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的文集,书中具体收录了:《族群政治的东方神话——儒家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认同》、《关于中华民族构成的思考》、《族群、民族和谐机制研究——摩哈苴的田野观察》、《中俄混血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等文章。
图书 |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的文集,书中具体收录了:《族群政治的东方神话——儒家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认同》、《关于中华民族构成的思考》、《族群、民族和谐机制研究——摩哈苴的田野观察》、《中俄混血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等文章。 目录 总序 人类学高级论坛/总序 论坛绿皮书 族群理论研究文献回顾 人类学高级论坛兴起始末 论坛文件 第七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欢迎词 第七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开幕词 乔健教授贺电 推动族群研究向纵深发展——第七届人类学高级论坛综述 主题演讲 关于中国族群研究的若干问题 解构中国少数民族:去东方学化还是再东方学化 文化多样性及其挑战 中国民族主义如何凝聚少数族裔 龙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乡村建构——以华北一村落庙会为例 族群政治的东方神话——儒家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认同 论坛纪实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第七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圆桌论坛纪实 视野、内涵与学术张力——第七届人类学高级论坛观察员评论纪实 族群理论 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论纲 关于中华民族构成的思考 接触与非接触——影响民族关系的变量分析 族群、民族和谐机制研究——摩哈苴的田野观察 畲族认同初论 社群与族群 族群的流动:内涵与边界——潭溪社区的个案研究 仪式视野下的族群——从村际地戏仪式观屯堡人族群的稳定性 论族群文化转型——以阳朔田家河村为例 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拓展与创新——读徐杰舜的《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华民族论》 族群实践 蒙古族历史记忆与当代民族认同构建 中俄混血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 屯堡人族群认同论 东乡族族源中藏族成分的历史考察 藏彝走廊中。藏回”的民族认同及其主体性——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藏回”为例 白族人的族性与白族研究学术史 人类学视野中维吾尔妇女的命运观——以新疆喀什地区为例 族群与族群服饰——以中国南方族群服饰为例 藏彝走廊里文化旅游的发展对族群关系互动的影响——以云南泸沽湖畔落水村为例 拜年:族群文化变迁的一个案例 水族端节祭祖仪式与“忌油圈”——以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板告村板鸟寨为个案 鸟瞰:族群研究在中国——评《族群与族群文化》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晓萍//徐杰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708396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0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50 |
出版时间 | 2009-07-01 |
首版时间 | 2009-07-01 |
印刷时间 | 200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8-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黑龙江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