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的现实尴尬,检视一下近百年来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中的扬州女性形象,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扬州女性形象面目单一、身份尴尬、地位卑下且灰色人物居多,这样的女性文学景观实在让人扼腕叹息,这是作家们的群体错误?还是扬州这座城市的过错?扬州女性何以给人留下这样的负面印象?扬州今日的文化心态应该作怎样的调整?本书试图从扬州女性文学形象研究这一视角,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图书 | 扬州女性文学形象百年回眸/审美文化系列/扬泰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面对这样的现实尴尬,检视一下近百年来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中的扬州女性形象,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扬州女性形象面目单一、身份尴尬、地位卑下且灰色人物居多,这样的女性文学景观实在让人扼腕叹息,这是作家们的群体错误?还是扬州这座城市的过错?扬州女性何以给人留下这样的负面印象?扬州今日的文化心态应该作怎样的调整?本书试图从扬州女性文学形象研究这一视角,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内容推荐 唐朝大诗人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之句,在中国简直家喻户晓。“自古扬州出美女”一说似乎也有诸多信众。何谓“扬州美女”?近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扬州女性到底是怎样的形象表达?传达了扬州女性怎样的生活境遇和精神风貌?扬州女性形象负载着怎样的风光与屈辱、美丽与哀愁?本书将以几十位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阐释样本,揭示和评析扬州女性形象变迁的文化历史动因以及作家创作心理。 目录 绪论 扬州地域文化与扬州女性形象特征 第一章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扬州女性形象 第一节 色彩纷呈:古代文学中扬州女性形象概览 第二节 显扬异能:《两交婚》中的扬州才女 第三节 蕙质殊途:《美人书》中的扬州奇女 第二章 李涵秋《广陵潮》中的晚清扬州女性群体 第一节 “潮”涨不断:李涵秋生平及创作概述 第二节 黑暗闸门内的温情与冷漠:《广陵潮》中老一辈传统女性形象 第三节 谨守规矩美贤妇:《广陵潮》中新一代传统女性形象 第四节 峥嵘绽露敢作为:《广陵潮》中的开明进步女性 第五节 轻薄桃花逐水流:《广陵潮》中的“新式文明女子” 第六节 刻露尽相世事洞明:《广陵潮》亦“世情书” 第三章 朱自清、叶灵凤、林语堂、潘柳黛等作家笔下的扬州女性形象比较 第一节 闲坐悲君亦自悲:朱自清笔下的扬州女性 第二节 未完的忏悔录:风月浮华中的迷途羔羊 第三节 虚构与现实:乱世中的街头流莺 第四节 十里洋场中的困兽之斗:潘柳黛笔下的扬州男女 第五节 百般红紫斗芳菲:郁达夫、林语堂、吴组缃、丰子恺等笔下的扬州女性 第六节 别有滋味在心头:有关扬州女性的匆匆一瞥 第四章 洪为法《扬州续梦》中扬州女性的生存图景 第一节 历代文人扬州梦:“扬州梦”迹寻访 第二节 物是人非事事休:扬州众生相刻绘 第三节 弦弦掩抑声声思:弹琴老妪的悲凉晚景 第四节 压抑和开禁:从王老太到游湖女客 第五节 高怀俗抱又一梦:欲说还休话船娘 第六节 此情只能成追忆:扬州船娘的历史演变 第五章 易君左《闲话扬州》中的扬州女性形象审美 第一节 闲话扬州引起扬州闲话:《闲话扬州》风波始末 第二节 繁华尽逝痼疾存:在吃喝玩乐中消磨时光 第三节 纵慕繁华不易得:对扬州女性的整体审视 第四节 “门坎内外”的奇闻:扬州女佣的生存境遇 第五节 哀怜与丑化杂陈:对扬州妓女的矛盾心态 第六节 亦长亦短说船娘:易君左眼中的扬州船娘 第七节 比照中触摸真实:现实中的扬州女性举隅 第六章 在绘画中安妥灵魂——一代才女潘玉良 第一节 坎坷和机遇:自我奋斗改变不幸人生 第二节 出淤泥而不染:对个人尊严的执着捍卫 第三节 知恩图报助弱小:个人尊严的另样表现 第四节 疾恶如仇打抱不平:潘玉良的侠骨柔肠 第五节 拳拳爱国之情:以传播中国艺术为己任 第六节 绝地奋起与自我沉沦:潘玉良事迹的当代意义 第七章 汪曾祺小说中风貌各异的扬州里下河女性 第一节 滔滔汩汩家乡情:汪曾祺笔下的高邮故里 第二节 忧愤难言意难平:扬州知识女性的形象代表 第三节 形色各异的女性展台:扬州里下河妇女众生相 第四节 污浊何以成圣洁:对大淖妇女群体的再评价 第八章 王安忆笔下走入大都市的扬州女性 第一节 驳杂底色中的简单追求:老一辈的扬州“高妈”形象 第二节 朴拙外表下的复杂心思:新一代的扬州“小莲子”形象 第三节 苏州河上的生命欢歌:垃圾船运工们的充实人生 第四节 深情注视与冷冷一瞥:王安忆的两种立场 第九章 苏北平原女性群体的美丽与悲怆 第一节 在权力角逐中异化:“玉米”三姐妹的人生悲剧 第二节 在真诚的自我努力中无声地毁灭:女知青的痛苦挣扎和绝望呼喊 第三节 愚昧混沌中的可怜与可悲:苏北平原的生存环境 第四节 从丑陋中尽力发掘光彩:毕飞宇暧昧不明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扬州女性文学形象百年回眸/审美文化系列/扬泰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澄霞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1049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4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4 |
出版时间 | 2009-11-01 |
首版时间 | 2009-11-01 |
印刷时间 | 200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 |
丛书名 | 审美文化系列 |
印张 | 1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3 |
宽 | 143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