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编写了《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韦拔群》一书,作为全区革命传统教育的学习资料。
本书从韦拔群生平事迹出发,叙述了他为人民事业战斗一生的光辉事迹。其文夹叙夹议、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对其闪光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誉。
图书 | 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韦拔群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编写了《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韦拔群》一书,作为全区革命传统教育的学习资料。 本书从韦拔群生平事迹出发,叙述了他为人民事业战斗一生的光辉事迹。其文夹叙夹议、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对其闪光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誉。 内容推荐 东兰出了个韦拔群。 韦拔群是中国农民运动的先驱者,共产主义的坚强战士,优秀的共产党员,是百色起义的领导者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 毛泽东称赞韦拔群“是壮族人民的好儿子,农民的好领袖,党的好干部”。 韦拔群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韦拔群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楷模!韦拔群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华各族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编写了《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韦拔群》一书,作为全区革命传统教育的学习资料。 《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韦拔群》从韦拔群生平事迹出发,叙述了他为人民事业战斗一生的光辉事迹。其文夹叙夹议、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对其闪光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誉。本书由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庾新顺同志执笔。 目录 一、东兰出了个韦拔群 二、“东兰不得了!” 三、三打东兰县城 四、辗转广州人农讲所 五、农运星火要燎原 六、一切权力归农会 七、北帝岩里开办农讲所 八、广西农运的先锋 九、拔哥是东兰的“彭湃” 十、东凤凌百四县大暴动 十一、游击千山万鼻间 十二、百色起义建红军 十三、共耕合作开先河 十四、“除非日头起西边” 十五、重组红军破敌围 十六、革命西山的“红神” 十七、“韦拔群是个好同志”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在南宁,韦拔群看到“热气沸腾”的广西政局,但广西省省长马君武权不出城廓。旧桂系陆荣廷的残部号称师长、旅长和某路司令、总指挥等盘踞各地;手握军权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驻扎南宁,居心叵测,不仅纵兵蹂躏广西,而且妄图独霸两广,取代孙中山。面对如此局势,韦拔群谢绝了马君武的挽留和担任南丹、东兰县知事的任命,他决心回到家乡,按照改造广西同志会的宗旨,改造东兰。 1921年9月16日,韦拔群回到东里屯。就在韦拔群回到东兰的那天早上,东兰县城被土匪攻破,蹂躏达一个月之久,以致当时县境内的一些地方尸骨遍野,废墟连绵,田园荒芜,鸡犬绝声。面对人民的疾苦,韦拔群痛心疾首,决心大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对东兰进行改造,继而改造广西。 韦拔群开始联络了他的同学以及志同道合的进步青年陈伯民、牙苏民、黄大权、黄榜巍、覃孔贤、韦介城等人,向他们阐述“要解除国民痛苦,必须实行社会革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这批胸怀大志的青年在武篆东里屯秘密地组织了革命同盟——改造东兰同志会和国民自卫军,确立了“反对军阀、反对贪官污吏、反对土豪劣绅,改造东兰旧政治、旧经济、旧文化”的宗旨,韦拔群被大家一致推举为会长,开始了改造东兰和领导农民运动的革命生涯。10月9日,正好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韦拔群在武篆的银海洲山坡上召集东兰、凤山两县同志会员100多人举行革命同盟,大家杀鸡饮血酒结盟,齐声盟誓“同心革命”,发出“有福同享,有祸同当,有饭同食,有衣同穿”的“四同”誓言。同时立下“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不交租,不还债,不纳税”等宣言。由于这次盟会是在重阳节进行的,因此又称为“九九同盟会”。改造东兰同志会会员遍及东兰、凤山十几个区。 改造东兰同志会成立之初,韦拔群还联络东兰乡绅黄德清、韦翠裘等人,一道商讨改造东兰大计,期望借用这些乡绅对上层统治阶级的影响力来达到改造东兰的目的。他派黄大权到凤山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七区争取各地晚清秀才、贡生对社会改造事业的支持。但是,改良之路行不通。于是韦拔群仿效苏俄革命,破天荒地喊出了“实行社会革命”的口号,号召群众起来“打抱不平,救家乡,救广西,救中国”。武篆圩场、江州圩场常常看到韦拔群组织同志会的会员扛着一面用红布做成的蜈蚣旗,上面写着“实行社会革命”几个大字,在圩亭和大树下演讲。 “乡亲们,你们一天到晚,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劳动,还是吃不饱,穿不暖,这是为什么?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在剥削压榨你们。他们不做事,吃穿都好。不是剥削农民,哪里有这种好处?我们农民要想吃饱穿暖,怎么办?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 韦拔群拿起一根筷子,问群众:“谁能折断这根筷子?”群众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说:“小娃子都能折断,这有什么难。” 韦拔群把人群中的一个大汉叫上来,递给他一把筷子,说:“你能折断这个吗?”大汉接过筷子,使出吃奶的力气,却怎么都折不断。 “乡亲们,看见了吧,一根筷子可以轻而易举地折断,但一把筷子就很难折断了。这就像把一人团结成一群人,只要一群人抱成一个整体,就有了‘折不断’的力量,就能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韦拔群因势利导地说道。 这个比喻生动的宣传,打动了群众的心,让他们明白了团结才是力量的道理。 又一个圩日,韦拔群讲到“我们农民在土豪劣绅的压迫下,是毫无自由平等可言的”这句话的时候,群众弄不清“自由平等”是什么意思,有人发问:“什么是自由平等?”韦拔群知道,这个问题用语言解释,群众不会听得明白,他灵机一动,叫两个后生上来,先叫一人用绳子把另一人绑了,被绑者手脚动弹不得。韦拔群对大家说:“这个人有手有脚,本来可以自由地行动,可是他被人家绑住了手脚,失去了自由,想走不能走,想动不能动。土豪劣绅奴役我们,使我们毫无自由,就是同样的道理。大家明白了吗?” 群众异口同声地回答:“明白了!” 接着,韦拔群又叫一个后生骑在另一个的背上,然后对大家说:“这两个原来同样是人,应该同样平等才对,可是却一个骑人,一个被骑,这叫做不平等。土豪劣绅剥削我们,他们不做工,穿的却是绫罗绸缎,吃的是酒肉,住的,是洋楼;我们农民一天从早到晚做苦工,累死累活,穿的却是烂衣服,吃的是草根,住的是茅棚。他们骑在我们的背脊上,叫我们做牛做马,这就是不平等。大家明白了吗?” 群众纷纷喊道:“明白了!明白了!”大家搞清楚了“自由平等”的意思,纷纷说:“我们要把绳子挣脱!要把他们从背上打下来!” 这种通俗易懂又具体生动的“做戏法”,让韦拔群的宣传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群众的革命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后来由国民党东兰县政府编印的《东兰县政纪要》也不得不承认:“本县自民国十年(1921年)间……韦拔群倡行共产,一般青年群众,受其邪说煽惑,趋之若鹜。”一句“趋之若鹜”,正好说明了韦拔群非凡的革命宣传、鼓动能力。P11-13 后记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编写了《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韦拔群》一书,作为全区革命传统教育的学习资料。 本书从韦拔群生平事迹出发,叙述了他为人民事业战斗一生的光辉事迹。其文夹叙夹议、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对其闪光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誉。该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广西社会科学院等部门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指导。本书由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庾新顺同志执笔,并为该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本书还参考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在此一一深表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和编者水平所限,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1年6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韦拔群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907349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0 |
出版时间 | 2011-06-01 |
首版时间 | 2011-06-01 |
印刷时间 | 2011-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2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40 |
宽 | 174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