看到道与术本是一体,在教化上不偏于道(后世的宗教易犯此偏),也不偏于术(后世的科学易犯此偏),而是走中道,即走以术人道、以道驭术、道术并进的路子。孔子主张的“克己复礼”便是典型的中道。克己是复性的工夫,也是悟道、明道、合道的不二法门。离开克己而一味寻求言下顿悟就会误入歧途。

书评(媒体评论)

我还记得谈话中,他常说:“日本的弓道是一门值得惊叹的艺术。”博士拼命研习这门“值得惊叹的艺术”,终于在浸透血汗的苦斗之后,真正体悟到了弓道的“奥义”,并就此于1936年在柏林举行了公开演讲,之后,出版了单行本,被译成几国语言。他的书受到热烈欢迎,一时出现了洛阳纸贵的局面。

赫里格尔博士在一生最好的时光中,竭尽全力修习日本弓道。“出于对究竟境界的敬畏之念”,在自觉死亡将至时,将许多手稿烧掉,唯独留下了这本“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留给人间”的书籍。

——稻富荣次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学箭悟禅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欧根·赫里格尔
译者 余觉中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116402
开本 32开
页数 1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2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0
15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4: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