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帆(畅销版)/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俄罗斯著名作家格林的小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他的《红帆》和《凌波仙子》都曾被折成电影,《红帆》还被改编成芭蕾舞剧。

《红帆》是讲纯真美丽的姑娘阿索丽梦想成真的故事,年轻英俊的船长格雷一天去岸上钓鱼,发现一个极其可爱的少女躺在岸边斜坡上睡着了,他看得心旌摇曳,深深爱上了她……

内容推荐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留下让你刻骨铭心的记忆,可能是一个人、一个场景。抑或只是一本书、一幅画……那蕴含着的巨大的力量足以让你铭记终生,甚至改变你的生活……俄罗斯作家亚历山大·格林的中篇小说《红帆》,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红帆》是一部坚信人类精神力量的长诗,对生活的爱,对年轻的心灵的爱。对人在幸福的激情中可以亲手创造奇迹的信念。就像清晨的阳光一般。洒满了整部小说。

“红帆”是人生的风向标。人人心目中都曾经有过一个或更多的“红帆”,只不过随着岁月的侵蚀,它的“颜色”逐渐淡了,或者被我们遗忘了。“红帆”可以遗忘,但坚贞的信念不能遗忘。因为“红帆”寓意着希望。寓意着明天,象征着不怕困难,坚信明天会更美好……

目录

第1章 预言

第2章 格雷

第3章 黎明

第4章 前夜

第5章 备战

第6章 阿索丽独自在家里

第7章 红色“秘密号

试读章节

朗伦是一艘结实的三百吨级商船“俄里翁号”上的水手,尽管他在这艘船上干活已有十年,对它一往情深,比儿子对亲生母亲的眷恋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最终他还是不得不辞掉船上的工作。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他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有一次他回来没有见着自己的妻子梅丽——往常她总是隔老远就拍着双手,然后迎着他上气不接下气地奔跑过来。在朗伦小屋里新出现的童床旁,站着的不是他的妻子,而是焦躁不安的邻家女人。

“我照看她已经三个月了,老爷子,”她说道,“看看自己的女儿吧。”

朗伦神情木然地俯下身去,看见了一个八个月大的小生命,正在专注地盯着他那蓬长长的胡子,接着他坐下来,开始捻自己的唇须。那唇须湿漉漉的,仿佛淋过了雨似的。

“梅丽什么时候死的?”他问。

女邻居讲述了令人心酸的经过,她的讲述时断时续,因为她既要发出咕咕的声音去逗小女孩。又不时要安慰朗伦,说梅丽已经上了天堂。朗伦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他觉得对他妻子而言,天堂似乎不会比堆柴的板棚亮堂些。他认为,只要他们三个人都在一起,那么即使是个不起眼的灯盏的火光,对那个去往陌生天堂的女人来说,也是无可替代的欢乐。

大约三个月以前,年轻母亲的经济变得十分困难。朗伦留下的钱足足一半花在了难产后的治疗和照料新生婴儿的健康上。后来她又损失了一笔数目不大,但对生计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钱,于是她只好去向曼奈斯借贷。曼奈斯开着一家酒馆,一个店铺,被认为是家境殷实的人物。

傍晚六点梅丽去找他。大约七点光景,女邻居却在通往里斯的路上遇见了她。泪流满面、伤心欲绝的梅丽说,她准备去城里典当自己的订婚戒指,她还说曼奈斯同意给她钱,但要求她以爱他为代价。梅丽一个子儿也没有借到。

“我们家里一点吃的东西也没有了,”她对邻居说,“我现在进城去,这样我和女儿兴许能凑合着挺到我丈夫回来。”

这一晚天气很冷,又刮着风。女邻居曾劝说这位年轻的女子别在黑夜快降临的时候进城去:“梅丽。你会淋得浑身透湿的,正下着细雨呢,再说还刮着风,眼看着就会来一场倾盆大雨的。”

从海边的村庄到城里来回一趟,再快也得三个小时,但是梅丽不听她的劝说。“我真的使您为难了,”她说,“可是已经没有一家我没有借过面包、茶或面粉的了。我去把戒指当了,只能这样了。”她去了,又回来了。可是她第二天就躺下了,发起了高烧,说起了胡话。按照好心的邻居请来的城里医生的说法,。是坏天气和夜晚的雨水使她得了肺炎。一个星期后。朗伦的双人床上就变得空无一人,于是邻居就搬过来住在他家里照料和喂养小女孩。这对她——一个孤零零的寡妇来说倒不是一件难事,她还说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小东西反而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朗伦到城里去结清了工资,告别了同伴,开始抚养幼小的阿索丽。在小女孩还没有学会稳稳当当走路的时候,寡妇还住在朗伦家里,顶替小女孩母亲的职责,但是一旦阿索丽跨门槛的时候不再摔跤,朗伦就毅然宣布从今往后他要亲自操持抚养一个小女孩的一切事务。他对寡妇的热心帮助深表谢意之后,便过起了一个鳏夫孤苦伶仃的生活,把自己所有的心思、希望、关爱和回忆都倾注到这个小生命身上。

十年漂泊的生活并没有给他留下多少积蓄。他开始工作。不久,城里的商店里出现了他制作的玩具——精巧的渔船、快艇、单甲板和双甲板的帆船、巡洋舰、轮船的小模型。总而言之,他将自己最为熟悉的东西——轰轰烈烈的港口生活和富于诗情画意的水上航行,都通过这些模型表现了出来。朗伦用这个办法挣来的钱,可以使他过上省吃俭用的日子。他生性不善于交际,妻子死了以后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离群索居了。逢年过节的日子,偶尔人们能在酒馆里见着他,但他从不在那里久坐,而是在吧台前匆匆地要上一杯伏特加便离去,对于邻居们的问候和点头致意他总是简短地回复几个字:“是的”,“不是的”,“您好”,“再见”,“有一点儿”。他受不了家里来客人,总是把他们打发走,虽然不是强制,却’用暗示或自己虚构出来的情况,使得来客不得不托辞早些离开。

他本人也不到任何人家里串门,所以他和乡邻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冷淡生疏的关系。尽管朗伦的工作不太需要依赖村里的事务,但他还是不得不体验这种关系的后果。日用品和储备的食物他常到城里去购买——曼奈斯对朗伦到他店里买一盒火柴这样的事是不会高兴的。同样,所有家务他都亲自操劳,还耐心地做起了男人并不擅长的繁杂的育儿工作。

阿索丽已经五岁了,当她坐在父亲的膝头,专心地探看他紧扣的坎肩上的奥妙或开心地哼唱水手歌曲——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村野小调时,他瞅着她活泼可爱的小脸蛋,露出了越来越温和的笑容。这些歌曲一经童声唱出,弄得粗犷全失,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头用蓝带子装饰的狗熊在跳舞。这时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的阴影落到了朗伦身上,也波及他的女儿。

时值早春,寒风凛冽,像冬天一般。海边刺骨的北风横扫寒冷的大地,已有三个星期左右。

渔船都被拖上了岸,黑魃魃的龙骨在白色沙滩上排成了长长的一列,就如一条条大鱼的脊背。在这样的天气任何人都不敢出海作业。村里仅有的那条街上也难得看见有人走出家门。从岸上的山岭刮向空旷地平线的凛冽寒风使得置身露天变成了一种酷刑。卡彼尔纳村家家户户的烟囱从早到晚都在冒烟,黑烟沿着陡峻的屋顶摇曳颤抖。

然而这些北风肆虐的日子,却比阳光洒满大海和卡彼尔纳村的晴朗日子更能吸引朗伦走出自己的小屋。朗伦走上铺设在两排木桩上的栈桥,倚在这道铺设着木板的防浪堤的末端,他久久地抽着烟气被风儿吹得四散的烟斗,望着岸边水底泛起的白沫。这些白沫吃力地追赶着向天尽头疾奔的波涛,那喧嚣奔腾的海浪充斥了整个空间,宛如幻想小说中披着长长鬃毛、脱缰狂奔的马群,在极度绝望中奔向远方去寻求慰藉。海水掀起的巨浪正在呻吟,浪花击拍岩礁发出如怨如诉的啪啪声。狂风抽打着周遭万物——它均匀地横扫而过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致它的流动也仿佛是清晰可见的了。这一切使朗伦疲惫的心灵变得麻木,对声音也失去了感觉,将痛苦减轻为模模糊糊的哀愁,就像正沉浸在一场梦里。

有一天曼奈斯十二岁的儿子辛发现父亲的小船正在撞击栈桥下面的木桩,船舷的一边已经撞破,便去告诉了自己的父亲。风暴是不久前才开始的,曼奈斯忘了把船拖上沙滩。他立刻跑去海边,正好看到防浪堤的尽头背对他站着抽烟的朗伦。除了他们俩,岸上再没有其他人。曼奈斯走到栈桥中间,下到正在疯狂地啪啪掀动的水里,解开了缆绳。他忘了带桨,只好站在船上,用手抓住一根根木桩,开始吃力地把船向岸边挤过去。就在这时他身子一晃,没抓住下一根木桩,猛然间一阵狂风吹来,船头哗地一下吹离了栈桥,飘向了大海。现在就是把整个身子横倒下来,曼奈斯也够不着最近的那根木桩了。风浪摇晃着小船,把它带向致命的茫茫大海。曼奈斯意识到处境危险,打算跳水泅到岸边,然而他的决定还是迟了一步,因为小船已在离栈桥尽头不远的地方打转,那里的水非常深,加上狂暴的海浪,跳下去必死无疑。在朗伦和正向风暴大作的远方漂去的曼奈斯之间,只有不到十俄丈①的距离,曼奈斯还有一丝获救的希望。因为栈桥上,在朗伦身边挂着一卷缆绳,绳的一头系着一个重物。这根绳子挂在码头上就是为了在坏天气发生情况时可以从栈桥上抛出去进行救援。

“朗伦!”曼奈斯吓坏了,发出绝命的呼喊,“你干吗还像根木桩子似的站着?你没看见我漂出去了吗?快把缆绳抛过来!”  朗伦一声不吭,静静地看着在船上急得团团转的曼奈斯,只是他抽的烟斗里的烟更加浓了,他慢条斯理地从嘴巴里掏出烟斗,以便更清楚地看见眼前发生的事。

“朗伦!”曼奈斯大声呼叫着,“你可是听见我的声音的,我快没命了,救救我!”

但朗伦一句话也没有对他说,似乎他压根儿没听见绝望的呼号。在小船被冲出的距离还不是太远。曼奈斯呼叫的声音还能听见的时候,他的脚一步也没有移动。曼奈斯恐惧地号啕大哭,恳求水手跑去向渔民求助,许诺给他一大笔钱,还向他威胁,发出诅咒。然而朗伦只是走得更近些,直至防浪堤的边缘,以便正在打转和颠簸的小船不从视野里立即消失。“朗伦,”那声音很轻,仿佛是在屋顶上向坐在室内的人说话,“救救我!”这时候朗伦吸足了气,又深深地吐出气大声喊道,使得每个字都能在风中被听得一清二楚:

“她同样地求过你!趁你还没有死,想想这件事吧,曼奈斯,可别忘了!”

这时叫喊声停止了,朗伦向家里走去。阿索丽醒过来,看见父亲坐在将熄灭的灯前沉思。听到小女孩叫他的声音,他走到她身边,使劲吻了吻她,轻轻盖上滑落的被子。

“睡吧,小乖乖,”他说,“离天亮还早着呢。”

“你在干吗?”

“我做了一个玩具,阿索丽——睡吧!”

第二天卡彼尔纳村居民的话题就是曼奈斯失踪的事。到了第六天曼奈斯被送了回来,他奄奄一息,但仍怒气冲天,事情的经过传遍了周边的大小村落。船在颠簸的时候他被船帮和船底撞得浑身是伤;、狂风巨浪一刻不停地要将失去理智的店主抛进大海,就在他和惊涛骇浪搏斗的时候,一艘驶往卡赛特的“卢克雷蒂娅号”海轮将他救了起来。风寒和恐惧的震荡,很快结束了曼奈斯的性命,获救后不到四十八小时他便断了气,在这期间他一直在用人世间可能出现和他想象得出的灾难诅咒朗伦。曼奈斯关于水手见死不救的叙述因为他艰难的呼吸和呻吟而更具有说服力,这使得卡彼尔纳村的村民们惊讶不已。不消说,他们中很难有人会记得梅丽所受的更为惨痛的侮辱,也不会有人像朗伦那样为梅丽椎心地痛苦一辈子。使他们反感、不解和惊讶的是当时朗伦竟然不吭一声。朗伦在喊出最后的那两句话以前,一直沉默不语,他站着,像个法官一样纹丝不动、严厉而无声地站着,表现出对曼奈斯深深的蔑视——在他的沉默中,有的只是比仇恨更强烈的蔑视,而这一点却是他们感觉得到的。假如他在见到曼奈斯的绝望表现时大喊大叫,幸灾乐祸地手舞足蹈,或其他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胜利,渔民们或许会理解他;但是他的举动和他们不一样,他表现得威严冷静,令人费解,这就把自己放在了高人一等的位置上,总而言之,他做了别人不能原谅的事。再也没有人向他弯腰致意、伸手寒暄、投以表示善意和问候的目光。他彻底、永久地置身于村中事务之外了。孩子们从远处见到他,追着向他叫喊:“朗伦淹死了曼奈斯!”他对此毫不在乎。同样,在酒馆里或岸边的渔船处,有他在场渔民们便停住正说的话,像见到鼠疫一般走到一边去。对此他也仿佛没看见似的。发生在曼奈斯身上的这件事使朗伦和村民们之间的关系彻底疏远了,还引起了彼此间永久的仇视,它的阴影也落到了阿索丽身上。

小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朋友。卡彼尔纳村充满了简单粗鲁的家庭教育的影响,就如海绵吸足了水分一样。这种影响的基础是父母亲不可动摇的权威。住在村里的二三十个与她同龄的孩子和世上所有儿童一样,都善于学大人的样,也把小阿索丽排除在他们保护和关注的范围之外。当然,这种情况是逐渐形成的,大人用申斥和吆喝使之更具权威,后来的飞短流长和走了样的传闻又使之加强,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就形成了对水手这一家人的恐惧心理。

P1-12

序言

今日世界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新媒体文化——互联网、电子邮件、电视、电影、博容、播客、手机、音像、网络游戏、数码照片等,虽然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便,但阅读却依然显得重要。时光雕刻经典,阅读塑造人生。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尤其是经典文学的阅读。

人们需要文学,如同在生存中需要新鲜的空气和清澈的甘泉。我们相信文学的力量与美丽,如同我们相信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德国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这样描述文学的美丽:文学是这样一种景观。它在大地与天空之间创造了崭新的诗意的世界,创造了诗意生存的生命。中国文学家鲁迅对文学的理解更为透彻,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文学是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是的,文学正是给我们生命以力量和美丽的瑰宝,是永远照耀我们精神领空的灯火。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需要力量、美丽与灯火,在于人类的本真生存方式总是要寻求诗意的栖居。

《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以下简称《典藏书系》)正是守望我们精神生命诗意栖居的绿洲与灯火。《典藏书系》邀请了国际儿童文学界顶级专家学者,以及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等组织的负责人,共同来选择、推荐、鉴别世界各地的一流儿童文学精品;同时又由国内资深翻译专家,共同来翻译、鉴赏、导读世界各地的一流儿童文学力作。我们试图以有别于其他外国儿童文学译介丛书的新格局、新品质、新体例,为广大少年儿童和读者朋友提供一个走进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的全新视野。

根据新世纪全球儿童文学的发展走向与阅读趋势,《典藏书系》首先关注那些获得过国际性儿童文学大奖的作品,这包括国际安徒生奖、纽伯瑞奖、卡耐基奖等。国际大奖是一个重要的评价尺度,是界定作品质量的一种跨文化国际认同。同时,《典藏书系》也将目光对准时代性、先锋性、可读性很强的“现代经典”。当然,《典藏书系》自然也将收入那些历久弥新的传统经典。我们希望,通过国际大奖、现代经典、传统经典的有机整合,真正呈现出一个具有经典性、丰富性、包容性、时代性的全球儿童文学大格局、大视野,在充分享受包括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幻想文学等不同体裁,博爱、成长、自然、幻想等不同艺术母题,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不同流派,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等不同语种译本的深度阅读体验中,寻找到契合本心的诗意栖居,实现与世界儿童文学大师们跨越时空的心灵际会,鼓舞精神生命昂立向上。在这个意义上,提供经典,解析经典,建立自己的经典体系是我们最大的愿景。

童心总是相通的,儿童文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文学。儿童文学的终极目标在于为人类打下良好的人性基础。文学的力量与美丽是滋润亿万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甘露,是导引人性向善、生命向上的灯火。愿这套集中·了全球儿童文学大师们的智慧和心血,集中了把最美的东西奉献给下一代的人类美好愿景的书系,带给亿万少年儿童和读者朋友阅读的乐趣、情趣与理趣,愿你们的青春和生命更加美丽,更有力量。

《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顾问委员会

2007年9月18日

后记

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格林是俄罗斯作家。格林是笔名,是他的真实姓氏格里涅夫斯基的开头部分。作家在1908年发表第三篇短篇小说《橙子》时开始署名“格林”,当时他刚从西伯利亚流放地逃出,为了躲避追捕就用了这个笔名发表作品。以后这个笔名就沿用了一生。1880年,格林出生于俄罗斯的维亚特卡城的一个波兰职员家庭。他父亲因参加1863年的波兰起义被流放西伯利亚,刑满获释后在维亚特卡省定居。格林于1896年毕业于维亚特卡市立中学,以后便没有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毕业后他先去了敖德萨,后在各地流浪,从事过水手、渔夫、淘金工人、铁匠等多个职业,也当过兵。在军队里他追随社会民主党,曾因在士兵和水手中开展革命工作而被捕,被三次流放。格林的大半生都是在颠沛流离、穷愁潦倒的境况中度过的。虽然他学历不高,但从小喜欢文学,阅读过大量俄罗斯和欧关著名作家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他本人的经历又使他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体验到世态人情,使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列兵潘捷列耶夫的功勋》发表于1906年,但不久就被没收并销毁。但他仍然坚持写作,不断有新作品问世,到十月革命前已经是被文学界认同的作家和众多小说的作者了。不过那时他的创作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直至十月革命后在高尔基等作家的影响下,他的创作开始向积极浪漫主义的方向发展,写出了许多富有浪漫主义激情,催人奋进的优秀作品。1922年格林写了中篇小说《红帆》,于1923年发表,得到高尔基的高度评价。这个作品标志着他的创作有了新的转变,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后格林写了上百篇短篇小说和四部长篇小说。除了《红帆》,代表作还有《灿烂的世界》、《踏浪女人》、《金锚链》、《穷途末路》等。1932年格林在旧克里米亚病逝,享年五十二岁。

格林小说的最大特点是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他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素材。凭借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把从未有过的国家和城市,不同凡响的事件和别具性格的人物引入生活,编织出优美动人、引人入胜的故事。他笔下的故事情节看似在现实生活中不大可能发生,但其发展却极其自然,符合生活逻辑,使人认为是可信的并深受感动。这正是格林的高明之处。格林是描写景物的高手,善于通过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又是描写细腻心理活动的大师,故事情节的发展除了借助事件的推进,还依靠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心理描写又使人物的形象更为丰满。可以说格林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方法中,心理描写占了很大的比重。当然作家并非为了编织优美的故事才写作的。他要表现的是生活中富有诗意的一面,人性中关好高尚的一面,他固然也写到了人性丑恶的一面,但这不是他要表现的主要方面,而是为了反衬人性的美。格林以其罕见的浪漫主义幻想的才华和人道主义精神形成了与其他众多作家迥别的创作风格,终于成为在世界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著名作家。

《红帆》是格林代表作里重要的一部。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阿索丽追求幸福的过程和曲折的生活经历。阿索丽生下不久母亲便在贫病交迫中身亡。当水手的父亲只好辞去船上的工作,独自担当起抚养女儿的责任。为了维持生计,父亲制作各种船只的模型作为玩具出售。女儿稍长,便开始帮父亲到城里的玩具商铺送货。一次在送货途中邂逅歌谣、传奇、神话和童话的采集者艾格尔,后者告诉她,等她长大后会有一位王子驾着张有红帆的白色大船来迎接她。艾格尔的话成了阿索丽心中关好的憧憬,她坚信那幸福一定会降临。小说的男主人公亚瑟·格雷是世家贵族子弟,但他具有反叛性格,不愿意按家族指定的方向发展自己,继承家族传统。他走上了一条自我发展自学成才的道路,在家庭藏书室独自翻寻,饱览各种书籍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也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幸福观。格雷在海边与熟睡的阿索丽不期而遇,便认定她就是自己的心中所爱。然后作者安排了意想不到的奇特场景,以独特的方式让他们彼此都找到了自己憧憬的幸福。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从某种角度看甚至有点像另一版本的灰始娘故事。所不同的是在《红帆》里男女主人公都在冥想中有了对方,一旦见面都认定对方就是自己的梦中情人:在小说结尾处,当两个人终于相见时阿索丽说:“你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一样。”格雷也说:“你也是的,我的宝贝!”男女主人公都形象鲜明,个性突出。格雷自幼表现出多愁善感、同情弱者、乐于助人、不循常规办事的性格。他不顾自己的少爷身份喜欢和下人们一起,不愿意看到耶稣被钉十字架的痛苦而要把画中耶稣像手上的铁钉涂掉,用沸滚的肉汤泼到自己手上来体验女工贝特西手被烫伤的疼痛,不喜欢上课却喜欢钻进藏书室读自己想读的书,最后在十五岁上私自出走到船上当见习水手,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学会各种技能并掌握航海必备的知识,成为一名出色的船长。阿索丽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长大,除了父亲和城里玩具铺老板,她和其余成人几乎没有交往,更无儿时伙伴,所以非常纯洁,完全生活在心灵中的理想世界里。她和树木花草甚至昆虫为友,在心里和上帝对话,相信童话般的预言,而且孜孜以求,从不气馁。在格雷和阿索丽身上人性真善美的一面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格林的作品语言生动,文字优美,行文流畅。又有许多表示心理活动和烘托氛围的抽象比喻和细腻描写。这无疑给翻译增加了难度,也对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译者自知才疏学浅,尽管自问已尽了很大努力,往往为一个词汇、一个句子苦思冥想,搜索枯肠,究竟拙译能在多大程度上从信达雅三方面传达原作的神韵,有待于读者的评判,更祈同行及专家指教。

书评(媒体评论)

《红帆》写的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是一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小说,在俄罗斯,青少年几乎人手一册。“红帆”也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在现代俄语中,它是幸福和希望的同义词。

——郑海凌(北师大教授)

《红帆》——一部坚信人类精神力量的长诗,对生活的爱,对年轻的心灵的爱,对人在幸福的激情中可以亲手创造奇迹的信念,就像清晨的阳光一般,洒满了整部小说。

——帕乌斯托夫斯基

当岁月蒙上灰尘并失去光辉的时候,我拿起《红帆》,翻开它的任何一页,春天立刻破窗而入,一切都变得明亮光彩,一切又像童年时代那样神秘莫测和令人激动。

——格拉宁(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帆(畅销版)/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亚历山大·格林
译者 沈念驹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856203
开本 32开
页数 136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1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84
丛书名
印张 4.75
印次 3
出版地 湖南
210
147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3: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