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般若禅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希望让人们知道《心经》不是高不可测,也不是僧侣的“特权”,而是日常生活的感悟,是平凡人生的感动,是大千世界的感恩!翻开这本书,会让人们感受到无穷的“般若智慧”:人能无忧无悔地快乐生活,喜悦而不为一切由心所生的东西所束缚,这才是人生的智慧!

内容推荐

《心经》是佛教流传最广的经典,是佛经里面最短的一部经,也是佛法里面智慧最高一部经!作者把他读《心经》所获得的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他不仅把《心经》中丰富深奥的大乘佛教般若思想,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清楚明白地诠释了出来,还用一句“禅语”来表达作者的心得。并由此把作者与读者的心灵沟通了起来。本书的每一章都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在具体的事例中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娓娓道来,耐人深思。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感受般若的力量

 指导人生的般若智慧/玄奘法师与《心经》的传奇/禅师弘法的智慧/大老实人的大聪明/暴发户买智慧的故事/立于”中道”的智慧

第二章 扼仕命运的喉咙

 改变命运的原理/不断改变命运的袁了凡/绝望到自杀的婆罗门妇/扼住命运喉咙的贝多芬/

第三章 在生活中勤修定力

 在禅定中改变人生/生活中的定力/坐禅的正念/入定开悟的太子/观音菩萨的定力/

第四章 在色空中找到真我

 色与空的关系/斩断美色牵引的人/顿悟美色不常有的莲花女/被丈夫忘记的老婆/被美女迷惑的弥兰/放下色身的比丘/看破色身是屎袋的居士/刀枪不入却为美色亡身的”高僧”/

第五章 布施让你更加富有

 不舍不得/吝啬鬼的“快乐”/民族资本家聂云台的《保富法》/佛陀大弟子迦旃延的“卖贫”妙方/释迦牟尼的身布施/商人的布施/一本万利的布施

第六章 持戒让你获得自由

 以戒为师/临死不杀生的菩萨/外甥和舅舅的故事/杀人骗人的悲惨遭遇/许诺不兑现的结果/因喝酒连犯五戒的居士/卖斋的王某/一个五戒居士的自白/出家不听戒的丹霞禅师/百头鱼的故事

第七章 忍辱让你消灭自我

 忍常人之所不能忍/山中坐禅的忍辱仙人/忍辱太子的故事/替人背黑锅的白隐禅师/忍辱孝悌的舜帝/唾面自干的娄师德/被无故痛打的罗侯罗/忍辱利益众生的仙叹

第八章 精进让你百炼成钢

 永不懈怠/舍身为民的高僧法进/精进修行的国王/割肉报亲恩的善生童子/舍身饲虎的太子/降服睡魔的修行人

第九章 入不生不灭之道

 超越生死的哲学/生命的来去/坠崖不死的破山/“南泉斩猫”的启示/坦然面对生死的孔子/“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心持半偈万缘空”的瞿秋白

第十章 悟不增不减之理

 众生平等/俱胝一指禅/南北佛性无增减/有多少功德/楚圆禅师的弯嘴风/丹霞烧佛

第十一章 修清净之心

 自性清净心/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德如螺髻梵,到处是西方/去除腐烂的习性,长养清净的心苗/要修清净心,不要修半善/

第十二章 趋无我之境

 “我”与”无我”/由“色“悟“无我“的摩登伽女和阿难/舍不得的贫妇/无我的念佛禅/无我的慈悲心/以身作船的菩萨/看破小家的舍卫国人/肉体被鬼吃掉的“我”

第十三章 永无痛苦的烦恼

 离苦得乐/释迦牟尼出家的因缘/悟达国师膝盖上的人面疮/被儿子阴杀的富人/伴随鲜花出生的人/各种苦乐不同的因/

长寿贫穷的老公

第十四章 感受无言的智慧

 般若无智/僧肇的《般若无知论》/无言的禅宗/孔子的“无言之道”/傅大士的“无言讲经”/念错咒语的老头/瞎子的所知障/愚人周利榘陀迦

第十五章 远离颠倒梦想

 颠倒的”心“/佛陀为阿难找“心”/佛说“不净观”/要取水泡作头饰的公主/狗的惩罚/一只狐狸的因果/天眼看见的世界

第十六章 菩提就在眼前

 生活中的菩提/理发也可以入定/黄打铁和崔婆/虚云和尚的禅定/“婆子烧庵”与”抱女过河”/触目皆菩提/禅化的生活/生活的快乐之道/南海“活观音”/肉身菩萨的针灸禅

试读章节

禅师弘法的智慧

有一位在家居士请教智藏禅师,问道:“有天堂和地狱吗?”

禅师点点头,说:“有啊!”

居士再问:“有因果报应吗?”

禅师说:“有啊!”

又问:“有佛菩萨和三宝吗?”

禅师答:“有啊!”

不管他怎么问,禅师总是回答:“有啊!有啊!”

这位居士听后,觉得很怀疑,再问禅师:“禅师,以前我在径山禅师那儿,我问他一样的问题,他都说:‘无!无!’为什么禅师您却什么都说:‘有啊!有啊!’?”

智藏禅师听了,微笑着说:“我问你,你有老婆吗?”

居士回答:“有!”

禅师又问:“你有儿女吗?”

居士答:“有!”

禅师再问:“你有田产房屋吗?”

居士答:“有!”

禅师换了一个方式,又问道:“径山禅师有老婆吗?”

“没有!”

“有儿女吗?”

“没有!”

“有房地产吗?”

“没有!”

禅师于是说道:“这不就对了吗?径山禅师讲‘无’,是讲他的境界,我回答你‘有’,是讲你的世界。”居士听后恍然大悟。

这里两个禅师,不同的回答,实际是给居士不同的启示。径山禅师说的是“空”的境界,“空”的境界自然是一切都不存在。智藏禅师说的是“有”的世界,“有”的世界,因果报应,六道众生等等,一切都存在。智德禅师启示居士,他回答“不”,是他禅师的境界,而不是居士你的境界,你要是以为一切皆空,就可以为所欲为,那就完全错了。你没有悟“五蕴皆空”,你所做的一切就都在因果的约束之中,因此你要处处提防自己不要做错了事。

般若禅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大老实人的大聪明

《列子》第二卷:

商丘开在晋国的范子华家做客。范家的门客,经常作弄商丘开,向他开玩笑,可是商丘开却一直信以为真。

有一天,他们指着河流弯曲的深水处,告诉商丘开说:“那里有珠宝,你游泳过去,潜个水便可以得到!”

商丘开游过去,又再游了回来,果然找到一颗宝珠。

不久,范家的仓库发生火灾。范子华先生告诉商丘开:“如果你能进入火中拿出有文彩的丝织品,我便有赏赐!”

商丘开进入火中,往还搬出主人所吩咐的东西。在熊熊的烈火中,他的身体丝毫没有烧焦。

众人向他道谢而且请问诀窍。

商丘开说:“我没有什么秘诀,我以为你们所说的都是真话,惟恐自己的诚心不够,无法彻底奉行,忘记了自己的身体,也没有考虑到利害关系,专心一志,便没有忤逆的事物发生,如此而已!”  孔子知道这一件事,便告诉学生说:“至信的人可以感化万物,感动天地、鬼神,纵横六合而无所障碍,它的大用岂只在进入水火和险境平安而已吗?商丘开相信不诚的假话,仍然能如愿以偿,没有障碍。何况对方和我都出于真诚呢?(那威力可就更难以想像了)”

《影尘回忆录》是倓虚法师的自传,讲他一生修学的经过,由他的学生大光法师记录。其中有一篇,记载着当年在浙江道场里的一位香灯师(就是专门管大殿烧香、点蜡烛、添油灯的人)的事:

香灯师父忠厚老实。

有些人看他老实,就捉弄他,跟他讲:“香灯师,你那些蜡烛放在那里放久了,都长霉了。”

他说:“那怎么办?”

他们说:“拿出去晒!”

他就把蜡烛搬到外面去晒,一晒都融化了。晚上上殿时,没有蜡烛点灯(当时没有电灯),只有把晒过的蜡烛芯点了。

住持老和尚一看这种情形,就摇头:“香灯师,明天你不要做香灯了。”

老和尚很了不起,有眼光,知道老实人能成功。看到他这么老实,就叫他到阿育王寺去,寺里供养着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就教他去拜舍利,一天拜三千拜。他就是老实,师父教他一天拜三千拜,他就规规矩矩每天拜三千拜;拜了三年,他开悟了。他本来不认识字,经也看不懂;悟了以后,能做诗、作偈,以后能讲经。这就证明一桩事情,真诚到极处,就得定,就开智慧,必定得三宝加持。可见得,佛法的修学跟世法确实不一样,真诚能够感应通达。

《经律异相》记载:

从前有一个人,听说外国有仙水,喝了便得成仙,便向外国找寻。寻了好久,渺无踪迹,他却并不灰心,仍抱著万分的诚心寻找。途中,一次住宿在一人家。

主人问:“你要去哪里?”

他回答:“想要成仙。”

主人看他有些傻气,便起坏心思要捉弄他,告他道:“我们这里有一颗仙树,你若肯给我做一年苦工,我便指给你仙树,叫你立刻成仙,何必老远别寻仙水呢?”

此人满心欢喜,服服贴贴做起苦工来,任劳任怨。一年期满,便问主人仙树何在?请即指点。那主人本是存心哄骗,那里有什么仙树。他另想一恶计,引着客人向山上行去。

在高岩边找到一棵树,下临深谷,他指给客人道:“这便是仙树,请你攀登上去,听我喝叫‘飞’时,你须应声飞跃,立即飞升成仙。”

这客人已有多时的诚心,信以为真,一一听从,竟从树上飞升空中,成仙而去。那主人反惊异起来,心想,我本意叫他坠谷而死,却没想到他当真成仙,原来这树真是仙树,这倒不可错过。于是回家打算一回,叫儿子来说明原委,商量父子一同成仙。就与儿子同到树边,那儿子让父亲先上,上了树,儿子高唤:“爸爸请飞吧。”这人照样纵身一跃,落将下去,触于岩石,粉身碎骨而死。

以上三则故事讲的都是大老实人的故事,老实人往往被人讥笑为傻瓜,受人捉弄,不过现在像上面那种可以被捉弄的大老实人却是很少的,因为现在的人即使是老实人,也有些小聪明,所以是不会上当,被那样捉弄的。如果当你被骗的时候仍旧没有杂念,那么你还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呢?

三个大老实人被捉弄反而得福,来自他们的真诚心,只要你全心全意相信别人,往往有奇迹发生。诚信在我们这个世界已经被摧残得体无完肤了,老实人更是越来越少了。如果人人都是大老实人,那么我们这个世界一定就是净土。

般若禅

聪明反被聪明误。

……

P12-16

序言

快乐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什么是快乐,则由于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认同和取向。曾琦云先生的新作,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快乐的价值取向,即“觉悟”才是人生真正的快乐。

在书中,曾琦云先生把他读《心经》所获得的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他不仅把《心经》中丰富深奥的大乘佛教般若思想,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清楚明白地诠释了出来,更以大量生动活泼的世典佛经中的故事,高僧大德们的公案、话头,来引发人们的心灵共鸣,启迪人们的般若智慧。书中在每一小节后,还用一句“禅语”来表达作者的心得。并由此把作者与读者的心灵沟通了起来。总之,本书的每一章都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在具体的事例中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娓娓道来,耐人深思。

曾琦云先生在生活中读《心经》,在读《心经》中去体悟人生、觉悟人生、感受快乐。所以,他在书中反复强调:觉悟不能离开人生。他不仅希望读者通过本书,能了解《心经》中所包含的整个佛法大意,更希望读者通过本书能明白整个佛法的修行,离不开每一个人的人生,离不开当下的生活实践。这一点,对时下许多学佛的人来说,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曾琦云先生曾就读于北京大学研究生班,听过我的课。他好学善思,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文化和宗教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他的《安士全书白话解》、《舍利与修行》等,都有不少新意和相当的社会影响。希望他的这本新作,也能给大家带去新的启迪和快乐。

楼宇烈

2007年12月4日

楼宇烈教授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宗教研究所所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般若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曾琦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39600
开本 32开
页数 3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5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49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1: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