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花能解语(美丽寓意的天机神会)/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不同的花代表不同的寓意,不同组合的花也代表不同的寓意。本书以作者收藏的民间年画、剪纸图案为原作,选取花语民俗中最具代表性的花,将您带到一个百花盛开、芬芳四溢的绚丽世界。

“花能解语还多事”,为增强可读性,本书还讲述了一些因花惹事的古代传说和故事,如武则天、杨贵妃与牡丹花的故事等。

内容推荐

本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的花品寓意进行解读,如牡丹花,不仅对其植物学的生长特点进行介绍,还对其在民间传说和经典文学中的相关情节进行描述,对其在民间绘画中的表现进行描绘,对其从美学、民俗学、心理学、艺术学、社会学等诸多视角进行立体透视。

目录

第一章 花俗文化探源流/1

栽培花的历史溯源

武则天与花的传说

花与名人的渊源

盛世赏花习俗

赏花节俗

古代花神风俗

花市风俗

古代赏花文化

第二章 送花风俗有讲究/26

送错一枝花或成千古恨

爱情花语

最浪漫的送花画面

古人送草不送花

青草比花更美

第三章 惟有牡丹真国色/40

牡丹文化源远流长

牡丹之名的由来

画作品中的牡丹

诗歌中的牡丹

牡丹与戏曲

名人与牡丹

长安牡丹的兴衰

洛阳牡丹甲天下

曹州牡丹最神奇

葛巾紫和玉板白

金黄牡丹与荷包牡丹

牡丹与冠名

牡丹的吉祥寓意图

第四章 映日荷花别样红/82

荷花的生长历史

荷花的名称

荷花的文化渊薮

莲花与佛教

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荷花与三月三的传说

并蒂莲的传说

荷花传说

文学经典中的荷花

绘画中的荷花寓意

民间年画中的吉祥荷花

第五章 花尽菊蕊独盈枝/118

菊花的寓意

菊花酒的风俗

菊花的实用功能

菊花的真实故事

菊花的传说

刺秦关人变菊花

白菊花的传说

菊花命名的地名

菊花会

菊花诗

菊花图的吉祥寓意

第六章 梅花不肯傍春光/145

梅花的文化源流

古人与梅花

画家和梅花

梅花的品格

梅花的植物学知识

诗人眼中的梅花

梅花吉祥图

第七章 嘉名谁赠作玫瑰/166

玫瑰概说

古人对玫瑰的认识

佛教的玫瑰传说

玫瑰与月季

西方人眼中的玫瑰

希腊的玫瑰传说

罗马的玫瑰传说

英国玫瑰的传说

俄国的玫瑰传说

印度的玫瑰传说

玫瑰的实用功能

玫瑰歌曲的传奇

玫瑰花语的传说

第八章 此花无日不春风/196

月季花概说

月季类别

月季的药用价值

莱州月季的来历

和平月季

月季花的诗情寓意

月季与玫瑰的区别

月季花语

第九章 惟有山茶偏耐久/212

山茶花概说

陆凉的山茶传说

大理的山荼传说

山茶花的美容功能

日本花俗不喜山茶

诗歌中的山茶花

第十章 凌波仙子生尘袜/227

水仙花的文化品位

水仙花致富的传说

漳州水仙的传说

水仙少年的传说

那喀索斯与水仙花

水仙花诗词

后记/244

试读章节

古代赏花文化

谈到中国花文化,不能不谈及中国古代的赏花理论。

中国古代的赏花理论认为,花有韵味,有情感,有风骨,有精神。可赏之花或淡雅、清秀,或富丽、凝重,或端庄、典雅,或潇洒、飘逸,或含蓄、温婉,或豪放、雄奇,不同的花各有其独具的风韵。

如荷花清丽秀雅,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典雅。文竹体态轻盈,给人以文雅潇洒的感觉。含笑花花苞含而不放,予人以含蓄蕴藉的印象。梅花疏枝横斜者清雅,老干遒曲刚劲者古雅。菊花性耐霜寒,清芬宜人,可谓坚贞高雅。水仙,青葱挺秀,幽芳四溢,极为娟丽素雅。

在赏花文化者的眼中,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活色生香、灵秀妩媚,有的娇姿丽色、风度翩翩。就是同一种花,不同时间也有不同的风韵,随环境、季节、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而花所处的环境不同,也有不同的风姿,根据烟云、雾霭、朝暮、阴晴、风雨、霜雪、虹霓等自然条件和环境的不同,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风采,给人新鲜奇妙的美感。

中国古代赏花文化往往体现在古代诗词中,如宋代郑刚中《题异香花俗呼指甲花》中写道:“小比木犀无蕴藉,轻黄碎蕊乱交加。邦人不解听谁说,一地再为指甲花。”可以说,每一首咏花的古诗都是一个赏花的审美角度。

在中国古代的赏花理论著作中,《梅品》代表了中国赏花理论的精髓。

《梅品》将人们观赏的梅著大致分为村梅、园梅、盆梅、瓶梅四类。

村梅是山村野外零星独生的梅树,它崖头俯探,水畔横倚,自然生发未经修剪,具有一种纯天然的美。古人踏雪寻梅,多数寻觅的是这种梅树。陆游《卜算子》词中有“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所写的正是这种意境。

园梅是花园中之梅。人们辟地建园,逶迤数里,繁花千树,花开时如霞似雾,远近飘香,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香雪海”。

《梅品》中所论的梅应为园梅。作者在序言中说:他先得荒圃一处,内有古梅数十株,后又辟地10亩,陆续移栽了江梅、缃梅、红梅共三百余株,并构堂、建轩、筑径、开涧,在堂轩之上缀以楹联、匾额,使小艇游巡于溪涧……这当然是一所经过精心策划而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梅园了。

清朝康熙帝有“缤纷开万树,相对惬良辰”诗句咏邓尉之梅,近代文人林纾有一篇散文《记超山梅花》,写得情景交融,都是描述园梅的。

植于盆景之中的梅花盆景,就是盆梅。这种盆梅,全按人的意愿,修剪捆扎成型,虽百年老桩亦可缩龙成寸,陈列于几案之上,供人朝夕赏玩。但往往有人为造作、尽失天真的弊病。

清人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描写因匠人之过分造作而成病梅的情况,虽属托物喻人、借梅讽世,然而其见解用之于艺梅,也正合复归自然之道。

围绕瓶梅,中国古人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花卉审美经验,如梅花插瓶宜古、宜拙、宜疏、宜斜,当选单一品种,如能与瓶及放置之环境调和尤妙。瓶梅为插花艺术的一类,瓶梅插花有其特定的审美要求。

梅品有两个寓意,一是品梅,二是表示梅的品位。品字,是品味、品赏的意思。既是品赏,必有高下优劣的评判,也有品者的主观审美趣味和素养。《梅品》首先指出最适合参与赏梅活动的人有:林间吹笛者、膝上横琴者、石枰下棋者、扫雪煎茶者、美人淡妆簪戴者等,可以看出,上述这一人群,多属知识阶层,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在品者中,作者嘉许的人和事是:王公旦夕留盼,诗人搁笔评量,妙伎淡妆雅歌等,王公显贵是社会上层,诗人是名士文人,歌伎是有一定技艺的艺人。

而憎嫉的人有:丑妇、俗子、庸僧、猥妓、奸鄙的主人、暴发户等,这是一群粗俗的下等人,或为附庸风雅的有钱人,他们往往在赏花时张挂上红色的帷幕,在花径里喝道行车,使乐人吹拉弹唱,这类人自然不能真正去欣赏梅花的高雅风韵。

作者还描绘了花树之巅缀以铃索,微风徐来之际,铃声叮叮作响,有如闻天乐之妙趣。反之,生长在简陋巷陌和污浊水沟边的梅,树下有动物粪便,枝上晾晒衣物,这一类梅树便失去了品赏的意义了。

《梅品》对审美环境尤为注重,从天到地一一列举。《梅品》认为,淡淡的阴、微微的雪、轻轻的烟、薄薄的寒、细细的雨和清晨的旭日、傍晚的落霞还有明朗的夜月,这些才是赏梅的最佳环境因素。反之,如狂风暴雨、烈日苦寒就绝非赏梅的适宜环境了。

对梅林周边的环境事物也十分讲究,如清溪畔、小桥边、竹旁松下、明窗疏篱,这些都给赏梅配上了优美的环境烘托。作者厌恶赏花时在树头张挂起有色的屏幕,随便在树枝上晾晒衣物,树下堆有污秽之物等,认为这只能有损人们的审美情绪。

《梅品》中要求梅树的品种丰富多样,花色红白相间,深浅有变化,栽植得疏密有致,成行者有序列之美,散植者有自然之趣。树龄上讲求有绿苔纷披的古树,也要有烟尘不染的新株,这样能使人在领略到苍老古拙的韵味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一种健壮清新、蓬勃向上的精神。

P22-25

序言

吉祥图中有很多花,花的吉祥寓意往往被称为花语。

花语是一种丰富的语言,也是一种诗意的语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语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民俗意向。

本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的花品寓意进行解读,如牡丹花,不仅对其植物学的生长特点进行介绍,还对其在民间传说和经典文学中的相关情节进行描述,对其在民间绘画中的表现进行描绘,对其从美学、民俗学、心理学、艺术学、社会学等诸多视角进行立体透视。

牡丹是中国自古以来被公认的名花,名在哪里?体现在两个称呼上,一是称牡丹为“花王”,一是称牡丹为“富贵花”。因为这两个崇高的称誉,牡丹似乎总不如其他花那样可爱。或许,“王”总是有些霸权和霸气,令人仰慕,但不能令人亲近。

可见,对最关的花,也要辩证地看,换一个角度观察,富贵之花也不是什么好花,而是一种沾染了铜臭气的花,让俗人附庸,让雅人鄙视,两头不讨好。但在民俗中大行其道,因为民俗就是俗人创造发明的,俗之又俗,负负得正,貌似公允的中间人说,大俗大雅,这或许就是说的牡丹。

毕竟世界是俗人的世界,不是雅人的世界,所以牡丹走进千家万户的庭园、阳台和厅堂。乔迁新居,总有人送一幅牡丹画,挂在客厅,寓意富贵满堂。画家画不好没有关系,只要画牡丹,就能成为名画家,因为牡丹最好画,还因为俗人的世界市场大。

画着画着,牡丹画家胸怀间也会平生一股浩气和豪气,以为自己就是宫廷画家——因为自己画的是花王啊,是在为王画画,自然沾染了王者之气,非同寻常,于是在名片上印上“牡丹花王”或“牡丹画王”四个金光闪闪的字。现在全国至少有一万个画家的名片上印着“牡丹花王”的名头,足以说明不可爱的牡丹在当今这个崇富尚钱的时代受到人们喜爱的程度。这从另一角度也说明了民俗的强大力量。

花语民俗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不同的花卉,具有不同的寓意,对这些花语构成形象进行研究,有无穷乐趣。如牡丹配玉兰、海棠,为“玉堂富贵”;配四季花寓“四季富贵”;四季花插于花瓶寓意“四季平安”;配松子寓“长命富贵”;也有配以玉兰、海棠、芙蓉、桂花组成的“玉堂富贵”等。

“花能解语还多事”,为增强可读性,本书还讲述一些因花惹事的古代传说和故事,如武则天、杨贵妃与牡丹花的故事等。

不同的花代表不同的寓意,不同组合的花也代表不同的寓意。本书以作者收藏的民间年画、剪纸图案原作,选取花语民俗中最具代表性的花,将您带到一个百花盛开、芬芳四溢的绚丽世界。

沈 泓

2009年11月8日于深圳

后记

文字是苍白的,而图像是多彩的。

文字是速朽的,而图像是永恒的。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对民俗文化的研究,一幅代代相传的传统图像,往往大于一本文字的书;一张古代民间年画图,往往比一篇洋洋大观的博士论文更丰富也更具有说服力。因为文字是从图像中来的,而我们看到的现在很多书和论文,不是从图像中来。这令人遗憾。如果没有图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们都没有看到过古人的生活场景,并不知道古代人真实的生活画面,我们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其实是冒有一定风险的。

古代没有照相机,但代代相传的民间年画、纸马、剪纸、水陆画等民俗图画,真实地记录了古人生活的状况,也透露出了古人的精神世界。这些年,笔者因爱好传统文化研究而收藏民间年画、纸马、剪纸、水陆画等民俗图画,由收藏民俗年画不由自主地走进了中国民俗文化大世界。可以说,每收藏一张年画,都要对一个民俗事象进行探究,因为每一张民间年画,都涉及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一个或诸多方面。

收藏伴随研究,收藏必须研究,一边收藏,一边研究,一边写作,这似乎成了一种无尽的循环,或一种宿命。民间年画和民俗图案藏品与日俱增,民俗文化知识日积月累,自然而然地写出了几套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本套丛书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写作了,其中有些章节内容十多年前就已在报刊上发表,如《花能解语》一书中《送花风俗有讲究》章节的内容,1996年《文学报》总第835期散文版以《请送我一束青草》发表,后多家报刊转载。本丛书是笔者十多年来民俗图像收藏、研究和写作的汇集,是兴趣轨迹的留痕,不是作为任务和目标,也并无将文章作为经天纬地盛事之念,不过是好玩,是业余爱好。

我一直以为,文学、艺术都是玩出来的,包括文化和文明,往往也是玩出来的,玩才是人类的天性,是人性的本真。当人类失去贪玩之心时,也就是红花绿树枯萎之时。当世界失去色彩,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民俗也是玩出来的,民俗是世界的色彩,是装饰世界的红花和绿叶。古人活得有声有色,不是因为古人铁马金戈干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所谓的大事往往是以牺牲民众宁静平安幸福生活为代价的),而是因为民俗让古人活得有声有色。古人暇伴诗书通世晓,闲看花鸟会天机;古人逍遥山水,天人合一,植物寄情,动物寓意;古人节庆狂欢,讲吉祥的话儿;古人拜神祈祷,烧纸马贴年画,皆为无益之事;古人“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无益之事演化目不暇接的缤纷民俗,好玩多趣,让古人活得潇洒适意,风姿绰约。

现代人与古人的区别就在于,现代人皆为有益之事,没有价值的事情不屑于为。所以,越是现代化,我们离民俗越远;离民俗越远,我们离好玩也就越远。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创造和物质财富,对人生都毫无意义,因为社会越是进步,离人的本性就越远,高科技越发达,人间温馨和民俗意向就越是递减。所谓程序化,就是让一切都变得冷冰冰,只剩下枯燥乏味的数字。当一切都数字化的时候,就是人类自陷囹圄的时候。

民俗的逐渐消逝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可避免。现代化是开拓进取的,是竞争的,是外向的;而民俗是固守传统的,是和合的,是内向的。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中,如果在两条背离线间找不到适度融合点,精神和物欲的撕扯导致的将不仅是民俗的毁灭,也将是人类精神的崩溃。

所以,民俗的固守和发展流变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尤其重要。中国人没有宗教,民俗起到宗教的作用,起到了抚慰众生心灵的作用。正如德国人没有幽默感,希特勒发动了几乎毁灭人类的战争,如果民俗在中国消失,人与人交往会失去润滑剂,灵魂也将流离失所。  对民俗文化的解读离不开古代民俗图案,这些年来,笔者利用休假,走遍了全国各个省市田野考察,徒步深山老林,穷乡僻壤,险境恶水,田野阡陌,找到中国古代30多个民间年画产地(其中很多产地年画已经消失,一息尚存的也都进入濒危状况),寻访民间艺人,寻找民间年画和民俗美术品,以日记的方式描述了寻找之旅的过程,记录了中国民间年画各个产地的现状,考证其年画历史源流,写作了一套30多本的丛书——《寻找逝去的年画》。

对民间年画寻找的过程,就是探访考证中国民俗文化的过程,因为每一张民间年画,都是民俗图像,每一个年画产地,都是民俗事象原始本真的生长土壤。可以说,这套民俗文化丛书,是用脚写出来的。

愿这些五彩的图像,带给您行走的风景,让您感受到中国民俗文化流变中的多彩多姿。

沈 泓

2009年4月18日于深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花能解语(美丽寓意的天机神会)/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33159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家庭家居-宠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S68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