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司马光是继司马迁之后,在中国古代史苑上空升起的又一颗罕见的巨星。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两巨著春兰秋菊,雄视千古;“两司马”双峰并峙,流誉天下。

《资治通鉴》由其所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编年体通史,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名著。

内容推荐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编年体通史,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名著。本书首先回顾了司马光极不平常的一生,然后叙述了《资治通鉴》问世的历史背景和著述始未,接着分析了《资治通鉴》体现的思想观念和成就、特点,最后介绍了方兴未艾的“通鉴”学。阅读本书对于了解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后周显德六年这1300多年的历史,及学习史书的编写体例等,都获益匪浅。

目录

一 极不平常的一生

 (一)世家·学问·仕途

 (二)“清白”·“朴忠”·直谏

 (三)熙宁风波与洛阳著书

 (四)元{;占之举与身后褒贬

二 《通鉴》的问世

 (一)历史背景

 (二)著述始末

三 旨在“资治”的政事史

 (一)分外重视政治领域

 (二)朴素唯物的自然观

 (三)“臣光日”的良苦用心

四 巨著成就及特点

 (一)珍贵的历史资料

 (二)优良的编撰方法

 (三)求“通”传统的进一步弘扬

 (四)美中不足的缺憾

五 方兴未艾的“《通鉴》学”

 (一)续修

 (二)节选

 (三)注释

 (四)评论

 (五)改编

余论

附录“《通鉴》学”著作简表

 一、“续修”书目表

 二、“节选”书目表 

 三、“注释”书目表

 四、“评论”书目表

 五、“改编”I——纪事本末书目表

 “改编”Ⅱ——纲目体书目表

试读章节

司马光是继司马迁之后,在中国古代史苑上空升起的又一颗罕见的巨星。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两巨著春兰秋菊,雄视千古;“两司马”双峰并峙,流誉天下。正如学习《史记》有必要了解司马迁那充满坎坷的生平一样,研究《资治通鉴》也必须知道司马光那极不平常的人生经历。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据其父司马池声称,司马氏乃是晋朝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后人。由于当年的征东大将军司马阳死后葬于安邑,而北魏时将安邑划分,设置了夏县,从此,司马氏一系也就成了夏县人。正史中有关司马氏世系的详情虽然没有系统的反映,但是,至少在司马光祖父那一代,司马氏仍系名门望族当属无疑。因为在《宋史》中明白记载,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少丧父”,当时尚有“家赀数十万”。父亲司马池,字和中,勤奋读书,进士出身。他出任过光山县令、利州路转运使,累迁侍御史知杂事,擢天章阁待制,知河中府,徙知同州、杭州等。司马池生有二子:长子名旦,次子日光。司马光的兄长司马旦,字伯康,历任郑县主簿,知安州等,凡十七迁,官至太中大夫。

这样的家庭环境,对早年的司马光自然有重要影响。

司马光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自幼聪明过人。小时候,他曾与一群儿童在庭院中游戏玩耍。有一小孩脚登水缸,不慎跌落水中。其他孩子见状,吓得抱头逃窜,唯有司马光不慌不忙。他拿起一块石头,朝水缸猛地砸去,把水缸打破了一个洞,里面的水立刻哗哗外流,小孩得救了。后来,京城开封和洛阳地区将此事绘为图画,在民间广泛地传扬开来。

司马光的聪明智慧与他的勤奋好学有直接关系。还在七岁的时候,他就“凛然如成人”。有一次,他听了父兄们讲述《左氏春秋》,感到异常兴奋,事后居然能向家人转述,并讲解其中主要内容。从此,司马光对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小小年纪,便手不释卷,有时沉浸于书海,甚至达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程度。司马光对史学的爱好不唯小时如此,而且终生未变。在后来写给皇帝的《进书表》中,他曾经非常谦虚地介绍自己,生平在许多方面都不如别人,只有对史学方面的研究“粗尝尽心”,并且是“自幼至老,嗜之不厌”。司马光以为,阅读历史典籍,一定要持之以恒,即所谓“君子好学不厌,自强不息”。只有这样,方能“推之使远,廓之使大,耸之使高,研之使深”(《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六十八)。司马光热衷于史学,不单历来注重熟读文献原文,而且还特别强调要弄懂书中蕴含的道理。他曾经意味深长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得:“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由于司马光不知疲倦地刻苦攻读,因而学术淹贯,自经史百家以至天文、律历、音乐、术数,无所不通。同时,还才华横溢,擅长于著述,能够写出一手直追西汉风格的好文章。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便春风得意,一举考中进士。在初任奉礼郎时,考虑到父亲司马池正在杭州就职,为了省亲之便,他请求改为苏州签书判官。然而,没有多久,双亲相继去世。服丧期满后,曾出任签书武成军判官,旋改大理评事,补国子直讲。此后由于枢密副使庞籍的举荐,又出任馆阁校勘、并州通判。嘉佑二年(1057年),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嘉佑占六年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改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权御史中丞。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熙宁四年(1071年),判西京御史台,自此退居洛阳十五年,专心著述。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元佑元年(1086年)春,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即宰相),同年九月,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司马光一生勤奋,著作等身,今日可见的作品除了举世瞩目的《资治通鉴》外,主要的还有《易说》、《稽古录》、《涑水记闻》、《法言集注》、《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传家集》)以及《通鉴目录》、《通鉴考异》等等。  司马光的名字除本名外,还有其他一些称谓。例如,因为他是夏县涑水人,后人遂称其为“涑水先生”。他的笔记体著作《涑水记闻》也是因地取名的。此外,司马光还有“司马温公”、“司马文正”的称号。其中,“温公”是他的封爵,“文正”则是他的谥号。

司马光生有一子司马康,亦属史上有名。康,字公休,自幼端庄谨慎,不苟言笑。敏学过人,博通群书,以明经擢上第。元丰元年(1078年),司马光在其得力的《通鉴》助手刘恕去世后,上奏朝廷,授予司马康检阅《资治通鉴》文字。从此,司马康长年追随父亲,一起参加修书工作。康“事父母至孝”。母亲去世时,他“勺饮不入口三日”,痛不欲生。父亲病逝后,他“居庐疏食,寝于地,遂得腹疾,至是不能朝谒”。年四十一而卒。司马康历任校书郎、著作佐郎兼侍讲、右正言,死后,诏赠右谏议大夫。P1-5

序言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曾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今天,当历史车轮进到20世纪和21世纪交替的年代,中国人民又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历史使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既有重重困难,也有种种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宝藏,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就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毫无疑问,普及祖国的历史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向社会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将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积极意义。有鉴于此,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大象出版社携手合作,共同推出“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北京大学具有研究和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和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学校领导于1992年初决定成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心成立后,依托中文、历史、哲学、考古等系,组织各方面的教师和专家开展工作。一方面,致力于专深的学术研究,编辑出版《国学研究》年刊和《国学研究丛刊》;另一方面,注重于文化普及工作,“将大学课堂延伸到社会”。与有关单位合作制作的电视系列片《中华文化讲座》和《中华文明之光》,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编写这套丛书是中心普及工作的又一尝试。中心希望丛书的作者们“眼界向上,眼光向下”,用大手笔写通俗性著作,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并重,力求深入浅出,使广大读者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加以区分不行;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曾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交流、碰撞与融合,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没有纵览古今、通观世界的眼光不行。我们抱着历史的态度、分析的态度、前瞻的态度、开放的态度,从事发掘与研究工作。这种态度也力求贯彻到本丛书中。然而,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的选题只能侧重于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那些目前尚未充分注意的学科如法律思想史等,也适当予以注意。

从选题和内容来看,这套丛书可分为文学、语言、历史、哲学、考古、法律、科技、中外文化交流等若干系列,每个系列都由研究中心聘请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担任主编,每部书稿都经同行专家审阅。因此,中心不再对丛书作统一的审定工作。

大象出版社的领导和责任编辑们非常重视这套丛书,把它列为重点出版书目,并为丛书的及时出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丛书的策划、编写工作一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1997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锦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720130
开本 32开
页数 149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81
丛书名
印张 4.8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185
130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1: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