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酸葡萄甜柠檬心理学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什么葡萄是酸的,柠檬却是甜的?为什么父母越干涉,恋人们爱得越深呢?为什么到处都能看到红裙子和孕妇呢?为什么“乖孩子”反而会更自卑?为什么最怕什么,却总遇见什么?……

心理学隐藏在生活的表象之下,却永远支配人们的行为!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定律,揭开生活背后的“潜规则”!

内容推荐

心理学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想过上好日子,就没有理由不懂得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研究表明,心理定律可以指导人们的行为。本书中援引各种著名定律,尝试着把心理学知识蕴涵于一个个幽默风趣、妙趣横生的小故事中,拆穿行为背后的动机,带您在轻松的阅读中,化解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困惑和问题,从而帮助人们更深地认识社会,了解人类处在群体和社会中的心理规律。读后您会发现:原来“心理学”这么简单!

目录

第1章 关于感觉和知觉

 1-1 我怎么不见了?

 1-2 为什么大家都羡慕受惩罚的同伴呢?

 1-3 算命先生为什么能神机妙算?

 1-4 拿破仑为什么兵败滑铁卢?

 1-5 为什么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1-6 为什么”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1-7 和坤为什么能够平步青云?

 1-8 假药为什么也能治病?

 1-9 为什么长相好就容易受到青睐呢?

 1-10 为什么到处都能看到红裙子和孕妇呢?

 1-11 苏东坡为什么面红耳赤?

第2章 关于成长和学习

 2-1 为什么他们能过目不忘?

 2-2 聪明和成功成正比吗?

 2-3 为什么“乖孩子”反而会更自卑?

 2-4 孩子打游戏上瘾怎么办?

 2-5 苏轼是怎样被王安石贬到黄州的?

 2-6 孩子不睡觉.怎么办?

 2-7 孩子做错了事,一定要批评吗?

 2-8 资质平平的孩子为什么能考上重点大学?

 2-9 盲人是怎样当上内阁大臣的?

 2-10 功臣何以不能受赏?

 2-11 马克·吐温募捐时为什么不捐钱反而偷钱?

第3章 关于语言和思维

 3-1 为什么大人解答不好而小孩却能答对呢?

 3-2 为什么想着事情坏最后事情真的就会坏?

 3-3 青蛙为什么跳不出温水?

 3-4 士兵们是如何做出神奇的石头汤的?

 3-5 为什么灵感总是不期而至呢?

 3-6 眼见真的为实吗?

 3-7 为什么有些职位会女性优先?

 3-8 为什么狮子不接受老鼠的挑战呢?

 3-9 为什么有时遇见困难要绕着走?

 3-10 为什么越不繁,才越不凡?

 3-11 为什么铁轨的宽度由马屁股决定?

 3-12 为什么二手车的价格定得低?

第4章 关于家庭和生活

 4-1 丈夫为什么长不大?

 4-2 为什么经常吵架的夫妻离婚几率低呢?

 4-3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手忙脚乱?

 4-4 怎样种豆才能得瓜呢?

 4-5 到底几点了?

 4-6 为什么有人愿意“不买最好,只买最贵”?

 4-7 为什么丈母娘看到准女婿会浑身发抖呢?

 4-8 为什么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4-9 小猫为什么挨踢?

 4-10 赞美为什么能胜过灵丹妙药?

 4-11 最应该尊重的人是谁?

 4-12 为什么有的老年人会被退休击垮?

 4-13 为什么越把书藏起来孩子越想看?

第5章 关于男女和感情

 5-1 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

 5-2 为什么父母越干涉,恋人们爱得越深?

 5-3 当更年期遇上青春期,怎么办?

 5-4 为什么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5-5 她们为什么都选择嫁给穷困潦倒的男人?

 5-6 优越的她们为何总嫁不出去?

 5-7 失恋后为什么会很伤心?

 5-8 婚外恋始于什么心理?

第6章 关于情绪和健康

 6-1 为什么会有人被吓死?

 6-2 “钟摆病”是怎样产生的?

 6-3 为什么平时表现良好,关键时刻“掉链子”呢?

 6-4 在异性面前为什么会害羞?

 6-5 如何化自卑为自信?

 6-6 为什么有人经常喊“减肥”却控制不住进食?

 6-7 为什么盛怒的他怒气全无?

 6-8 为什么遭遇挫折后多数人会一蹶不振,越陷越深?

 6-9 什么是消除烦恼的万灵公式?

 6-10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认为自己不行

第7章 关于动机和需要

 7-1 为什么说“人比人,气死人”?

 7-2 为什么潘多拉会打开盒子?

 7-3 被劫持的人质为什么会爱上绑匪7

 7-4 为什么“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7-5 为什么穷人比富人更容易得到快乐与满足?

 7-6 为什么带花园的海边别墅只卖1美元呢?

 7-7 什么是我们不需要的?

第8章 关于个体和群体

 8-1 为什么乌鸦到哪里都遭人讨厌?

 8-2 无声是怎样胜有声的?

 8-3 为什么信息传递容易失控?

 8-4 为什么有些团体总是人浮于事?

 8-5 为什么飞机晚点了,乘客反而喜出望外呢?

 8-6 为什么跟”自己人”交往更具亲和效应?

 8-7 为什么别人会影响我们的发挥呢?

 8-8 为什么销售量下降了,还受到表扬呢?

 8-9 为什么跳蚤变成了“爬蚤”?

第9章 关于社会和历史法则

 9-1 贫者为什么会更贫穷,富者为什么会更富有呢?

 9-2 为什么要抓紧修补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

 9-3 为什么最怕什么,却总是遇见什么?

 9-4 为什么旁观者众多,“见死不救”的事件却频频发生?

 9-5 吴王的爱姬为什么会被孙武斩首?

 9-6 他们为什么怂恿陌生人跳楼?

 9-7 为什么总统讨厌的书销售却异常火暴?

 9-8 为什么有人明知某物一文不值仍然高价买下?

 9-9 为什么会一倒百倒?

 9-10 信息经过层层传递为什么会失真?

 9-11 为什么会有优淘劣胜现象?

第10章 关于自然和动物的启示

 10-1 怎样才能让懒马跑得快?

 10-2 大雁为什么呈“人”字形飞?

 10-3 两边都是草,毛驴为什么会饿死?

 10-4 为什么食物就在跟前却会活活饿死?

 10-5 为什么要感谢对手?

 10-6 懒惰一定是坏事吗?

 10-7 为什么一颗钉子能毁掉一个帝国?

试读章节

第1章 关于感觉和知觉

我怎么不见了?

从前,有个里长押送一个犯罪的和尚到边疆去服役。这个里长有点儿糊涂,记性也不大好,所以每天早晨他都要把重要的东西全部清点一遍才肯上路。他先摸摸包袱,自言自语地说:“包袱在。”又摸摸押解和尚的官府文书,告诉自己说:“文书在。”然后,他走过去摸摸和尚的光头和系在和尚身上的绳子,说道:“和尚在。”最后,他摸摸自己的脑袋说:“我也在。”

里长跟和尚在路上走了好几天了,每天早晨都如此这般清点一遍,不缺什么才放心上路,没有一天漏掉过。那个生性狡猾的和尚把里长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渐渐地,就想出了一个逃跑的好办法。

有一天晚上,他们俩照例在一家客栈住了下来。吃晚饭的时候,和尚一个劲儿地给里长劝酒:“长官,多喝几杯,没有关系的。顶多再有一两天,我们就该到了。您回去以后,押送我有功,一定会被上级提拔,这不是值得庆贺的事吗?不是值得多喝几杯吗?”

里长听得心花怒放,喝了一杯又一杯,慢慢地手脚不听使唤了,最后酩酊大醉,躺在床上鼾声如雷。

和尚赶快去找了一把剃刀来,三两下把里长的头发剃得干干净净,又解下自己身上的绳子系在里长身上,然后就连夜逃跑了。

第二天早晨,里长酒醒了,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开始例行公事地清点。先摸摸包袱:“包袱在。”又摸摸文书:“文书在。”“和尚……咦,和尚呢?”里长大惊失色,忽然,他瞅见面前的一面镜子,又高兴了,摸了摸自己的光头和身上系的绳子:“嗯,和尚在。”不过,他马上又迷惑不解了:“和尚在,我却不见了。”

这自然只是个让人忍俊不禁的老笑话,用来比喻对自己没有清醒认识的人。现实生活中不会存在如此愚蠢的人物。然而我们真的认识自己吗?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人们一直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许多学者苦苦思索,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找答案,然而无一人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做“自我知觉”。它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以自我为认识的对象。对自己的认识越清醒,越能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认识自己总是和认识他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人,也会对他人、周围的环境有着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在交际、竞争时发挥自己的优势而获得成功。

威廉·F.巴克利既是美国保守派政坛很有影响的人物,也是博学多才的编辑、作家。他反应敏捷,言辞犀利。1965年,巴克利被保守派推举竞选纽约市市长一职,实际上,他获胜的希望微乎其微,甚至巴克利本人也不怎么认真对待竞选。

有位记者采访他,问道:“如果你被选为纽约市市长,你要采取的第一项措施是什么?”

巴克利回答说:“我将首先重新点一下选票,看看有没有弄错。”

有个小幽默也是关于清醒认识的,会心一笑后却能发人深省。

在日本,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也是受社会尊重的,因此对教师的选拔极为严格。

台上一排负责教育学院招生面试的考官正襟危坐。一位考官询问一个女生:“你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

女生回答说:“我小时候曾立志长大后要做伟人。念中学时,我觉得做伟人太辛苦了,便将志向改为做伟人的妻子。但现在,我知道我能做伟人妻子的机会实在渺茫,所以又改变了主意,决定做伟大的教师。”

在一片笑声中,女生顺利地通过了面试。  一个人想真正认识自己绝非易事。正如俗语所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像圣人、哲学家一样整天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宋代文学家苏轼有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如此:明明站在山中,却不识青山的妩媚;明明拥有“自我”,却不能自悟。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真正认识自己呢?

首先,要时时刻刻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大脑的思考作用。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很重要,它能使你在任何情况下不变质。

其次,要从书中吸取珍贵的阳光雨露。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乏味。”知识是大脑的精神命脉,大脑不是用酒精去麻醉的。大脑是有容量的,当你每天给它灌人酒精时,知识就再也没有可容纳的空间了。当你用知识充实了自己,你会发现,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可能让你麻醉了。

再者,把自己定位在常人位置上,思想一定要开放,乐于接受别人。越是知识渊博的人,越谦虚谨慎,虚怀若谷。

P2-4

序言

两千多年来,人类一直渴望揭开幽远、深邃、神秘的心理世界的面纱。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在斯金纳、杜威、霍尔、皮亚杰、布鲁德斯、弗洛伊德等大师的努力探索下,心理学已经取得日新月异的成果,逐渐成为一门蓬勃发展的学科分支。

近年来,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压力空前增大,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不断涌现,患有心理障碍症的人数持续增加,“亚健康”一词也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线周围。

其实,如果借助基本的心理学知识,现实生活中,很多痛苦和烦恼都会烟消云散,很多悲剧都可避免。可由于不了解最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一些本来极其简单的问题结果复杂化,并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西方对心理学的重视由来已久。《伊索寓言》中一只饥饿的狐狸路过树林,看见架子上挂着一串串葡萄,垂涎欲滴,可是却摘不到,只好悻悻离开,抱怨着:“葡萄是酸的。”

在西方,这个故事被引入词典,短语sour grapes(酸葡萄心理)就是来自于此:得不到的就说不好。心理学中也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解释人类心理防卫的一种机制——合理化地自我安慰。

与“酸葡萄”心态相对应,还有一种心态被称为“甜柠檬”心态。它指的是人们对得到的东西,尽管不喜欢或不满意,也坚持认为是好的。例如,你买了一套衣服,回来后觉得价钱太贵,颜色也不如意。但是你和别人说起时,你可能会强调这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即使价格贵一点儿也值得。

在西方,心理学知识已经凌驾于任何知识之上,成为一种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知识。如今,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要全民普及心理学知识。

然而,作为一门科学,心理学有着严谨、深奥的特点。在晦涩难懂的术语面前,即使最权威的心理学家都坦言曾经有过兴趣索然的感觉。我在应邀开设心理学讲座时,尝试着把心理学知识蕴涵于一个个幽默风趣、妙趣横生的小故事中,尽量使听者能听得轻松惬意、津津有味。在听者的要求下,我把讲义整理成一本书。

如果你是心理学爱好者,读过一些有关心理学的书籍,相信你对下面的问题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并不陌生。

我们为什么会手忙脚乱?

狄德罗效应会告诉我们:当人们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会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为什么人质被解救,会反过来帮助绑匪?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告诉我们:当一个人长期被一种力量压迫,久而久之会不小心或者不自觉地对压迫他的势力进行认同。

为什么父母越干涉,恋人们爱得越深呢?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告诉我们: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马克·吐温募捐时为什么不捐钱反而偷钱?

超限效应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刺激,只要刺激过多、强度过大或作用时间过久,都会引起人们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为什么铁轨的宽度由马屁股决定?

路径依赖告诉我们:一旦人们作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

我写作本书并无太高奢望,只要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心理学中最简单的知识,能够加深对自身、他人、社会的了解,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事业发展有一些帮助,我就心满意足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酸葡萄甜柠檬心理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江一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37052
开本 16开
页数 2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9
16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6: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