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波斯战火(第一世界帝国及其西征)
内容
编辑推荐

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紧张关系最终发展成为公开的对抗。随后爆发了被雅典人称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冲突,这场战争持续了二十七年。直到公元前404年以雅典人的全面失败告终。其帝国被肢解、舰队被摧毁、民主政体被剥夺。

这是有史以来,希腊和波斯第一次处于同一帝三的统治之下。甚至连复仇女神自己也会对此露出微笑。

西方学界盛赞此书为“华美的史学巨著”,2500年前的世界战争,成为历史的拐点!

内容推荐

2500年前,东方和西方之间第一次兵戎相见。公元前五世纪初,某个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决心要给两个被认定为恐怖主义国家的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带去真理和秩序。这个超级大国就是波斯,其历代国王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帝国,这个帝国的财富、人力和雄心壮志都无可匹敌。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讲述的就是两座城邦的居民迎击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人并打败他的历史过程。

雅典人在马拉松平原上的冲锋;万王之王薛西斯乘坐战车跨越浮桥从亚洲来到欧洲;斯巴达人在温泉关英勇坚守:这些场景都放射出崇高而壮丽的光芒。《波斯战火》不仅完美地表现了这场战争的自身,而且非凡地展示出东方和西方世界的全景。从巴比伦寺庙中的祭司到斯巴达人的秘密政策;从波斯人对鸭子和园艺的热爱到雅典人对妓女的热衷;从大流士这个中东历史上的杀人者、篡位者和政治天才到地米斯托克利这位拯救西方的英雄:这一切在汤姆·霍兰完美的叙事中都重新获得了灿烂的生命。

目录

前言

1 呼罗珊大道

2 巴比伦

3 斯巴达

4 雅典

5 火烧波斯王的胡子

6 黑云压城

7 走投无路

8 复仇女神

后记

大事纪年

注释

译名表

致谢

试读章节

1 呼罗珊大道

灾难降临到血腥城池

众神不愿将世界塑造成一马平川的样子,而更想将它一分为二。对于那些居住在扎格罗什山区(Zagros)中的人来说正是如此,高大连绵的山峰恰好将新月形沃土同伊朗高原的山地分开。然而这些山脉虽然地处蛮荒,但是并非不可跨越。而且的确有一条道路蜿蜒其中:这便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呼罗珊大道(Khorasan-High-way),它横亘东西,连接了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地方。它时而随着扎格罗什山势起伏,时而沿着河床左右延伸,有时穿越犬牙交错的山岩和峡谷,有时则狭窄如小路——但无论如何,对于那些行走其上的路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了。只能假设有某位充满善心的神祗,才能将这样一个惊人的事物创造出来。但是没有人能够明确知道是谁、在什么时候完成了这项功绩,但可以肯定,这一定是非常久远的事情了,也许,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像时间自身一样古老。数千年来,呼罗珊大道上经过了无数的行人:游牧部落、商队——还有国王们出征的大军。

特别有这样一个帝国,数百年来始终是冷酷和百战百胜的同义语,不断地向这片山区扩张,他们残忍地夸口自己“像鲜血染红羊毛”一样染红这里的群峰。亚述的居民此时居住在伊拉克北部地区,他们生活在平坦的冲积平原地区的城市中。他们的国王——那些军阀将战争的恐惧和灭亡扩展至远达埃及的地方,扎格罗什山脉对于他们来说却只不过是个屏障而不是任何挑战。亚述诸王将自己看作令人骄傲而智慧的文明庇护者,拥有许多奢华的宫殿、花园和运河,他们一直将镇压那些边境之外的反抗者视作自己的职责,那是一些欲望无边的野兽。即使依靠亚述人那些无可比拟的战争机器也无法平定所有的山地部落——这些人居住在扎格罗什山脉中,他们可以像飞鸟一样攀上高峰,也能隐匿于茂密的丛林深处,他们落后到可以完全依靠橡果为生,而其野蛮程度甚至不值得惊动圣听。这些人可以通过例行的“巡守”达到接受教化并使之惧怕亚述之名的目的,同时向亚述奉献上人类战利品来增加她的威仪。年复一年,那些在惩戒性“巡守”中虏获的虚弱的战俘,被赤裸地捆绑在绳索之中成队地带回到亚述人故乡那些神圣的城池:阿舒尔(Ashur)、尼姆罗德(Nimrud)、尼尼微(Ninevh)等等。渐渐地,亚述人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将全国人口在帝国境内四处迁移,把被打败的敌人迁移到另一个被放逐的民族的居住地,令其洒扫整理前者的房舍、清除碎石中的杂草或者耕耘那些荒芜的焦土。

这些战术最终产生了效果。公元前十八世纪后期,呼罗珊大道所在的范围终于完全被纳入了帝国并处于亚述官员的管理之下。亚述最伟大的国王萨尔贡二世(Sargon Ⅱ)夸耀道:“他们匍匐在我的脚下,祈求我庇护他们的生命。他们知道如果不跪倒并亲吻我的双脚,我就会毁坏他们的城池。”

而俘虏并不是在扎格罗什山区发现的惟一财富资源。虽然山区荒蛮而且丛林密布,通常都是苦寒之地,但这里的村庄却以其牧草丰茂而闻名。数百年以来,这里越来越经常地被一些自称为“阿里亚”一意为雅利安人的部落所袭击,这是一些驯养马匹的游牧民族,他们从东方高原上来到这里。这些外来者后来虽然定居下来,但是仍然保留了很多他们祖先的特点,他们在新的定居山谷中饲养了大群的长角牲畜,只要地点可能,他们更加喜欢生活在马背上。亚述人自己并不饲养马匹,总是会用惊讶的词汇来形容扎格罗什山区的那些牧马者拥有“无数的骏马”,而亚述军队当然也会非常容易地顺手牵羊般在掳掠部族人口的同时将这些良马收入囊中,其中人们公认以米底人(Medes)所驯养的那些最为优良,这是一个由一些定居在呼罗珊大道两旁的雅利安部落组成的松散联盟。亚述人开始重视这一地区并不令人感到惊奇。他们控制了米底地区,就能让他们掌控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通道,也能令他们的军队以更加迅速和猛烈的速度前进。到公元前八世纪为止,骑兵对于亚述维持其军事霸权已经是至关重要的了。那些来自于山区的牧马部落成为这个国家继续强大的生命源泉。即使同最为富产的银矿相比,这些扎格罗什山脉上的牧马部落仍然更加珍贵。

然而亚述的霸权为其自身的衰落埋下了种子。这条山脉是众多不同民族杂居的地方,既有雅利安人也有其他土著,而米底人自身也是由多个互相争斗的小酋长所统治。异族人的征服最终推动这一地区形成统一的政权,开始激励这些冲动的部落联合起来。到公元前670年左右,由于受到一个正式的米底人联盟首领的威胁,亚述人在扎格罗什山脉上的防线开始告急。获得的贡品逐年减少,而索贡变得越来越危险。公开的反抗如星火燎原一样爆发。随后的几十年里,亚述国王雇来记录自己胜利的文书员们几乎完全不再提到米底了。

P1-3

序言

2001年的夏天,我的一位朋友被任命为一所学校的历史系主任。在九月新学期开始之前他作出的一系列决定中有一项令我印象深刻。在我的记忆中,这所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学年到来之前都被要求作一篇研究希特勒崛起的专题论文。而此时,在我的朋友提议之下,开始进行一些改革。他向同事们建议,应当把希特勒替换成一个完全不同的研究题目:十字军。这一激进的提议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他的同事们希望解释研究这样一个年代久远且与今天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无关紧要的题目究竟有何意义。我的朋友反驳道,历史系学生应该从研究一个与二十世纪的各个独裁者完全无关的题目中获得收益,因为义愤填膺的情绪只能让人激动。其他的教师认为极权主义是一个鲜活的选题,而十字军从来不可能是这种情况。这些问题如何能与对伊斯兰或基督教世界的仇恨,对东方或西方的仇恨联系起来呢?

仅仅过了几个星期,问题就有了答案,当年9月11日,19个劫机者心怀某种中世纪的怨气,将自己和数以千计的无辜者化为了灰烬。至少在奥萨马·本·拉登的眼中,十字军从来没有结束过。“你不能无视这样一个事实,”早在1996年他就警告穆斯林世界:“伊斯兰人民一直遭受着侵略的痛苦,这都是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十字军同盟强加给他们的不公与无道。”本·拉登擅于利用现代世界航空业和大众传媒进行威胁活动,但他一直以中世纪的视角诠释当下的潮流。在他的宣言中,过去和现在的时代仿佛融合在一起:用令人胆寒的罪行来恐吓美国或以色列的做法混同于重新建立西班牙的穆斯林统治或中世纪的哈里发国家的要求。因此不难理解,当布什总统的顾问们要求他不要再次使用引人生恨的字眼时,他还是冷不防地在阐述战争政策时轻率地将恐怖主义描述为“十字军”。

当然,美国总统可能比沙特狂人更不了解中世纪历史的种种细微之处,这并不令人感到惊讶。但是9·11事件之后的几个星期中,很多人都和布什总统一样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一个同样的问题:“他们为什么恨我们?”各个报纸上连篇累牍充满了学者们对穆斯林仇恨西方作出的种种解释,有人追溯美国近年来朝令夕改的对外政策,有人考察欧洲殖民列强瓜分中东的历史,也有人追寻着本·拉登的分析回到了十字军自身这个起始点。极具讽刺意味的一种观点认为,这样一个发生在二十一世纪的首例重大危机可能产生于某种让人疑惑不解的古代仇恨。有某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可能导致历史的终结,反过来,它似乎还将某些令人生厌的幽灵从远古的先人坟墓中唤醒。数十年以来,西方世界一直借助被描绘为对立面的共产主义——东方世界来自我定义;现如今,又回到俄国革命之前的陈旧习惯,将东方描绘成伊斯兰的天下。伊拉克战争、反移民势力的兴起(尤其是反对穆斯林势力)遍布欧洲,以及对是否可以允许土耳其加人欧盟的讨论,这所有的一切同9·11事件结合在一起,酝酿了一种令人不快的意识:在基督教的西方和伊斯兰教的东方之间存在着一条善恶的鸿沟。

基地组织的恐怖分子和哈佛的学者们都经常讨论一个话题,这个话题至今仍然充满争论:在新的世纪中不同文明之间注定要发生冲突。然而,至少现在欧洲与穆斯林世界正在被迫检讨不同文明之间得以区别的身份之基础所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爱德华·吉本认为:“东西有别的武断看法在全球范围中都根深蒂固。”。事实也正如此,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这种看法是历史上最容易长久存在的假没。这种假设远比十字军的历史要早,甚至早于伊斯兰教或基督教的历史,其久远的谱系几乎可以向前追溯两千五百年。历史的诞生就是伴随着这样的一个问题而来的:“你们为何恨我们?”——因为早在公元前五世纪东西方发生冲突时,世界上第一位历史学家正是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了他创作一生的著作主题。

……

无知者无畏;但是即使如此,我希望努力沟通学院派和大众读者的这一尝试,看起来不会像薛西斯从亚洲向欧洲架设起那两英里长的浮桥一样充满虚荣心,并最终贻笑于希腊人。请读者们注意,本书叙述所赖以维系的那些细节依然是不确定和充满争议的——而文中草率之处一定如同垃圾堆上盘旋的苍蝇一样多不胜数,我在尾注中也提出了对此特点的总体意见。然而在承认我们难以准确复原一个遥远年代这一事实的同时,比这种无知更令我们震惊的或许是我们竟然可以完成这样的尝试。我在这本书中寻求证明某种东西而不仅仅是叙述它,这是我的野心,想要沿着希罗多德的脚步继续走下去——描绘出整个世界——包括东方和西方——陷入战争的全景画面。读者在被带到希腊之前会先被带回到亚述、波斯和巴比伦;在谈到斯巴达军国主义和雅典民主制度之前先要看到第一个统治世界的王权的兴起;到了全书的中部才会开始对波希战争自身的阐述。传统叙事中从一方开始谈起的方式现在可以被忽略了,尽管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是含混不清,但是我希望有充足的理由尝试将众多散落晦涩的证据片断拼接起来,对这场战争如何发生,有何人参加等问题形成新的阐释。这毕竟是一部同古代文学中任何其他作品一样有力而杰出的史诗;不论有多少无法说明的地方,它不是一部神话,而恰恰是历史的一部分。

后记

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紧张关系最终发展成为公开的对抗。随后爆发了被雅典人称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冲突,这场战争持续了二十七年。直到公元前404年以雅典人的全面失败告终。其帝国被肢解、舰队被摧毁、民主政体被剥夺。虽然在此后的一个世纪中雅典获得了极大的恢复,但再也无法成为希腊世界中的超级大国了。

公元前371年之后,斯巴达也不再独大。就在保萨尼亚斯取得了战胜马尔多尼奥斯的辉煌之后一百零八年,斯巴达人在普拉塔亚以南仅仅五英里地方的琉克特拉村(Leuctra)被底比斯人彻底打败。底比斯人抓住机会大举入侵拉克第蒙。伯罗奔尼撒同盟被彻底废除。梅西尼亚获得了解放。斯巴达失去了一切黑劳特,一夜之间从希腊的霸主变成了二流势力。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希腊各个城邦继续互相攻击、分崩离析。而此时在北方一个新的势力已经崛起准备成为希腊的主人。公元前338年,马其顿的国王腓力二世沿着薛西斯的脚步南下攻入了玻俄提亚。雅典和底比斯人的联军试图阻挡他的步伐,却被撕成了碎片。战死者们的坟墓上刻着如下的铭文:“我们为了给希腊以自由而在此安息,如今我们享有了永远不老的荣耀。”然而墓志铭中这番豪言壮语再也不能掩饰这样的一个现实:希腊的独立已经走向了穷途末路。四年之后,腓力的儿子亚历山大越过赫勒斯滂进攻波斯帝国。现在轮到波斯国王威风扫地的时候了。在随后的三次大战中,波斯人都输给了侵略者。巴比伦陷落了,波斯波利斯被付之一炬。末代的万王之王竟然被活活渴死。亚历山大宣布自己继承了居鲁士的王冠,拥有了一个疆土从亚得里亚海延伸到印度河的辽阔帝国。

这是有史以来,希腊和波斯第一次处于同一帝三的统治之下。

甚至连复仇女神自己也会对此露出微笑。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次对古代世界令人难忘的叙述……

霍兰这位充满天赋的讲述者为我们生动地再现了波希战争的世界。

——《每日电报》年度历史图书榜

这真是一部平易近人且水平一流的学术著作……

在我的脑海中描写这段古代历史的作品无出其右者。

——马克·戈登,多伦多《环球邮报》

……霍兰以他的生动文笔展开辩论,令故事耐人寻味……

霍兰的书中响彻金戈铁马之声……谋篇布局令人叹服。

——《爱尔兰观察报》

这本书非常精彩。文体别致,华丽,充满了隐喻却依然清晰简明……《波斯战火》的故事扣人心弦,内容丰富,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尼尔·福克纳,《英国考古学期刊最新资讯》

汤姆·霍兰的成功之处在于,一方面他能让我们的心随着他对这场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冲突的精彩叙述一起跳动,另一方面,他也能让牛津大学的大考官和考生们坐在一起认真研究其笔下华丽的事件分析。

——彼得·琼斯,《星期日电讯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波斯战火(第一世界帝国及其西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汤姆·霍兰
译者 于润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58143
开本 32开
页数 3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6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192
丛书名
印张 1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4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0: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