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解秘身心和世界入门(大乘百法明门论诠释)
内容
编辑推荐

《大乘百法明门论》是研修唯识佛法入门的重要典籍,历来对其解说的著作已达五十余种之多,但这些典籍的语言表达和结构都比较传统。如何在今天的语言和思维习惯下,去解读或理解传统的语言和思维结构,是当代研修和弘扬唯识佛法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笔者宗生法师在对《大乘百法明门论》的解释和教学中,对历代有关《大乘百法明门论》的注疏作了统计,进行了比较,并对其中的义理进行符合现代语言和思维习惯的诠释。

内容推荐

佛法中的唯识一系,对人的身心世界以及外部世界的剖析精微,但唯识学名相众多,文理繁艰,令许多探求者望而却步。《解秘身心和世界入门》的作者宗生法师有感于斯,从唯识宗门中选取《百法明门论》这篇刚要性的论著,《解秘身心和世界入门》用现代人普遍能接受的名词术语和言说方式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目录

第一章 绪说/001

 第一节 《大乘百法明门论》的概况/003

一、《大乘百法明门论》的写作缘起/003

二、《大乘百法明门论》的注疏情况/004

三、《大乘百法明门论》的作者/”009

四、《大乘百法明门论》的译者/011

 (一)宏伟的愿力/011

 (二)坚定的信念/012

 (三)无悔的人生/012

 第二节 《大乘百法明门论》的主要内容/014

一、题解/0114

 (一)大乘/014

 (二)百法/015

 (三)明门/015

 (四)论/015

二、《大乘百法明门论》的主要内容/016

第二章 《大乘百法明门论》诠释/019

 第一节 本论总纲/021

 第二节 身心和世界/023

一、宏观解秘/023

 (一)五类法相是哪些/024

 (二)五类法相的次第/026

二、解秘心理世界/028

 (一)人类认识和精神的主体——心法/029

  1.什么是识/030

  2.识在何处/032

  3.关于识的命名/032

 (二)人类认识活动的展开——心所有法/035

  1.什么是心所有法/035

  2.心所有法有多少/036

  3.心理活动的展开历程——遍行心所五种/037

  4.特殊的心理活动——别境心所五种/043

  5.提升人生的良善品格——善心所十一种/047

  6.认清心理的不良情绪——烦恼心所/059

  7.普通的心理现象——不定心所四种/090

三、生理结构本简单——色法中五根部分/095

 (一)什么叫色法/095

 (二)为何叫根/097

四、纷繁世界原如此——色法中剩余部分/101

 (一)色法中剩余部分/102

 (二)感悟世界的虚幻性/107

五、认识活动的结论或结果——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109

 (一)何谓心不相应行法/109

 (二)不相应行法中的人生智慧/130

六、世界的实质——无为法/131

 第三节 身心和世界的终极归宿——“二无我”/139

 (一)什么叫补特伽罗/139

 (二)什么叫我/140

 (三)什么叫法/140

 (四)补特伽罗无我/141

 (五)法无我/142

 (六)既无我谁轮回/143

结语 一切法都没有我/145

附录 大乘百法明门论/149

后记/153

试读章节

在唯识佛法看来,所谓的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分别是由神经细胞和脑细胞构成的物质组合体,这种由神经细胞和脑细胞构成的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的物质组合体,还不足以支配认识活动。比如作为人类来说,活着的人和死了的人,从物质层面来讲,他们的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都是完好的,也就是说神经细胞和脑细胞依然存在,为什么活着的人会有认识活动的开展,而死了的人就没有了认识活动?这说明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并不是真正的人类认识活动的主体,人类认识活动中的认识主体,还应该独立于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以外,这种认识主体,就是唯识佛法所指出的八种识(心法)。

【正文】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1.什么是识

既然识才是人类认识和精神的主体,那么识到底是什么呢?唯识佛法将人类认识及其活动分成了三大范畴,即根、境、识。根,简单地说,就是指人类的生理器官;境,是指被认识的对象;识,即真正具有认识功能的认识主体。在唯识佛法看来,人类的认识主体(识),要通过自身的生理器官(根),才能认识客观的世界(境),才能完成真正的认识活动。就拿我们的视觉为例:如果我们要认识眼前的一只香炉(境),首先接触香炉的是眼球,当眼球接触到香炉后,香炉的影像通过眼球的瞳孑L而投射到视网膜,视网膜上的神经组织通过神经系统,将这一信号传递到神经中枢,在生物学上认为,我们要认识眼前的这只香炉,就由视觉神经中枢通过信息处理就可以了。但唯识佛法却不以为然,唯识佛法认为,眼球、视网膜、神经系统、神经中枢,这些都是物质,都属于根的范畴,离开以上根的范畴外,别有认识主体的存在。就好比电灯一样,有了电线、线路和灯泡,还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电灯,它还没有达到能发光的作用,电灯要能真正达到发光之作用,还必须打开开关、接通电源,才能真正发光照明。电源是不同于线路和灯泡的一种潜在电能,它虽然不为眼所见,但却作为一种潜能而存在。唯识佛法中所说的识,十分类似电灯发光的原理,线路和灯泡,相当于眼球、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电能就相当于识。也就是说,唯识佛法中所说的识,只是一种不为直觉所知,但又潜在的一种认识功能。

2.识在何处

在唯识佛法看来,作为人类认识和精神主体的识,它是一种认识功能,是一种潜在的能量,应属于精神范畴。那么属于精神范畴的识,它又存在于何处呢?唯识佛法认为,识是依根而起,并且又依根而住的。也就是说作为潜在能量的识,它要认识客观世界,必须借助人体自身的生理器官而产生认识作用(依根而起),但它作为一种精神能量,又依附于人体自身的生理器官而存在(依根而住)。

3.关于识的命名

人类所认识的世界是复杂而多变的,而作为认识主体的识,也是极其深广的命题。如何对作为认识主体的识的认识功能有较详尽的了解和认知?世亲菩萨在本论中,将这种认识活动按照其功能区别,划分并概括成了八种,故有“心法略有八种”的语句。而实际上作为认识主体的“识”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但世亲菩萨如何根据功能区别来划分和概括的呢?从论文的内容来看,世亲菩萨是根据对客观世界认识活动的开展情况,而对作为认识主体的识,从功能上分为八类并予以命名。P030-032

序言

《大乘百法明门论》在唯识佛法爱好者的研修过程中,是被作为一篇入门的基础性著作而受到重视的。之所以会将它作为研修唯识佛法的入门典籍,是因为在唯识佛法的研修中,大多数人都觉得它是一门名相众多、义理烦琐、深奥难解、不易掌握的教义体系,而《大乘百法明门论》为研修者介绍的一百种法相,正是唯识佛法众多名相中较为基础的入门法相,因此将它作为研修唯识佛法的入门典籍也就不难理解了。也正因为如此,历来对《大乘百法明门论》的学习,都比较注重对一百种法相的研习,以至于有人将它作为研修唯识佛法的小词典来看待。

但笔者在对唯识佛法乃至整体佛法的研修中觉得,佛法中的众多名词法相,只是一种权巧方便的符号,而这些众多名词法相的真实意趣,是要表达思想,传递信息。根据这一理解,笔者在研修唯识佛法的过程中,就比较注重唯识佛法中众多法相的背后,到底是要向研修者传递一种什么样的智慧。从世亲菩萨在《大乘百法明门论》中介绍的一百种法相来分析,这一百种法相实际上是围绕凡夫众生自己的心理活动、生理结构、认识活动、外部世界等命题在展开描述。笔者理解,研修者通过对一百种法相的学习,足以站在唯识佛法的立场,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心理活动、认识活动;同时,还能认识自己的生理结构、外部世界。所以,笔者觉得,《大乘百法明门论》就不仅仅是唯识佛法的人门法相,而是通过对一百种法相的领会,来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心理世界、生理结构和外部世界。因此,笔者将《大乘百法明门论》视为解秘身心和世界入门的智慧钥匙。虽然现代许多学科都为大众提供了认识心理世界、生理结构和外部世界的方法途径,但唯识佛法对以上命题都有深刻的洞察,且与现代许多学科的视角有极大的不同,是真正能起到认识人生、改变人生、净化人生作用的智慧宝藏。

由于《大乘百法明门论》是研修唯识佛法入门的重要典籍,历来对其解说的著作已达五十余种之多,但这些典籍的语言表达和结构都比较传统。如何在今天的语言和思维习惯下,去解读或理解传统的语言和思维结构,是当代研修和弘扬唯识佛法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根据这一思路,笔者在对《大乘百法明门论》的解释和教学中,对历代有关《大乘百法明门论》的注疏作了统计,进行了比较,并对其中的义理进行符合现代语言和思维习惯的诠释。只希望能引起当代唯识研修者的思考,并由此产生了解和认知唯识佛法的兴趣,激发唯识研修者推广和弘扬唯识佛法的热忱!但这种现代诠释的工作,仍有其局限性。首先,历代的注疏都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作的当代诠释,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今天来看,就不一定是现代诠释了;其次,从今天的时代背景出发所作的诠释,到了不久的将来,也就不一定是现代诠释了,也有可能成为传统和历史。但不管这种现代诠释的命运如何,笔者相信,只要历代唯识佛法的传承者,都能坚持不懈地做这种努力,唯识佛

后记

这部有关《大乘百法明门论》的诠释文稿,是余自2008年3月以来,为广大唯识佛法爱好者讲解《大乘百法明门论》时所撰写的讲稿,前后历时约三个月。因是对大众讲授,本论力图使用通俗语言和文字,以期大众对该论旨趣能轻松领会。另外,本论对以往注疏中精要的解说,也以旁注的形式插入,以便学习者研寻。

余生性鲁钝,于现代科技工具不善利用,文稿悉以纸笔所成。端赖彻悟师、见智师费神录入;昌法师、朱亚军居士、李亚居士通阅了全部书稿,精心校对并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广州师、照宇师后期编排校正也投入了不少时间。以上诸君善行,方能成就付梓功德,谨此铭谢!

若有见闻而生欢喜者,愿皆回向恩师智益上人,先师唐仲容先生、韩镜清先生,早乘愿力,再结法缘!

宗性谨识于水月静室

2009年5月2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解秘身心和世界入门(大乘百法明门论诠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宗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巴蜀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27244
开本 16开
页数 1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2.1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42
174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