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才是鼓励出来的
内容
编辑推荐

称赞是奖励的一种,着重于比较和竞争,称赞意味着: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以达到父母期望的标准。鼓励不同于称赞,鼓励着重于孩子能力的发挥,并且帮助孩子经由贡献己力而获得成就感;鼓励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鼓励重视孩子内在的自我激励而不对孩子做价值判断。那么,父母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鼓励呢?

本书从大量耳闻目睹的生活实例中,总结出教育孩子的宝贵经验。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本书旨在为恨铁不成钢的父母指点迷津,引导广大父母走出教育误区,帮助他们实现望子成龙的梦想。

内容推荐

每个孩子都有未曾开发的潜能和与众不同的潜质,只要您的眼睛给予适时的关注,嘴巴给予适时的引导,他会用每一天的进步来还您一个成长的奇迹。

本书针对孩子成长阶段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您提供了50种鼓励孩子的方法,渗透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业、责任、求知欲、创新等。我们将同您一起探讨如何让孩子更加自由地成长为一个睿智、善良、负责、独立思考、积极进取、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目录

第一招 孩子,不要紧,试试看/1

第二招 最直接的鼓励:让孩子把话说完/8

第三招 让孩子大声说话/13

第四招 孩子,我们想跟你商量件事/18

第五招 和孩子平起平坐/22

第六招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27

第七招 孩子,你能帮帮我吗/32

第八招 不毁掉孩子的希望/37

第九招 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41

第十招 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46

第十一招 尽情地玩吧,别怕弄脏了衣服/51

第十二招 让孩子暂时休息一下/57

第十三招 别急于告诉孩子答案/61

第十四招 是这样,但是……如果……会怎么样/66

第十五招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70

第十六招 和孩子一起面对他的感受/76

第十七招 引导孩子发掘自己的爱好/80

第十八招 给孩子留一片属于他自己的空间/83

第十九招 告诉孩子这是唯一的机会/88

第二十招 用具体事例来肯定他/91

第二十一招 我坚信你的判断/94

第二十二招 不要吝于夸奖孩子/98

第二十三招 鼓励孩子笑对人生/101

第二十四招 “你怎样完成的”/108

第二十五招 作良性的比较,鼓励孩子竞争/113

第二十六招 再三肯定孩子的努力/121

第二十七招 “没关系,尽力就好”/126

第二十八招 让孩子当家/129

第二十九招 鼓励孩子换位思考/134

第三十招 让孩子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139

第三十一招 鼓励孩子面对挫折/144

第三十二招 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150

第三十三招 信任孩子也是鼓励孩子/154

第三十四招 “再试一次可能更好”/159

第三十五招 鼓励孩子适度发泄/162

第三十六招 让孩子学会宽容/168

第三十七招 激励鼓起信心/175

第三十八招 “说说你的想法”/181

第三十九招 跌倒了,自己爬起来/187

第四十招 让孩子面对现实/193

第四十一招 及时纠正孩子的过失/197

第四十二招 鼓励孩子认错/202

第四十三招 教育孩子巧用沉默/206

第四十四招 鼓励孩子大胆想象/214

第四十五招 善用零碎的时间/219

第四十六招 激发孩子的创意/227

第四十七招 降低说话的声调/234

第四十八招 鼓励孩子有冒险精神/238

第四十九招 分享孩子的快乐/244

第五十招 鼓励孩子不讳言自己的缺点/248

试读章节

1.孩子,试试看

“孩子,别害怕,试试看,说不定你会做得很好呢,先试一试,就算失败了也不要紧。”

现代父母虽然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但是却习惯了对孩子说“不许……”和“一定要……”并不善于用“试试看”三个字。通常,家长们习惯用命令的口吻,而不是用鼓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有时非但不鼓励,反而在孩子主动要求做某事的时候一口回绝,并不多加思考,只能说,这种父母的做法非常不明智,把孩子锻炼自己的大好机会白白毁掉了,还严重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当不会洗碗的孩子总想跃跃欲试时,别对他说:“不行!你会打烂碗的!”而是给他一个盆,放上几只碗,让他洗个够;当不会扫地的孩子总来抢你的扫把时,别简单地拒绝:“去去去!越帮越忙!”而是给他一个小扫把,让他扫个够,即使他真的把地扫得一团糟,也不必太计较,在赞扬了他“真能干,会帮妈妈扫地了!”之后,再悄悄地把地面收拾干净;孩子要吃辣椒,不用担心他被辣着,尝试一次后他自然会选择以后还要不要吃;孩子去摸菠萝,用不着告诉他上面有刺,只是在他大喊疼痛的时候对他说:“真能干,发现了菠萝会刺手。”

孩子第一次做某件事情,难免因为担心失败而有许多犹豫和顾虑,这个时候,是最需要父母给予鼓励的。父母说一句“试试看嘛!”会让他轻松不少。至少让他明白,结果好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努力的过程。那种过于严肃与正式的气氛也可能因这句话而被打破,孩子的紧张心理也能够慢慢消除。

时常给孩子机会做他没有做过的事,他的经验和阅历就会慢慢丰富起来,对自己也逐渐产生了信心。同时也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苛求结果。你的目的是让孩子通过一次尝试获得经验,锻炼能力,建立自信。结果只是一个形式,最实质的内容还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否真正受益。所以,在你鼓励孩子的时候,不要强调他一定得成功,那样只能给他更大的压力。第二,不论孩子失败与否,都要对他的勇敢尝试给予赞扬。尽管孩子做得并不好,作为父母,你应该对孩子说:“真行,第一次就可以做得这么好!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做父母的,不要吝惜你的称赞。它对于孩子的意义,是让孩子明白他有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试试看”三个字暗含了“你能行”、“我相信你”和“失败了也没关系”三层意思,孩子是能够从父母的话语和眼神中感觉出来的。这三层意思,一是肯定了孩子的能力,二是表示了父母的信任,三是表明了结果并不重要。在这样的暗示下,孩子毫无心理压力,而且兴致被调动起来,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也就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经常这样鼓励孩子,孩子也就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他在不断的尝试中,建立了自信心,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再遇到什么事情,不用父母说,他都会主动去尝试。这是一个很有益的循环。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成熟。

孩子的教育和培养,父母的作用巨大,大多数孩子的智商和能力都是相差不多的,所以还是看父母如何正确引导了,想想我们自己还不是一样,在受到朋友鼓励和支持的时候,自己不仅做事情有热情,而且还非常开心,所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鼓励,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孩子做得好坏与否已不是最主要的。在生活中,要让孩子有机会尝试、锻炼。我们要相信孩子,在行动中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生活环境的不同,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同龄的孩子在学习能力、生活自理上就会存在差异。看到孩子表现突出,家长会情不自禁地叫好,看到孩子能力偏差时,也不要灰心和指责,而同样要用恰如其分的话语鼓励孩子。

例如:让孩子发碗、发勺或唱歌讲故事时,有时可以用“激将法”。对孩子说:“这件事你可能不会。”当孩子反驳说:“我会!”家长要顺势说:“试试看,好让我相信。”孩子们被激得积极性很高,做事既主动又认真。就连平时能力差的幼儿,也高兴的表现自己,能力明显提高得快。

对孩子要耐心,新的技能要教给孩子,教了方法之后要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对胆小、依赖性强的孩子,要鼓励孩子“试试看”,或用激将法,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同时,家长要耐下心来,具体的去指导孩子。在家里,可以陪孩子一起画画,可以和孩子比赛穿衣,还可以一起听故事、弹钢琴。在指导孩子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技能,切忌一切包办代替。

2.孩子,错了没关系

要告诉孩子,错了没关系,只有这样,孩子才敢于尝试。

我们想象一下,假如你这个做家长的在工作上出了一点差错,领导对你大发脾气,把你臭骂一顿,你会是什么心情?要是领导并没有过于指责,而是给你机会去改正错误,挽回损失,你又会是什么心情?如果你对此有切身的体会,那么,请不要为难你的孩子,请你也给孩子一次机会,请你学会对孩子说:“错了没关系。”“孩子,没关系,这只是一件小事,妈妈知道你是无心的。”“错了没关系,下次别再犯就行了。”这样简单的话,比任何话语都更能激励孩子。

人的一生,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古人早就总结出了这个道理。然而,大人们往往用它来安慰自己,而不肯借它来原谅孩子。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也有共通的“法则”,为什么大人们常常偏袒自己,而对孩子那么苛刻呢?这太不公平了吧?

“我早就说过你做不来的,看看,现在吃到苦头了吧?”“你为什么老是犯错误?就不能聪明一回吗?”父母们最会这样责骂孩子了。一旦孩子犯错,也不管是什么原因,具体怎么回事,斥责的话就说出口了。孩子难道就愿意犯错误吗?其实,父母也知道,在生活中,犯错误是件多么平常的事。只是,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基于这样的原因,即使是有把握的事,孩子也不敢去尝试了。

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事稳妥,不犯错,可是他们又不能接受孩子通过“试错法”去积累经验、锻炼能力,而是在一边泼冷水,甚至说风凉话,使孩子没有机会获得新的体验。

家长要学会以宽容之心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凡事肯定有利也有弊。过分的宽容是不可取的,但是在该宽容的时候,我们决不能过于苛刻。

孩子做错了事,你一句“错了没关系”,会让他心里轻松很多。父母的宽容会让孩子心生感激,他会努力去改正错误来作为对这种宽容的回报。此时,你也是给了他改过并获取成功的勇气。孩子不是木头啊,他懂得感情的回报。

不过,仅仅是一句“错了没关系”还是不够的。宽容也不是无条件、无原则的,它也有个度。在你谅解了孩子的错误时,也不要忘了告诉孩子,他为什么错了,该如何去改正。你必须让孩子明白,做错了事没有关系,但必须了解犯错的原因,并且及时改正。这样,孩子就会在尝试中改正,在鼓励中成长。

也许有的父母担心这种宽容会让孩子无所顾忌而犯更多的错误。其实,一个孩子怎么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受着父母的影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应该逐渐地告诉孩子哪些事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而不是等孩子犯了错再来告诉他是非。如果你的孩子在宽容之下犯了更多的错误,那就要问问自己是不是教育不当了。

P1-5

序言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在我们要求孩子“完美无缺”的同时,何不扪心自问:“这样要求孩子,我自己做到了吗?”父母知道用什么有效的教育方法来帮助孩子成长吗?

据统计证明,教育孩子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是“鼓励”。这无疑是教导孩子的一剂良方。但是,一般人总是以为鼓励和称赞一样,称赞就是鼓励。其实二者有不同的目的和效果。

称赞是奖励的一种,着重于比较和竞争,称赞意味着: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以达到父母期望的标准。鼓励不同于称赞,鼓励着重于孩子能力的发挥,并且帮助孩子经由贡献己力而获得成就感;鼓励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鼓励重视孩子内在的自我激励而不对孩子做价值判断。那么,父母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鼓励呢?

1.真诚的接纳

人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气,而沮丧是人类所有问题的根源。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气,首先得从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开始。行为者和行为是有区别的,我们接纳行为者这个人,但是可以不赞同和接受其行为。

2.着重积极的一面

想帮助表现暂时表现不好的孩子,就要开始避免一些消极的言行。父母应着重用积极的教育方式,即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当孩子对自己的表现开始满意时,他才会更努力地改正自己的错误,以求考得更好、答对更多题目、写得更漂亮,等等。

3.重视努力和进步

父母以一件事的成果来论成败,这会使孩子很容易沮丧,尤其当他们面对一件很难的事情,尽管他们尽力去做了仍做不好时。着重于努力和进步,才具有鼓励的作用;不过分强调事情的成果,只是告诉孩子说:除非你做得很好,否则毫无价值o

4.肯定个别能力

一个人感到有价值,是当他的能力有所发挥,且受到肯定的时候。孩子在成长中需要不断地肯定自己的能力,父母平时要注意到孩子的特殊气质和才能。孩子经常从一点上建立信心,然后这种信心会逐渐转移到其他方面。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父母要能够理解孩子,包容孩子,给予孩子温馨的微笑和恰当的鼓励。本书作者根据孩子成长阶段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家长提供了具体而实用的鼓励孩子的50种方法。

本书正是秉承了鼓励的原则,并将这一原则贯穿到书中的50种方法中,从学业、面对挫折、责任、求知欲、沟通、身体锻炼、心灵成长、创新精神和社会交际等方面,同父母们一起探讨如何让孩子更加自由自在地成长为一个睿智的、和善的、负责任的、独立思考的、积极进取的、身体强健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鼓励孩子应当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鼓励孩子应当渗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体现在亲子生活的各个细节中,在细节中鼓励孩子才会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快乐!如果家长能够在本书的指导下,真正了解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将这些“招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定会使孩子的表现令您刮目相看!

本书从大量耳闻目睹的生活实例中,总结出教育孩子的宝贵经验。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本书旨在为恨铁不成钢的父母指点迷津,引导广大父母走出教育误区,帮助他们实现望子成龙的梦想。

编者

书评(媒体评论)

有些父母所犯的最大的错误是,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与照顾,以及有效地鼓励孩子们的责任感和认识到自我价值……一般而言,缺乏父母支持的孩产,往往自我价值感较低,妨碍了他们建立良好的品行和达到较高的成就。这不但影响孩子个人和家庭,而且对国家也不利。

——美国前总统 里根

如果您想要自己的孩子好,就要让他在无意中听到你对别人称赞他的优点。

——儿童心理学家 海姆·吉诺特博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才是鼓励出来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52388
开本 16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6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9: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