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兰起自唐宋,并盛延至今,而名家辈出。兰画以水墨画见长,谓之正宗。其画法大致有墨笔、双勾和着色三种。
兰为心喜之物,总给人带来一片高洁、欢喜之心。
画兰者应先从临本入手,且要借闲暇时赏花看叶,来了解兰花之本性。
本书编者试图在传授个人画兰技法的同时,让读者从中领悟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技巧及线条穿插组织的规律,同时了解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情趣。
图书 | 兰花的画法/中国画技法基础教学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画兰起自唐宋,并盛延至今,而名家辈出。兰画以水墨画见长,谓之正宗。其画法大致有墨笔、双勾和着色三种。 兰为心喜之物,总给人带来一片高洁、欢喜之心。 画兰者应先从临本入手,且要借闲暇时赏花看叶,来了解兰花之本性。 本书编者试图在传授个人画兰技法的同时,让读者从中领悟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技巧及线条穿插组织的规律,同时了解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情趣。 内容推荐 自古以来,作为“四君子”之一的兰花深受中国文人的倾慕。它生于深山幽谷,有“王者香”之称的馥郁清芬,加上其纯洁高雅的形象,成为坚贞不渝、不慕荣华的君子美德的化身,也是画家书写描绘的恒定题材。本书编者试图在传授个人画兰技法的同时,让读者从中领悟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技巧及线条穿插组织的规律,同时了解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情趣。 古有“十年画竹,百年画兰”之说,可见画好兰花实属不易。能画兰者皆以行书、草书笔法入画,讲究气韵的连贯,线条的疏密穿插及节奏和韵律等。学画兰花当多临古代书法家之行书、草书,体会其线条的变化,并且要观赏大自然中的兰花并勤写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学画兰花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培养自己提炼概括线条的能力,并且最好能用自己研磨的墨来画花朵,这样画面中“墨分五色”的效果更易掌握。今人所用纸张、墨汁皆不及古人,故学画兰花过程中适当讲究笔墨,可以更好地领悟古人作画的意境。古人作画心定气凝,往往徐徐落笔于纸面,静止中体现高雅。 学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脚踏实地,在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之后,才可能实现随心随性地对兰花自由表现,切不可一开始就想与众不同,追求个人风格,这样做欲速则不达。“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三部曲,能够遵循创作规律,才能在艺术实践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目录 概述 兰叶的画法 兰花的画法 兰花的作画要点 兰花的范画练习(一) 兰花的范画练习(二) 兰花的范画练习(三) 兰花的范画练习(四) 临摹作品精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兰花的画法/中国画技法基础教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彦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湖南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563950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0-11-01 |
首版时间 | 2010-11-01 |
印刷时间 | 2010-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8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212.27 |
丛书名 | |
印张 | 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南 |
长 | 285 |
宽 | 210 |
高 | 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