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第一部对东汉末年以前的中国早期隐逸文化和隐逸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著作,并且是出自一位西方汉学家之手。作者以大量第一手史料为依据,追本溯源,探究隐逸文化及其思想依据的来龙去脉,分析了孔子、庄子、司马迁、班固、杨雄等许多重要人物在隐逸传统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论述了战国群雄争霸、汉帝国建立、王莽篡政、官吏察举制度、东汉党锢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对隐逸传统发生的影响。
图书 | 岩穴之士(中国早期隐逸传统)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第一部对东汉末年以前的中国早期隐逸文化和隐逸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著作,并且是出自一位西方汉学家之手。作者以大量第一手史料为依据,追本溯源,探究隐逸文化及其思想依据的来龙去脉,分析了孔子、庄子、司马迁、班固、杨雄等许多重要人物在隐逸传统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论述了战国群雄争霸、汉帝国建立、王莽篡政、官吏察举制度、东汉党锢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对隐逸传统发生的影响。 内容推荐 隐逸,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历史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不少伟大的思想家、诗人、艺术家,同时也就是他们那个时代的隐士。隐逸及其相关的道德原则、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涉及到古代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为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提供了许多素材和话题。探究隐士和隐逸文化的奥秘,对于深入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和历史是十分必要的。 本书是第一部对东汉末年以前的中国早期隐逸文化和隐逸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著作,并且是出自一位西方汉学家之手。作者以大量第一手史料为依据,追本溯源,探究隐逸文化及其思想依据的来龙去脉,分析了孔子、庄子、司马迁、班固、杨雄等许多重要人物在隐逸传统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论述了战国群雄争霸、汉帝国建立、王莽篡政、官吏察举制度、东汉党锢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对隐逸传统发生的影响。 全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考论严谨,叙述生动,涉及有名有姓的隐士数百人。其中有真诚的道德理想主义者,有不食人间烟火的极端主义者,也有沽名钓誉的江湖骗子;既有与统治者不合作,带有政治抗议色彩的隐逸,也有融人体制,助人君行教化的典范性隐逸;既有实质性的遁迹山林、栖居岩穴者,也有“隐于市”、“隐于朝”的所谓“大隐”。他们所依据的思想观念不一,采取的行为方式各异。而不同君主和隐士之间的微妙互动、隐士在当地社区的角色和文化功能等,也是书中饶有兴趣的话题。本书对早期隐逸传统的研究,为考察中国古代士人文化和社会政治史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理解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传统提供一个重要的背景。 目录 序 中文版前言 引论 第一章 隐逸的起源及其在战国时期的发展 一、隐逸及其早期文本 二、孔子的关键角色 三、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与隐逸 四、战国时期的隐逸哲学 五、结论 第二章 前汉和王莽时期 一、被接受了的关于汉代的观点 二、原始资料的偏见 三、躬逢盛世 四、统一帝国中的个人选择 五、适时的隐逸 六、隐士顾问 七、无条件隐逸 八、察举制度和典范性隐逸的兴起 九、王莽以及对他的反抗 第三章 后汉时期 一、总的发展 二、王莽垮台后的隐士与权力之争 三、光武帝、明帝和章帝的态度 四、后汉中期:一个转折点? 五、乱世之适时隐逸 六、桓、灵时期政治上的党锢 七、儒家典范性隐逸 八、“百家”之学的影响 九、梁鸿 第四章 朝中隐士 一、东方朔与扬雄 二、后汉时期 结语 附录 朝代和帝王纪年表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译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岩穴之士(中国早期隐逸传统)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澳)文青云 |
译者 | 徐克谦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13810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0 |
出版时间 | 2009-09-01 |
首版时间 | 2009-09-01 |
印刷时间 | 2009-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03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30 |
宽 | 162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