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铁笔松风赵铁山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丰富的内容、翔实的资料、生动的语言、严谨的文字,全方位、多角度地叙述了晋商历史文化名人、一代艺术大师、爱国人士———赵铁山先生的人品、艺品、学品,从近70年的历史和部分遗作中,人们看到的是先生淡泊功名、不畏强暴、爱国爱民、捐献赈贫的民族气概和人格魅力。

内容推荐

这是郭齐文先生继《晋商诗书画艺术》之后晋商文化研究的又一成果。书中的主人公赵铁山是清末民国初太谷籍著名书法家,是晋商中脱颖而出的文化名人,他的书法曾被康有为评为“大江以北,无出其右者”,时有“南吴北赵”之誉(南为吴昌硕,北为赵铁山)。本书着重从铁山先生崇高的人文品格、诗书画印的艺术品格以及家族经商的历史诸方面入手,全面地凸显了这位在中国现代史上书人如一的大师级人物,同时也为晋商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齐文先生在该书中以大量翔实的资料为依据,以简练而生动的笔墨,让人物鲜活地走出来,特别把铁山先生的书品放到那个时代的大视野中,进行纵横比较,纵则如傅山、何绍基等,横则如于右任、李瑞清、吴昌硕等。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方能有准确的书法定位。通过分析比较,作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即赵铁山作为民国时期全国的碑派书法大师之一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这样说,这本书,客观地揭示了赵铁山在民国书坛的地位。

目录

前言

一 隐儒于商的赵氏家族

太谷晋商的崛起与人文特色

太谷商家的文儒之风

赵家迁居太谷的从商活动

从“种福园”到“心隐庵”

二 勤学善悟的天纵之才

私塾的先生和学子

兄弟相睦与挚友情谊

三 不苟言笑的爱憎

参加义和团的书童安贵

誓不与侵略者共戴天日

老厨工退休和县太爷求字

爱国爱乡的晋商本色

持家教读的德行风范

四 淡于仕途的清末拔贡

聊以科名慰所亲

不死且消闲岁月

不封不树悄然而去

五 半生白日此中颓

清代碑学中兴的成就

铁山书艺三段论

铁山书艺中的唐楷和魏楷

美如碧玉的小楷

随心所欲的隶变

篆书的成就与独造的缪篆

铁山的行书和对榜书的特好

铁山的卖字润格与题跋、碑铭、出版年检

铁山与傅山书艺之比较

铁山与何绍基书艺之比较

民国书坛与“大江以北无出其右”之说

六 学养滋育的字外功夫

铁山的书学根底

铁山有关书画题跋片羽

铁山的诗歌、绘画和篆刻

七 赵铁山书学年谱

图录

后记

试读章节

同情弱者、乐于助人,是铁山很典型的个性,旱象严重时,帮县上扶贫助赈自不待言,就是平时遇有贫病者也乐于资助。田家后赵宅与东街前观巷口“静丰得”布庄相距不远,铁山到布庄坐柜,路上常常会遇到一些因吸食鸦片毒品而穷愁潦倒的世家子弟,他们拦路乞钱,铁山总是把他们带到柜上,让账房开销,这个三元那个五元,还要劝两句“以后不要再吸鸦片”的话。时间一长,有的穷苦百姓看在眼里,也学着那些子弟讨钱,铁山一律令柜上开销。就是对家里雇佣的长工、短工以及商号的店员,都平等对待,除过时过节有例银外,有时还送他们字。他给“静丰得”的店员写过一副对联,“同事贵同心,苟同心,乃能成事;有容斯有忍,果有忍,何所不容。”对联内容体现着铁山“以和为贵,以忍为高”的处世理念。这副联用大篆书就,一直保存在“静丰得”店员李宇庭手里。拔贡院有一位老厨工叫李保,太谷城南桃园堡人,大字不识一个,饼食却做得很好,每逢书童安贵到厨房端饼子时,他总是自我夸耀:“我打饼子就像赵当家的写字,手熟为能,要什么样儿有什么样儿。”安贵笑笑,他不否认,老厨工的饼子确实打得好,几十种样儿,或甜或咸,或软或酥,总是对铁山的口味,据说晋商巨族孙弼予有一次招待京城来的大官,还专门调请老厨工去露手艺呢。民国二十五年(1936),李保因养老准备辞工回家,临走时,心想,伺候赵当家的二十多年了,留个纪念,便大着胆子去求字。铁山慨然应允,认真地写了一幅中堂,还配了对联送给老汉。中堂是各种篆书的综合展示,有大篆、小篆、汉篆,每种篆书旁还有楷书释文,内容有:“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大篆);“言多招尤,对人少说两句,多言多失,不如寡言”(小篆);“勤补拙,俭养廉;居处恭,执事敬;敏于事,慎于言”(汉篆);“世间手艺,要会一件,有时贫穷,救你患难”(金文)。对联的内容是:“饿了就吃,只淡饭粗茶亦自甘美,困来即睡,虽木床草枕都觉安舒。”铁山把中堂对联的内容都作了解释,算工钱时又多给了一笔。老厨工高高兴兴地回了家,将中堂对联装裱好,挂在自己卧室的炕墙上。每日白天粗茶淡饭,晚上土炕草枕,和家人一起安度自己的晚年。有左邻右舍到家闲坐,他还要指着中堂对联,按铁山给他讲的内容,给人们说一遍。他说:“铁山先生说啦,要办实事,少说空话,要勤俭过时光,特别是人要学会一门手艺,比如说我打饼子的手艺,不是吹,铁山先生都给我写上了!”这番话,人们都听了多遍了,可他总是像第一次告诉人,说得那样认真,那样发自内心,最后还要加上一句:“书童安贵告诉我,这副中堂对联,铁山先生写了整整一上午呢!谁有这样大的面子?唼?”说着,哈哈地笑起来,他那得意的神色,就像个顽皮的小孩子。铁山是不是写了一个上午,无需考证,但只要看看那副中堂上的四种字体,章法E的特殊安排,其认真的程度也可想而知,这两件作品绝非是应酬之作。事实上,从内容的选定、布局的构思到一丝不苟的书写,只怕也需一上午时间。铁山如此认真地为一个告老的厨工写字,实在是令人感动。

然而,作为铁山性格的另一面,却绝不阿谀权贵。民国二十一年(1932),李腾蛟任太谷县长。此人慕名求书,本无非议。但他倚仗自己是父母官,要治下子民办事,谁敢怠慢!因此,竞贪得无厌,隔不了几天,就差人给赵家一卷宣纸,要铁山书写。其时,铁山的书法,久已闻名三晋,各界人士求书者纷至沓来,纸张经常是堆案盈几。铁山每天都有书写应酬,但无论写多少,有多累,总要让手下人叠纸,而自己则谋篇布局,认真推敲,从不潦草应付。可这位县太爷却每每使他烦恼了:怎么每次写时几乎都有他的纸卷!一日早饭后,铁山因商号亏损之事正心境不佳,阴着脸,闷坐喝茶。云山曾说过一句话:“写字须于精神活泼、心意灵动之时才能动笔,否则是写不好的。”搞书法的人都同此情,体会颇深。按铁山此时的心情,是不能也不愿提笔的。在身边伺候的店员也看出了主人的情绪,按每天的惯例磨好了墨,就默默地站立一旁。铁山呷了一口茶,突然问道:“还有李县长的纸吗?”店员回答:“昨天又送来一卷。”“太不近人情了!”铁山生气地说着,站起身来,让店员铺开纸,既不构思,也不用叠纸,随便拿起一支笔,胡乱地写完了事。店员暗暗地吐吐舌头。铁山阴着脸说道:“以后,李县长再差人送纸来,就说我的手腕痛,再不能写字了!”说完,把笔一掷,愤愤而去。人们第一次见主人动这样大的火。

有一则传闻:民国二十九年(1940),山西孝义县乡绅望族集资修建学校,名日“尊德中学”,想请铁山先生写校匾。当时,太谷的日伪县长叫武克恭,是孝义人,他们请武出面求书,武亲自到田家后铁山家拜访,一连三次都碰了钉子,别说写字,连面也见不上。铁山早有话给家人撂下:凡是带“伪”字的到家里,一律不接待。何况他八年时间就一直不在田家后宅院住。事后,孝义商界的侯右丞通过太谷商界终于谒见铁山,说明求字的来意。当铁山询知来者与日伪没有什么瓜葛时,对侯右丞说:“你们自己的事,为什么要求别人代办!”侯唯唯然。不出三日,铁山带病写好“尊德中学”四字,交侯带回。太谷商界有与铁山交好者说:“若让武县长出面,一年也求不出半个字来!”

P37-39

序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余曾付梓《书法家赵铁山》一书,时由国务委员方毅题签,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岢,段云等书法家题词致贺。

段云说:“铁山先生确是近代中国书法大师之一,我非常敬佩先生的气节和书艺。”

书法家卫俊秀说:“赵公书,余在太原国师求学时即已视为珍宝……”

著名学考、书法家吴连城说:“书法至清中叶后,学者多抑帖尊碑,铁山翁即其中之杰出人物,而以四体书鸣于时者也。”

时隔二十年,回眸反省,觉得原著在资料的广度和述评的深度方面都感不足,图片的印刷质量也很差。深愧有辱先贤德泽,心中不安。于是,增补资料,重新拟目,厘定篇章,扩大视野,把铁山先生的人品、书品、学品放到相关时代的大环境中,沉沙沥金,纵横比照,加强学术性、可读性、可视性和资料性,从而真实地再现一位大师的精神风貌和艺术风范。

铁山先生以书法名世。本书则据以加大力度,分别评介先生的四体书艺,并与历史上有关名家作分析比照,凸显其书法个性的各个层面和历史地位,在学术上,以期引起对先贤的怀念和再认识;在书艺上,通过展示其艺术才华引发的思考,裨益于后进。

先生是晋商中脱颖而出的文化名人。研究晋商,不应局限于他们如何如何经商和理财,如何如何辉煌和衰落,资料抄来抄去,只是归属的角度和提炼的程度不同而已。晋商不单单是商人,这个精英群体更深的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他们之中,有教育家,有学者,有慈善家,有诗人,有书画家。因此,晋商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致富之路,也是一条由民间起步通向群星璀璨的人才之路。笔者以为,研究和挖掘晋商的精神财富和人文品格,才是更深更新的主体,从这个角度讲,拙著《铁笔松风赵铁山》也算是一个尝试。成功与否,期待评说。

后记

余研究赵铁山有年矣。仰其人品之高,学品之优,书品之妙,崇为楷模。

余七岁与书法结缘,由张立之先生导以楷法,笔墨颇能勤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高九鸿副县长赠予《云麾》,段云书法家指授翰艺,机缘天合,笃爱弥深,一接触铁山四体书,便有高山仰止之叹。其间,拜访家学渊源的铁山次子赵子言先生,拜访资深学者吴连城先生,拜访铁山入室弟子侯在兹先生,以至赵家遗佣,乡间知情,无不登门求教。由是,广集资料,去粗取精,著成《书法家赵铁山》,由子言、连城、在兹三先生校订出版,完成了一个心愿。

1988年,余应邀赴日本举办个人书法展,带了十几册书馈赠朋友,先生之气节与书艺深得日人敬仰与赞赏。近森孝恕先生情笃于赵铁山研究,组织“龙祥书道会”,会员专门从事铁山书艺之临池,曾编选《赵昌燮碑铭辑》四册,在日本出版发行。近森多次来华访问,拜谒故居,祭扫墓冢,虔敬之至。1987年并应邀参加太谷书画学会组织的“文化名人赵铁山研讨会”,铁山先生之高风亮节与四体书艺得以在东瀛传播。

余之研究成果尚觉肤浅,因而丝毫不敢懈怠,二十年时间,不断地充实资料,不倦地加强学习,深化研究。丙戌良月,参与《天下晋商丛书》撰稿,完成《晋商诗书画艺术》之后,得到三晋出版社社长张继红先生与丛书执行主编苏华先生的鼓励,敬谨命笔,沐浴着耕耘和收获的喜悦,伏案笔耕,又完成了这本《铁笔松风赵铁山》。

在成书过程中,诸多收藏家热心提供作品或图片,山西大学李德仁先生无私提供有关铁山的资料,高荣海先生以多年珍藏提供拍照,《太谷报社》副社长白自强同志积极协助拍摄有关资料,王晋平、薛星梅同志帮助打印书稿,谨借拙著出版之际,深致谢意。

余践古稀之年,半痴于世,学殖疏浅,所论不当处,祈望指正。

半痴翁郭齐文

二00七年元旦于榆次

仰山堂吟香书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铁笔松风赵铁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齐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988818
开本 32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42
152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2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