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内容
编辑推荐

诬陷是恶劣的,夸张一点说,简直就不是人所能做出来的事情。想要终止这一历史,除了制度上的人性化与理性化外,还需要对这段大部头的历史做一番研究,以求找到破解诬陷的秘籍,让天下所有的诬陷者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无处藏身,无从施展其技。这才是本书之所以列举了那么多诬陷者丑恶嘴脸的真正目的。

本书分析历史上著名诬告陷害案件的案情和审判情况,挖掘案件背后的思想和人心。每一个案子的来龙去脉都可以挖掘成一个令人深思的道理或者现象。中国历史上的大案绝大多数是诬陷案,此书将这些诬告案件进行梳理,作为透视中国世道人心的窗口,萤新审读它们有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翻开二十四史,诬告陷害的嘴脸与血淋淋的现实让人不寒而栗。那些小人自不必说,他们往往以无中生有为生存之能事。就是有些在正史上留下美名的人也有诬陷别人的记录。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诬陷,诬陷者之所以要犯下这为人不齿的行为,就是因为其中藏着利益。这种利益包括富贵荣华,有时候还是性命攸关。

本书分析历史上著名诬告陷害案件的案情和审判情况,挖掘案件背后的思想和人心。每一个案子的来龙去脉都可以挖掘成一个令人深思的道理或者现象。中国历史上的大案绝大多数是诬陷案,此书将这些诬告案件进行梳理,作为透视中国世道人心的窗口,萤新审读它们有现实意义。

目录

第一章:歪曲的艺术

 1、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2、地下造反

 3、石显最能事

 4、折奸侯燕广

 5、皇帝的诬陷

 6、诬陷高手魏忠贤

第二章:谁在凭空捏造

 1、子上之死

 2、白起死有余辜

 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被诬陷与被损害的

 5、倒霉的谢济世

 6、胡林翼的幸运

第三章:人的劣根——落井下石

 1、公孙弘的跟进

 2、倒霉的刘文静

 3、王忠嗣之死

 4、黄潜善的落井下石

 5、韦敬扔出的石头

 6、助力的倪文焕

第四章:睁着眼睛说危言

 1、韩非死于什么

 2、卢杞的杀人利器

 3、李存孝之死

 4、寇准该被诬

 5、从朱熹的“伪学”说起

 6、刘懋的打抱不平

第五章:诬陷的学问:断章取义

 1、可观的北宋文字狱

 2、宇文虚中不受欢迎

 3、表笺案

 4、洋人的被断章取义

第六章:躲不开的污水

 1、骊姬的脏水桶

 2、优秀的演员李渊

 3、脏水分子阿合马

 4、徐兆瑞与东林党

 5、戴梓之死

 6、载漪的诬陷

第七章:捕空风捉鬼影

 1、谁逼反了陈豨

 2、赵广汉的诬告预备

 3、嫉妒让人诬陷

 4、诬陷专业户

 5、李德裕的幸运

 6、谁都不是君子

试读章节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一生做过很多让人值得赞叹的事。他本是楚国人,因为自己的父亲和哥哥被楚国杀掉了,他就跑到吴国为当时的公子光推荐杀手杀掉了吴王僚;又辅佐成为了吴王的公子光,借助吴国而杀回楚国,灭掉了自己的祖国;而且把曾经杀掉他父亲的楚成王的尸体从坟墓里挖出来,用鞭子大抽特抽;又辅佐公子光的儿子吴王夫差灭掉了越国。由此可以看出,伍子胥不但是个传奇人物,对吴国而言,还是个功勋卓著的人。但是,他后来居然被吴王夫差赐剑令其自杀。这位一生都把事情做得很有噱头的伍子胥即使是死,也要死得另类一些,他对人说,把我的脑袋挂在城墙(今天的苏州城)上,我要眼睁睁地看着越国来灭掉吴国。

几年后,那位吃过夫差大便的越王勾践真的杀进了苏州城,吴国真的也被灭掉了。而伍子胥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事情发生,无能为力。

众所周知,历史中的大多数功臣往往不得善终。作为功臣伍子胥是不是也中了这种魔咒呢?事实上,不是。大凡功臣都是被他的主子直接杀掉的,而夫差虽然智慧不足,却根本没有杀伍子胥的心,伍子胥死于同僚伯嚭的诬陷。

伯嚭和伍子胥都是楚国人,他的父亲因为在楚国犯了事,为了避难,伯嚭跑到了吴国。他听说自己的同胞伍子胥在吴国担任要职,就投奔了伍子胥。伍子胥念在大家都是同胞的情分上,就收留了他,后来还对其才能很是认可,又推荐他担任了吴国的太宰(大夫)。二人在一起合作很是愉快。后来,夫差灭掉了越国。在对待勾践的问题上,二人产生了一些矛盾。

当然,这还要归于勾践的阴谋。越国将要被灭时,勾践派人到吴国密会伯嚭,对他说,觋在你与伍子胥是功成名就了。

可是外面只知吴国的大功臣是伍子胥,却不知道你伯嚭。现在,可能还看不出什么来。但长久下去,你很有可能被伍子胥搞掉,因为一山不能容二虎。伯嚭很惊慌,问计。越人就说,我们大王现在已经投降,正准备来你国接受你国王的惩罚。做牛做马倒无所谓,就怕你们国王激动之下把我们国王杀了。只要你能保住我们国王,我们国王将来必能让你代替伍子胥,成为吴国首屈一指的人物。伯嚭不置可否,来人立即献上无数的财宝与美人,伯豁思虑再三,最终答应了下来。

当勾践与他的老婆按照停战协定来到吴国后,被捆绑着见夫差请罪:“勾践我上愧皇天,下愧后土,自不量力,污辱大王的军士,到鄙国问罪。大王宽赦于我,使我保住须臾之性命,拿着簸箕和扫帚,给您干活,不胜感愧。”

夫差以胜利者的姿态得意地说道:“寡人也有过错,可是,如果我这样饶了你,就是对我先君的背叛啊。”这位国王当初向父亲公子光郑重承诺:“必勿忘越!”如果现在他不杀勾践,就是失信于父亲。

勾践跪在那里直发抖,磕头:“惟大王怜之!”

伯嚭对夫差说:“越王真是有诚意啊。”

一旁的伍子胥立即站出来,瞪着眼睛,看着越王,对吴王说:“大王,当飞乌在青云之上,我们尚且还要弯弓射之,现在它就停栖在庭堂之下,怎么反倒可以放过。对于现在的勾践,一个厨子就可以解决他,岂可失去良机?”

如果你说伍子胥是个喜欢痛打落水狗的人,也未尝不可。在他看来,勾践这个人并非善类,他主动投降并不是他真的服了,而是口服心不服。伍子胥做事向来很绝,这从他的做事履历中就能看得出来。所以,他要杀勾践一方面是维护吴国的利益,另一方面就是他的性格与做事风格所决定。

夫差却不这样看,他说:“我听说,诛杀投降的俘虏会祸延三代的。我不敢私爱越国,但是怕皇天降罪于我们吴国。”  伯豁立即见缝插针:“伍大夫说的是一时之计,大王说的才是安国之道。仁义是万世霸业之基啊!”

伍子胥苦苦哀求吴王杀掉勾践,但吴王此时宅心仁厚,就是不杀。这可能就是后人所说的妇人之仁。勾践似乎是为了感谢吴王不杀之恩,在吴国充当奴隶的岁月中,勤勤恳恳,忠心不二。有一次夫差病了,深通医术的勾践还取出夫差的大便来尝,尝完,他很高兴地告诉夫差,大便味道很正常,已经恢复了大便的味道,您很快就康复了。一天后,夫差真就康复了。

他的仁心再次复发,他想把勾践放回去。伯嚭立即参与进来,说了很多要放回勾践的大道理。伍子胥大怒:“大王您不知道历史吗?夏桀囚禁了商汤,商纣囚禁了文王,最后释放了他们,反倒被他们所灭。大王您俘虏了勾践却不加诛,臣认为大王迷惑很深啊,如果不能谨慎从事,很可能会落得夏商一样灭亡的结果。”

夫差没有听出这段话的意思,伯嚭却听出来了,他偷偷对夫差说,伍子胥把您比成桀纣。他就不这么看:“齐桓公当年,把‘燕留’五十里地割给燕庄公,从而获得扶弱济危的美名。宋襄公的仁义之师,不打渡河的敌人,一样被后人称赞,列名为霸主。大王诚能效法前人,赦越王回国,必也名冠千古,成就霸名。”

夫差先是恼火伍子胥的比喻,听了伯嚭的这段话后,立即转怒为喜,不久后,就真的把勾践放回越国去了。伍子胥愤恨不已,他对伯嚭说,你身为吴国臣子,不为吴国谋取安全之道,还放虎归山,将来看你怎么跟吴国的祖宗们交代。

伯嚭也大怒,他认为伍子胥在唱高调,大家都知道咱们是楚国人,却跑到吴国来当官。再说,难道就你知道为国家谋福利,不要这么抬高自己,我跟你是一样的。

事实上他跟伍子胥还不一样,他接受了勾践太多的好处,所以,他自然要为勾践说话。但伍子胥怨他的事,却让他直接把矛头对准了伍子胥。如果说以前还是为勾践而总逆着伍子胥的话,那么,现在,他就是直接针对伍子胥了。

但伯嚭诬陷伍子胥却不是因为勾践,而是因为夫差攻打齐国。勾践回国不久,夫差得到消息,说齐国正在闹内乱,国力衰弱,于是决定兴师伐齐。伍子胥站出来说,我们的敌人是近在咫尺的越国,而不是千里之外的齐国。这种劝阻当然不会起作用,因为在夫差看来,勾践已经彻底丧失斗志了。他很放心勾践。于是,他亲率大军北上,结果大胜而回。伯嚭立即恭贺,当然,在恭贺的同时也不忘记给伍子胥穿点小鞋。夫差听来听去,就真的有点不喜欢伍子胥了。

四年后,夫差又想讨伐齐国。伍子胥还是劝阻不要这样,夫差这个时候已经懒得理伍子胥了,根本听不进他的任何意见。伍子胥在这段时间得到了越国的很多消息,说勾践正在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他知道,吴国必将灭亡。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没有活着见到。伯豁已经跳了出来,向他攻击。

伯嚭对吴王进谗言,说:“伍子胥这个人刚愎残暴,不讲人情,他要是心怀怨恨,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上一回大王您要讨伐齐国,他认为不能去,结果大王获胜而回。伍子胥因为自己的计谋没有被采用而心怀不满。如今大王又要讨伐齐国,伍子胥看他的阻拦又没有结果,索性装病躺下了,企图逃避战斗。大王您不得不提防他。”这些话表面上看是事实,伍子胥这个人的确是个喜欢记恨并善于将仇恨得报的人,而且,此时,他的确装病在家躺着。但是,善于记仇的人更善于记恩,吴国对他的恩情不可谓不大,他在家装病也并非是躲避战争,而是他的确不想让吴王讨伐齐国。由此可见,伯嚭是在歪曲事实。歪曲事实的人往往把事实穿插在自己的理解与想象之中,经过整合与重新排列,事实和想象融在一起,使人听不出来到底哪里是真哪里是假。并且,这种被歪曲了的事实往往具有语言的感染力,使得接收者听起来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如同我们听一篇优美的文章一样,往往情绪会被调动起来。

一旦接收者不经调查,那么,被歪曲了的事实就成为了事实。

夫差毫不怀疑伯嚭所说的话,派人带了柄剑,去伍子胥处,让他自杀。伍子胥这才说出了文章开头的那段话。他死后不久,勾践果然发动越国军队,攻进了苏州城,夫差也想学当,初勾践那样投降做奴隶,但勾践没有他那么笨,不许。夫差只好自杀。伯嚭本以为当年帮过勾践的忙,去找勾践,却被勾践杀掉。理由是:进谗言陷害忠良。

伍子胥的脑袋后来不知去哪里了,大概是风干了。如果他真的泉下有知,对伯豁的死不知该做何感想。伯嚭的被杀可能为诬陷者开了个并不完美的头,继他之后,所有的诬陷者大都不得善终。

那么,就剽窃伍子胥的话来结束这段故事:我要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诬陷者们到底都有什么下场!

P3-7

序言

中国古代有位半瓶子醋的画家,最擅长的就是画鬼。若叫他画上一幅风景画或是人物素描,他只能端着笔做痛苦状。他画的鬼在当时被称为一绝,即使是胆子最小的闺中少妇也会买一张鬼图来欣赏。这位画家临死前,也希望他的儿子继承自己的衣钵,继续画鬼。他的儿子不想画,他就对他的儿子说,你小子懂个屁,世间上最容易做到的事就是无中生有,大家都没有见到的东西是最容易让大家着迷和相信的。我把他的这段话放在了诬陷这一历史事实上,突然发现,二者几乎是惊人地异曲同工。

翻开二十四史,诬陷的嘴脸与血淋淋的现实让人不寒而栗。那些小人自不必说,他们往往以无中生有为生存之能事。就是有些在正史上留下美名的人也有诬陷别人的记录。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诬陷,诬陷者之所以敢这样做,就是因为其中藏着利益。这种利益包括富贵荣华,有时候还有生命。为了这些,诬陷者会毫不犹豫地抛弃掉道德规范,来对别人进行诬陷。整个中国的诬陷史的基调无非如此。

在我看来,诬陷就是扯淡。把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说得有声有色,有理有据,让接收者不得不相信。这些人都是编故事的行家,扯淡起来,如果你不相信,那你就真是冥顽不灵。所以,历史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诬陷最终都能成功。因为他所编造的已经不是简单的文章了,而是一个个饶有趣味的故事。

诬陷者大抵都是聪明之辈,他们能观察接收者的情态以及心理动态,然后趁势而入,或者以歪曲事实的方法进行诬陷,比如汉景帝诬陷周亚夫,还有就是明朝太监魏忠贤的诬陷能事。但歪曲事实毕竟还有事实在,有些诬陷者或者认为这很麻烦,于是干脆就凭空捏造,这种方法之所以好用,是因为根本不需要准备什么,只需要一张嘴,所有证据就全来了。但是,不是所有的诬陷者都事前有所策划,有的人一见到自己的“仇人”倒霉了,他立即赶上来,以诬陷踩上一脚,我们称这种行为为落井下石。但是,不是每个诬陷者都能得到这种好机会,也不是每个接收者都不去调查就听信了诬陷者的信口雌黄。所以,诬陷者又再次发挥他的聪明,既不凭空捏造,也不歪曲事实,而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向不好的方向放大,这种把事实故意放大的艺术在历史上被称为危言耸听。可是,有的接收者不会被这种迷魂汤给灌倒,诬陷者再次创新,那就是在事实的基础’上断章取义,苏轼就中了这种毒,在中国文字狱史上,所有的诬告几乎全是这种方式。然而,诬陷者中也有品质相当差的,他们不歪曲事实,不断章取义,也不凭空捏造,而是采用了泼妇骂街的手法对别人泼脏水。这种方法被许多诬陷者奉为至宝,因为不但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还能一泄胸中怨气。

在这些诬陷技术手段的支持下,所有诬陷者都能在自己的领域成就一番诬陷事业。那么,为什么这些人都能很轻松地得到成功呢?关键还是在接收者——帝王那里。古代帝王的信息来源无非是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别人传输给他的信息,另一种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信息。诬陷者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这些聪明的人往往能猜测到接收者在琢磨什么信息,然后立即投其所思,诬陷事主,无所不成。

诬陷是恶劣的,夸张一点说,简直就不是人所能做出来的事情。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古代的那些诬陷者们不是人,他们的确有血有肉,只是因为在特定的制度与不可失去的利益面前,丧失了头脑,再加上执行这些制度的人无心或有意的“帮忙”,所以才成就了一大部中国古代诬陷史。

而想要终止这一历史,除了制度上的人性化与理性化外,还需要对这段大部头的历史做一番研究,以求找到破解诬陷的秘籍,让天下所有的诬陷者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无处藏身,无从施展其技。这才是本书之所以列举了那么多诬陷者丑恶嘴脸的真正目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木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95150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2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29.2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5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3: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