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刘少奇同志的光辉业绩、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永远铭记在全党同志和和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本书记录了其生平事迹。
图书 | 刘少奇的故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 |
内容 | 编辑推荐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刘少奇同志的光辉业绩、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永远铭记在全党同志和和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本书记录了其生平事迹。 内容推荐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丛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的中出类拔萃者。 本书为其中一册《刘少奇的故事》。书中以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生动细腻地叙述了刘少奇同志的一生。 目录 热芋头打狗 晨雾中识“鬼” 七尺好奇男 智过海参崴 浑身都是胆 投身大革命 冲进英租界 欢送工人师 重返虎穴 争取宋哲元 要抓枪杆子 淮北斗顽军 华中反“扫荡” 西柏坡运筹 试读章节 湖南省望城、湘潭、宁乡三个县交界的地方,有一片肥沃的丘陵。丘陵中心有一条约两里长的小山冲,小山冲的冲尾像喇叭一样向北张开,冲口是一片农田。乡亲们传说,数百年前,当地人经常伐木烧炭,以此为生,因此,大家就把这条小山冲取名炭子冲。 炭子冲东侧的山坡下,有一处朝西而建的茅舍,茅舍的泥砖墙上,粉饰着糠壳泥,门前有清澈见底的池塘,屋后是松涛阵阵的山峦。每年的春风,把茅舍周围的林木吹得枝繁叶茂,浓郁多姿。 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在湖南省宁乡县炭子冲的这所茅舍里降生了。 当时,刘少奇的父母已经养育了3个儿子、2个女儿。中年添子,做父母的分外高兴。按照刘氏家族的习俗,他们为小儿子起名绍选,字渭璜。因为刘少奇在家族中排行第九,家里人都亲切地叫他“九满”。这一昵称,后来又引出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九满”参加革命工作后,取名刘少奇,曾用名刘卫黄,化名陶尚行、古甘服等。 刘少奇的父亲刘寿生是刘家受教育最多的人。他心地善良,为人忠厚,办事公道,深受当地人们的尊敬。乡亲们有什么重要事情,都乐意请刘寿生帮助。刘寿生对积累钱财买田置房不怎么热心,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和教育子女上,尽量让孩子们多读书。刘寿生病重去世前,再三告诉刘少奇的几个哥哥:要让“九满”多读几年书,将来当个好的中医师。 在刘寿生的精心筹划下,刘少奇的大哥刘墨卿、二哥刘云庭都读了三四年私塾,三哥刘作衡读了6年私塾,成为一名写算俱全的好管家。 刘少奇从瞳事起,就在父亲的带领下,同哥哥、姐姐们一起,到田间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读书明理的父亲在刘少奇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后,刘少奇回忆父亲时,说:“父亲虽然受过相当长时间的教育,但他很勤劳,仍参加并指挥生产。”“由于父亲勤劳节省的结果,家庭经济逐年有很少的剩余。” 刘少奇的母亲鲁氏,娘家是在离炭子冲数里路的顾庐塘。鲁氏虽然没有机会上学,却聪明秀气,身体结实,从小练就了一双麻利的手。到刘家后,鲁氏干活持家都是能手。几十年里,一直是这个家庭中的主心骨。刘少奇的父亲过早去世以后,母亲挑起了支撑家庭的重担,精打细算,勤俭持家,使刘家在炭子冲的家业没有凋敝下去,还增加了几亩田产,修盖了数间屋。 少年时的刘少奇虽然瘦弱文静,却聪明伶俐,深得父亲、母亲和哥哥、姐姐的疼爱。母亲为了照顾刘少奇,偶尔也为他留点好菜。家庭的勤劳、节俭,培养了刘少奇热爱劳动的美德。从五六岁开始,刘少奇就不时地来到田间、山边,参加各种劳动。 农忙时节,父亲和哥哥们都下田插秧了。刘少奇也来到田间,为他们送茶水、送汤粥。有时候,刘少奇还把秧苗一把一把地递给哥哥。 水稻发绿了,长高了。刘少奇踏进水田里,同哥哥一起去除草。禾叶拉破了他的脸,他也不在乎。 姐姐到山上去拾柴,刘少奇也跟姐姐去。 妈妈到田边去采野菜,刘少奇也跟着去。他不会采野菜,就兴致勃勃地捉虫子。 那几年,炭子冲的山山岭岭、田间溪边,留下了刘少奇少年时许许多多的足迹。 刘少奇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同小伙伴们一起玩。刘少奇同炭子冲周围的小伙伴们很熟悉,私塾放学以后,刘少奇和小伙伴们常常相约到旷野中,时而放牛,时而拔草,那清新的泥土气息中,有小伙伴们无限的乐趣,也有少年刘少奇施展智慧的地方。 罗家塘一户贫苦农民的孩子李桂生虽然比刘少奇小两岁,却分外勤劳。刘少奇同李桂生相处得很好,平时,他们在一起学习,放学后,两人又相约一起去劳动。 炭子冲西面的山坡上,树林比较稀,满山遍野都是青草。刘少奇和李桂生经常到这面山坡上去放牛、割草。那片林间小地,是刘少奇和伙伴们劳动后玩耍的好地方。刘少奇同伙伴们一起去放牛时,总是要带一支竹笛或者—本书。 一天,刘少奇又和伙伴们一起到这面山坡上放牛,他一边让牛吃草,一边拿出—本书,聚精会神地看起来。他爱看《水浒传》,爱看《西游记》。在家时,父亲不让他看这些书,到野外,他看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当他抬起头时,牛却不见了。 原来,牛吃完一片草以后,挣开牛绳慢悠悠地到别处吃草去了。刘少奇大吃一惊,急忙收起书,去寻找牛。 李桂生等小伙伴们也一起帮刘少奇找牛。 翻过了两个小山头,牛找到了。小伙伴们高兴极了’便聚集在一起,纷纷要求刘少奇讲林冲和鲁智深的故事。 一次,小伙伴们去割草,遇到了一条恶狗。由于刘少奇的机警,才没有被恶狗咬伤。 原来,翻过炭子冲的一处山坳里,有一户人家养了一条狗。这条狗很凶恶,看见穷苦人家的孩子就咬,走过这里的好几个孩子都被这条狗咬伤了。刘少奇和李桂生等人割草走过这里时,每次都格外小心。 一年秋天,刘少奇去割草时,那条恶狗突然从身后窜上来,把他的小腿咬住了。赶走恶狗以后,刘少奇暗下决心,一定要惩罚这只乱咬人的狗。 有一天,私塾放学以后,刘少奇和李桂生等人拿着割草的工具,来到炭子冲西头的山岭上,相约到那个山坳里去割草。刚过山岭,那条狗狂吠着,又追过来。一名小伙伴见此情形,连忙捡起一块石头扔过去。那条狗一闪,没有打着,又狂吠着窜过来。 另一名小伙伴抡起手中的一条棍棒,猛地朝那条狗打去。那狗后退了两步,吠得更凶了。 前面的路被挡住了’小伙伴们胆怯起来,有的回头想跑。这时,刘少奇突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灰黑色的东西,猛地向那条狗扔过去。那狗先是一闪,紧接着猛咬一口,把那团黑东西咬在嘴里。这一来,那狗的凶恶气焰全没有了,像被什么东西刺伤了似的,在地上打滚。 刘少奇手一挥,对小伙伴们说一声:“走!” 来到一片小树林里,小伙伴们又惊又喜,争先恐后地问:“九哥,你用什么东西治住那狗了?” “你们猜?”刘少奇神秘地一笑。 小伙伴们你看我,我看你,无从猜起。 “那是一只刚刚煨熟的芋头!”刘少奇说。 “真妙!” “九哥,你真有办法。” 小伙伴们乐了。芋头煨熟后,外面黑乎乎的,里面又软又烫,狗咬住了热芋头以后,吐不出,吞不下,被烫得大声尖叫。刘少奇用热芋头打狗,把这条恶狗给治住了。 智慧从实践中来。炭子冲的劳动实践,不断地丰富了刘少奇的智慧,也使他同伙伴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革命成功以后,刘少奇仍然没有忘记同李桂生等人_起度过的有趣童年。1961年,刘少奇回故乡调查农村情况时,还把李桂生请到炭子冲旧居交谈。远远看见李桂生,他给夫人王光美介绍说:“他是我小时候的同学,看牛、割草时的朋友。”P1-9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刘少奇的故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石仲泉//陈登才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80790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5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0 |
出版时间 | 2010-09-01 |
首版时间 | 2010-09-01 |
印刷时间 | 2010-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3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8 |
丛书名 | |
印张 | 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3 |
宽 | 139 |
高 | 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