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融资解码(企业筹资的道和术)/读点石油财经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你想知道你的企业值多少钱吗?你想知道如何取信于投资者吗?你想了解海外买壳上市的骗局吗?你想了解企业上市需要花多少钱吗?

那就请你打开本书吧!本书为你解答了这些疑问。本书对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融入国际,具有示范引领、抛砖引玉之作用。

内容推荐

当股市、债券、期权、上市、风险投资、并购、私募基金这些概念,夹杂着IPO、VC、PE等英文缩写,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接二连三地来到中国时,无论是企业家、银行家还是经济学家,都不能不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到了它们当中的关键词——融资上。

企业发展需要资金,公司上市可以融到资金;有钱的需要找到钱能生钱的最佳途径,缺钱的常常郁闷:地球上那么多的闲钱怎么就不能“匀”到我这里。帮我一把?资金的运作达到一定的量级时,它就不是像小孩子过家家今天借明天还那样简单的事情了。

融资,讲求真学问,真本事。真学问就是有正确的理念,真本事就是有融资能力。理念和能力稍有差池,就会陷入误区,违法违规操作。

融资,不分境内境外。而境外融资的层面对企业有更高的要求。当企业家和投资人的战略思维趋于一致时,融资本身就成为双方极具理性的选择。

适合的融资是智慧的体现,企业不仅仅要对天时地利人和有正确判断,同时也要了解融资渠道本身。

运作资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事情。投资人所关注的往往是企业所忽视的。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融资就要关注投资人之所关注。

目录

解码一 融资真经:重在理念和能力

没有诚信,就没有融资

靠什么建立和维系信用

海外上市时机的选择

财富来自怎样的商业模式

企业家如何才能与投资人有效沟通

大型企业如何合理融资

“我的企业值多少钱…

这么多投资公司,为何不投资我的企业

重视融资竞争情报战略的价值

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十条融资途径

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获得金融支持

追求人品和能力兼优,投融资方能降低风险

为什么企业方投资方对接成功这么难?

中小企业要善于从政策中寻求融资妙方

哪些因素和理念事关融资孵化成功

破产融资中政府的导向功用

阿凡达的成功:天才加资本——兼谈好莱坞与华尔街的同异

当亿万富豪,思想和行动一样远

中小企业融资应避免陷入七个误区

融资谈判需要掌握哪些策略?

解码二 融资渠道:考验选择智慧

存托凭证融资法

什么妨碍了票据融资

读中信泰富借壳上市

警惕海外买壳上市的骗局

动产融资:中小企业融资新路径

联合融资:国际化的金融工具

透视Wweb2.0时代中国网络创业融资模式

中国债券市场成长几何——访瑞银UBS亚太区债务资本市场及风险管理联席主管曹为实

李彦宏自述百度盈利模式

过桥贷款:助推企业IPO和并购

夹层融资:一种灵活的融资方式

“智”取150万元贷款

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评价

外资秀场——中国房地产融资新趋势

关系融资:能否缓解融资难?

把融资的对象定为战略伙伴

善用“长尾”模式融资

银根紧缩背景下如何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

针对中小企业的几种融资新模式

《物权法》时代EMC项目融资方式

企业上市得花多少钱?

上市要做到”七个一”

企业上市要提前考虑好种种弊端

这些企业IPO为什么失败

解码三 海外融资没有浪漫故事

海外上市,为中国企业把脉

OTCBB:来自美国公司的解读

海外上市:规则变迁折射新阶段

刚法兰克福上市去

风投与上市创新结合——中小型企业海外融资的新选择

纳斯达克:应使404条款更加可行

评述阿里巴巴上市盈利模式

淮有资格去海外上市

李宁公司的融资之路

中国企业到日本上市为什么不理想

淘金香港买壳市场

解码四 投资者说:谋事成事之道

大投资者在关心什么

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投资理念

我必须用鼻子闻那个项目

亲历一场国际资本市场运作

五分钟能否打动天使投资人?

中国房地产投资基金最大的短板是什么

聆听VC们的倾诉

投资第一的硬道理

摸脉:西方私募基金在中国

小企业遇到大投资者:是寻梦?

危机下谨慎的PE在关注什么

一位投资人有话说给企业家

风险投资人展望未来十年热点行业

红杉、优势注资怡成生物7000万元

船舶基金要做大做实

解码五 并购之道:检验综合素质

杠杆收购:小资金撬来大回报

基于实物期权方法的企业并购方案

要约收购:中国后股权分置时代的并购主流

选择最匹配的并购对象

PE时代的收购战

中国企业谋求怎样的“走出去”

从一个并购案例看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新动向

试读章节

靠什么建立和维系信用

我听在北京的朋友说,2003年北京出了“非典”,有了一两例不当回事儿,忽然间,多得让人恐怖,人们才意识到紧急疫情防御机制的重要性。其实早有专家提出,如果没有一套紧急的防疫机制,一旦发生重大疫情,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再来说信用,记得最早一篇有关信用的文章,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位叫仲大军的自由撰稿人写的文章,叫《中国发生信用危机了吗》,是一篇对信用状况忧心忡忡的文章,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惜,很多人都没有当回事儿。现在如何?因信用缺失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呢?别的不说,就说与银行有关的,仅在2001年全国企业三角债就超过1.5万亿元,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万多家改制企业中,一半以上的有逃废债务行为,致使银行产生大量的呆坏账,因恶意违约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因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2000亿元,当年金融犯罪案件高达7000多起。

2003年“非典”蔓延后,忽然间人们有了改变,从上到下,从政府到老百姓,原因很简单,生命攸关的利益所在,不认真对待,后果不堪想象。信用的缺失也是逐步蔓延的,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人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基础动摇了,市场经济如何有序发展?问题是我们靠什么建立和维系信用。

靠理念能够建立和维系信用吗?

有人说靠理念。近来不断强化的信用教育中,信用被戴了很多“高帽”,说信用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无所不在的网络,是一种文明,好像只要大家相信这些信念,具备这些信念,信用就解决了。其实在所有的说法中,我更欣赏的是温州正泰集团南存辉的理念,他认为讲信用会带来低成本的融资,进一步说,信用是生产力。正泰集团有授信额度10亿元,但是,南存辉说他要把银行对他的信任用在刀刃上,用在正泰集团未来的发展上。现在正泰集团投资项目一不用国家投资,二不用银行贷款,还基本上不用自己花大钱,1个亿的项目,正泰只要有2000万就够了,其秘诀就是:民间的信用力量。正泰集团凭借信用建立了产品供应链,由于供应方对正泰的信任,愿意先给配套。南存辉说:“因为我们付款承诺总是兑现。”南存辉对信用的注释是:“我们这样做,成本很低。成本低,产品就有竞争力。信用是一种资源,你没有信用,贷款要担保,要抵押,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带来了生产力的落后。”我认为他讲得实在,有关信用的任何理念如果是一种成本收益上的考量,可以为很多人接受。好的理念就像好的商品一样,人见人爱才对。但实际上,很多人不是这样思考问题,不愿意在信用积累上下工夫,而是骗一把是一把,骗不来银行的钱,就骗股民的钱,能骗多少是多少,能骗多久就多久,这是怎样的理念,怎样的商人?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信用社会,如果大多数人都把信用看成一种资源,就像人力、土地、资本一样,我们的信用社会就能建立起来。

道义是建立和维系信用的保证吗?

理念毕竟是脆弱的,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市场经济历史短暂的国家里,就显得更加脆弱。比市场经济理念更古老的倒是我们的道义观念。有人强调,没有道德自律就没有信用社会。因为我们自古以来就有讲信用的传统,历代仁人志士、英雄豪杰舍生取义,为的就是信用两个字。孔夫子的一句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成为中国最正统、最经典的人生哲学。在民间,也有人们耳熟能详的民谚,诸如: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不知从何时起,信用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人们好像生活在一片疑云之中,就像我在北京的朋友介绍的那样,“非典”在北京开始蔓延的时候,走到街上谁看谁都像是“非典”患者,就是同事之间也都尽量保持距离。现在的社会,只能假设对方是骗子,互不信任。更甚的是,我们的信用处在一个混沌的世界,有些不讲信用的人反而活得更好,欠债的债权人更理直气壮,欠着别人的钱,却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还债吗?没门!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有的干脆要钱没有,要命更别想。道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没有力量的约束。有时我天真地想,人人都讲信用,该是多么美好的境界。与其你不讲信用,我也不讲信用,不如都讲信用,多简单,用不着费心费力地想着如何逃废银行债务,被起诉了又东托人、西.托人劳神费力争取胜诉,如果败诉了还要想着如何抗拒执行,其间的交易费用也是不小的。经济学中有个帕雷托最优,讲的是交易费用为零、资源最优配置的理想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交易一拍即合,从不反悔,也无需监督,人人都将资产负债表挂在额头上,人人一诺千金,信用高度发达。P6-8

序言

在全球化的视野下,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的中心议题,甚至成为国际政治的重心。国家间围绕世界能源的控制权所进行的激烈争夺,各国维护自身利益所制定的能源安全战略,以及各国政府积极主导的替代能源开发,使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而油价波动、低碳经济、气候变化以及环境保护诸多问题,不仅是政府首脑、智库学者的案头工作议题,而且成为切切实实的民生问题。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扩展到了煤炭、电力、风能、生物质燃料、核能、能源科技等各个方面,而伴随着能源问题的国际化,中国也从国际社会的幕后走到台前,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

中国石油作为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承担着履行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围绕着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这一战略目标,积极实施“资源”和“市场”两大战略,注重国内外资源和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取得巨大成就。但是,能源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石油企业的海外发展往往伴随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引人瞩目的中俄石油管线一波三折,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无果而终,无不打着深刻的政治烙印。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创业经验,给扩大国际能源合作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组织国内外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能源领域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将学术研究与企业决策支持相结合,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为此,我们考虑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从国外规模引进一批优秀的国际石油政治、经济、金融、法律类图书,翻译出版,并与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组成“读点石油财经”丛书系列。计划每年出版约1 0种左右的图书,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和决策支持作用。

我希望通过“读点石油财经”丛书的陆续出版,为石油企业广大干部、员工提供国内外最新的石油财经方面的知识储备,并为大众读者拓宽能源问题的全球视野。

王国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党组成员

2010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融资解码(企业筹资的道和术)/读点石油财经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井华//梁阿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179878
开本 16开
页数 3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10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6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5.1-53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6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3:05:33