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和浩瀚的中医中药文献资料以及长期的临床历练,为我们提供了使角药这一概念走向系统理论之条件,我们从中寻求规律,执简脱繁,旨在对提高临床疗效有所裨益。
本书从角药的概念到历代医家对角药的运用,从现代名医的临床经验到角药配伍机制的研究,深入探求角药的渊源和发展,系统论述了名医名方、验方各十余类,计二百余种角药。
图书 | 中医中药角药研究--名医名方验方组药配伍技巧 |
内容 | 编辑推荐 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和浩瀚的中医中药文献资料以及长期的临床历练,为我们提供了使角药这一概念走向系统理论之条件,我们从中寻求规律,执简脱繁,旨在对提高临床疗效有所裨益。 本书从角药的概念到历代医家对角药的运用,从现代名医的临床经验到角药配伍机制的研究,深入探求角药的渊源和发展,系统论述了名医名方、验方各十余类,计二百余种角药。 内容推荐 角药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气味、性能、七情为配伍原则,三种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角药介于中药与方剂之间,在方剂中起主要或辅助作用。或独立成方。在临床应用中可起到减毒增效之作用。“角药”一词,看来陌生,但医生却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此药物的配伍规律进行着长期的医疗临床实践,简单地说,它是三种中药的有机组合(如临床中常用的“三仙”“三黄”“三仁”“三子”诸药),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长期临床实践的积累和沉淀,而非简单的药物堆积。 本书从角药的概念到历代医家对角药的运用,从现代名医的临床经验到角药配伍机制,深入探求角药的渊源和发展,系统论述了名医名方、验方各十余类,二百余种角药。 本书是医生、教学人员、科研人员学习、研究中药配伍之书籍,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本书名为用药,实为用方。对于学生,它可以抓住中心,以简代繁;对于教师,它可以抓住要点,举一反三;对于研究者,它可以了解伍用真谛,以此开发新药;对于医生,它可以扩大药物的临床使用范围,为运用中医药诊疗疑难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提高疗效。 目录 第一章 角药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章 历代医家对角药的认识和贡献 第三章 现代名老中医运用角药经验 第四章 角药配伍机制和作用 第五章 角药与症、证的相关性 第六章 名方角药 第七章 验方角药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医中药角药研究--名医名方验方组药配伍技巧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富华//杨志春//樊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694620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09-07-01 |
首版时间 | 2009-07-01 |
印刷时间 | 200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89 |
丛书名 | |
印张 | 1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陕西 |
长 | 235 |
宽 | 169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