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专著,全书从个体、群体等层面,论述了个体、群体和社会相互之间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了其中的规律,阐明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如人的社会化、社会认知和归因理论、人类的攻击性和利他行为、人际吸引、社会影响和相符行为、环境与都市心理、人生态度与身心健康等,适合社会心理学学习者。
| 图书 | 社会心理学(精)/心理学经典实验书系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专著,全书从个体、群体等层面,论述了个体、群体和社会相互之间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了其中的规律,阐明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如人的社会化、社会认知和归因理论、人类的攻击性和利他行为、人际吸引、社会影响和相符行为、环境与都市心理、人生态度与身心健康等,适合社会心理学学习者。 目录 绪论 我们对自己知道多少? 第一章 他人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吗?——尼斯贝特关于“方便理论”的实验 第二章 我们真的有自知之明吗?——“杜宁一克鲁格效应”实验 第三章 人什么时候不再自以为是?——克鲁格的“平均以下效应”实验 第四章 我们什么时候感到丢脸了?——乔纳森?布朗等关于自我价值感的实验 第五章 我们为什么不诚实?——阿诺森等关于“21点(黑杰克)”的实验 第六章 比上不足比下就会有余吗?——基洛维奇等人关于奥运奖牌获得者的反事实思维研究 第七章 自我控制有多难?——米歇尔等人的“棉花糖测验”系列实验 第八章 心灵何处是家园?——纽卡姆在贝宁顿学院的纵向研究 第九章 谁期望“外星人”的拯救?——费斯汀格等关于认知失调的经典研究(一):“追随者案例” 第十章 把你卖了还帮着数钱吗?——费斯汀格等关于认知失调的经典研究(二):“一美元与二十美元实验” 第十一章 心口不一究竟为哪般?——布雷姆等关于认知失调的言语化实验 第十二章 谁最怕暴露真实的思想?——布拉默等人关于防御性投射机制的实验研究 第十三章 内与外:心灵的生存空间有多大?——米勒以及勒温等人的系列实验研究 第十四章 群众是推动潮流的力量?——戴纳等人的“万圣节实验” 第十五章 群体值得信赖吗?——阿希的“线段实验” 第十六章 迫害基于人性之恶吗?——米尔格莱姆电击实验与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 第十七章 人多的地方更安全吗?——拉藤和达利关于“责任分散”的系列实验 第十八章 偏见何时向合作转变?——谢里夫的“匪穴”实验 第十九章 模范的影响有多大?——班杜拉的“充气娃娃实验” 第二十章 癞蛤蟆为什么吃不到天鹅肉?——凯斯勒等关于“般配假设”的实验研究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社会心理学(精)/心理学经典实验书系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刘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88418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27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299 |
| 出版时间 | 2009-12-01 |
| 首版时间 | 2009-12-01 |
| 印刷时间 | 2009-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61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C912.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1.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浙江 |
| 长 | 237 |
| 宽 | 165 |
| 高 | 2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