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李学勤说先秦》由李学勤所著,宫长为编。全书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奥秘、走近东周列国时代、禹生石纽说、甲骨文的世界、河洛文化、三晋文化、巴蜀文化、简帛书籍的发现及其影响、东周历史的终结等。
图书 | 李学勤说先秦/教科文行动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本《李学勤说先秦》由李学勤所著,宫长为编。全书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奥秘、走近东周列国时代、禹生石纽说、甲骨文的世界、河洛文化、三晋文化、巴蜀文化、简帛书籍的发现及其影响、东周历史的终结等。 目录 导论 百年来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说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二、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奥秘 三、夏商周三代离我们有多远 四、走近东周列国时代 分说 一、炎帝、黄帝的历史统绪 二、尧、舜、禹的历史定位 三、禹生石纽说 四、解读蟹公鹽 五、古本《竹书纪年》中的夏代史辨 六、《夏小正》经传中的若干问题 七、二里头陶器的一个奇异符号 八、二里头青铜器的一件精美饕餮纹铜饰 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十、甲骨文的世界 十一、“妇好”墓与殷墟甲骨分期 十二、殷墟甲骨分期的两系说 十三、四方风名 十四、夷方地望 十五、盘龙城与商朝的南土 十六、青铜器与商朝的西土 十七、从青铜器看商周文化的关系 十八、从甲骨文看商周文化的关系 十九、《世俘》——武王伐纣的历史记录 二十、《尝麦》——周初法律制度的重要文献 二十一、西周中期青铜器的重要标尺 二十二、西周青铜器研究的坚实基础 二十三、西周官制——卿事寮、太史寮 二十四、西周军制——六师、八师 二十五、西周土地变化之一端 二十六、西周商贾发展之一瞥 二十七、东周时期王城与成周 二十八、东周社会等级与阶级 二十九、齐管仲”参其国伍其鄙” 三十、秦武王“更修《为田律》” 三十一、多彩的古代区域文化 1.河洛文化 2.三晋文化 3.中山文化 4.燕文化 5.齐文化 6.鲁文化 7.楚文化 8.吴文化 9.巴蜀文化 10.秦文化 三十二、简帛书籍的发现及其影响 1.申论《老子》的年代 2.八角廊简《文子》 3.孔子与《春秋》 4.《孙子》篇题木牍与伕文 5.长台关简《墨子》 6.《庄子·杂篇》竹简及有关问题 7.荆门郭店楚简中的《子思子》 8.《鹛冠子》与两种帛书 9.《鬼谷子·符言》篇研究 10.长沙楚帛书通论 三十三、对古书的反思 三十四、东周历史的终结 附录一 虞夏商周研究的10个课题 附录二 甲骨学的7个?题 附录三 青铜器分期研究的10个课题 附录四 理论.材料.眼界 附录五 自学古文字 附录六 作者小传 附录七 论著目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李学勤说先秦/教科文行动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学勤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94765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6 |
出版时间 | 2011-02-01 |
首版时间 | 2011-02-01 |
印刷时间 | 2011-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20.7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6 |
宽 | 174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