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九堡
内容
编辑推荐

顾艳最新小说集《九堡》共收录16部中短篇小说,都是对当下城市与乡村生活的反思、探索与揭示之作。顾艳的作品,依然在勇敢叩击着人类的灵魂。多年来,用心灵写作的她不断冲破着外部世界的藩篱,顽强地建构起了自己的心灵家园与精神世界——而世界也在不断重塑着她。

内容推荐

顾艳的最新小说集《九堡》中的16个中短篇小说,都早已发表在全国各大刊物上,为读者所熟知。但把它们聚在一部小说集里,整体而言,能看到顾艳驾驭各种不同题材的本领。

作者顾艳创造了艺术的真实。在她笔底的世界,那些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心灵,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譬如,在《九堡》这部中篇里,所展示的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令人震惊。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物质是那样匮乏,精神是那样卑微;生命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却揭示了城乡交界地区百姓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无所适从又必须融入的两难困境。在《在西篱村的日子》这部中篇里,尽管作者笔底的艺术世界是虚构的,但她采用新闻纪实的写法,读来是那么的真实可信。当然关键是她的视角和触角,并非停留在留守老人和儿童的表层;而是深入涉及到土地、农民、生命和儿童的心灵成长。小说中,当一个小小生命因为心理问题自杀后,我们将如何来看待物质与心灵的轨迹?

目录

八九十枝花(代序)

破碎

九堡

大杨村

在西篱村的日子

手机短信

职业流行病

你好,上海

如风过耳

去马市交易场

筒子间的生活

苍茫人世

失踪

残缺

透过岁月的薄纱

岁月如梭

牧羊女兵

顾艳的世界

顾艳:从“本色”到“角色”

后记

试读章节

杨德宗在后山种地。他妻子在床上哼唧哼唧,要生了。这是第二胎,杨老婆婆盼望得个孙子。杨老婆婆此刻也不在家里。她一大早赶着一群鸭,去江边了。七岁的翠翠,跑到后山把爹喊了回去。

杨德宗收起锄,夹在肩上,不慌不忙地朝家走。他心里想,不碍事,女人叫嚷着多半一个时辰也生不下来的。于是走到路边,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一边吸一边又想:要是生个儿子就好了。

杨德宗回到家里,妻子王瑶琴已经被小叔子杨德华,送到镇上医院去了。杨德宗这才急急地,赶去医院。医院妇产科门口,除了小叔子杨德华,还有王瑶琴的母亲和妹妹王瑶萍。王瑶琴的母亲和妹妹,都是王家庄人。王家庄与大杨村只隔着一条马路,那条马路经过整修后,叫做:康宁公路。王家庄在康宁公路上,是臭名昭著的。常跑这条公路的司机,没有不受过它宰割、不唾弃它的。但它就像长在公路上的一颗毒瘤,你以为把它切了,其实它一直虎视眈眈地存在着。王家庄是靠路发财的村庄,而大杨村的男人不与王家庄抢路段。他们讲究外出打工赚钱。

王瑶琴进产房后,一直到傍晚才把孩子生下来。她一听是个八斤重的大胖儿子,望着儿子的“小鸡鸡”心里就高兴。而此时杨德宗在产房外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正想打道回府时医生出来说:“是个男孩儿。”

想儿子想久了的杨德宗,被这一句话震得神清气爽。他知道自己有儿子了,心里的激动却没有表现出来。他依然抽着烟,做着沉思状。岳母在一旁说:“这回满意了吧?”杨德宗只是微微一笑。

瞅过儿子后,弟弟杨德华问:“起个啥名?”杨德宗略微思索了一下:“大名叫杨安,小名叫宝龙。”

“宝龙?!”

“宝龙,就是龙的传人的意思。”杨德宗得意地说。

“不错,有意思又叫得响。”杨德华点头道。

杨德宗与杨德华兄弟俩,先各自离开了医院。杨德宗三天后再来接产妇和孩子回家。这会儿杨德宗在街上买了做月子吃的干面、红糖、奶粉、饼干,还买了一包尿片。其实这些东西家里都有,杨老婆婆与媳妇早就准备好的。

现在杨德宗坐在公共汽车上,他心里最想把生了儿子的好消息告诉母亲。然而回到家,黑洞洞的,杨德宗点亮灯只见翠翠抱着饼干罐睡着了。母亲不在家,母亲去了哪里?杨德宗忽然紧张了起来。他看看灶火是灭的,再看看鸭棚的门是敞开的。他马上意识到母亲出事情了。

杨德宗飞快地跑去杨德华家里。杨德华正在吃晚饭,他见哥神色紧张便说:“啥事,这么慌兮兮的样子。”

“母亲不见了。快去找。”杨德宗说完,直奔江边。而弟弟杨德华没有哥的紧张,他想母亲也许窜门儿去了,村里的老人谁个不窜门?能有啥事?杨德华虽这么想,但还是放下了碗筷。这时他老婆从里屋传出话来:“刚回来,把饭吃完了再去找。老太婆能死到哪里去?”杨德华的老婆与婆婆不和,她嫌婆婆把公公遗留下来的几个木匠钱,都贴给了老大杨德宗家的。

杨德宗来到江边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月光浮游在江面,江里还没有到涨潮时节,一切是风平浪静的。杨德宗知道母亲每天都会赶着鸭子到江边来,但每天基本都只个把时辰,绝少有超过半天的。会不会是有人为了那群鸭子谋财害命呢?杨德宗越想越觉得凶多吉少。从江边回到村里,他又挨家挨户地找,都说没看见杨老婆婆。杨德宗决定报警了,但杨德华说再找找看。于是,兄弟俩又兵分二路寻找。直找到子夜时分,还是没有音讯。

刑警队长杨步高,在凌晨两点被刑警队值班员洪水根叫醒。同时被叫醒的还有杨步高的妻子,她眯着眼睛看丈夫起床穿衣,然后轻轻地关灯出门。这一切她已习以为常了,然后转个身又睡去。

杨步高赶到局里时,刑警队其他几个队员已经等在那里了。他们研究了一下,坐一辆吉普车“呜呜”呼叫着,到江边和大杨村以及有可能案发的地点搜寻。这时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江面闪烁着点点微光,离江不远的一片树林隐隐约约有几声鸟儿的啼叫。他们握着的手电筒如探照灯似地在江面和树林,扫来扫去。一遇见有人走来,便迎上去问长问短。

杨步高此刻握着手电筒,与他的同伴走进树林。树林里有不少坟堆和石碑。在一棵树下,杨步高发现地上的土有些松,便挖了开来。挖着挖着,挖出来一把锈迹斑斑的菜刀。杨步高让拿着照相机的洪水根,从不同的角度拍了下来。接着他们又继续搜寻。不久,兵分几路的刑警队员传来:尸体找到了。

尸体是随着江的上游,一直漂浮到盐官镇的。因为天未亮,从远处看刑警队员起先还以为是一块若隐若现的石头。尸体拍过照,经法医检验过后被拉回大杨村时,天已经大亮了。村子里一下围满了人。有交头接耳指指点点的,有悲叹的,有哭声的,乱作了一团。杨德宗兄弟俩把母亲抬回了家,母亲直挺挺地躺着,被水浸泡发涨了的尸体,显得格外白。

“早起我还看到她‘嘎嘎’地叫着,赶着鸭群,怎么眨眼就死了呢?”村里杨五爷说。

村里的老娘、大爷们抽嗒着。翠翠也抽嗒着说:“奶奶死了,以后就没有奶奶疼翠翠了。”

村妇女主任挤了进来,她蹲到翠翠身边说:“我们都是你的奶奶,我们都疼翠翠的。”翠翠止住了哭,一头窜了出去。这时鸭棚里的鸭正“嘎嘎”地走出来,朝江边走去。P61-63

序言

近一年中,我认真拜读并编辑完了顾艳的最新小说集《九堡》。集子中的16个中短篇小说,都早已发表在全国各大刊物上,为读者所熟知。但把它们聚在一部小说集里,整体而言,能看到顾艳驾驭各种不同题材的本领,这让我十分欣喜和钦佩。我忽然想起了一首唐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我喜欢这部小说集,在于作者创造了艺术的真实。在她笔底的世界,那些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心灵,能引起我的共鸣和思考。譬如,在《九堡》这部中篇里,所展示的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令人震惊。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物质是那样匮乏,精神是那样卑微;生命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却揭示了城乡交界地区百姓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无所适从又必须融入的两难困境。在《在西篱村的日子》这部中篇里,尽管作者笔底的艺术世界是虚构的,但她采用新闻纪实的写法,读来是那么的真实可信。当然关键是她的视角和触角,并非停留在留守老人和儿童的表层;而是深入涉及到土地、农民、生命和儿童的心灵成长。小说中,当一个小小生命因为心理问题自杀后,我们将如何来看待物质与心灵的轨迹?

《你好,上海》与《苍茫人世》,都是写上海大都市的小说。如果说《苍茫人世》,写的是顾艳熟悉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们家族的生活经历;那么《你好,上海》则是写她自己少女时在上海的感受了。虽然同是写上海,但其背景不一样,我们便读到了三代人在各个不同时期上海生活的酸甜苦辣,以及大都市繁华下的苍凉岁月。

顾艳是一个非常有学养的优秀作家,已出版长篇小说、小说集、诗集、散文集、评论专著等25部。她创作的同时又做着学问,特别喜欢哲学和音乐。因此她的作品中总是不乏深邃和灵气,还有总能比较敏锐地提出一些问题。《手机短信》和《职业流行病》,这看似是大家所熟知的事情,可在她的笔下就变得丰茂而觉醒。在《手机短信》里,主人公的儿子因学会发短信而向亲人、同学骗钱;而主人公自己作为单亲妈妈却因为短信,徘徊在与男朋友的接受与不接受中,最后选择了不接受,并且理由十足地说:“有一种花为自己开,不需要别人采摘,自开自谢。”

在这部小说集中,中篇小说《筒子间生活》是唯一写杭州的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女性主义的小说。顾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小说中,就注重了女性内省意识与内心生活的表达,而这部《筒子间生活》已把视点浸透到了女性与社会的关系中。我发现顾艳笔下的女主人公总是身体疼痛沉重,而精神却高高飞翔。这也许与她个人的经历有关。历尽灾难、磨难和坎坷的她,一定懂得将自身的悲悯体验注入作品,才能使她的作品更有厚度和深度,才能让苦难如凤凰涅槃那样,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来。

《去马市交易场》是一个非常新颖的小说,揭示了城市新贵的资产阶级的体面生活。周来发是无数农村暴发户的缩影,在城里有别墅、有名车。但是尽管物质富有,却并不被依然贫穷的父母兄弟接受,相反还遭到他们的排斥;因为他势利,不乐意助人。但是在马市上,他由于轻信了小人,最终在赛马比赛中意外身亡。所以城市新贵的资产阶级体面生活,仍然如同一张面具,无法满足他们内心的无止境的欲望。顾艳在这个小说里的嘲讽,让我们看到物质丰富而心灵空洞的城市新贵,其实活得毫无意义可言。

在顾艳的小说中,文风总是不断地变化着。如果没有深厚的学养和功底,那是绝对无法做到的。《牧羊女兵》这个短篇小说,篇幅不长,却写得格外丰富,而且很有情味。小说描叙了一个杭州女孩,参军到大西北做了羊倌的故事。然而女孩的细腻与大自然的粗犷,有机地融洽在一起。小说在苍凉的基调中,因为有着人性中的温暖,使女孩尽管面临着地域的差异,却也能克服内心的波谰起伏,将它们化为一片玉宇琼浆。

顾艳也写海外生活。《失踪》、《残缺》、《透过岁月的薄纱》都是她旅居美国生活时,对异国他乡的感受。很多同行都知道顾艳在精神上和艺术上,有着无尽的追求。她的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而丰富的民间世界,而她真挚的情感和善良的秉性,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和张扬。我始终认为顾艳是一位视野开阔,才华横溢又很勤奋、很有成就的作家。她正处在创作的巅峰期。她对文学的废寝忘食和献身精神,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表扬。而她的行踪,也越来越得到文坛和广大读者的关注。人们期待读到她更多、更厚重、更优秀的小说。

多年前,我编辑过顾艳一部长篇小说《灵魂的舞蹈》,并为该书写了评论《另类荷花别样红》。我在评论中赞美这部小说充溢着哲思、充溢着诗性;特别是她采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喜欢探索人物内心世界;在人物的精神世界里遨游;并把小说写得轻盈、哲理,诗性,而且还带有些许的小资情调,读起来很有味道。

如果说我编辑顾艳的长篇小说《灵魂的舞蹈》时,给我的感受是她的如歌如诉、如诗如画的笔墨;那么我编辑小说集《九堡》,便如同一个怀抱丝竹而一变为手操铁板铜琶的女子。抑或是说,一个细腰柳枝儿般纤纤的女子,俨然成为了花木兰式的女中英豪。说实话,我为她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感到高兴。这是一种蜕变,是文学层面的一次质的飞跃。

可以这么说,飞跃之后的顾艳,小说褪去了不少小资情调,其作品题材和内容,明显厚重了许多,主题也明显严峻了许多。无疑,顾艳是在做着有意义的“转身”。而在我看来,可称为“华丽的转身”。她以一个女子的形象,勇敢地直面现实中不太被某些人关注的角落,执拗地叩击着人们的灵魂。这需要“胆”,也需要“识”,更需要一个作家的良知。我以为,从目前看来,顾艳做到了;而且做得相当出色。我祝贺她,并祝愿她今后的作品更精彩。

张玉太

2009年9月20日于北京

后记

这是我的第三部中短篇小说集。如果说第一部小说集《无家可归》写的全是处于急剧变化时代的城市知识分子,以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视角展开故事;通过“我”的心灵屏幕转换为一幕幕场景,然后以感觉化富有诗意的语言方式呈现出来;那么第二部小说集《艺术生涯》则是以诗思和哲理思辨的方式,描叙城市底层生活,注重了平易性和故事性。在出版过两部小说集后,我努力拓展自己的写作疆域,因此接下来的几年,一连出版了七部长篇小说。在创作第八部长篇小说前,我心里又迷恋起了中短篇小说的写作。我觉得中短篇小说可以写得像诗一样,但长篇小说若要做得如诗般优美就比较难。我从前是搞工艺美术研究的,比较讲究工艺程序。

《九堡》这部小说集,是我近几年中短篇小说的结集。十六个中短篇小说,有写都市生活的,也有农村题材的小说。与前两部小说集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我散文化的小说,而是让我进入了小说叙事语言,能够自如地写社会,把握各种不同题材的小说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收获。自然诗性表达和哲理思辨共存,注重人物精神世界和灵魂飞升,依然是我的所爱和追求。

在出版小说集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我首先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领导和朋友,感谢他们对我的关注和赏识。感谢出版社,感谢责任编辑张玉太先生,如果没有他们为这部书付出的辛勤劳作,那么我的这部小说集就不可能那么快出版面世。我还要感谢读者朋友,如果我笔下人物的心灵,能与你们的心灵相通和共鸣,那我飞扬而凄切的灵魂将得到安慰。

我还会继续投入到艺术创造中去,不断地审视和反思。写作之于我,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生活,抑或是一项使命;而幸福的人生,就是留下一大堆手稿,死在无限的追求和眷恋中。

2009年8月26日于天水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九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顾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51058
开本 16开
页数 3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6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