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熟悉的陌生人
内容
编辑推荐

《熟悉的陌生人》:有种生活方式叫自救。自救是当下的,也是永远的。迷茫在等候,失落已敲门。自救者的文学女神,钟情了一个孤独的灵魂,挽他走向阳光的彼岸。

这些文字,是这样心情下的心迹。更多的篇章,是在呼唤善良,高尚,真诚,友爱。这是呐喊,也是渴望。一本作品的可贵是真诚,真诚是敢把自己的心打开让人看到底,真诚是让自己的灵魂去说话。这是作者宁新路写作的“底色”,是根本,是土壤,更是情操的坚守。

内容推荐

《熟悉的陌生人》是作者宁新路近二十年来的随笔作品。漫长的时间,也加厚了内心感悟世界的土壤,但没有变的是表达的初衷,对美的追求。因而,色彩斑斓的篇章,力求从人生的观察到对事物的感受,从内心的感悟到生活的体验,从点滴的事理到对世界的感知,表达追求纯净而美好情怀的渴望。也力求以丰富的内涵,高远的视角,饱满的情感,表达多彩的思绪和人生的深切感悟,力求使文字清新而透出高尚大美,也力求成为给人以启迪、思索、激励的具有思想和艺术美的作品。这些跋涉和探索,对身心带来的是愉悦和慰藉,也升华了灵魂的境界。

目录

一、对你无话可说

 1 迷雾里行走

 2 不经意间

 3 世间最美的味

 4 活得很腻的感觉

 5 在人群里仍然孤独

 6 在一起比分开还寂寞

 7 一起睡到老是很难的事

 8 庸俗让我们卑贱

 9 为人妻

 10 人脸

 11 人活一年

 12 誓言有悔

 13 一件床事

 14 如若生命与灵魂相爱

 15 长寿的意义

 16 熟悉的陌生人

二、坠入莫名的状态

 1 背着手睡觉

 2 某种角度

 3 空白一片

 4 黑的白的

 5 边缘

 6 俯视

 7 混浊

 8 羽毛

 9 后门

 10 脸色

 11 释放

 12 个性化之美

 13 魂不守舍

三、没有回应的询问

 1 微笑值多少钱

 2 人有多少好时光

 3 人有几副面孔

 4 谁是你的真朋友

 5 让你重活一遍愿意吗

 6 你的眼里有什么

 7 男人该是啥“味道”

 8 谁会记着你生日

 9 你的可爱有几分

 10 你的情人是谁

 11 怎样才会让你动心

 12 高尚有多少用处

 13 男人究竟要什么

 14 重复的询问

 15 如果知道“谜底”

 16 今生你想做什么

四、无法送到的花朵

 1 问恩

 2 像花儿那样回报太阳

 3 做人简单到两个字

 4 寻找朋友

 5 花儿在向我笑

 6 厚道人是快乐的

 7 善良是吹不败的花儿

 8 阳光照到星期八

 9 在霞光里出门和回家

五、我不知道我是谁

 1 一只交嘴雀的选择

 2 如果我们改变自己

 3 上路不知道目标

 4 让我们心儿不累

 5 会做父亲的时候

 6 寻找失去的快乐

 7 好好跟别人说话

 8 这些很有意思的人

 9 尊重比给予更重要

 10 与玫瑰的私语

后记 情不自禁的文字

试读章节

1.迷雾里行走

走在这人山人海的城市里,被人流淹没得好比虫子、蚂蚁般渺小。要是不把自己牢牢地记住,会一时想不起自己是谁;要是不把自己牢牢地盯紧,转眼间会找不到自己。这就是自我迷失的感觉。

这人海里,人不同于那庄稼地稠密的高粱、玉米、小麦,它们虽有高低,而在一块田里却是一个身份、级别、地位、贫富。可人在这人海里,虽五官、四肢谁都比谁不多什么,虽都是吸空气、吃五谷的人,看上去人跟人没啥两样,实际上身价、地位和金钱,却悬殊得天上地下。

在京城,不要想自己的官有多大。用一句调侃的话说,不来京城,不知道自己官小。北京满街净是官,官有多少?用侃爷的话说,往人堆扔一块砖头,准会砸倒一大片局级、处级干部。这也许有夸张的地方,事实上在京城局级、处级干部“遍街”,不为夸张,至于科级干部,用夸张的话说,得在局级处级人堆里拿放大镜找。因而,你走在京城街头,一定不能看重你是哪级干部,你的官再大,也大不过京城的官,你的官再大,也大不过中南海的官。在这个城市行走,最好不要显耀自己是个什么官,只有两个字形容自己比较确切,那就是“渺小”。所以,我在这个城市的人海里穿行,常会感到渺小得不知道自己是谁。

让人渺小得不知道自己是谁的缘由,来自官位、金钱和名利。它像飞奔在空气里三个巨大勾人魂魄的托盘,人人都想挤上去。挤到托盘中心的人,风光耀眼、富贵荣华,好不让人羡慕。于是,总有许多人,在竭尽全力追赶这个飞转的托盘,而总有许多人追赶不上,也挤不到最好的位置,反而使自己迷失得如坠云里雾里,找不到自己。那种感觉,是随时随地会出现的。

偶然聚会,有朋友轻易请来十几位官员。有部级、有局级,有少将、有大校,处长成了最小的官。这么多、这么大的官“哗啦啦”来了一大溜,可想这个城市的大官有多少。让人感慨的是,即使处长这级官,在老家那个地方,也是很大的官了,可在这里算不了什么。在这么大、这么多官面前,官小的堆笑脸给官大的一杯杯敬酒。在大官面前,那么忙碌、那么躁动、那么殷勤、那么谦卑,频频敬酒、不厌其烦地说恭维话、热情话。从官小的人的殷勤、谦卑里,让人感到他不知是谁,他已找不到自己了。

在一个城市行走,尽是宝马、奥迪等高档车。开着这么名贵车的人,都是有钱有身份的人。都说“不来这个城市,不知自己的钱少”一点儿不假。聚会,一桌坐十二人,有存款几千万的,有身价几亿元的,三分之二是富人。这是巧合,还是这个城市人群的现实?是巧合,也是现实。在这么多有钱的人群里,你会立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有钱的人太多了。他们的钱多得使你想象不出来。他们那么其貌不扬,那么年轻,那么有钱,钱多得让人汗颜。他们的钱是从哪儿来的,用什么办法挣的?只能猜了。

参加一个沙龙,几十号人净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且十有八九是硕士、博士学历。你忽然发现身边高学历的人,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本科学历倒“稀罕”了。在这群人中,你感觉你比别人矮了一大截。你深感你不考硕士、博士,你跟他们再无法玩下去。你感到了渺小,你感到找不到自己。

相聚,即使同乡、同学,也会以级别排坐。聚会排不排座次,实际上座次早已排在人们的眼里了,官大的、有钱的,毫无疑问是得到笑脸最多的人,当然还有当年的校花、美女。

现在更多聚会上,人们很少有谈兴趣、谈文学、谈名著、谈艺术、谈音乐,更多的人谈的是官、钱、女人。谈这三样基本成了当今社会主流人士张口闭口的话题,也成了他们子女、亲朋好友听习惯了的话题。

如今即使亲戚、朋友间办事,也要提钱,不提钱似乎是不懂事,也成为习惯和风气了。往往是,亲朋好友间办事,没利益“润滑”,好事常常也会“搁浅”。你感到,这个社会许多事不能不用钱说话,好像语言是非常苍白的。

在官位、金钱和名气三大强力磁场里,人们被它吸得头晕目眩。这个强力磁场,是超常的磁场,它强力吸引着有欲望的人。所有有欲望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挤向这个磁场。这个磁场的路很窄、很陡,像羊肠小道,像云霄峻岭。越往深走,越往高攀,越陡、也越高,没有体力的人,没有耐力的人,是挤不到这个磁场中心的。

P3-5

序言

精神和人性本质相融合的大美体现

石英

当下散文的发展形势很兴旺,散文作者及作品可谓汹涌澎湃,有目不暇接之势。在这种情势下,人们有理由要求不仅是数量甚至也不是一般意义上质量的充分满足,最主要的是:有出息有造就的散文作家们能够创作出有其独具特色,至少在某个方面有突出优长或新的突破的作品。如此才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读起来“过瘾”有味儿,至少不致产生“审美疲劳”之弊。

而宁新路同志就是这种有优长、有特色、有新成就的散文家,他的许多作品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从本质上说,新路的散文文学观可以概括为:真善美的强烈追求者,淳厚乡情的坚守者,时代精神和人性本质相融合的体现者。在他的散文作品中,贯穿着对善美事物的无限钟爱与对丑恶现象的由衷厌憎。我印象极深的是名日《黑的白的》这篇取材和角度均为不俗而剖析又极透辟的文字。乌鸦和喜鹊,这两种人所常见在民间早已定位的鸟族,按说已无多余的话可说,但新路仍然从中挖掘出了新意和深意。为什么?我觉得这源自于他观察的细致、思考的别致尤其是好善憎恶的内在“基因”,借两种鸟族、两种形象给人的感觉做了非同一般的抒发,因而令读者不觉得老旧而对作者的“发现”与“发掘”由衷钦服。

新路可谓是一位具有正直品格的作家,他的作品诠释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淳美人性的尊崇与坚守。坚守并非保守,正气犹如信仰。他清醒懂得丢掉该坚守的东西无异挖掉精神的基石,扬弃淳美的人性必然沦为无根的飘蓬。与之同时,新路在创作思想上充满时代精神,在创作方法上历来有一股子探求创新的“拧”劲儿。也许是命运使然,他从村庄到了省会,又从省会来到都城,强烈的责任感和上进心促使他一直钟情于事业,尽可能优异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确切地说,他的文学创作一直是在业余时间见缝插针,惜时如金。生命与时代同步,作品主调紧扣生活节奏,可谓时空光影的出色见证者。然而,他总是善将时代精神与人性的本质相融合,使社会生活中正能量和负面因素不致混淆,以明晰的头脑对不同的色泽、不同的声音进行理性的抉择与取舍。根据自身的情况摆正位置,作出自己应做的贡献,在相当的程度上实现自身的价值。他说:“这同样可以用到做人的选择上。中心的位置和空间是有限的,中心吞不下那么多的人,中心没有那么多位置,中心太闹太吵太挤,大部分人都会是边缘。边缘,又有什么不好呢?中心有太多的喧闹,边缘有太多的清静。人最大的不幸是,进人中心却在中心的边缘,身在清静边缘却向往中心喧闹。人最大的幸运是,中心的边缘最清静、最安全,边缘的中心最舒心、最自我。”(《边缘》)这是一段极典型、极富代表性的语言。辩证、智慧、积极却又识进退,而且别具意趣,颇富魅力。  由此便联系到新路散文的结构方式与艺术风格。以他甚具代表性、发表于《中国作家》的《迷雾里行走》(散文十篇)为例,它们无不是表面随意,内质严谨;语见俏达,实则深沉。可谓融叙事、陈理、抒情于一体,宏观布阵与微观的无缝对接,读之日爽、浓、劲、昧、刺等诸种感觉应约齐集,非短时率尔成章,乃久孕厚积一朝吐露也。我之所以言其为“吐露”,而不是常用的“喷发”,是因为作者的总体风格从来不以“快餐”见称,而重在“琢磨”,细嚼慢品,自有厚味。应该说,每篇都对得起生活,对得起读者也对得起自己。真正的为文者,自己还没品出味道来,便硬叫别人去品滋味,那怎么成?

在这种总体风格中,有一个不能不说的突出特色,那就是俏皮中的讽刺,并不剑拔弩张中的揶揄与不屑,本质上是由正气垫底的锋锐之语。仅举二例:“在某种层次的人士面前,那么忙碌,那么躁动,那么殷勤,那么谦卑,频频敬酒,不厌其烦说恭维话、热情话,从官小的人的殷勤、谦卑里,让大家感到他不知是谁,他已找不到自己了。”(《迷雾里行走》)。另如:“背着手走路,背着手睡觉,除了没有用心之外,还可以治疗驼背、颈椎、腰痛等不良杂症什么的,但背着手治病可以,而背着手睡觉,那是绝对睡不着的,那样双臂会麻木和疼痛难耐,不信试试。”以调侃方式阐发人生哲理,是一种大幽默。

以上序文,也可以说是我的读后感。这还不是仅就新路近作而言的;事实上我一直在注意他的散文创作,在他不断发展创新中获得愈来愈明晰和深刻的印象。借用小平同志在改革问题上的一句名言“发展是硬道理”,用在此处也很适合。我觉得。

2015年8月17日

(石英,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名誉副会长,《人民日报》原文艺部副主任。出版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70余部,达1000多万字)

后记

情不自禁的文字

《熟悉的陌生人》是近二十年来的随笔作品。漫长的时间,也增厚了内心感悟世界的土壤,但没有变的是表达的初衷,对美的追求。因而,色彩斑斓的篇章,力求从人生的观察到对事物的感受,从内心的感悟到生活的体验,从点滴的事理到对世界的感知,表达追求纯净而美好情怀的渴望。也力求以车富的内涵,高远的视角,饱满的情感,表达多彩的思绪和人生的深切感悟,力求使文字清新而透出高尚大美,也力求成为给人以启迪、思索、激励的具有思想和艺术美的作品。这些跋涉和探索,给身心带来的是愉悦和慰藉,也升华了思想的境界。

仰望星空的蚕

文学艺术,是心灵的光亮。说文学艺术,想到了蚕。春蚕到死丝方尽,留赠他人御风寒。蚕吃桑叶,吐出晶莹剔透的丝,丝轻得像云朵,鲜润得像花瓣,滑爽得像少女肌肤。丝织罗、绫、纨、纱、绉、绮、锦、绣等尤物,织皇袍,织旗袍,织嫦娥仙女的裙摆和心爱,织衣织巾织手帕织绣球织绣鞋等雅品和凡物。丝织什么都超凡脱俗。丝绸是世间最富梦幻般意境的神赐之物。

丝绸华贵而浪漫,把它喻成云,喻成霞,喻成虹,喻成花,喻成仙雾,喻成美玉,喻成凝脂总不为过。蚕吐完丝,变成蛹,化为茧,结束一生,留下的是让人无尽的联想。蚕吃桑叶,是为了怀丝,怀丝是为了吐丝,吐丝是为了作茧,作茧是为了自缚。蚕吃桑是愉悦的,蚕怀丝是愉悦的,蚕吐丝是愉悦的,蚕作茧是愉悦的。蚕作茧自缚也是愉悦的吗?想来它是悲苦的,也是欣慰的。蚕一生在表达着什么,又意味着什么呢?蚕在表达诗意的一生。它的诗为丝,被人赋予无穷的颜色而流光溢彩,丝品尽显物宝天华之关。于是就让人想,蚕是诗人,它的一生是仰望星空的,它是以心仰望星空的,不然它的作品为何那么纯粹、高雅、唯美呢?

这好像是在赞美文学艺术家吗?优秀的文学艺术家可真似春蚕啊,他们若蚕吃桑叶般纯朴生活而“吐”出闪亮的诗文,诗文“吐”尽了,气血耗尽了,容枯了,肌瘦了,背弯了,只剩皮包骨头,最后死在自己码起的书山里,死在自己酷爱的书稿上。

然而。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是劳动家,文学艺术家也是劳动家,所有劳动者都是“蚕”,在吐芬芳世界的“丝”,只是他们吐的“丝”品质不同而已。其不同,总是与仰望星空高远密不可分。那是纯净,雅致,高远,宽阔,无私等人生境界的不同。要有这样的境界,需有纯净的内心和雅致的情趣,方能超凡脱俗。方能如蚕以寻常桑叶为食,以素雅为食,汲取精华,吐出高贵,化蚕成诗。

文学艺术,是仰望星空之门,是走向文明高贵的心灵之门,也是让人想象美好,向往美好,追赶美好、享受美好的灯盏。没有仰望星空的诗意情怀,没有照亮人生内心的灯盏,没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燃烧,是不可能为“蚕”成“茧”的,更不能吐出华美的“蚕丝”。没有蚕的境界,坐在高处迷茫,拥抱金钱苦恼,口嚼美食无味,看到灯光无亮,坐在花间无香,美人相伴寂寞。那我们的人生就没有诗意,也不会发出生命的光热。

有位古人说:“要是没有花、月和美人,就不愿意活在这世上。”清朝雅士张潮对此说:“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他还对此加了一句:“要是没有文章、书画、围棋和美酒,就没有必要一定托生为人。”还有智者说,枉自托生为人活在这个世上的人,迫切应该深加反省;要是没有豪杰之士与文人,也不需要有这个世界。

因而,无知无识、无趣无味的人生,是缺乏意义的。做那仰望星空的蚕吧,不一定成为文学家和艺术家,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就好。无论做什么,能够脚踏大地,眼望远方,不踩空,为世留香,哪怕是淡淡的一缕香也好,那也会是真正的“蚕”,诗意人生的“蚕”。

那我们得仰望星空,那我们得回归心灵。像蚕吃桑叶那样不停地读书,像蚕那样以终生精力为世间吐丝。那就让我们以书为友吧,那就让我们以文学为伴吧。这以蚕为喜的文字,表达了我对文学的敬仰和热爱。

……

何以有这样的苦闷和渴望呢?是在遭遇一个荒诞不经的时期。这个荒诞不经时期的腐败蔓延所助推的精神与道德的沦丧,是对善良人心灵的极大摧残,这也是人生经历中的不幸。一个想保持内心高洁、真诚和善良的人,一个不愿与卑劣、庸俗同流合污和随波逐流的人,必然是苦闷的,失意的,惊愕的,渴望的。

所以,就情不自禁地想说,想叹,想盼。这些文字,是这样心情下的心迹。更多的篇章,是在呼唤善良,高尚,真诚,友爱。这是呐喊,也是渴望。这是我善良、真诚、高尚的内心没有丧失的缘故。

好在这荒诞不经在见底,好在荒诞不经正缓缓回落,好在一个崇尚高尚情怀的时代在缓缓到来。在所盼来的这个时代,是一个高尚情怀拥抱人们的时代,我期待,甚至在梦中也会期待。如果是这样,那我会不再写苦闷与惊愕的文字,或会以幸福的心情写苦闷和惊愕的文字。这样的文字,会是叩问灵魂、追逐大美的文字。对此,我对这个社会充满喜悦,我对未来我的写作心怀憧憬。

一本作品的可贵是真诚,真诚是敢把自己的心打开让人看到底,真诚是让自己的灵魂去说话。这是我写作的“底色”,是根本,是土壤,更是情操的坚守。失去了这些,我将不再写作,即使写了秀美而无魂的文章,那也是缺乏意义的文字。

一本作品,是一个作家刻骨铭心的感动。我为过去的岁月而感慨,也为帮助过我的人而感动。感动的实质是感激。感激生活和朋友们对我的给予。

感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领导和编辑对这本作品出版的关爱。也由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的重视,樊清玉编审出版了我的前两部散文作品《来去无尘》和《会笑的云》,得到市场上的好评。尤其是出自《来去无尘》的“一位财政部长的两份遗嘱”长篇散文,经2015年2月6日《光明日报》“文荟文化周刊”刊登,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得到几位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重要批示。中央各大报刊和中央电视台在重要版面和黄金时段纷纷连续报道,掀起了全社会学习财政部原部长吴波高尚情操的热潮,作品也成为财政系统内外学习吴波的必读书籍和篇章。这无疑是出版社史上的大事情。这与出版社的眼光和责任编辑的精细编辑分不开。长篇散文《来去无尘》已成为奉献给财政人,乃至全社会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和一部感动人的经典作品,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这是出版社的荣誉,也是我的光荣。因而,感激也是情不自禁的。

宁新路

2016年2月 北京阳光花园

书评(媒体评论)

抒情不腻,说理不僵,情景交融,收放有度,有种思想和感情并茂的质感。好读、耐读,有嚼头。从中不难读出,外表沉稳的作者,内心竟然激荡如潮,含蓄文字背后有真性情。真人不露相,文字难掩真。其为读宁新路散文之感。——著名作家柳萌

宁新路的文学观概括为:真善美的强烈追求者,淳厚乡情的坚守者,时代精神和人性本质相融合的体现者。是部洋溢大美的散文作品。它无不是表面随意,内质严谨;语见俏达,实则深沉。可谓融叙事、说理、抒情于一体,宏观布阵与微观的无缝焊接,读之日爽、浓、劲、味、刺等诸种感觉应约齐集,非短时率尔成章,乃久孕厚积一朝吐露也。它贯穿着对善美事物的无限钟爱与对丑恶现象的由衷厌憎,是一部文字优美、文化浓厚、思想深刻的作品。——著名作家石英

作为散文家,宁新路有敏感的艺术直觉,生活中的形形色色,都能变成栩栩如生的画面,他的描述和解读,优美深刻,透着沉稳的气质。简约别致的文字,行云流水的笔韵,把万千思绪与感悟,从容道出耐人寻味的心灵之约。——著名作家王世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熟悉的陌生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宁新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564981
开本 32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2015286076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8.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