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邓小平的故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一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物中出类拔萃者。他们的道德文章堪为师表,文韬武略出众超群,革命精神足称楷模。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虽然书中所讲述的人物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精神遗产,则成为我们民族用之不竭的财富。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邓小平的故事》,用数十个篇幅,以传记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记叙了邓小平从一个农村少年,到走出国门、投身革命,经历了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奋斗,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富有传奇性的一生。

内容推荐

在改革开放年代中,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充分表现了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伟大思想和人格魅力。本书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之邓小平的故事,用数十个篇幅,以传记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记叙了邓小平从一个农村少年,到走出国门、投身革命,经历了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奋斗,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富有传奇性的一生。

目录

富有正义感的童年

“博士”的雅号

百色、龙州起义崭露锋芒

智歼熊镐

巧建抗战游击支队

《中国的双星》

刘邓情深

独当一面战陇海

大别山中的故事

运筹帷幄南京城

一条铁路人心见

“仗打完了吗”

民族问题的小学生

重任在肩

针锋相对

叩响美国之门

一封出人意料的信

绵里藏针

百万大裁军

打开窗口

“一个失误”

姓“社”姓“资”

试读章节

1922年的夏天,邓小平加入了刚成立不久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这时他还在蒙达尼哈金森工厂打工,他是和蔡畅等人由蒙达尼专程到巴黎参加入团宣誓的。在入团仪式上,他举起右手,庄严地宣誓。从这一天起,他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人,他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这一天拉开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辉煌革命生涯的序幕。

在留法勤工俭学的生涯中,邓小平虽然自始至终没能进过几天正规学校,却获得了一个“博士”的雅号。

那是在1922年8月1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创办了她的理论刊物《少年》,担负起传播共产主义理论,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团结广大旅欧青年的重任。刊物创办不久,邓小平就来到位于巴黎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鲁瓦大街17号的编辑部,成为其中最年轻的一名成员。这是他直接参加革命工作的开始。

在编辑部里,他最初从事蜡版刻写和印刷、装订方面的工作。每天离开工厂后,常常来不及换下工装,他便匆忙赶到编辑部,在昏暗的灯光下,紧张地伏案工作起来。当时,在刊物里担任领导和主要撰稿人的是周恩来,先后参加编辑部工作的还有李富春、傅钟、李大章等人。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挤在旅馆狭小的房间里,开会、讨论、写稿、刻写、油印、装订。饿了,就吃两片面包;渴了,就喝上几口自来水;困了,就在地铺上稍事歇息。为了保证刊物按时出版,常常是周恩来写完或改好一篇,他们就赶紧接过来刻写、印出一篇。工作起来常常是通宵达旦,彻夜不眠。

小时候刻苦认真的习字和参加这项革命工作的神圣感和责任感,使他的蜡版总是刻得一丝不苟,不仅字体匀称工整、美观大方,油印、装订工作也完成得十分干净利落。每期刊物出来后,大家对此都赞不绝口,不约而同地将“油印博士”这顶桂冠戴到了他的头上。这既是对他那隽秀漂亮字体的赞誉,更是对他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的高度肯定。

一年半后《少年》改名为《赤光》。旅欧支部书记周恩来对大家说:“《少年》是一个较为偏重理论的刊物,在过去的十几期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我们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把《少年》改名为《赤光》,这不只是刊物名称的改变,而是要使这个刊物更好地为我们的工作服务,充分地发挥其宣传工具的作用。”

周恩来亲自负责编辑、发行和承担主要撰稿人的重任。李富春继续负责发行,邓小平和李大章刻蜡版。用什么样的封面呢?邓小平看着《少年》刊物的封面,思考着。忽然,他眼睛一亮,说:“我们的刊物《赤光》是由《少年》改名而来的,《赤光》的封面,应是一个正欲跃起的少年。唔,这个少年应是赤身裸体,无牵无挂;他手持号角,高擎旗帜;他背靠光芒四射的赤日,脚踩无边无际的山川。”

“说得好!”

邓小平的建议得到了一致的赞许。

周恩来最后拍板:“就这样。”

1924年2月1日,《少年》正式改名为《赤光》,并出版了首期刊物。

经过一年多革命斗争生活的洗礼,邓小平在《赤光》编辑部内不仅刻写、油印、装订等老本行干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还和周恩来、李富春、蔡畅等在刊物上撰写了大量的文章,仅以“希贤”为名发表的就有《请看反革命的青年党之大肆捏造》、《请看国际帝国主义之阴谋》、《请看(先声周报)之第四批造谣的新闻》等等。文如其人,就像《赤光》封面那个手持号角、高擎红旗、正欲跃起的少年一样,邓小平这些文章写得尖锐、泼辣,富有强烈的战斗性。在一篇揭露青年党人的文章中,邓小平这样写道:“当国内直皖战于南、奉直战于北的时候,他们却歌舞于花都”,他们十月十日所主持的所谓“国庆纪念会”,只是“音乐悠扬地‘奏乐’,肖妙之至地‘扮演’,体态活泼地‘跳舞’。他们干了一夜。这本是青年党的十月十日俱乐会、‘跳舞会’,他们却偏说是旅法华人的纪念会。请看,这是何等的捏造!何等的欺骗!”这样的文章就像斗士手中的标枪,直刺敌人心脏。

在编辑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赤光》办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文章短小精悍、切中时弊,在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华人中具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我们奋斗的先锋”和“旅法华人的明星”。这中间无疑凝聚着邓小平这个“油印博士”的一份心血。邓小平以手中的蜡版、钢笔作匕首、作投枪,在《少年》、《赤光》这个阵地上,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进行着英勇无畏的斗争。

1924年,随着国内革命的发展,旅欧的党团员周恩来、赵世炎、李维汉、王若飞等许多人相继应召回国。在7月13日至15日召开的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当选为执行委员会书记局的成员,并因此转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正式党员。这在他的革命征程中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时,他还不满20岁。P6-1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邓小平的故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宪//申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3037774
开本 32开
页数 1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7
出版时间 1998-09-01
首版时间 1998-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图书小类
重量 0.1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A762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3
出版地 山西
203
139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5:5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