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事,政治也,而政治之奥秘,其实就在男女之间。所以,大政治家喜读《红楼梦》,那是读红识政治,而《会得美人无限意》绕了个弯子,表面上看“会”的是美人,其实品的也是政治—办公室的政治。政治这词很男,但窃以为它本是女的。何为政治?不就是把人摆妥当摆和谐么?自古中国人谈政治,口头禅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要从家开始;但另外还有一句话,叫做男主外、女主内,当家的其实是女人。可见最根本的政治男人竟是不懂的,基础没有打好,难怪那天下他们老是弄它不平。
那么这个根本的政治是什么呢?书看完了,感到便是一个字:“情”。天下事万千机变,曲尽人情而已。这件事说来容易,其实大难,问世间情为何物?竟然是无人会,登临意,一个人情,便是云雾茫茫。
作为一本女儿书,《红楼梦》中遍地都是丰盈而深入的女性生存智慧,但要读得出、拎得清,还要和今生今世的用场挂上号,便不是一件容易事了。本书作者当炉烹小鲜,袖底出金针,从红楼大书中会出别致的女人心意,慧根灵眼,功德无量。不妨轻松读,也可深入思。
红楼七钗:满足男人一生痴心妄想的七个女性角色
有一种阅读心理,叫角色代换。说读书的人会把自己当成书中的某个角色,同喜同悲,呼吸与共。红楼的男读者,多有把自己代换成了宝玉的,不然就没法解释那些为了拥林拥薛“一言不合,竟挥老拳”的故事。
这还不算。其中有那比较敢想的,索性自己动手续书,让宝玉把钗黛都娶了,连晴、袭、鹃、莺辈,兼收并蓄,还妻妾亲睦,一家子和谐社会。
想得美吧?
反正是想,不如放飞痴心妄想的翅膀——红楼十二钗中,元迎探惜是姐妹,巧姐是侄女辈,余下七钗,有一个算一个,最好都能纳入囊中,收归己有,满足男人一生对女性的所有欲望和幻想。
初恋情人林黛玉
一个有西施之美的恋爱至上主义者,姿容绝世,聪明灵秀,有一颗少女兼诗人的敏感的心。这样的女子,本身就是一个诗意的存在。过不了锅碗瓢盆的日子,却最适合在一生最青涩最纯真的时候相遇。
你和她一见倾心,都有“曾见过的”感觉,之后是耳鬓厮磨的相处,你们在试探、猜疑、拈酸赌气、含醋发威中情深一往。就是在一张床上躺着,你都别无他想,只会享受呵呵痒、说说笑、闻闻香的过程,既温柔缱绻,又天真烂漫。所有的波澜和闹腾,所有单纯至令人迷醉的猜心游戏,终于都成了年长岁月最美的回忆。
理想太太史湘云
她体健貌端。湘云的美貌,是一身男装时,都“原比他打扮成女儿更俏丽了些”。红楼女儿,美丽的生命多,旺盛的生命少,一大半病病歪歪。黛玉从会吃饭起就吃药,宝钗有“热症”,湘云割腥啖膻,烧烤鹿肉,喝醉了酒,枕着芍药花在石头上露宿,香梦沉酣,也没见她感冒。其身体素质可谓一极棒。
为长远、为后代计,母系的遗传基因非常重要。大观园里,才思可堪与钗黛一拼的,湘云一人而已。芦雪庭、凹晶馆以及历次赛诗联句,湘云都来得快且多,芦雪庭一役,湘云有鹿肉助兴,诗思敏捷,独战宝琴、宝钗、黛玉。其智商也没得挑。
她还有难得的好性情。黛玉敏感,宝钗成熟,湘云豁达。
她的身世,是“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处境其实比黛玉还要苦上三分。她开导过黛玉说:“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她依婶母而居,身在豪门,却常常做针线活到三更。
诗词女红都来得,能吃寄人篱下、半夜做活儿的苦,也能享受雪地割腥啖肉的乐。既娇憨可喜,又直爽大方,属于那种可以精神交流,可以同甘共苦,让人有疼她宠她的愿望,又能指望必要时她在你身后撑你一下的一等一太太人选。而且,以她大大咧咧、糊涂乐观的个性,她绝对不会偷查你手机短信。
红颜知己薛宝钗
她温和、理性,足够善良,足够聪明,善良和聪明到足以明瞭你的心事和处境,不会妄托自己的真情和终身。你们之间,说不上有爱,但会有一些温柔的情绪,在偶然间泛起,会有一些异性的吸引,在某个瞬间闪过。涟漪之后,还是一池静水,澄明清澈。
在你迷失的时候,她会温文地提醒,给你适度的激励。在你被现实痛扁到几乎趴下的时候,她送来的不是情人的泪水,而更可能是一丸有实效的药,和真情流露的半句温柔话语。那药疗治你的伤口,而那半句话,抚慰你的心灵。
你当然会跟她谈谈人生,谈谈理想,谈谈“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一类高远些的话题。她的才华和学养,往往带给你新的认知和豁然开朗的视野;她的现实主义态度和处事技巧,则会让你面对事情时拥有具体的支持。
网恋对象妙玉
她和所有身边的女性都不一样,你对她的想象,是不着烟火气的距离之美。反正你也是真的够不着她。
她的出场,接近一个传说,一个有故事又对谁都爱答不理的美女,独独对你好像有点特别的“认”,这大大满足你的虚荣心。你们遥遥相望,远远地唱和,她在这种唱和中出尘脱俗地美着。
偶尔的偶尔,你会在大雪过后,得到一支生长在她身畔的盛放的红梅,若有若无的香气让你迷醉。尤其是,你可以把它捧到人群中。人人都知道,这红梅,没人可以从她那里得到,除了你。这让你更加心满意足。
据说精神之爱,都是对日常生活的超越,那么跌回日常也是符合逻辑的。要不网恋和伴生的见光死,怎么那么盛行呢。
孩儿他妈李纨
现代男人想要一个李纨式孩儿他妈,容易理解。去看看幼儿园的家长会,和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外守候的庞大的妈妈队伍,就知道在多数孩子的成长中,父亲扮演的顶多不过是陪着玩会儿的角色,那些日常的琐细的忧急和照拂,绝对需要耐性和心思的教养,都是妈妈的责任。
只有李纨,她的精力、情感、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你才完全可以当一个缺位的父亲,省心省事到底。
艳遇对象秦可卿
那是一个尤物,兼有袅娜风流、鲜艳妩媚之美,她的神秘和放荡都充满魅惑。她的卧房和她的身体,就是诱人醉卧的温柔乡。
和这样擅风情、秉月貌的妖精一夕缠绵,不说是男人的梦想,也没几个能坐怀不乱吧。当然,最好是彼此享受之后,恪守艳遇的规矩,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麻烦。秦可卿颇有这种情人的潜质和操守,是一个有职业道德的艳遇对象。
女守护神凤姐
估计敢招惹她的男人不多,太辣手,搞不定,真惹上身,想甩脱的话,一条命最少去半条,运气好还能剩下半条,估计也是气息奄奄。想试的,先看看贾瑞的下场。
但其实凤姐是既光彩照人又风趣幽默的美人坯子。她若是善待起人来,也真热情周到。所以,最好的分寸呢,是让她喜欢你、罩着你,别爱你。拥有一个女强人“准姐姐”式的感情和爱护,会得到不少偏心眼儿的很实际的照顾。就像贾蓉在凤姐那里享受的待遇。
接着往下想的话,还有红楼十二钗副册、又副册诸女候选。畅想总是过瘾的。但记得啊,有些事情,想想就算了,当不得真的。男人有妄想,也没什么,但要是不知道自己是在妄想,才真的没救。
P2-6
多年前,在西湖边的茶馆里,学贯文理中西的某教授向在座的男男女女透露了一个长期秘而不宣的科学发现:信不信由你,根据基因分析,女人这个物种比男人进化快,快了十五万年!
在座诸男面面相觑,再看看对面笑靥如花的众女,只觉得鬼气森森,汗毛倒竖,如白娘子饮了雄黄酒,许仙掀了销金帐—白女士是千年蛇精,许先生或许不是怕蛇,是怕这女人熬炼出来的年头,那么多年啊,多长多少心眼儿。
总之,有些事男人不知道最好,比如关于女人的聪明智慧。男人乐于相信,他们掌控着世界,女人们也乐意纵容他们这种没长大的幻觉。就冲着男人的这份自大和自欺,说他们进化晚,至今运行的还是DOS系统,反正我是相信。
俗话说,女人心,海底针。男人不察,以为针掉到海底不找也就罢了。但他就不知道,海面上白浪滔天,海面下暗流汹涌,非关月亮,不是潮汐,是那根针,它低调、灵敏、锐利,是用心眼儿磨出来炼出来的,一根针静静地定在海底,那就是巧实力。阿基米德说,给我杠杆,可以撬动地球,真给他也没见他撬。但一根针是可以撬动地球的。
公元两千零九年,《会得美人无限意》一书出,正所谓金针度人。男人们看了,从此知道在进化路上还须努力,原来的傲慢皆是一梦而已;女人呢,最好别看,看了,进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御风绝尘而去,留下男人在二十万年前苦苦挣扎,此情此景,吾不忍想矣。
一部《红楼梦》,是华夏之女书。当然它是个男人写的,但他和那书中的顽石一样,梦想着成为女人。男人是石头,女人是水,石头得过多少年才能化成水?上善若水,智者乐水,极个别的男人善且智,这种总是有点阴柔、有点风情—赶紧打住,否则汉子们要急了,反正意思就是这个意思,《红楼梦》里的话必须认真对待,并非假语村言,皆是科学真理,
读了《会得美人无限意》,方知《红楼梦》的男人、世上的男人,却原来都是可怜的。女人当然也可怜,但那是没人知道她的好,不逢解人;而男人之可怜,是胡折腾一辈子,不知何为好,不是解人。这倒不是就男女之间而论,而是就人在世间而论。
世间事,政治也,而政治之奥秘,其实就在男女之间。所以,大政治家喜读《红楼梦》,那是读红识政治,而《会得美人无限意》绕了个弯子,表面上看“会”的是美人,其实品的也是政治—办公室的政治。政治这词很男,但窃以为它本是女的。何为政治?不就是把人摆妥当摆和谐么?自古中国人谈政治,口头禅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要从家开始;但另外还有一句话,叫做男主外、女主内,当家的其实是女人。可见最根本的政治男人竟是不懂的,基础没有打好,难怪那天下他们老是弄它不平。
那么这个根本的政治是什么呢?书看完了,感到便是一个字:“情”。天下事万千机变,曲尽人情而已。这件事说来容易,其实大难,问世间情为何物?竟然是无人会,登临意,一个人情,便是云雾茫茫。
周女史,落笔成锦绣,当炉烹小鲜,也曾指点江山,擒得猛虎,也能洗尽铅华,月白风清。如今起救世济人之心,袖底出一金针,度人于迷茫糊涂于幼稚鲁莽,无论有病无病,循着穴位扎过去,不可能不酸不麻不灵。
谨序。
周殉女史,落笔成锦绣,当炉烹小鲜,也曾指点江山,擒得猛虎,也能洗尽铅华,月白风清。如今起救世济人之心,袖底出一金针,度人于迷茫糊涂于幼稚鲁莽,无论有病无病,循着穴位扎过去,不可能不酸不麻不灵。
——李区泽
没有人会排斥美貌姣好,尤其对女子而言。同样对女子而言,有头脑比有美貌重要,徒有美貌胸大无脑,还不如平凡无害度过一生。《会得美人无限意》,重要是在一个“会”字,很多解读红楼女子的书,逃不开评、赏、赞、叹,隔在不能得意。这本书胜在能够会意,干红万艳,不悲不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何须后人隔世枉怜。
——安意如
智慧万千事,得失寸心知。从《红楼梦》中得悟,惊醒梦里执迷心。如此冷静的思考,绝妙的分析,当值得细纲品读。
——叶倾城
女人本是感性的,容易陷入痴迷出不来,需要知心人时时提醒。有《会得美人无限意》一本,字字珠玑,可作惊堂木。
——曾子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