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每天懂一点中国史
内容
编辑推荐

《每天懂一点中国史》由任浩之所著,书中文章以人物故事居多,兼及文史知识。笔者意在介绍多姿多彩的历史人物,讲述丰富多样的人物命运,借以折射他们所处的大时代。在介绍事件时,笔者均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史实。很多历史知识大家已经熟悉,笔者就尽量少讲,以便介绍一些新内容。那些毫无根据的“戏说”被本书摒弃,书中史实皆出自权威史籍,确凿可信。读者可以放心阅读,必会大大地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同时,每篇文章后面还附有“延伸阅读”,介绍相关的文史知识,如历史背景、典章制度等,加大了书的知识容量。这本书读起来轻松,但并不肤浅。

内容推荐

中国历史悠久,史籍丰富。历朝历代都有官修史书,皇皇二十五史,将五千年中华文明一一道来,自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历史的记载从没间断过,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漫长的历史记载中,我们形成了通史写作的传统,特别是晚近以来,编著新式通史更是新史学建设的一出重头戏,一时名家辈出,名作璀璨,涌现过《白话中国通史》(吕思勉)、《国史大纲》(钱穆)、《中国史纲》、《中国通史》(范文澜)等名家名著,就连国学大师陈寅恪,“平生的志愿是写成一部《中国通史》及《中国历史教训》”(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本书也是一次通史写作的有益尝试,作者依据自己的大历史观对历代史实作了较为严格的取舍,用讲故事的方式写了史前时期至建国初年的中国历史。章节安排简要得当,文字活泼动人,思想通达,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才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通俗历史著作。

目录

先秦:青铜时代

尧舜禅让美名扬

治水服天下

汤兴仁义之师而伐夏桀

武王伐纣

微子与箕子

太公钓鱼遇文王

周公辅成王

郑周的长年积怨

黄泉之下见母

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城濮之战

西秦的崛起之路

崔杼弑庄公

赵氏孤儿

费无忌祸国

孔子周游列国

三家分晋战国起

商鞅变法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六国合纵

楚怀王受骗被囚

秦汉:大国崛起

秦始皇统一六国

焚书坑儒

赵高指鹿为马

鸿门宴

萧何月下追韩信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平民天子刘邦

叔孙通制定朝仪

匈奴的崛起

吕氏王朝的兴亡

淮南王之死

七国之乱

卫青与霍去病

李广一生难封侯

武帝求仙

亦庄亦谐的东方朔

司马迁与《史记》

汉武帝和他的后妃们

三朝重臣霍光

王莽篡权

刘秀小忍成大谋

马援家训

班超投笔从戎

道教初祖张天师

党锢之祸

王允巧计除董卓

官渡之战

魏晋南北朝:

三足鼎立,划江而治

曹操至死不称帝

曹操大兴屯田

曹植失宠

“三姓家奴”吕布

生子当如孙仲谋

彝陵之战

司马昭之心

晋惠帝和贾南风

王与马共天下

竹林七贤和风流宰相谢安

北伐名将桓温

苻坚之死

北魏元勋惨死

北魏孝文帝的悲剧人生

假禅让,真屠杀

刘宋皇室里的骨肉相残

神武皇帝高欢

西魏治国能臣苏绰

梁武帝是非不明食恶果

陈叔宝兄弟争位

隋唐五代:世界帝国

隋文帝统一中国

杨广诬兄谋位

杨玄感造反

李渊太原起兵

李靖大破突厥显神威

唐太宗大兴科举

贤相房玄龄

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酷吏横行的年代

宠辱不惊的狄仁杰

韦后乱政

太平公主受诛

李林甫口蜜腹剑

杨贵妃香消马嵬坡

段秀实痛击朱泚

永贞革新

牛李党争四十年

甘露之变

朱全忠杀宦官

李存勖宠信伶人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

“儿皇帝”石敬瑭

乱世不倒翁冯道

风流才子李煜

两宋:半部《论语》治天下

·陈桥兵变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无敌战将杨业之死

吕端大事不糊涂

“天书降瑞”的黑幕

丁谓弄权

被时代和环境杀死的狄青

道德楷模范仲淹

王安石变法

善于谈判和绘制地图的沈括

哲宗与高太后之争

乌台诗案

沉迷道教的宋徽宗

蔡京祸乱朝政

偏安东南的小朝廷南宋

奸相秦桧

岳飞冤死留忠名

轰动一时的真假公主之案

孝宗的二十天北伐

韩侂胄专权

朱熹理学传天下

襄阳保卫战

元代:草原帝国

合不勒汗“捋虎须”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诞生

札木合之死

神权和王权的较量

神箭手哲别

西征花刺子模

丘处机面见成吉思汗

耶律楚材“以儒治国”

西夏的灭亡

托雷之死

拔都与贵由结怨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

仁将伯颜

帝师八思巴

马可·波罗来华

元英宗惨死

名臣脱脱

元顺帝的荒唐事

宗喀巴创建格鲁派

石人一出天下反

明代:浮华世家

从和尚到皇帝

开国功臣徐达之死

贤相李善长

刘伯温与宋濂

胡惟庸之案

暴虐无情的燕王朱棣

朱高煦惨死

土木之变

明英宗复位

离经叛道的明武宗

心学大师王阳明

敢对孔子不敬的李贽

三朝重臣张居正

明末党争与“三大案”

阉党专政

袁崇焕横戈戍边

腐朽的南明弘光政权

才高命蹇柳如是

清代:强弩之末

决战山海关

血洗江阴与嘉定三屠

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平三藩

抗击沙俄

康熙帝三征噶尔丹

大明遗民

雍正的即位之路

乾隆接见英使

乾嘉学派

恭亲王奕新

奢靡腐败的天王府

晚清重臣曾国藩

备受争议的李鸿章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

外交家曾纪泽

丧失琉球

末代状元张謇

五大臣出洋

民国:走向共和

武昌起义

袁世凯窃国

张勋复辟

外交家顾维钧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冯玉祥“逼宫”

国共合作北伐

阎锡山经营山西

名将薛岳与万家岭大捷

军人楷模张自忠

百团大战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百万雄师过大江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试读章节

当初,成王年幼时,患病,周公于是剪断自己的指甲沉入河中,向河神祷告说:“国王年幼,没有见识,违反神命的人是我姬旦。”他将这份策书收藏在档案馆,成王便恢复了健康。到了成王主持国政,有人进谗言诋毁周公,周公逃到楚国。

成王打开档案馆,看见周公向神祷告的策书,感动得掉了眼泪,于是迎回周公。

周公回来,担心成王年岁大了,当政理事有些纵欲放荡,便写了《多士》、《无逸》等文,从天地神明、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勤政爱民等方面来告诫成王。

当时,周朝的设官立政还没有形成制度,于是周公写了《周官》,分别规定各种官吏的职责。又写了《立政》,用以便利百官,百官喜悦。

后来,周公得了病,临死的时候说:“一定要将我葬在都城洛邑,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

周公去世之后,成王将周公葬在毕原,陪从文王,表明自己不敢把周公当臣子看待。

周公去世之后,庄稼尚未收割,一阵暴风雨把所有的禾苗都吹倒了,大树全都被拔出。周都的人都很惊恐。成王与大夫们穿上朝服,打开金滕书,成王才看到周公把顶替武王去死当作自己的责任的策书。召公和成王便询问史官和所有办事官员,史官和办事的官员说:“确实有这件事,先前周公命令我们不得泄露。”

成王拿着策书淌着眼泪,说道:“今后不必去恭敬地占卜了!从前周公辛勤地为王室操劳,只是我年幼不知道。现在上天显示威严来表彰周公的德行,我应当去祭祀上天,按照我国的礼仪也应当这样做。”成王来到郊外祭天,天就下雨,风向反过来,禾苗全都立起。召公吩咐京都百姓,凡是被风刮倒的大树,全都将它们扶起,并且培土加固。这年获得大丰收。当时成王就特令鲁国可以在郊外祭天并立庙祭祀文王。鲁国能够使用天子的礼乐,就是为了褒奖周公大德。

当初鲁公伯禽受封前往鲁国,三年后才向周公报告政事。周公说:“为什么这样迟呢?”伯禽说:“改变那里的习俗,变革那里的礼仪,要求服丧三年才能够结束,所以迟了。”那会儿,太公也受封到齐国,五个月就向周公报告政事。周公说:“为什么这样快呢?”太公回答说:“我简化君臣间的礼节,依照那里的习俗办事。”到后来伯禽报告政事迟缓,周公便叹息说:“唉,鲁国的后代将要臣服齐国啦!政务不简约就不容易实行,民众就不会亲近;政务平易亲近民众,民众必然归向他啊。”

P18-19

序言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史籍丰富的民族。历朝历代都有官修史书,二十四史皇皇巨著,将五千年文明一一道来,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有人说历史就是中国人的图腾,这话并不为过。

西方有位政治家说过:“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不会成为一个大国。”这话道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的历史文化虽然灿烂,但对世界的影响力极其不够,远不及欧美。在历史上,我们只影响了周围几个国家而已。

我们不能只是闭门自赏,还要大力向外推广自己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以与我们的大国地位相称。这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是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推广本国的文化,首先要求我们熟读自己的历史,精通自己的文化,使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不致在这一代断掉。否则,我们拿什么推广呢?前几代人经过苦苦打拼,已经使中国成为一个经济、政治大国。到了今天,正是建设文化大国的紧要关头,如果我们不能接过这一棒,我们的进步就会戛然而止,中华复兴只能是功亏一箦。

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科书过于注重灌输概念,内容枯燥,面目呆板,使大家失去了读史的兴趣。其实,历史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它是鲜活生动、充满魅力的。如何使历史鲜活起来?关键在于两点:一是要有细节,历史人物是有血有肉的,他们不是一些政治符号;二是要多角度地去品读,就像钻石一样,它是多面的,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折射出不同的光辉。如果历史只有一种解释,那还有研究的必要吗?

在这本书中,笔者重视故事性和趣味性。书中的文章以人物故事居多,兼及文史知识。笔者意在介绍多姿多彩的历史人物,讲述丰富多样的人物命运,借以折射他们所处的大时代。在介绍事件时,笔者均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史实。很多历史知识大家已经熟悉,笔者就尽量少讲,以便介绍一些新内容。那些毫无根据的“戏说”被本书摒弃,书中史实皆出自权威史籍,确凿可信。读者可以放心阅读,必会大大地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同时,每篇文章后面还附有“延伸阅读”,介绍相关的文史知识,如历史背景、典章制度等,加大了书的知识容量。这本书读起来轻松,但并不肤浅。

我们现在迫切要做的,是多读些历史文化知识,把国学底子再夯实一些。而读史,是了解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是重中之重。

“读史使人明智。”愿读者热爱历史,拥抱历史,让历史启迪你的心灵,鼓足你的勇气,提升你的文化底蕴。愿你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汲取养分,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实有力!

书评(媒体评论)

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问?我可以简单回答说:历史者,研究人类社会之沿革,而认识其变迁进化之因果关系者也……要明白事情的因果关系,所以要“经验”。一个人的经验有限,要借助于别时代、别地方的人,就要有记载。记载就是“历史”。

——吕思勉

历史什么人学了有用?大人物学了有大用,比如国家领导人学有用,吸取历朝历代治乱兴衰的教训,定国安邦。

——袁腾飞

许多民族都有独特的智慧,许多民族都有曾经的辉煌,他们也都会有自己引以为荣的黄金时代。因此,当他们打开国门,放眼天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时,不会因精彩纷呈而眼花缭乱,不会因变化万千而张皇失措,也不会因日新月异而妄自菲薄。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根,有自己源远流长和不可替代的文化,有自己的精神支柱。我们民族也不例外。春秋战国,就是我们辉煌的时代;诸子百家,就是我们智慧的结晶;而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则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华彩乐章。

——易中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每天懂一点中国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任浩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074279
开本 16开
页数 5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3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9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38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70
191
3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8: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