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养生就靠好习惯
内容
试读章节

1.睡前清心才有好睡眠

睡眠少是老年人的大问题。《黄帝内经》中说,人体是阴阳调和的结果,而卫气是维持阴阳平衡的重要手段。通常夜晚来临时,卫气入阴,体表温度降低,人开始进入了睡眠状态。但如果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阴气变虚,神不易守静,不易入眠。

从现代观点来看,卫气是指人体的免疫功能。老年人身体素质下降,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系统功能亦开始下降,如此,神思易动,不易静,因此,不易入眠。睡眠是恢复体力。使各系统得到休息的最好方法,如果睡眠不好,则会给健康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加速器官老化、使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等。

由古至今,老人们寻求各种治疗少眠的方法,而医书上也有些药方,但却很少听到有良好效用的方法。《邵子》说:人在醒着的时候,神采栖息于眼睛,睡眠时,神采则栖息于心。又说,神采统领于心,大多数应以清心为切要。然而,心是最难把握的,一定要先平居静养,入寝时,也要放下一切心思、顾虑,避免胡思乱想。才可以安然入睡。

相关链接

老人睡眠少的原因

经常听老人说失眠,多年来,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使得大家都忽略了老人的需求。事实上,老人失眠并不是正常的,可能预示着某种疾病,如:

脑部器质性疾病大脑是身体协调的总司令,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减慢,血液中的杂质无法尽快排出体外,血液黏稠,运动舒缓,则导致大脑血流减少,引起脑代谢失调。形成老人睡眠不安定、易醒的睡眠状况。

全身性疾病大部分人步入老年后,都伴随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类疾病,同时也会增加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全身瘙痒等疾病的患病概率,这些疾病,都会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老人的失眠症状。

外界环境的改变对老人来说,外界环境的变化是造成他们失眠的重要原因。这些外界环境包括,退休后生活重点的改变、经济收入的减少、身体的衰退,甚至是退休后一时的失落。都会导致老人产生焦虑不安、抑郁等情绪,加重失眠。生活中,老人往往是早眠的,入睡时间延长了,但睡眠却不安定,容易醒,醒后不容易快速入睡,这一般是身体、心情改变的结果。

养生课堂

曹老先生说“寤则神栖于目,寐则神栖于心”,要想有一个好的睡眠,睡前一定要保持一颗清净的心,杜绝思虑,让大脑渐进休息,具体做法可如下:

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身体是一个平衡的系统,只有阴阳平衡,卫气和顺,才能保证合理的睡眠。

坚持适宜的锻炼 锻炼是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的最好方式。通过锻炼可以减轻疾病对睡眠的影响。

要注意心理调整 生活就像花瓶中的水,而人心就像花瓶中被滋养的花,不是没有烦恼、郁闷,只是要学会调节自己。老人要提醒自己,抛却白目的烦恼,即使不能完全抛弃,也可以在睡前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以便于尽快进入睡眠。

当然,还有很多老人夜晚睡眠不佳是因为总是为儿孙之事操心,家庭的变故,孙辈的成长和学习,都挂在心上,不肯放下。其实,儿孙自有儿孙福,老人的这份心虽然可以理解,但实属多余。不如把自己的身体调养好,情绪调整好,每目健健康康就是对儿孙最大的支持。

2.快速入睡好方法  《南华经》曰:其寐也魂交;养生家曰:先睡心,后睡目。俱空言拟议而已。愚谓寐有操纵二法: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反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着,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朕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断非意想所及。惟忘乎寐,则心之或操或纵,皆通睡乡之路。

《南华经》中记载说:睡眠之时是魂魄相交之时,其中“魂”为神,“魄”为气,只有神气相交,第二天才能精神饱满,如果睡不好,人就会出现疲惫以及精神萎靡的情况。有些养生家还说,睡眠应该先让心入睡,然后再让眼睛入睡。曹老先生说,不管是《南华经》,还是“睡心,睡目”的养生,都只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没有提出真正符合实际的帮助睡眠的方法。曹老先生对入眠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可以用“操”、“纵”来帮助老人入眠。“操”即是操纵自己的意念,把意念集中于自己的头顶,然后默数自己的呼吸,再反观丹田,让自己的心有所思,不胡思乱想,然后可渐渐进入梦乡。“纵”是任由心思往远处、往不着边际的虚幻里想,甚至于忘却自己,这样也可以渐入蒙咙睡境之中。

曹老先生还认为,在自我催眠的各种方法中,最忌讳难以入睡时,一心想入睡,这样往往会使人更加焦虑。因为在醒与睡的交界关头,并非是意念所能达到的地方。相反,只有忘记一心求眠,让心有所附着或任意驰骋,才是通往睡乡之路。

曹老先生的话非常准确。事实上,失眠多是由神经过于兴奋而导致的,而神经的兴奋除与心态有关外,也与生理上的条件反射以及适应过程有关,因此,并不是单独凭借意念就可以控制的。不妨使用“操”、“纵”两法,扩大意念影响神经的能力,使神经逐渐平复,渐渐入眠。如今,人们最熟悉的数绵羊、数星星或者冥想等方法,亦是由“操”、“纵”两法发展而来。

养生课堂

老人需要一个好的睡眠,除了在思想上放松自己,拥有清净的心和睡眠环境外,还需要掌握几种能够帮助快速入眠的平定思绪的方法。

掩耳弹首法临睡前,仰卧闭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10个手指头同时弹击抬起的后脑勺,使自己听到“咚咚”的响声。弹击到自觉微累为止。停止弹后,头睡枕上,两手自然安放于身之两侧,便会很快进入睡眠。

听轻柔的音乐音乐具有放松神经、帮助冥想的作用,临睡前听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也具有一定的催眠作用。

快乐的冥想睡前想想自己所希望发生的快乐的事,没有任何局限,任由思绪飘飞,可帮助入眠。但在冥想时应注意,尽量不要去回忆曾经的往事,也不要去想使人过于兴奋的事情。无论快乐的还是悲伤的,平静中带些温馨的事最好。

另外,在临睡前,也可以用30℃~40℃的热水泡脚或饮用一杯热牛奶,也有助于睡眠。

P2-6

书评(媒体评论)

三年前我写过一篇小文,很慨叹中国缺少给中年以及老年人看的好书,所谓好书,并不要关于宗教道德虽然给予安心与信仰而令人益硬化的东西,却是通达人情物理,能增益智慧,涵养性情的一类著作。此事谈何容易,慨叹一时无从取消,但是想起《老老恒言》来,觉得他总可以算得好书之一,如有好事人雕板精印,当作六十寿礼,倒是极合适的。

——周作人

目录

安寝:好睡眠是好身体之本

 1.睡前清心才有好睡眠

 2.快速入睡好方法

 3.卧姿以舒服为准

 4.饭后不能立刻入睡

 5.睡眠保暖的学问

 6.熄灯而寝的好习惯

 7.好睡眠需要冻首暖腹

 8.好睡眠需要轻装上阵

 好习惯小结:睡眠的八个好习惯

晨兴:起床后的养生活动

 1.起床不怕慢悠悠

 2.科学漱口利养生

 3.早上户外运动要看天

 4.空腹食粥是长寿的秘诀

 5.早上晒太阳身体好

 6.夏天早上更悠闲

 好习惯小结:晨起的养生秘诀

盥洗:洗脸洗澡也养生

 1.洗头发也有学问

 2.正确洗脸可养颜

 3.洗浴方法有讲究

 4.饱饿之时不应洗澡

 5.洗浴后要注意防风

 6.香芬浴有助老人养生

 好习惯小结:沐浴与养生

饮食:脾胃调和百病除

 1.四季饮食要有区别

 2.老人饮食应偏淡

 3.调理脾胃有方法

 4.饮食冷热需注意

 5.吃动物肝脏有讲究

 6.长夏时节的养生

 7.老人“吃饭”的学问

 8.老人食物应熟烂有度

 9.老人饮食切忌“杂

 10.饭后勿忘漱口

 11.煮粥的技巧

 12.饮茶能养生吗

 13.酒杯中的养生哲学

 14.吸烟是一种毒瘾

 15.“小菜”的养生之理

 16.煎炒烹炸蒸最好

 好习惯小结:调理脾胃饮食谈

散步:走出健席来

 1.散步可舒筋活络

 2.散步也需做准备

 3.散步时间选择有讲究

 4.散步也要讲方法

 5.散步需量力而行

 好习惯小结:走走更健康

昼卧:午后一觉赛神仙

 1.午后不可立即入眠

 2.冬天也可以午睡

 3.夏天午睡讲究多

 4.闭目养神好处多

 5.午睡不要过长

 好习惯小结:午睡保护身体

夜坐:四合养生鲁

 1.安睡的秘诀

 2.夜坐需用“隐灯

 3.睡前聊天要注意

 4.老人月夜纳凉注意着凉

 5.睡前散步好入眠

 好习惯小结:晚上坐坐也养生

燕眉:闲居在家要养心

 1.养静是养生关健

 2.饮食滋养精气

 3.家中起居多养神

 4.养生心养最重要

 5.遇事不要发怒

 6.着衣养生防疾病

 7.顺应阴阳最好

 好习惯小结:静下来更健康

省心:老人要学会舍得

 1.情绪与健康的秘密

 2.老人养生不可多思

 3.学会宽容他人

 4.看淡得失

 5.衣不必锦.食不必玉

 6.要懂得放手

 7.老人养生忌急躁

 8.知足常乐

 9.得心头之“名”

 好习惯小结:心理养生法则

见客:接待客人的养生之道

 1.老人待客不必拘于礼

 2.见客衣帽宜适体

 3.待客应避免疲劳

 好习惯小结:老人待客心意为重

出门:老人出门需讲究

 1.不宜出行的天气

 2.茶果暖衣随身带

 3.行程交通计划好

 4.鞋袜要舒服合脚

 5.椅帽不离身

 6.步伐应缓慢

 7.在外住宿东西要带全

 好习惯小结:老人出门的七条箴言

防疾:预防疾病从小事做起

 1.常闭目养神

 2.老人养生切忌“久”

 3.夏季扇凉勿扇背

 4.防瘟疫要防风

 5.饱食后不能急行

 6.养生需顺正逆邪

 7.四季防疾小妙法

 8.老人疾病调理为主

 9.用药需平和

 10.仔细记录疾病症状

 11.不必尽信医书

 12.起居饮食治未病

 13.定心是治病最好的药方

 14.长生不可尽信药

 好习惯小结:养生先于治病

消遣与读书:文化休闲健身又养性

 1.老人消遣有讲究

 2.锻炼的学问

 3.光亮适度养阴阳之气

 4.书房也应注意防风

 5.书房清洁要注意

 6.书房窗户有讲究

 7.书房前应宽广

 8.书几:书桌也讲养生经

 9.坐榻:书房椅子须讲究

 好习惯小结:书房家具的养生秘密

农物:穿农鼓帽要知道

 1.杖:老人拄杖学问多

 2.衣:穿衣应适意

 3.帽:老人戴帽有讲究

 4.带:腰带养生新解

 5.袜:袜子要怎么穿才养生

 6.鞋:穿鞋养生的技巧

 好习惯小结:穿衣戴帽话养生

杂器:小器具,大养生

 1.眼镜

 2.按摩之具

 3.痒痒挠

 4.痰盂

 5.暖手炉

 6.饮食小杂器

 7.拂尘

 好习惯小结:小器具的养生智慧

卧房:卧室里的养生密码

 1.卧房:卧房养生经

 2.床:床与养生

 3.帐:蚊帐与安眠的秘诀

 4.枕:选好枕头益养生

 5.席:坐谈养生席

 6.被:被子里的养生

 7.褥:垫褥上的养生

 好习惯小结:卧房养生八项注意

便器:大小便那些事儿

 1.方便有器

 2.老人小便取通利

 3.通调方便之道

 4.便样与疾病

 5.养生唯贵自然

 好习惯小结:养生需顺其自然

附录 粥谱说

序言

曹老先生很知足。他说自己和同辈人,都赶上了太平安乐的盛世,享受着平静祥和的晚年。这是大幸!

老爷子生于1700年,也就是康熙三十九年。那年的十月,皇太后六旬万寿节,普天同庆。康熙帝特意亲手将一篇《万寿无疆赋》写到围屏上进献。泱泱华夏,一片升平。老爷子卒于1785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年。那年正好是乾隆帝御极五十年举行庆典,他颁诏天下,上了年岁的全部有赏,还“举行千叟宴,宴亲王以下暨士商兵民等年六十以上者三千人。”可见那个时代不光是太平盛世,自皇帝而下,都弥漫着尊老、敬老的和谐社会氛围。

关于老爷子的享年,还有一种说法,老爷子的表从外甥金安清,也就是偶园的主人六幸翁,在给《老老恒言》写的序里说,老爷子是活到九十多岁的。那更说明老爷子确实长寿之人。由此看来,生活在康雍乾三代的老爷子的知足是有充分理由的。当然,对于曹老先生的幸福,这只是一方面。

有官不做,老爷子是个懂得享受人生的老头

曹老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小时候就好学,而且成绩还很不错。所以走科举之路踏上仕途,应是算是个正道。但曹老先生是个看重生活质量的人,对于做官这种普通人艳羡的活法,始终保持着警惕。他好学却不是为了科举,只是因为喜欢。他18岁入府学,36岁由地方官举荐为“孝廉方正”,但他“自问不敢当此,以病辞”。

后来据传两次被地方官府给予“鸿博”机会。所谓鸿博,就是当时科举制度之外的制科之一,是笼络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只有特别有才华的人,才能得到督抚推荐,然后到北京考试,考试后便可以任官。当时读书人都以此为难得的机会、最光荣的事情。老爷子倒是去了,但竟然病在了北京。估计是对官场的“法场”吧。于是干脆考也没考,就回了老家。从此再未涉仕途。

可见,他确实对仕途是畏而远之的。但他的怕,当然不是因为学问不够而“不敢当此”,而是他担心失去自己想要的生活。

老爷子是个懂得养生的老头儿

老爷子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看看就知道了。从北京回来之后不久。正好县里疏浚河道,挖出了不少淤泥,也没地方搁。有人看到老爷子的院子实在太大,商量了一下就把淤泥堆进了他家里的空地上。到后来,为了堆得更多,连一些没用的房子都拆掉了。数日之间,家里出来一座小山。

老爷子本来是有点儿发愁的,但看到这小山之后,突然转忧为喜了。他有了一个绝佳的想法。当时正好老爷子的母亲曹老太太过大寿。老爷子就给这土山起了个名字,叶慈山。后来他自称慈山居士,便是因此得来。

且说这土山给了老爷子无限发挥的兴致,他在上面开辟园林,栽松树。种花草,盖亭台,总之不久这土山竞然生机勃勃,风一吹,松涛阵阵。老爷子在上面焚香鼓琴,写诗著书,优哉游哉。他像孩子一样写诗炫耀:“兹山讵云高,我乡却无两”——对着这山很爽啊,高得快赶上白云了吧,这乡里可找不出第二个。

什么是养生?这大概就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了:过一种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心经营,用心享受。

老爷子与奇书《老老恒言》

老爷子常年专心做学问,写了不少书。他担心宋人诗集传世的越来越少,会最终都失传,于是到处搜罗遗失诗篇,编选了《宋百家诗选》。他自己也很喜欢写诗,有《产鹤亭诗集》,诗主性情。他认为“诗真岂在分唐宋,语妙何曾露刻雕”。此外他还写了《隶通》《琴学内篇》《外篇》《魏塘纪胜、续纪》等。所著《易准》《孝经通释》等后来都被收入了《四库全书》。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本,正是这本书主要讲的,那就是《老老恒言》,、老爷子在自己七十多岁的时候,得了些小病,养病之余,将自己晚年养生之道一一写下,成为四卷,后又补一卷粥谱。老爷子一生读书破万卷,所以《老老恒言》是集大成之作。该书不足五万字,却精当地引书数百种,上至《周易》《内经》,下至《尊生八笺》《寿世青编》。他替我们看了所有该看却看不懂、看不完的书,把最有用的东西提炼出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更可贵的是,这是一本很好用的书,没有难懂的医学知识,都是些可操作性很强的养生感悟。这是极精之书。文字精当,信息含量大。如《盥洗》中的一段:“盥洗手也,洗发日沐,沐面日靧,洗身日浴,通谓之洗。养生家言,发宜多栉,不宜多洗,当风而沐,恐患头风,至年老发稀,沐似可废。晨起先洗面,饭后午睡黄昏后,俱当习以为常。面为五脏之华,频洗所以发扬之。《太素经》日:‘手宜常在面’,谓两手频频擦面也,意同。”寥寥数语,传达了很多价值很高的信息。

由于老爷子是一个很有情趣的老头。所以《老老恒言》还是本情趣之书。虽然该书字字珠玑,但作者却能融情趣于其中。同是《盥洗》一节,有此好玩之语:“有砖筑浴室,铁锅盛水,浴即坐锅中,火燃其下,温凉惟所欲,非不快适;曾闻有入浴者,锅破遂堕锅底,水与火并而及其身,吁!可以鉴矣!”

献给我们的父亲母亲

周作人读过《老老恒言》之后,认为可以把《老老恒言》作为给长者的寿礼,年轻的则可以通过读《老老恒言》知道怎样照顾老人。他写道:“善事父母亦着重在老年,我想中国言孝之可取即在于此。从前我写过《家之上下四旁》一文,曾说道:‘父母少壮时能够自己照顾,而且他们那时还要照顾子女呢,所以不成什么问题。成问题的是在老年,这不但衣食等事,重要的还是老年的孤独。’只可惜后世言孝者不注重此点,以致愈说愈远,不但渐违物理,亦并近于非人情矣。《老老恒言》在此点上却大有可取,盖足为儒门事亲之一助,岂止可送寿礼而已哉。”

谈及养老,不得不提件伤心之事。人人都知道曹老先生是一个有情趣、活得讲究的人。但其实,他幸福生活的背后,却有着人生的一些不如意,甚至是伤痛。只是,大家都在他平静的文字中忽略了。在《老老恒言》的自序里,他说:“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的父母早已不在人世,所以不用为他们养老了。如今我已经75岁,才突然发现,自己也已经老了,应该是指望别人给我养老的时候了。然而,我的孙子应谷年龄还幼小,还没能力为我养老。况且,他也还不知道我已经老了。所以,我只是自己知道自己老了,自己为自己养老。”

老爷子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43岁那年他才有了儿子。但第二年就夭折了,只能把侄子的儿子当自己的孙子,自谓“无子有孙”。一个只能自己给自己养老的老人,为我们留下了这样的一笔宝贵财富,不能不让人深感怀之。

当父母已不再壮年,我们应还记得儿时他们给我们嘘寒问暖的万千叮咛,才有了我们的今天。如今,粗心的我们却不能常守在他们的身旁,他们只能冷暖自知。读到曹老先生自己养老之言,心有酸楚愧疚。深知养生专家陶涛先生熟读古典著作,研究《老老恒言》数年,遂与作家出版社王婷婷老师力邀其解读《老老恒言》,代天下儿女还叮咛于父母,企其安康。但求赤子之心,天下父母感之,曹老先生亦可无憾。

是为序。

时敬国

内容推荐

周作人最为推崇的养生宝典。本书荟萃3000年中华养生智慧,诠释数百代老人长寿真经。新一代养生百科全书,送给父母最温情的礼物!清代养生家曹庭栋经典著作首次解读全新面世,由著名养生专家陶涛精心钻研倾情奉献。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很好用的书,没有难懂的医学知识,都是些可操作性很强的养生感悟,这是极精之书。

清代养生家曹庭栋经典著作首次解读,全新面世,著名养生专家陶涛精心钻石,倾情奉献。

数百本古籍养生智慧融于一册,一本不该被忽略的养生奇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养生就靠好习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陶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51287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12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64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