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水生动物百科(彩色图解)/青少年必读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综合了水生动物的基本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将水生动物分为“水生无脊椎动物”、“鱼类”。“鲸和海豚”,“儒艮和海牛”四部分,详尽讲解各大类或单独物种的身体特征、分布情况、生存特性等,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书中设置了“知识档案”、“框内专题”、“特别专题”等栏目,对主体内容进行系统归纳和拓展延伸,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现庞杂而生动的水下动物世界,方便青少年理解、学习和掌握。

全书图片丰富,300余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及大量精致传神的手绘插图,与文字内容相辅相成,帮助青少年形象、直观地了解水生动物世界,并激发其热爱科学、学习知识的兴趣。

内容推荐

水生动物相比于陆生动物,在种类之繁多、生物特性之丰富等方面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对其了解并不多。

本书是由众多科学家联手打造的科普读物,书中综合了水生动物的基本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科学性与实用性并重,帮助青少年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水生动物。全书分为“水生无脊椎动物”、“鱼类”、“鲸和海豚”、“儒艮和海牛”四部分,详尽讲解各大类或单独物种的身体特征,分布情况、生存特性等。书中辟有“知识档案”、“框内专题”、“特别专题”等栏目,对主体内容进行系统归纳和拓展延伸。本书语言生动流畅、通俗易懂,并有大量精美图片穿插其中,或解构水生动物的体貌特点,或展现其生存百态,使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得到美的享受。

目录

水生无脊椎动物

 海绵动物

 海葵和水母

 蟹、螫虾、虾及其同类

 海蜘蛛

 马蹄蟹

 软体动物

 棘皮无脊椎动物

鱼类

 鲟鱼及匙吻鲟

 大海鲢、北梭鱼和鳗鱼

 雀鳝和弓鳍鱼

 鲱及凤尾鱼

 龙鱼及其同类

 狗鱼、鲑、水珍鱼及其同类

 脂鲤、鲶鱼、鲤鱼及其同类

 鳕鱼、琵琶鱼及其同类

 比目鱼

 海马及其同类

 鲨鱼

鲸和海豚

 海豚

 贝鲁卡鲸和独角鲸

 抹香鲸

 须鲸

儒艮和海牛

 儒艮和海牛

试读章节

直到19世纪早期,海绵还被视做植物,现在则普遍认为它们是侧生动物亚界下的一个动物类群(海绵动物门),可能起源自鞭毛类原生动物或原始后生动物。

简单的结构

形态、功能及食物

海绵动物的体型从极其微小至2米长,常在其附着的基质上形成薄薄的覆盖层,其他海绵动物则形态各异,呈块状、管状、分叉状、伞状、杯状、扇状或不定形。它们或色泽单一或十分绚丽,这颜色源自类胡萝卜素,主要为黄色到红色。

所有海绵动物的结构都十分相似,它们简单的体壁包括表皮(上皮)、连接组织和多种类型的细胞,其中包括能通过原生质的流动来移动(变形运动)的细胞(变形细胞)。这些变形细胞在其内部组织中游移,拉伸骨针并产生海绵硬蛋白丝。海绵动物并非完全不能移动,它们身体的主体能通过肌细胞的移动进行有限的活动,但在通常情况下,它们往往固定在同一地点纹丝不动。

海绵动物的身体柔软,但许多触摸起来却很结实,这是因为它们的内骨骼是由坚硬的含钙或硅的杆状或星状的骨针和(或)网状蛋白质纤维即海绵硬蛋白所组成的,譬如浴海绵就是如此。有些物种的骨针可能穿透其海绵表面,一旦人们触摸它们就会引起皮肤感染。

海绵动物是滤食动物,它们滤取水中细小的碎石和细菌为食,分解其中的氧气和有机物并将废弃物排走。水通过海绵动物体表的细孔进入水沟系,并移动到顺着环细胞或襟细胞这类有鞭毛的细胞排列的小室中。环细胞吸收在变形细胞间传递的食物颗粒,最后常通过其体表上火山状的排水孔将水排出体外。水主要在环细胞鞭毛的作用下,穿过海绵动物的全身。

不同的机制

有性繁殖

海绵动物通过芽殖进行无性繁殖,产生新的个体,即它们身体的一部分分裂并生长为新的海绵动物,某些淡水海绵动物则长出特殊的芽球来繁殖,这些芽球在被释放并脱落前,一直位于海绵动物体内。淡水海绵动物在高纬度地区的冬天会死亡,但它们的芽球却能抵御十分严峻的环境,如极度寒冷的季候。而且,除非经历高寒气候,否则它们的芽球是不会萌发出来的。

在有性繁殖中,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能由变形细胞产生卵,由变形细胞或变形的环细胞产生精子。这些精子流入水中,而卵则保留在母体内,并在此受精。生成的幼体可为实心的(实胚)或中空的(两极囊胚),许多幼体在水中游动多达7天后,固着并变形为能摄食或生长的个体或群体,其他个体在变形前则匍匐在基质上。有些成熟的南极海绵动物可在近10年的时间内都不生长。

盛产于大陆架

环境及保护

在全球所有的海洋中,海绵动物的数量都十分巨大,在坚硬的基质上,它们更是多得惊人。相对而言,极少数海绵动物能适应不稳定的沙地或泥沼的生存环境。它们的垂直生活领域从潮汐效应时水岸的最低处,向下延伸至8600米深的海底深处。硅质海绵中的淡水海绵科甚至能在全球的淡水湖泊和河流中生存。

栖息于水涨落线之间的海绵动物通常只局限于海岸的一部分区域,即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较短的那部分海岸。有些海绵也在高于海岸一点的地方出现,但仅限于栖息在被遮蔽的地方或背向太阳的岩石上。

有些海绵动物一旦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略长就会死去,因此在大陆架的浅水域中,海绵的物种和个体数量都达到最大。  巨穴海绵常是更小动物的栖息处,这些小动物中的一部分对海绵动物无害,而另一部分则是寄生动物。许多海绵动物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藻类(虫绿藻)、蓝绿藻和可为海绵动物提供营养的共生细菌。海蛞蝓(海兔)、石鳖、海星(尤其是南极洲的)、海龟和部分热带鱼都以海绵动物为食。

在那些暴露在空气中而不是躲藏在岩石下的热带海绵物种中,通常超过一半的都对鱼类有毒。学者认为这是海绵动物对高密度鱼类捕食的一种进化反应,大自然选择了有害有毒的物质以阻止鱼类对海绵动物的捕食。部分有毒海绵动物体型巨大,如庞大的加勒比海绵;而其他海绵动物触摸起来十分危险,如加勒比火海绵——它们往往引起人类严重的灼烧感,并持续数小时。毒素能避免动物幼虫和植物孢子附着在海绵动物表面,因此可能有益于保持其表面的清洁。有些海绵毒素还能防止其周围无脊椎动物长得过大导致海绵窒息。

海绵毒素已被应用于神经刺激传输的研究中,它们显示出作为生物溶解性疏通剂的巨大潜力,并可作为鲨鱼驱除物。

浴海绵在吸水和保持复杂的海绵硬蛋白纤维结构上有其自身的作用,这些纤维也具有弹性,水能从海绵动物中被挤出来。许多海绵动物物种可被人们采集(特别是在美国佛罗里达和希腊的海岸),例如具有精细骨架网络的沐浴角骨海绵和骨架粗糙的马海绵,它们生长于从低潮位到深海中的岩石底部,可通过船上的爪钩或潜水者来获取。海绵动物的加工方法简单,可将其置于太阳下晒干,使其软组织腐烂,经过捶打和清洗后只留下其海绵硬蛋白骨骼。

通过切片栽培海绵动物的方法已经获得成功,尽管这种方法在可行性上并不比人工合成更强。

海绵动物含有各式各样的抗生物质、色素,诸如固醇之类的独特化学物质、毒素,甚至抗发炎和治风湿的化合物。海若螺科中的穿贝海绵会使牡蛎壳变得易于破碎,从而造成经济损失。这些海绵动物还能通过化学和机械2种方式掘穴。

P2-5

序言

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有超过三分之二的面积被水覆盖。在这片辽阔的水域中,生活着数不清的动物,其中最早的生命体——约40亿年前出现的单细胞原核生物——就首先出现在海洋中,由此开始了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水生动物相比于陆生动物,在种类之繁多、生物特性之丰富等方面,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人类对它们的了解其实并不多。水下的动物世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仍然相当神秘。

这本《水生动物百科》就是由众多科学家应此需求而联手打造的科普读物。书中综合了水生动物的基本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科学性与实用性并重的编排阐释,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种别开生面的阅读方式,帮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水生动物。

本书将水生动物分为“水生无脊椎动物”、“鱼类”、“鲸和海豚”、“儒艮和海牛”四部分,进而通过独立章节详尽讲解各大类或单独物种的身体特征、分布情况、生存特性等,点面结合,详略得当。书中辟有“知识档案”、“框内专题”等栏目,对主体内容进行系统归纳和拓展延伸;“特别专题”则是科学家们带给读者的惊喜,以生动幽默的笔调诠释了关于水生动物的前沿理论。

别外,全书配有300多张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全景再现了各种水生动物的生存百态和精彩瞬间;更有大量精致传神的手绘插图,清晰解构水生动物的体貌特点。

深入神秘莫测的水下世界,亲近多姿多彩的水生动物,就从《水生动物百科》开始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水生动物百科(彩色图解)/青少年必读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万永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527698
开本 16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Q958.8-4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6: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