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民公仆刘少奇/中国孩子的好榜样
内容
编辑推荐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把一切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刘少奇的一生,是和20世纪中华民族的盛衰荣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从少年时代确立读书救国的志向,到远涉重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从早期领导工人运动,到开辟抗日根据地;从摧毁旧的官僚政权到。建立新中国,刘少奇把毕生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我们伟大的祖国。他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少年朋友,王钦双编著的《人民公仆刘少奇》选取刘少奇人生中若干重要故事或事件片断,约略而丰满地展现他一生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

内容推荐

王钦双编著的《人民公仆刘少奇》是“中国孩子的好榜样”系列丛书之一。

《人民公仆刘少奇》讲述了:

刘少奇,湖南宁乡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从事工人运动。1927年5月当选为中央委员。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9年4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他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思想理论。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开封病逝。

目录

勤劳善良的农家本色

“三个橘子”的故事

“刘九书柜”

破除迷信

进“洋学堂”

站在反袁求国第一线

接受“五四”的洗礼

深夜打“狗”

奔赴安源

浑身是胆

奉天脱险 

人民的勤务员

维护宪法尊严

榜样名言

榜样足迹(大事记)

试读章节

“三个橘子”的故事

1906年,8岁的刘少奇和当时的许多小朋友一样,开始入私塾读书。他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柘木冲的私塾老师朱赞庭。朱赞庭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先生,他不仅饱读诗书,学识渊博,而且为人正直,人品端正,很受人们的尊敬,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朱五阿公。朱老先生很赏识少年刘少奇,并以“渭水之璜”之意为其取名为渭璜。这是刘少奇的第一次改名。朱老先生以此给刘少奇命名,是希望他喜爱的这个学生将来能成为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刘少奇后来果然没有辜负老先生的期望,成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成为协助毛泽东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之一。

在这所私塾里,刘少奇不仅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而且在朱老师的教导下,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发生在此的“三个橘子”的故事流传甚广,至今仍被传为佳话。

柘木冲的私塾,就设在朱赞庭的家里。朱老先生家的房前屋后,栽有很多橘子树。这些树每逢收获的季节,黄澄澄的橘子压满枝头,像私塾里一个个孩子的笑脸,天真而无邪,特别惹人喜爱,也逗引得孩子们垂涎欲滴,手心发痒。这时,经常有些调皮的学生乘人不备聚在树下偷摘橘子吃。过不了多久,满满几树橘子就被偷去了大半。学生们的恶作剧,常常惹得老先生发脾气。但他对那些淘气学生的“不法”行为往往无可奈何。可是,刘少奇在此读书三年,从未参与过调皮学生的恶作剧,没有偷摘过一个橘子吃,就连自然落果也不去触动。对此,朱老先生默察在心,十分喜欢刘少奇。

有一次,朱老先生在收获橘子的时候,当着所有同学的面,摘了三个又大又好的橘子奖给刘少奇。朱老先生说:“今天我只给渭璜一个人吃橘子,哪位同学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做?”同学们先是不说话,但是,很快就有同学回答说:“因为他最守规矩,平时从不私摘橘子吃,今天老师是在奖励他。”那些偷摘橘子吃的同学听后,有的脸刷地一下红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有的悄悄地从人群里溜走了。刘少奇见老师和同学们这样赞扬自己,腼膜地接过橘子,谢过先生,连忙把三个橘子一一掰开,分给在场的其他同学每人两瓣。正当他想把那剩下两瓣送到嘴里的时候,从别处又跑进来一位同学,刘少奇马上缩回已经送到嘴边的手,叫住那个同学,从中又掰下了一瓣送给他。这位同学十分感激地望着他,将橘子拿在手中不舍得吃。刘少奇笑了笑,将手中那瓣小小的橘子放在口中,一边慢慢地品尝着,一边推推那位同学的手,说:“吃吧,就是有点少哦,不过真的很甜昵!”这时,那位同学才把橘子放进嘴里。同学们都说这是他们所吃过的最甜的橘子。

刘少奇的举动感染了在场的所有师生,特别是朱老先生更是感慨满怀。他因势利导,语重心长地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他说:在我国汉代有一位文学家叫孔融,在他三岁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闲谈。这时,母亲端来一盘梨给大家吃。因为孔融年龄最小,家里人都很宠爱他,所以父亲先从盘子里挑了一只个儿最大的给小孔融。孔融从父亲手里接过梨,又看了盘子里剩下盼那几只都比自己手里的这个小。他心里想: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大人们身体都比我高大,肚子也大,应该吃大的。于是,他说:“我是小孩,应该吃小的。”说着,他把大梨放回了盘子,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吃起来。父母姐妹们看到三岁的小孔融如此懂得谦让,夸奖他是一个有出息的孩子。朱老先生讲完这个故事,停顿了一下,饱含深情和期望地环视了一下学堂里聚精会神听讲的同学们,又接着说:“同学们,知道这个故事为什么流传了一千多年之久吗?这是因为孔融让梨的行动包含着一种不朽的精神,是值得赞誉的。渭璜刚才的行为,也很有些‘孔融让梨’的精神。做人嘛,就是要有这种屈己待人的品格,谦让是一种美德,希望同学们从小事中自觉培养这种美德,做一个像孔融、渭璜那样的人。”

朱赞庭先生讲得入情入理,深深打动了私塾学堂里的孩子们,也在刘少奇那颗幼小的心灵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几十年后,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曾多次无限深情地对身边的人说:“我永远忘不了这位教我认字,教我做人的启蒙老师。”

55年之后的1961年,刘少奇回到阔别四十多年的家乡,进行关于“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情况的调查研究,得知朱老先生的遗孀朱五奶奶还健在,就和夫人王光美一起专程去拜望了这位师母。他们在花明楼公社的安湖食堂见到朱五奶奶时,刘少奇热情地与师母握手,向她问安,询问了师母的生活情况,祝愿她老人家健康长寿。这件事充分表现了刘少奇尊师敬老的高尚品德。

点击

修身是立业之本。“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个橘子”的故事,体现了刘少奇屈己待人、关心他人的优秀品格。我们应从这个小故事中受到启迪,在点滴生活中自觉培养谦虚礼让、关心他人的美德。

P9-14

序言

祖国和人民的好儿子

“做祖国和人民的好儿子,永远为人民。”这是刘少奇的座右铭和毕生不懈的追求,也是他在“文革”逆境中对自己子女的殷切期望。刘少奇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把一切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刘少奇诞生和成长在一个勤劳、节俭、家规严格的中国传统农民家庭中。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深知稼穑之艰难,与劳动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并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

作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在革命过程中崭露头角,始于工人运动,并在复杂的白区斗争中臻于成熟。从早期的安源大罢工,到席卷大半个中国的五卅运动,再到北伐战争中收回汉口英租界,到处活跃着这位工运领袖的勃勃英姿。大革命失败之后,血雨腥风弥漫城乡,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在这种严酷的形势下,有人退缩、动摇,甚至叛变;也有人急躁、盲动,进而冒险。正像暴风雨中的海燕搏击在乌云翻滚的浊空一样,刘少奇坚韧地、机智地奋战在白区斗争的前沿阵地。不论环境多么险恶、条件多么艰苦,他总是勇敢坚定、成竹在胸,坚持从实际出发确定战略方向和策略方针,创造性地解决党在革命低潮形势下面临的诸多复杂问题,把党的工作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厚实土壤之中,稳扎稳打地开创白区斗争的新局面。新中国成立后,他时刻关注着工人阶级的成长,并为敌善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而不懈努力。他与掏粪工人时传祥结下的友谊至今仍传为佳话。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刘少奇的一生,是和20世纪中华民族的盛衰荣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从少年时代确立读书救国的志向,到远涉重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从早期领导工人运动,到开辟抗日根据地;从摧毁旧的官僚政权到。建立新中国,刘少奇把毕生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我们伟大的祖国。他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少年朋友,本书选取刘少奇人生中若干重要故事或事件片断,约略而丰满地展现他一生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让我们沿着他的足迹,去亲近他、认识他、了解他,并把他为之奋斗的事业继续下去!

作者

2009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民公仆刘少奇/中国孩子的好榜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钦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201930
开本 32开
页数 1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4.12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190
14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