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众传媒技术的不断创新变化,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它们为我们提供各种信息,告诉我们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对传媒人,我们要研究其生存状态、生存策略、工作特点、其产品对社会的影响。全球化在席卷世界,《金华日报》正在走向全国并努力融入世界,《金华日报》的发展显示了走向中国乃至融入世界的气魄和雄心。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报社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图书 | 办报人的心史(金华日报的媒体人类学考察)/人类学高级论坛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随着大众传媒技术的不断创新变化,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它们为我们提供各种信息,告诉我们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对传媒人,我们要研究其生存状态、生存策略、工作特点、其产品对社会的影响。全球化在席卷世界,《金华日报》正在走向全国并努力融入世界,《金华日报》的发展显示了走向中国乃至融入世界的气魄和雄心。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报社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编 《金华日报》透视 第一章 记忆:《计划日报》的历史面貌 一、发展历程 二、出版和发行 第二章 扫描:《金华日报》现状 一、报社的领导体制和机构设置 二、报社的发展建设 第三章 聚焦:《金华日报》的特点 一、办报特色 二、主要职能 第四章 经典:《金华日报》的案例 一、重要品牌及有影响的栏目 二、重要历史事件和有影响的社会活动 三、获奖情况 第二编 办报人心史 第五章 《金华日报》传媒人心史分析 一、社长访谈与分析 二、总编访谈与分析 三、部主任访谈与分析 四、编辑访谈与分析 五、记者访谈与分析 六、摄影记者访谈与分析 七、版式指导访谈与分析 八、结语 第三编 媒体人的文化自觉 第六章 打开我的心扉 第七章 牧歌:我的生命史 一、村庄史:生存背景 二、转身:我的报人生涯 第八章 结论:办报人的文化自觉 一、什么是文化自觉? 二、何谓传媒人的文化自觉 第四编 “建构”婺商 第九章 《金华日报》“建构”婺商 一、《金华日报“建构”婺商的背景 二、婺商的提出与婺商“建构”的依据 三、与婺商“建构”相关的系列报道和活动 四、传媒:婺商“建构”的平台 五、传媒人:婺商“建构”的传播使者 第十章 婺商“建构”中的其他要素 一、政府对婺商“建构”的认可 二、民众对婺商“建构”的理解 三、商会对婺商“建构”的支持 四、学者对婺商“建构”的研究 第十一章 婺商族性探悉 一、婺商的文化内涵 二、婺商的文化特征 第十二章 婺商“建构”后的文化认同 一、人们对婺商的认同度 二、婺商认同的决定性因素 三、婺商不认同的原因分析 第十三章 婺商“建构”的反思 一、婺商“建构”存在的问题 二、对策 第十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办报人的心史(金华日报的媒体人类学考察)/人类学高级论坛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蒋中意//徐榕//徐杰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708503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0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0 |
出版时间 | 2009-11-01 |
首版时间 | 2009-11-01 |
印刷时间 | 200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19.245.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黑龙江 |
长 | 209 |
宽 | 147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