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遗产的考量》一书汇集了作者王家平20余年来的代表性学术论文。从1988年首次发表论文至今,王家平的学术工作主要围绕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遗产的两个论域而展开。其一是以鲁迅为中心的中国现代作家精神遗产及其传播状况的探究,其二是对中国当代诗歌独特领域“文化大革命时期诗歌”的创新性研究。
| 图书 | 20世纪中国文学遗产的考量/京华学术文丛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遗产的考量》一书汇集了作者王家平20余年来的代表性学术论文。从1988年首次发表论文至今,王家平的学术工作主要围绕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遗产的两个论域而展开。其一是以鲁迅为中心的中国现代作家精神遗产及其传播状况的探究,其二是对中国当代诗歌独特领域“文化大革命时期诗歌”的创新性研究。 目录 第一编 鲁迅精神世界凝望 回归人世的鲁迅——对一个20世纪文化偶像的再认知 被遗忘、被鉴赏、受迫害、被“吃”——鲁迅对先驱者充当“牺牲”悲剧命运的体认 彷徨于真话与谎言之间——鲁迅对知识分子“言说”困境的体认 永世流浪与过客境遇——鲁迅对精神探索者生存方式和悲剧命运的体认 鲁迅与基督教文化 鲁迅与道教文化 鲁迅宗教文化思想综论 再论鲁迅与中外宗教文化 鲁迅性学思想论略 第二编 鲁迅精神遗产的传播与接受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鲁迅研究的生态系统 新世纪鲁迅研究的难题和学术生长点 20世纪前期欧美的鲁迅翻译和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降西方鲁迅研究的基本走向 世纪之交西方鲁迅研究的新趋势(上) 世纪之交西方鲁迅研究的新趋势(下) “竹内鲁迅”的范式、特质、影响及其对它的超越 百年来鲁迅在世界上传播的区域格局及其重要学派 在阐释与抵抗阐释张力下的鲁迅遗产 第三编 中国现代文学考量 许地山创作特色再论 缔结人与城的精神契约——评赵园的《北京:城与人》 在历史体验与现实关怀之间 诗与史纠葛中的文学史写作——评洪子诚的《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 关于“重写文学史”问题的述评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述评 第四编 “文革”时期诗歌论辩 “文革”时期主流诗歌理论体系的建构 红卫兵小报及其诗歌基本形态 红卫兵诗歌时空意象的神话原型 节日庆典与广场狂欢——红卫兵诗歌的精神特质之 “文革”时期流放者诗歌简论 存在境遇和生命哲学的诗性传达——再论“文革”时期流放者诗歌(一) 在苦难中探寻获救之路——再论“文革”时期流放者诗歌(二) 附录 艺术论评及其他 贝多芬:靠心灵而伟大的人——纪念贝多芬逝世180周年 民族艺术教育的新收成——彝族画家俄狄史卓作品审美功效论 在鲁迅周边世界的朱安——朱安年谱初稿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20世纪中国文学遗产的考量/京华学术文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家平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武汉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05580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9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00 |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1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25.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湖北 |
| 长 | 235 |
| 宽 | 165 |
| 高 | 2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